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旦楚人不再相信他们,被秦王给拉了过去,那不仅他们的衣食住行将成问题,就是安危也将遭威胁。
因此,在知晓县令传告的政令后,这些人才火急火燎聚于此处,秦王的政令威胁到他们生存根基了。
见其他人皆看向他,此人又道:“为今之计唯有破坏秦王政令,不使其成事,最好之法是使那些愚民蠢妇不信秦王政令。”
“我以为我等可做如下准备:一,使人传告秦王政令为假,如秦王举办那咸阳大考,实则是为趁机将天下贤才杀尽,再如那纸,可使人传其乃是以人皮所制。”
一人听到此,怀疑道:“这般谣言,会有人信?”
此人以肯定的语气道:“那些愚民蠢妇哪能辨别真假?越荒诞越怪异,越会使他们相信!且我等也不需其信,只要他们心中有所疑虑即可。”
“二,下月初一,那秦王要在那日称皇帝,还邀那些愚民蠢妇到县中观看他从咸阳送来之物。”
“以咸阳到此的路途,若在今日才将东西从咸阳送来,除非是骑兵日夜兼程,否则绝无可能在下月初一送至。”
“我料那些事物要么已在郡城,要么已到县中,诸位近日要多多打探,查明其为何物,才好做进一步计较。”
话中的意思很明显,打探清楚秦王究竟从咸阳送了什么东西,设法将之破坏,让秦王失去民众的信任。
这时,一名坐在稍后的人道:“可如此作为,我等便再难容于那位秦王,其若出动秦军,我等当如何?”
此言一出,房内顿时陷入长时间的沉默,连那位分析献策之人也沉默:他们是能破坏秦王发布的政令,可后果呢?
就算让楚人继续站在他们一方,又能如何?就算他们依靠楚人起兵又如何?
无非是让秦王再伐一次楚,再灭一次六国罢了,只要那些强悍的秦卒还支持秦王,秦王过去能灭楚,现在和日后也依旧能。
不如老老实实在大秦治下先当个顺民?
若事有转机,那就趁时而起,若大秦一直这般强盛,那就一直安分守己。
一场商议因此人之言不欢而散。
项氏一族、张良终究是六国贵族中的少数,这些人才是绝大多数的六国贵族,他们仇恨于秦,却也深深畏惧于秦。
他们想反秦,也能分析想出计谋,却又很难提起真正反秦的勇气。
齐,稷下学宫,随著秦灭齐,因不知秦王对稷下学宫是何态度,稷下学宫有许多学者都已离去,但仍有许多儒士在,现在几乎成了儒家大本营。
这些儒士也同样知晓了秦王的政令,不过他们对秦王的政令大体感到满意,认为此为仁政,是秦王向仁君在转变。
当然,也有不满,其中最不满的当属秦王以纸又诱又逼他们去咸阳。
此刻,一群儒士正聚在一起商议谁要往咸阳,该怎么劝说秦王继续施行仁政。
正商议得火热,一儒士忽然出声:“秦王减免徭役赋税自为好事,然天下治理必须有赋税徭役,秦王若减免过甚,如何治理天下?”
这问让所有儒士都陷入思索:对啊,徭役赋税是治理天下必须要有的,可秦王减免秦人十年徭役赋税,韩赵七年徭役赋税,魏楚之民五年,燕齐之民三年。
这般减免,万一导致赋税徭役不足,不仅不会有益于天下,反倒是有害!
虽然想要让秦王成为仁君,施行仁政,但也不是让国家都治理不下去了。
这个问题,在如今的大秦有很多人在想:秦王减免了徭役赋税后,如何支撑得起整个天下治理所需?
他们哪知道嬴政将要用盐、蜂窝煤、铁、纸等来作为填补,这些事物所获利润巨大,且减免徭役赋税又不是完全不收。
第146章 与大秦诸位公子的首次见
面
雍城,李念穿越到大秦时还是夏日,此时却已入冬,只是这时代的大秦冬季不算太冷,较现代要温暖许多。
这也正是秦和西汉皆在此立国建都的原因之一,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方面都相当优渥,远非经历了漫长历史消磨损耗之地。
天还未亮,李念便已起床,因为今日是政老板称帝大典的首日,只是相比于历史晚了将近两个月。
在本该发生的历史上,始皇在十月便该称皇帝,然而由于李念的到来,如今已是十一月末梢。
对始皇称帝大典,李念相当兴奋和期待,他不仅将亲自见证这件历史大事,还参与到了其中,不少东西都出自于他,且他在大典上还能见到许多历史留名的人物。
李念梳洗完,穿好嬴政送来的礼服,开始用食,大典的流程一时半会儿完不了,必须得吃点东西垫肚子,而且他还肩负了一项工作,要用手机拍摄始皇称帝大典的照片,估计没啥时间吃东西。
一边用食,一边检查手机和充电宝,确保充电宝已充满了电,手机能正常工作。
吃完饭,又痛痛快快上了个厕所,今天估计不仅没啥时间吃东西,连上厕所都得憋。
刚出厕所洗完手,便有嬴政派来的使者:“大王有令,请公子即刻前往橐泉宫。”
在侍卫的护送下,李念到了橐泉宫。
见他到了,嬴政问道:“可准备妥当?”
