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远言,袁绍不能纳君之策,不知君为袁绍献何计以破我?”张虞问道。
许攸捋须而笑,说道:“拙劣小计,昔蹋顿围蓟县时,我知君侯有意遣援军北上幽州,故为劝袁绍趁虚袭击河内,时北能据上党之地,以断君侯大军之粮;西能威慑河东,动乱君侯大军军心。”
张虞眉目微扬,故作惊讶,说道:“若袁绍依子远之策,军心大乱,我恐已是兵败。”
许攸心情甚好,说道:“我今投效君侯,便是为君侯献计破袁绍。”
张虞为许攸斟酒,说道:“子远有计尽可说来,我洗耳恭听。”
许攸捋须沉吟,说道:“古来欲覆没大军,唯有寥寥数策。其一,断敌粮草,令敌无粮自溃,此是为白起败赵括之法;其二,破灭根基,敌卒不战自溃,此是为高祖袭破项羽之策。”
“袁绍军粮虽屯于邯郸,邯郸城高且坚,难以攻取,故断敌粮草之策莫能为。然袁绍大军在外,而内地空虚,故如能遣一兵趁虚而向信都。信都及下,恩待信都百姓,则袁绍兵马自溃!”
许攸用食指敲击案几,沉声说道:“河北兵马不复被袁绍所有,则袁绍仅有海滨之地能容身。彼时君侯欲亡袁绍,遣一大将便足矣!”
听闻许攸的计策,张虞连连点头,脸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见张虞不说话,郭图说道:“趁虚而向信都,谈何容易?且不言沿途兵马,袁绍在信都必留有精锐,岂能轻易伐取!”
闻言,许攸却是哈哈笑起来,说道:“袁绍分兵于常山,北有公孙求援,而他率大军屯于磁山,巨鹿、安平二郡已无重兵驻防。故可令一军乔装成袁军模样,以救援公孙瓒为名,深入巨鹿、安平,一路畅通至信都。”
“而信都城中有数千兵马,若是常人驻守,遣猛将伐城,必能破之。”说到此处,许攸话语有些迟疑,说道:“仅是守城之人为审配,若他察觉兵马动向,则信都难以破矣!”
张虞依旧沉默不语,深思许攸所献计策。
不得不承认许攸有才,他所献之策深合兵家之法。历史上,吕蒙袭取了江陵,关羽数万大军不战自溃。而今他若袭取了信都,袁绍帐下的河北兵马必会溃散,依照历史的话,张之辈必会率兵归降,彼时袁绍在河北的统治将会土崩瓦解。
“君侯~”
见张虞迟迟不说话,许攸小心翼翼问道。
“嗯!”
张虞从思虑中回神,说道:“子远之策甚是不错,然出兵细则还需商议。”
说着,张虞看向郭图,说道:“子远初至军中,想来多是疲惫。公则先带子远歇息,稍后我再求教。”
“诺!”
ps:还有一章,我不敢忘。
第400章 一举而定河北!
上泉邑,并军大帐内。
“诸君以为许攸之策何如?”张虞环顾两列文武,问道。
众人先是交头接耳,继而帐中渐起嘈杂之声。
“君侯,许攸之言真假难辨,君侯不可轻信。我军已有优势,何必行冒险之举!”高顺劝道。
“是啊!”
许褚拱手说道:“依昨日商议计策,君侯率军北上,诱袁绍出兵,而后决分胜负。而今改行袭取信都之策,则是多有危险。若是有诈,我军将功亏一篑尔!”
张虞双手下压,说道:“易京城高粮多,公孙困守孤城。袁绍无意救援,其意乃与我军决战,今兵马未有大变,故胜负难说。今如能趁虚袭取信都,则大局可定矣!”
“但诸君所忧之事,亦是为我所忧之事。”
许攸所献计策诱惑性很大,如果依照事先的计划,先与袁绍决战,再去攻打一座一座城池,其中所消耗的时间难以预估。而采取许攸的计策,趁虚袭取信都,如能成功的话,不仅能袁绍大军溃败,更能让冀州诸郡望风而降,花不了多久便能平定河北。
赵云大步出列,拱手说道:“信都为袁绍之根基,是其要害之所在,袁绍岂会无备?况大军前往,袁绍岂会不知?”
张虞说道:“子龙所言有理,故此番袭取信都,我欲出精兵奔袭。河北之精锐尽在袁绍之手,信都留守兵马仅有数千,其中半数多为老弱。沿途城池空虚,袭击之军以北援公孙瓒之名,便能驱兵直入。”
说着,张虞看向一言不发的众谋士,问道:“诸子多有谋略,今战机在此,不知可行否?”
