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罢了!”
钟繇攥紧巾帛,自语道:“瞻前顾后,非丈夫之所为。张虞有成事之能,今若至他帐下,或别有番富贵。若是张虞不成事,休怪我离他而去,寻投袁本初门下。”
且不说钟繇、孙资受张虞书信相邀,准备前往上党。今下远在南阳的袁术得到袁绍寄来的书信,闻张虞无意会盟,遂对张虞心生不满。
“张济安怎敢不应讨贼檄文?”
袁术负手踱步,神情愤懑,说道:“昔在雒阳时,我待他不薄。若无我为他奔走,他安能封侯拜将,以弱冠而统兵。今国贼董卓乱政,莫非其贪图董卓所予富贵,而舍我袁氏乎!”
得知张虞受檄文而不举兵的操作,袁术有种被张虞背刺的恼怒。之前在雒阳时,他还有过怀疑张虞,昔被张虞说服,容他出京募兵。
然随着董卓入局,局势在短短三、四天内便发生剧变,让他都来不及招张虞率部赶赴京师,便为躲避董卓的迫害,逃至南阳,联络关东众人准备起兵。
起兵之时,他还向袁绍写信,信誓旦旦保证,只要檄文一到,张虞便会率部起兵。然结果惨遭打脸,张虞收到檄文之后,竟无动于衷。
须知今连长沙孙坚、江夏太守刘祥都听他的号令,各率兵马朝南阳赶来,区区牧羊放牛之辈,怎敢拒绝应盟的檄文。
袁嗣迟疑几许,说道:“兄长息怒,张济安与我袁氏多有往来,除与兄长外,还与沛国相袁秘有救命之恩。今桥瑁檄文由本初兄转交于张济安,而张济安或有犹豫之事,故迟迟不能发文应盟。”
“如张济安妻族王氏尽在董卓手下出任要职,恐他若是起兵,王氏将被董卓所诛。”
顿了顿,袁嗣说道:“故以弟之见,兄长不如休书一封,令亲信奔波至上党,一为兄长联络本初兄与韩馥、王匡,二为兄长探明张济安为何不应盟缘由。”
袁嗣作为袁术的族弟,在雒阳时与张虞有过往来,张虞为人和善,常请他喝酒,甚至会送礼于他,这让他对张虞多有好感。今袁术气恼张虞不起兵应盟,袁嗣思虑之下,还是打算帮张虞说话。
至于今位面起兵诸侯,较历史上十三位原有的诸侯外,另外还多了位因张虞出手而活命的沛国相袁秘。而十四位诸侯中,袁氏占有四人,另外关系者,有孙坚、曹操、韩馥等,可见袁氏实力之惊人。
袁术蹙眉踱步,冷哼说道:“叔父身在雒阳,而我与袁绍为天下讨贼,亦是不得不忍痛起兵,更何况张虞乎?张济安若不舍王氏,我可将族中袁氏女嫁于他,其王氏安能与我袁氏相比?”
袁嗣摸了摸鼻子,神情多有尴尬。
袁隗、袁基在雒阳,他们曾有质疑过若是起兵,董卓是否会杀袁隗。但袁术、袁绍二人倒是笃定认为,袁隗是董卓举主,董卓不敢丧心病狂杀害袁隗。
二袁既这般认为,身份不如二人的诸袁除了异议外,倒也没有反对。毕竟袁氏名望崇高,董卓岂敢行这般大逆不道之事!
不过袁氏归袁氏,今张虞若是反叛,袁嗣能猜到董卓肯定会先杀了王允、王宏二人。
袁术稍微冷静下来,说道:“嗣弟所言不无道理,今下那便由嗣弟出使,过豫州,至冀州,为我联络袁绍、韩馥、王匡等人。顺便到上党,询问下张虞为何不起兵应盟。”
“诺!”
袁嗣拱手领命。
袁术坐回席上,灌了口蜜水,问道:“今孙坚已至何处?”
“至南郡了!”
袁嗣说道:“今下依照计划,当会处死刺史王睿。”
“好!”
袁术满意颔首,说道:“让孙坚至南阳时,再寻机处死张咨。届时至鲁阳时,我将表他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
说着,袁术捋须而叹,感慨道:“江东猛虎倒比边塞猛虎听话,今孙坚为我所用,何愁荆州不能为我所据。”
第160章 袁君虽好,我意属张
“今董卓废帝杀后,以辅汉之名而祸乱天下。关东义士纷纷起兵应盟,乃丈夫建功立业之机,不知公则有何打算?”
荀谌与郭图相对而坐,问道:“莫非公则欲独守贝丘,以观天下变化?”
郭图抿酒微笑,反问道:“不知友若有何图谋?”