李念回道:“回大王,已准备妥当!”
嬴政点了点头,立在殿中默默看向宫外,远方的天空还是一片黑,连一丝曙光也看不到,也不知在看些什么。
也许不是看黑夜,而是透过黑夜看到了整个天下,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又看到了未来……
李念到了没多久,陆续又有人到,是一群青年和少年,李念哪不知这些人便是大秦诸位公子,始皇的儿子!
‘这个和始皇长得很像,年龄看起来又最大的青年,应当便是扶苏,这个看起来最小,正冲我笑的小孩应该是胡亥……’
‘扶苏长得和始皇还真像啊,就仿佛年轻版的始皇,又有长子的身份加持,难怪始皇始终下不定决心立扶苏之外的公子为储。’
‘胡亥长得也怪可爱的,真看不出这厮在日后能有那般丧心病狂。’
胡亥相貌一点也不差,反而颇为喜庆可爱,只从外貌来说,让人一看便觉喜欢,要是再会说几句喜庆话,保准能将长辈哄开心。
李念在观察大秦诸位公子时,诸公子也在观察他,看到李念身上穿著的衣服,有掩饰不住的公子脸上直接露出惊异的表情。
这人穿的衣服分明也是大秦公子才能穿的著装,也即意味著此人和他们是一个级别!
看到李念的著装,诸位大秦公子无不在心里暗想:父王还有一个他们不知道的兄弟?
除扶苏,其他公子的心情都沉重起来,他们皆有志于那个位置,本来兄弟就不少,竞争很激烈,谁也不想又冒出一个竞争者。
而且,这位来得比兄长扶苏还早,也即意味著父王是第一个通知于他,足可见其在父王心中地位比兄长扶苏还高。
兄长扶苏,他们都未必能争得过,比兄长扶苏还高,那他们还能争吗,还有机会登上那个位置吗?
父王之前在朝堂上向众臣提出想要立储,其实父王想立的是这位,那次朝会是在给这位探路吧?
再想到这段时日传于天下的种种事物,许多都有那“李念”之名,众公子心情更为沉重。
很明显,那是父王在给这位造势铺路,获取天下的声望,好让他顺利成王!
感知到众位大秦公子看他的复杂眼神,李念觉得这群人肯定是想歪了,但嬴政没发话,只站在那默默看著宫外的天空装哲学家,不知其意,李念也不好解释。
倒是扶苏,没有那种复杂的眼神,只好奇地看著李念。
他并不在乎这位是否是自己的兄弟,是否会被父王立为储君,他比其他兄弟知道的更多,知晓大秦如今的某些政令便出自于这位。
只是在他原本的想法中,李念应该比较年长,即使不是一个老者,也不该如此年轻。
他对李念很有好感,因为不管是李念制作的那些东西,还是让父王定下的那些政令,都利国利民,在他看来是仁政。
更关键的是他劝谏了父王那么多年,父王都未曾施行仁政,这个或许是同父兄弟的李念却一劝就成。
若非时间不对,地点不对,扶苏很想和李念促膝长谈一番,谈一谈对仁政的理解,问一问“哥们儿,你是咋劝咱爹的?”
胡亥扮著小孩子的样子,友好、好奇地看著李念,那眼神似在问“您也是胡亥的兄长吗?”,但他心中实则对李念十分忌惮,因为李念极可能就是害他挨罚的那人。
想到抄《诗经》的惩罚,胡亥心里咬牙切齿,光是一想,手又开始酸痛,这个混帐东西,知道他抄了多久吗?
那段时日,每天吃不香,睡不好,睁眼便开始抄《诗经》,即使闭上眼睡觉,做的梦也在抄《诗经》,哪怕手磨出了水泡死茧,胳臂酸痛,还不得不抄。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眼前这人!