郭图沉吟少许,说道:“信都距此仅有三百余里,距常山仅有两百多里。骑兵奔驰,一昼夜便能至信都。然依许攸之言,审配主事信都,他若有所察觉,招呼袁绍兵马,则锐士前挫于坚城,后有河北精锐,精军恐就此覆没。”
“但若能袭下信都,则袁绍及文武家眷尽数束手,则河北兵马人心将散,袁绍无能为也。以图之见,君侯或能择机敏之将,率五千精锐奋进,看能否袭破信都。而君侯自率大军牵制袁绍。”
“若袭信都,非君侯亲往不能建功!”
荀攸打断郭图的话,说道:“君侯自起兵以来,衣不卸甲已有八年,破公孙,灭郭李,扫陇右,所为不过灭袁,定河北之基业。攸已细致审问许攸,知袁绍之虚实。”
“河北精兵尽数在袁绍之手,以来抵御君侯。为御郦嵩、张辽,又分兵于张以守常山,援公孙据易京。袁绍若欲扭转战局,唯有与君侯决分胜负。是谓敌之所愿,我之弗从。今不与袁绍交兵,而出奇兵而取信都,是为正奇之道。”
“袁绍非帅才,优柔寡断,遇事则迟,纵有大军在手,亦不能成大事!”
“君侯留兵马守寝水,先遣先锋取杨氏,再选精锐与之汇合,长驱数百里,朝出而暮至。彼时审配纵有韩信之能,但城中无兵可用,亦难成大事。”
说着,荀攸语气决绝,说道:“天气渐寒,山西若遇大雪,山道一旦堵塞,粮不能至军,则形势将多生变化。一役而灭袁,此天命在张矣!”
郭嘉疑虑说道:“公达之言虽好,但许攸言语若是有假,恐事危矣!”
荀攸说道:“许攸其人,我素有耳闻,性贪好财,必不能为袁绍死间。今羁押在军中,其言安敢有假?”
“文和有何见解教我?”
见贾诩迟迟不说话,张虞主动问道。
贾诩慢悠悠说道:“昔汉楚争霸,高祖趁项羽伐齐之际,合五诸侯之兵袭彭城。今袁绍在西,信都在中,精兵抄掠,可下信都,此举盖如韩信背水一战之策,分遣兵马袭取大营。”
“许攸所言不假,君侯如能依计而行,如高祖下彭城,则能威河北。而袁绍非项羽,君侯非高祖,袁绍必败矣!”
“文和之言深得我意,许攸弃袁投我,泄露袁氏军情,并献计策于我。我今不能从之,我将何以统天下!”
张虞大为感叹,说道:“诸子勿要多劝,袭取信都之事,我今当从矣!”
见状,徐晃按剑出列,沉声说道:“君侯为一军之帅,此番用兵若是生变,则山西之众危矣。晃虽不才,愿率五千精锐袭取信都。”
“马上取天下,今临危而退,非大丈夫耳!”
张虞拒绝说道:“公明既有效力之心,今可由公明率精锐两千,先行袭取杨氏。如下杨氏,我将起精兵与君汇合。”
杨氏为巨鹿郡下辖城池,其与常山郡交界,是为前往信都的必经之地。据许攸所报,因袁绍分兵之故,杨氏仅有兵马五百多人固守,故欲袭取信都,必先下杨氏。
其实许攸归降张虞,最大意义不是说献袭取信都之策,毕竟张虞帐下谋士众多,岂会想不出相应的计策。而是许攸作为袁绍帐下的高层,他熟知袁氏帐下军情,今他的归降则是意味着袁军对张虞将无秘密可言。
“诺!”
见张虞态度坚决,徐晃唯有领命。
“君侯既欲领兵前往,亦需留人固守大营,以防不测啊!”郭图说道。
“突袭信都兵马宜精不宜多,此番先由徐晃领两千精锐为先锋,而后我率五千步骑,许褚、赵云、马岱、张绣等将领兵随行。”
张虞吩咐说道:“待我率军离营之际,则由吕范、张杨二人主持大军,荀攸、郭图、贾诩三人负责军议。孟宁之固守前营,余者诸将各有军令吩咐!”
“诺!”
张虞可不想像曹操那般,打河北花了八年,错失最佳一统天下的机遇。
今袭取信都是件收益大于风险之事,若袭信都失败,对张虞而言仅损失数千精锐,他尚能北寻张辽,或是西归郦嵩。而一旦成功的话,袁绍帐下将士军心动摇不说,河北诸郡也会因信都沦陷而归降。
且不说徐晃在张虞吩咐下,率兵前往袭取杨氏。而今张虞则是再次接见了许攸,以找到更好袭取信都的方法。
让众文武退下之后,张虞至帐门迎许攸,亲热挽住许攸的手,笑道:“子远投我,犹如陈平去项以投高祖。我今意已决,依卿之策袭取信都。”
陈平可非好比喻,虽说最终成为刘邦的开国功臣,但却有严重的人格污点。张虞用陈平比喻许攸,无非是表明许攸性贪好财,但他却愿录用。然对许攸而言,他在意是张虞的态度。
许攸欣喜不已,说道:“杨氏兵少,君侯袭之便能下。杨氏至信都仅有百余里,君侯可佯称赵睿之兵,受命北上易京。中途需过堂阳,县长方匡与我有旧,因得罪审配被贬为官,此人可为君侯所用。”
“至信都时,兵马可佯装至信都休整,之后趁敌不备,便能袭取破城!”