荀谌摇了摇头,说道:“白身一介,谈不上图谋。冀州牧命人邀颍川诸氏北上,我荀氏亦在其名列之中。然我得袁渤海征辟,今欲拜至他门下。”
郭图沉吟少许,说道:“颍川,四战之地。天下生变,则为兵戈冲突之地。冀州牧心念乡人,邀诸君北上,可谓仁善之举。”
“袁渤海弱冠登朝,名播海内,今国家灾难之际,则举义兵奋发。今拥渤海兵卒,汇关东之众,声讨国贼,可谓大丈夫。友若前往投效,可谓得遇良君。”
在动乱前夕,派人接收家眷,不单单张虞一个人这么做。冀州牧韩馥所为类似,派帐下兵马前往颍川,将与他交好的颍川士族接到河北。
可惜韩馥在历史上还没拔用颍川贤才,便被袁绍取而代之,大批颍川人才被袁绍所用。而曹操手下的颍川士人,与曹操得到荀投效,以及控制了颍川有不少关系。
“那君是否有意和我同往渤海乎?”荀谌问道。
郭图犹豫说道:“袁渤海名声虽说显赫,但今往投效我尚疑之。”
“何须疑虑?”
荀谌笑眯眯说道:“袁君礼贤下士,今公则舍官而投拜至麾下,必喜不自禁,并委以要职。”
郭图沉吟良久,说道:“实不相瞒,度辽将军张济安来信招我,故我为此而斟酌!”
“今君可是为投张氏,还是为投袁君而迟疑?”荀谌问道。
郭图沉默不语,相比投靠袁绍,他更倾向于投靠与他亲密交情的张虞。毕竟张虞与王允对他有恩,而他也了解张虞。若投靠袁绍,他拿捏不准,能否得到重用。
见郭图不语,荀谌沉吟少许,劝道:“公则,袁渤海四世三公,名响海内。今奋发起兵,征讨国贼,是为大丈夫。张度辽虽说兵略出众,但其名声微薄。”
“张度辽纵一时得志,但若以长远观之,安能与袁君相较。袁君非池中之物,今遇风云必将龙腾于天下。望公则勿要小觑袁公,舍大志以图小贵。”
半响之后,郭图徐徐说道:“如友若所言,袁君为天下英豪,但张君虽说弱冠,但亦有出众之处。莫忘黄巾之时,张君尚为一介白身,凭王氏恩宠,得为州吏。”
“然今六年之后,张君便任度辽将军,掌上党之一郡,比之袁君尚有不足,但料以张君之韬略,或别有番富贵。”
拿张虞与袁绍比较,今下即便袁绍赢了,但对边境豪强出身的张虞来说,都是一种胜利,毕竟二者起步资源不是一个档次。
“依公则之语,当下欲投张度辽?”荀谌问道。
郭图心中略有纠结,说道:“我尚不知袁渤海为人!”
见郭图犹豫,荀谌引诱说道:“眼下不如随我先往渤海,拜会袁君。若公则不得重用,不如再寻张度辽。”
郭图捋须而吟,他当下需早做打算了。说实话说,比较张虞、袁绍二人前途,他更看好袁绍的前途。但张虞能凭白身混到度辽将军,其自然有可取之道,如张虞兵略出众。故在乱世中,张虞或许会异军突起。
比较二人的帐下人才而言,袁绍结交士人众多,他若投效袁绍,短期内估计要屈居袁绍旧人之下。而张虞不同,因出身卑微,或是说年轻之故,张虞所结交之人少。今下他若投效张虞,直接能得到重用。
“公则?”
荀谌再次诱惑道:“贝丘离南皮甚近,今不如先往南皮,再至壶关。”
“不了!”
郭图摇了下头,说道:“我与张济安有旧,今他书信相邀,我不敢不往。而袁君名声显赫,但今无书信,图不便擅往。望友若容我先往壶关,若度辽非成事之人,我当转投袁君,届时劳君引荐。”
“善!”
