暮汉昭唐 第306节

  在张虞的眼神注视下,贾诩自觉说道:“汉室灭亡,群雄并起,有德者方能居天下。君侯旧为汉臣,还需询问刘幽州之见。以诩之见,先得人心,再择尊爵,方是为正道。”

  经贾诩一言,张虞顿时明白关键之事。今下正值一统河北的关键时期,他需要考虑幽州刘和的想法。如果不得刘和支持,他贸然称王的话,岂不会与刘和决裂?

第415章 冀州军政,惊闻南事

  自依贾诩之策,张虞便拜吕范为督军,以辛毗、郭图为军师,率兵两万重围邯郸。而张虞自率文武及兵将移居邺城,并将冀州治所从信都改至邺城,以摆脱袁绍在信都的影响。

  州府内,张虞正与新上任冀州刺史杜畿闲聊。

  “安邑士民得知君侯下信都,破袁绍大军,无不欢喜庆贺。”杜畿抿了口酒,笑道:“夫人欣喜之下,下令腊月赐老弱妇孺酒肉,并准二府官吏休沐三日及赐钱帛。而元常兄为贺君侯破袁,更是挥墨作赋,以赞君侯之大功。”

  “哈哈!”

  张虞为杜畿倒酒,笑道:“今下能让安邑府上众人安心了。”

  “袁绍四世三公,出身名门,所享之物无不精美。如此酒为袁绍所珍藏,饮之令人口齿留香,伯侯可多喝上几樽。”

  杜畿双手持樽接酒,问道:“不知君侯何时欲移治于雒阳或长安?”

  “伯侯何来此问?”张虞诧异问道。

  杜畿笑道:“今邺城内外兵吏皆言君侯不日将王,如若进位王爵,君侯岂能以安邑或邺城为治府?”

  说着,杜畿沉吟了下,说道:“经董卓焚京,群雄讨董,二袁掠帝等役,雒阳宫宇残破,百里荒芜无人烟,村舍凋敝无鸡鸣。而今长安虽不复前汉之兴盛、繁华,但君侯欲霸天下,非定鼎长安不可。”

  东汉时期,长安虽经西汉乱末年的糟蹋,整体经济衰败的严重,无西汉时期的繁华。然从现在而看,因东汉末年的兵戈之故。雒阳更是大后退,沦为了无人区。

  历史上,曹丕迁都之后,因人口稀少之故,强迫迁河北百姓五万户移居京畿,才让洛阳稍微有了人烟。故今若欲立都的话,以经济、人口等角度去看,没有比长安更合适了。

  当然了,杜畿忽然提及此事,难免与他乃是京兆人有关,毕竟谁不想让自己的家乡成为都城。

  “不急!”

  张虞喝了口酒,平静说道:“今冀州未平,讨论定都之事尚早。卿出任刺史,可有治冀州之策?”

  杜畿放下酒樽,说道:“昨日至邺城,畿至库房核查冀州户籍,冀州十郡一百县共有三十五万户,约近两百万口,实为天下人口昌盛之州。君侯得此大州,并有山西之众,中原威服,然欲令冀州恢复生产则有所不易!”

  “昔袁绍治冀州时,律法松弛,豪强骄横,侵占田野,士女生怨。况袁绍为得天下,无岁不征,兵民疲惫,府库告竭。故以畿之见,欲大治冀州,需行严法,惩治恶豪,与民休息,分田于民,开垦荒田,则能渐渐恢复冀州之元气。”

  冀州为东汉诸州里人口最多的一州,且因黄河河道趋于稳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在张虞与众谋士早期策对中,将当时关西之众称以天下之大寇,形容河北为富庶之所在。故在如能统一关西与河北,则能威服天下。

  故考虑到冀州之重,张虞方选将军府上的二把手杜畿出任。杜畿虽说偏好黄老之学,但却会执行严法,惩治祸乱百姓的豪强,而这也是张虞将冀州交由杜畿治理的原因之一。

  张虞说道:“惩治豪强易,但与民休息难。袁绍虽说兵败,但逃踞青州;袁术称霸中原,地跨四州。曹操、孙坚、陶商皆割据一方,不发北方之众征讨四方,则莫能平天下。”

  其实杜畿的执政理念在战乱时期不好施行,毕竟在天下争霸的关键期,几乎要年年打战。张虞征服冀州,不可说让冀州太平,而是要利用冀州的人力、财力,为关西诸州分担压力。

  毕竟征讨中原的话,山西的军粮将难以跋涉转运,若强行转运的话,则是亏损太多,故需要依靠临近的冀州供粮。

  杜畿心有应对之策,说道:“山西之众是为天下之精兵,更是君侯之根基。故君侯征天下,不妨令山西出兵,由山东供粮。山西士民可得富饶,山东郡县可得安宁。”