若有机会,一定要这个混帐抄《诗经》抄到死,不想抄,那就砍了他的手指,断了他的胳臂。
但胡亥未将他的愤怒和怨恨表露出来,反在对李念示好,表现得十分乖巧,那模样就像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弟弟。
因为胡亥很明白这个人他现在得罪不起,唯有静待时机,等父王厌恶了此人,他才有翻盘的机会。
而他年幼,等得起,且谁又会提防一个可爱懂事的小孩呢?
这般一想,胡亥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可胡亥不知他的笑落到李念眼中却是:‘胡亥这小子一直冲我笑,总觉得不怀好意,这小子不会是被始皇惩罚过了,所以将仇记我头上了吧?’
‘看来跟胡亥已经完全没有缓和的余地,其若登台,以其心性,我必死无疑!日后,还得多给始皇提提胡亥赵高之害!’
第147章 冬夜寒凉,大王万岁
直到“当”的一声清脆鸣声传来,李念和诸位大秦公子才终于结束了在橐泉宫内的站立。
“出发!”
跟在嬴政身后,李念和大秦诸位公子赶往今日大典的第一站雍四之一的吴阳上畴。
经过嬴政和众臣所商议后定下的流程,称帝大典第一个步骤便是祭拜天地,向养育了万物的天地告知:寡人嬴政将于今日称皇帝!
祭祀天地是一项古老的活动,七国皆有专门供于祭祀之处,大秦同样不例外。
大秦最为重要祭祀地点便是在雍山的吴阳上畴,其位于雍城西北三十余里,在后世被称为“雍山血池遗址”。
这也是李念不在咸阳的原因,他需随同嬴政到雍城祭天。
李念原本以为自己这一生恐怕都要呆在大秦王宫,未想还有机会出去,虽然依旧会被限制,但比终日在六英宫还是好一些。
出宫后,李念坐上了嬴政后的一辆马车,四周有大秦铁骑随行,一只只火把点亮,因队伍极长,宛如一条火龙穿行于黑夜之中。
李念打开马车的车窗向外看,只见在驰道的不远处也有点点火光,显然是有人知道这出行的动静,打著火把在看。
忽然,一阵嘈杂的声音传来,似有人在呼喊什么。
这些时日,李念也学会了些秦腔,这些声音好像在喊“大王万岁!”?
随后,似乎察觉到大家都在喊这句话,这些嘈杂的声音合一,变得整齐洪亮,真是在喊“大王万岁!”
虽在黑夜中看不到是哪些人在喊,但李念知道一定是雍城的秦人:这些秦人大抵拿著火把,拖家带口跪在地上,向著整支队伍朝拜,高呼让他们减免徭役赋税的那位大王万岁。
‘多好多朴实的百姓,可惜在原来的历史上,被始皇和胡亥硬生生逼得‘唯恐沛公不为秦王’!不知道始皇现在是何想法?’
李念饶有兴趣地想著,很想知道嬴政在听到这些高呼“万岁!”的声音时,是何表情,有何想法?
前方马车中,嬴政自然也听到了这一声声“万岁!”,虽然以往也有人向他呼喊过“万岁!”,但那更多是恭维和恐惧,而现在这些从四面八方的黑夜中传来的呼喊,却是发自内心的爱戴尊敬。
这些秦人可能早早便等在驰道边上,不顾冬夜里的寒冷,只为等他经过此地时,向他叩拜,喊上一声“大王万岁!”。
这是嬴政过去几十年里从未有过的感受,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在他心中涌现。
这便是为百姓所尊敬的感觉?
好像还不错,比百官和妃嫔、内侍在朝拜他时的恭敬更加顺耳,也更加真实。
此之谓民心,此之谓民意,此之谓得以定鼎天下之力!
这一刻,他想到了很多事:有李念所说的大秦二世而亡主因在他、民众的需求其实很简单、老秦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以及李念说过的那位……
嬴政神情复杂起来。
他做的并不多,这些民众便如此尊敬爱戴于他,有此百姓在,何惧六国贵族,何惧陈胜吴广?
纵使六国皆反,有此百姓在,也不过是再征伐一场,再灭一次六国,再统一次天下。
可李念所说的那个历史上,自己为何偏偏未能知晓这些,还将这些本该忠于他的老秦人推向对立。
是了,那个自己太自大太骄傲,觉得自己功盖千古,威震天地,治国之法没有问题,纵有臣子说过正确的谏言,也听不进去。
在某种意义上,那卢生侯生的评价似乎有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