见说服不了郭图,荀谌倒也没强行劝说。毕竟郭图所说之事,不无道理,相比袁绍,张虞与郭图二人羁绊颇深。况今下择人投效,不代表买定离手,若觉得投效之人不靠谱,随时可以抽身离开。
且不言郭图在几经犹豫下,终于选择投效张虞。而天下随着时间来到初平正月,经过关东诸侯一、两个月的奔走,终于在正月起兵讨董。
时众诸侯以袁绍为盟主,而袁绍自号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以扶持陈留王为帝为口号,讨伐董卓。
十四位诸侯兵分三路,北路军主将为袁绍,下辖河内太守王匡,冀州牧韩馥居邺城为北路军供给军需。
东路军兵将众多,张邈、刘岱、孔、桥瑁、张超、曹操等人屯兵酸枣。
南路军主将为后将军袁术,长沙太守孙坚、江夏太守刘祥为前驱,屯兵于鲁阳。
联军十余万之众,声势撼动天下,纵董卓亦不得不畏惧三分。
同月,董卓为破坏联军重扶刘辩上位的计划,遂令李儒毒杀刘辩。
未及,廷尉正钟繇上疏,以度辽将军张虞屯兵上党,未免受袁氏蛊惑而举兵为由,请命至上党安抚张虞。董卓准钟繇之请,命钟繇出使上党。
与此同时,董卓因担忧屯兵在关中的皇甫嵩、盖勋二人,与关东诸侯联合,行东西夹击之举,遂将都城西迁至长安,并命皇甫嵩、盖勋二人入朝为官。
天下乱成一锅粥,而上党在张虞治理下,郡内户籍虽依旧稀少,但诸县治安多有好转。
今下张虞驾车出城三里,以迎舍贝丘长而来投效他的郭图。
“公则不远道而来,虞不甚欣喜。”张虞上迎郭图,笑道。
郭图向张虞作揖,望着迎接他的车队,受宠若惊,说道:“图怎敢劳驾将军远迎!”
“值得!”
张虞挽着郭图的手臂,同上车驾,说道:“董卓擅杀陛下,鸩杀太后,专权擅政,人神共愤;关东诸豪名托义兵,然未有忧存社稷,抚恤黎民之意,令虞所不耻。”
“为匡扶天下,我已与刘幽州为盟。然今上党内贫外患,令我难展大志,需诸志士与我同心,方能清除积弊。公则舍官而投我,虞若不以重礼待之,岂不辜负公则之美意。”
张虞既无意助董,又无意起兵讨董,需要有个口号证明他选择的正当性,表示董卓与关东诸豪不具备正义性。
如何证明张虞有正义性呢?
张虞自然需要用刘虞当他的牌面,刘虞身上的汉室血脉远比西汉皇族之后的刘表、刘焉、刘备三人血脉更加纯正。
刘虞的祖先为东海恭王刘强(刘疆)之后,而刘强乃郭圣通之子,东汉第一任太子。因刘秀为扶刘庄上位,不得不废刘强。
故刘虞可谓帝室王公之胃,治幽州能平戈,保燕、蓟之饶。况刘虞为现任大司马,袁绍、董卓都在拉拢他。
眼下刘虞无意参与袁、董之争,不就是变相不认可袁、董二人的操作吗?而张虞作为刘虞联合之人,自然可以明目张胆打着刘虞的名号。
张虞既是如此言语,以郭图的政治智慧,自然懂得接话。
郭图拱手说道:“董、袁之争在于权,天下兵戈将起。而今将军心怀社稷,有意抚恤黎民,图愿助将军一臂之力。”
“善!”
张虞手扶车栏,指着壶关县城,笑道:“今有上党一隅之地,我有封拜之权,公则远至而来,欲出仕何职?”
给予人才最大的赏识,不是说迎接的礼仪有多重,而是让人才自认为有参与感,他的才能有地方发挥出来。
得闻张虞之语,郭图捋须而吟,神情充满了满足之色。
“图初至将军麾下,尚不敢妄议,愿请将军委任!”郭图说道。
“若公则善谋,或可任参军;公则志于政,君可自选郡中职位。”张虞笑道。
“图不才,愿任将军麾下参军。若将军另有杂事,图愿兼任之。”郭图说道。
“善!”
张虞颇是喜悦,挽着郭图的手臂,笑道:“郡中事务繁琐,料理军中辎重文吏多兼郡职。今公则入军为参,可为虞兼理辎重。”
“诺!”郭图应道。
“我已于郡府备下宴席,时某麾下将吏齐至,公则往后可与诸君多多往来。”张虞说道。
“有劳将军了!”
“公则无需多礼,以你我之情,称字便好!”张虞笑眯眯道。
“称字何以分上下?”
郭图正色说道:“今君为尊,自需以尊号称之。”
郭图可非许攸,他虽自恃与张虞关系好,但可不敢直呼字号。
随着车驾至府衙,张虞携郭图下车,并为他介绍满宠、吕范、张杨、张辽、许褚等人,算是让郭图融入众人。
至于满宠南下接张虞麾下将吏的家眷,除了许褚所在的许氏因心疼不动产,以袁秘治下安稳为由,委婉拒绝了搬迁外,高顺、徐庶、吕范、满宠的家眷都前后搬到上党。
许褚见父兄无意搬迁,倒是向张虞致歉。而张虞则是好言安抚,为了长留许褚,已是让人帮许褚说亲,打算用家庭作为许褚的羁绊。
第161章 非君择臣,臣亦择君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