  张虞微微颔首,笑道:“山西民风剽悍,可以入伍为兵;河北土地富饶,车船供粮便捷。伯侯之言甚好,卿必能胜任冀州刺史。”

  冀州河流四通八达,通过河、济二水,能将军粮以船运载投送至河南。而山西之众从崤函道出关,则能直扫河南。故两地官吏配合好的话,张虞帐下兵民将会减少大量负担。

  杜畿谦虚而笑,说道:“非仆一人之见,而是临行前,钟君与我商议所得。”

  顿了顿,杜畿反问道:“欲令冀州太平,非仆一人所能为,而是需赖地方郡县长吏。今冀州有郡十,有县一百,故君侯需委一百一十名贤吏出治地方。恕畿斗胆询问,不知君侯可有人选?”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冀州兵乱未消,我欲先委十名郡守,而不更委县中长吏。稍后令督邮巡视诸县,考核各级官吏,并依郡守所报情形,淘汰袁氏劣吏,委派贤吏出任。”

  治大国如烹小鲜,一次性更换一百名县令或县长,势必会造成整个冀州停摆。因此张虞不打算一次更改一百名县级长吏,而是先将郡守换上,让他们先熟悉治下情况。等政令传达通畅了,之后淘汰一批,拉拢一批,这样就能让冀州稳定下来。

  毕竟冀州今下关键在于维稳与恢复生产,而非所谓大治郡县。等时机合适了,张虞为了民生,还会严惩贪官污吏。

  “郡守十名,不知分别为何人?”杜畿问道。

  东汉时期,刺史与郡守关系微妙,刺史年俸六百石,郡守两千石。依照俸禄而言,郡守位高于刺史;然在职权上,刺史乃监督郡守,经朝廷批准与允许,在某些方面可以领导下郡。

  今天下大乱,刺史与郡守做不到像东汉那般互相制约,因此需要更清楚划分职权。因此杜畿此番出任冀州刺史,在张虞所下达的敕令里为升迁,并依令明细刺史为诸郡的行政直属上级,而在军事上诸郡受大将军府统一调配。

  “安平郡守荀衍有政略之才,方被我新拜为郡守。魏郡人口殷实,为诸郡之盛,我今已令董昭出任郡守;贾衢督运粮草有功,我今拜为河间郡守;辛毗随行征讨有功,可转任钜鹿太守。”

  张虞从怀里取出名单,交于杜畿说道:“渤海郡毗邻青州,是为兵家冲突之地,我今已让满宠出任渤海太守。余者常山、中山、赵、博陵、清河五郡长吏人选,我今尚无头绪,不知伯侯可有见解?”

  既然选杜畿出任冀州一把守,张虞需要给予他在人事上的一定建议权。

  杜畿瞧着名单,拱手说道:“君侯,清河以大河为边,东与平原接壤,西与东郡为伴,清河郡守非文武具全之辈莫能任,最好统领兵政之事。而常山、中山、博陵、赵四郡中,可委善于治政者出任。”

  “畿欲举荐崔琰,他为冀州人士,熟悉河北民情。且崔琰任官以来,行事勤勉,性情刚直,有通达政令之才,或能拜为郡守。”

  张虞考虑了几许,笑道:“我本欲留崔琰于府上任职,今卿举荐他为郡守,那便拜他为中山郡守。清河郡则让徐庶出任,并督蒋奇所部。余者常山、博陵、赵三郡,让杨俊挑选适宜人选,届时由卿钦点。”

  “多谢君侯器重,畿必不负君侯期望。”杜畿避席而起,作揖拜道。

  “无需多礼!”张虞笑道。

  杜畿坐回榻上,忽想起一事,禀道:“君侯征伐袁绍时,荆楚大起干戈,孙坚征讨袁术不利,战没于江陵城,今由其子孙策坐领巴蜀。”

  “孙坚战死了?”