“赵睿?”
张虞问道:“审配认得赵睿否?”
许攸沉吟说道:“赵睿为袁谭帐下将校,审配与之素无瓜葛。攸手中尚有袁绍书信,君侯令人仿之,并镌章盖之,一路必能无阻。待袁绍知晓变化之际,则君侯已至信都矣!”
张虞微微点头,笑眯眯道:“看来子远需为向导了!”
许攸偷偷观察张虞神情,应道:“愿为君侯差遣!”
“善!”
张虞伸手招来赵云,叮嘱说道:“即日起,子龙遣骑看护许先生安危。”
“诺!”
许攸心中暗暗叫苦,看来张虞依旧不信任他,此番带上他随行袭取信都,若说途中有了差错,怕不是会宰了他。
在张虞与许攸聊天之际,却见吕范与张杨去而复返,今在帐口求见。
见状,张虞挥手让许攸退下,问道:“二君至此,不知所为何事?”
吕范与张杨对视了眼,迟疑说道:“君侯率军突袭信都,难免有万一之事。故望君侯留言,以便范与张君依言而行。”
张虞蹙眉了下,继由松开眉目,说道:“此番袭取信都不成,我会撤走常山,二君可等候军令。若袭取信都成功,二君率兵紧随袁绍,而不与之交兵。”
“那事不济呢?”吕范再问道。
闻言,张虞明白吕范在担心什么,没有不满而是坦然笑道:“嫡长子在,二君依礼便可!”
“遵命!”
吕范担心张虞有危并不奇怪,毕竟山西军俨然已是割据政权,他们作为张虞帐下的核心文武需为大事而虑。
第401章 袁绍之所以败
十月二十日,徐晃受命袭取杨氏,率精兵两千昼夜奔袭百余里,趁守军兵少无备,擒获守将与县令,并将胜果报于张虞。
二十一日晨,张虞收到徐晃的军报,依照旧时布置。于黄昏时,率精锐偷渡寝水,从缘山北上,以免被袁绍所察觉。
经日夜行军,张虞于二十二日,率大军至杨氏。时步骑有七千精锐,将有徐晃、赵云、许褚、马岱、庞德、阎行等将,可谓是悉出主力。
当张虞率军至杨氏城十里地时,徐晃率骑亲迎。
“公明!”
“君侯!”
张虞挽停缰绳,问道:“公明擒得杨氏兵吏,可有拷问出情报?”
徐晃策马迎上,拱手说道:“禀君侯,杨氏县长所说之语与许攸相同,袁绍将精锐聚集于邯郸,今信都空虚,或仅有数千守军。而前往信都路上,虽多城池,但皆是无兵守卫,望风可下矣!”
“善!”
张虞心中已无忧虑,遂问道:“袁军兵甲、旗帜,可有准备完善?”
“已有备好!”
徐晃扯开大氅,露出身上的袁将衣袍,说道:“晃帐下两千兵马悉数已换装为袁军,仅等候君侯军令,晃便能率军出击。”
张虞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你部自称为赵睿帐下兵马,为我军开道。””
“遵命!”
徐晃迟疑了下,说道:“我军若是离开,恐杨氏士民会向袁绍通风报信,细明我军踪迹。”
张虞满不在乎摆手,说道:“我军兵马七千之众,袁绍非无谋之辈,其迟早能知我军动向。今兵贵神速,杨氏陷落,袁绍尚不知晓,信都更是不知变化。”
“即便袁绍知我军消息,亦会疑惑我军意在何处。信都距此两百里,路途不远,又无山水阻挡,快马奔驰,一昼夜能至。袁绍知我军动向时,料想我军已至信都矣!”
之前袁绍因邺城毗邻上党之故,将治所从邺城迁至信都,以求避张虞之兵锋。然信都与一众河北城池一样,皆是无山川之险。骑兵不惜马力奔驰,一昼夜便能行军两百里,其所携带军粮四、五日便够。
至于担心隐瞒不住袁绍,实际上张虞根本不指望能瞒住袁绍。此番袭取信都的关键,在于信息差。在于信都不知杨氏陷落,而袁绍后知张虞兵马动向。当袁绍反应过来时,张虞已率军杀至信都。且在袁绍的援兵到达前,张虞攻陷并控制信都。
而当张虞控制信都时,袁绍若想率兵打下信都,凭信都内部粮草,及信都的险要,袁绍亦是要受挫城下。彼时袁绍的下场,可以参考失去江陵城的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