  张虞顿时惊愕,说道:“孙坚为江汉猛虎,讨陇右,征董卓,屡有建功。今据巴蜀而叛袁术,怎忽死于江陵城下。”

  杜畿说道:“袁术称帝改元之后,曹操、刘备、孙坚三家联盟伐袁。孙坚率兵出白帝,与桥蕤交手,大破之。袁术改用黄祖出征,再败孙坚于夷陵,遂退守江陵城。孙坚欲破江陵,遂率兵围之。时孙坚亲自率军攻城,不料身中流矢,亡于江陵城下。”

  “孙军大慌,被黄祖率兵亲破,孙静领败军守白帝,阻黄祖于川外。而巴蜀知孙坚战没,多有郡县叛乱叛乱,孙策率兵征讨。”

  见孙坚依旧没躲过历史上厄运,稀里糊涂被黄祖弄死,张虞不得不惋惜,说道:“孙坚少有之俊杰,今竟亡于流矢之下,令人难以预料。”

  杜畿说道:“孙策上疏至安邑,求君侯册封益州牧。军师恐分君侯精力,按疏一月有余,今让我询问君侯之见!”

  张虞摸着下颌的小胡子,说道:“孙策有其父之风,以他之能,平巴蜀叛乱甚易。今让赵咨代我拟疏,表孙策益州牧。”

  随着刘协的禅让,四百年的汉室宣告灭亡。孙氏在巴蜀的统治名不正,言不顺,故孙策急需外界的承认,故他不仅向张虞求疏册封,还有向曹操新立的江左小朝廷求疏册封。

第416章 肃清寰宇,小施惩戒

  在杜畿后续介绍下,张虞方知他与袁绍在河北大战的同时,其实南方因曹、孙、刘三家讨伐袁术同样发生剧变。

  在袁术篡位之后,曹操率先抓住机会,采纳手下之见,与刘繇迎立彭城王刘和之孙刘祗,令刘祗以灵帝为父,继大统之位,定都于寿春,年号兴武。

  曹操与刘繇分别出任大将军与司徒,大封文武百官。而幸运的是,刘繇出任司徒后不久,便因得恶疾去世,于是朝廷大权落到曹操手上。

  趁刘繇去世,其子弟年幼之故,曹操顺势吞并九江郡,并接受刘繇帐下兵将,如太史慈便投靠了曹操。

  而小朝廷建立之后,孙坚、刘备出于各种缘故,皆遣使者拜谒朝廷。而曹操趁机遣使渡江招揽江左豪强,以便他后续渡江攻伐江东。

  三家联盟成立之后,如之前所言,作为与袁术有巨大冲突的孙坚,率先出兵征讨袁术,先破了桥蕤,再败黄祖,一路杀至江陵城。

  见孙坚用兵顺利,曹操以荀为尚书令留守寿春,而他率兵渡江,征讨丹阳、吴二郡,一路上势如破竹,大破扬州袁军,并攻占了二郡在太湖以北的诸县。而曹操为了扩充军力,不断招降纳叛,势力膨胀迅速,从出征时的万余人,扩充到三万人。

  在孙坚因中箭身亡后,袁术本欲趁势而入巴蜀,但因孙静的固守,黄祖不得破之。而袁术见曹操在江左作恶,于是调兵前往江夏,并拜黄祖为帅,令他征讨曹操治下的庐江郡。

  见袁术欲取庐江,曹操留曹仁守吴郡,连忙率军回援庐江。时气候已为冬天,水位下降严重,黄祖又惧曹操,得知曹操回援消息,遂率兵撤退。

  相比孙坚的悲惨,曹操的幸运,刘备可用坎坷形容。

  孙、曹两家用兵之时,刘备在士燮的支持下,从苍梧郡北伐,征讨荆州的零陵郡。

  先是一路跋涉千里,前后行军花费近月,凭关、张二人占领营浦,之后顺潇水南下,包围了泉陵。

  因零陵郡守为袁术门吏,倒是没有投降,而是闭城不投,欲凭刘备路途遥远,从而耗干刘备的军粮。

  刘备前后包围两月,因粮草不济之故,兵马几近断粮,众人皆欲撤军。幸刘备苦思之下,思得一计,便以兵马无粮为由,率军回撤苍梧。

  而实际上,刘备明撤暗袭零陵县,得到大量军粮,之后再率军包围泉陵。经百日的围城,城中粮草渐空,于是郡中官吏杀郡守而降刘备。

  泉陵为零陵郡治所,刘备占据泉陵县之后,暂在此落脚,营道、泠道、洮阳、始安数县及众蛮降服,而刘备趁机收取粮草,并招兵买马,以便后续谋取荆南重镇酃县。

  酃县(今衡阳市)为长沙郡下县城,为蒸、湘、耒三水的汇通地带,桂阳郡需顺耒水,经酃县才能汇入湘江,与荆北联络。故刘备如能取酃县,不仅能控制桂阳郡,更能后续顺江而下取长沙。

  酃县之重,刘备知晓,而袁术又岂会不知。于是在孙坚身亡之后,袁术派遣桥蕤率兵万人南下,再征刘备,并收复零陵郡。

  当然了,因曹操、刘备所在之地,距离中原太远,杜畿仅能知晓大概,细节情况则不知情。

  “短短半年以来,不料南方竟发生如此变化!”

  张虞感叹说道:“若非孙坚阵亡,有孙氏于江陵牵制,恐曹操已得江左,刘备将能建基于荆南。”

  “南方群雄并起,于君侯而言,利弊皆有!”荀攸说道:“若让袁术称霸江汉,则我军纵能一统中原,后续南征之时,需与袁术大军交手。而今孙、曹、刘三家分食袁术,将有利君侯谋取中原。”

  郭嘉摇了摇头,说道:“曹操有乱天下之能,据险峻之地能为王,今若让曹操占据扬州,兼有江水之险,往后必为大患。”

  杜畿喝了口酒,说道:“刘备或虽不如曹操,但亦是不容小觑!”

  张虞抚膝而笑,说道:“先让四人乱上一乱,待我扫平中原,再南征诸雄,肃清寰宇。”

  三国鼎立本是各种机缘巧合下所诞生出的格局,首先中原因大规模战事,导致了人口急剧下滑。而南方经两汉四百的年开发,荆、扬二州渐渐崛起,在面对人口衰败情况下的中原,具备了割据的基础。

  另一方面,曹操在统一天下的问题上,因战略选择问题,至少错失了两次机会。

  首次,曹操降服荆州之后,不采纳贾诩威慑与招抚并行的策略,而是急于用兵,最终被孙、刘两家所败,失去了从荆州灭江左的机会。

  其次,刘备前脚占领巴蜀,曹操后脚占领汉中。时巴蜀人心浮动,刘备与孙权有湘水纠纷,曹操拒绝了司马懿、刘晔二人趁势伐蜀的提议,而是改变战略伐吴,错失了消灭刘备,并从长江上游向下灭亡荆、楚的机会。

  张虞不觉得他会错失一统天下的机会,尤其是他知道历代消灭南方两大路线。曹操从两湖地区灭南失败之后,历代兵家消灭南方,一是大军从淮南渡河,二是大军从四川顺流而下。

  故眼下关键在于一统中原,积攒出能一口气横扫南方的实力。

  张虞视南方诸雄为无物的语气,让郭嘉眼神中闪过异色,心中倒是愈发钦佩张虞,并庆幸自己舍曹操而投张虞的决定。

  “君侯有大气魄!”郭嘉称赞道。

  张虞脸上挂着淡笑,说道:“冀州诸贤士不少,伯侯今为刺史,可先征辟诸士为幕僚。待邯郸出降,明岁诸郡稍安,我将再征袁绍。”

  “遵命!”

  杜畿应了声,问道:“那可是不回安邑了?”

  “暂不回安邑了!”

  张虞从榻上起身,于殿中踱步,说道:“往后几月,我将暂以邺城为府治,待袁绍无威胁冀州之能,我方会回安邑休整。”

  今虽大破袁绍,拿到人口最殷实的冀州,但张虞依旧忌惮袁绍。毕竟袁绍治冀州多年,名声崇高,收拢青徐兵马,可出数万兵马。故如他离开冀州,袁绍很可能重犯冀州。

  “君侯明岁欲再征袁绍,需在春季之前破易京。”

  郭嘉拱手说道:“易京为赵、燕之交重镇,幽州兵马如欲南下渤海,多需经由易京。今易京不破,袁绍将能招揽渤海旧吏。”

  张虞停下脚步,问道:“今张辽可有军情传来?”

  “有!”

  荀攸说道:“据张辽所言,因得各部兵马支援,他已清扫外围营垒,将公孙瓒重围于城中。今依众人之见,欲掘地道入城,以坏高楼之根基。”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让张燕率兵赶赴易京,令张辽务必在三月前破易京。”

  “君侯,郭图上疏,邯郸城中多有兵吏出逃,据他询问得知,袁绍约期两月前来解围,故郭图以为可令袁氏降人书信劝降城内故友,此必能令邯郸人心大乱,诱守将献门叛降。”荀攸补充道。

  “可!”

  张虞说道:“可依郭图所言,继续扰乱城内民心。且叮嘱吕范,敌军虽困在城中,但不可懈怠,沮授非无谋之辈。”

  “诺!”荀攸应道。

  “君侯!”

  却见许攸在殿门时,见到张虞与众人在殿内谈话,便不经通报,迈腿直入殿中。

  见许攸无视众人,王凌不爽呵斥道:“许子远,今不经通报,怎敢擅自入殿!”

首节上一节306/41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