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道:“自是不同,后世华夏是农历和公历并行,农历是臣来自之国编算的传统历法,属于阴阳合历,也就是太阴历和太阳历的合历,是同时兼顾了太阳、太阴与我们所在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
“其中加入了二十四节气,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方便,让人们知晓何时播种,何时收获,非常适用于我华夏。”
“而公历则来自于西方,为太阳历,其能看出一年里受太阳影响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却无法很好地兼顾太阴的变化,更没法像农历那般适于华夏耕种收播。”
嬴政没问李念为什么有农历的情况下,还要用那公历,无非是后世西方诸国实力强,影响大。
但现在是大秦的时代,日后定要让那些西方人统统给寡人用农历,不,是始皇历!
“那公历元年便是西方一位神明诞生之年,说来也有趣,以我大秦的时间来算,那西方神明离出生还有两百多年。”
嬴政这下总算全明白了,李念提议将他称帝这一年作为始皇元年的原因在这。
思考一番后,嬴政决定同意李念这提议。
大秦现在用的是颛顼历,为中国古六历之一,虽说也还行,但肯定比不上后世历法准确,且后世历法还有利于农时。
在这个没化肥、没人工降雨等手段,农业收成全看天时如何的年代,有一部能助农人把握好农时的历法,绝对会被天下人奉为神历。
嬴政道:“历法之事便交给卿来办!”
“臣遵命!”
继续讲皇帝登基,李念道:“后世帝王登基时,常会向天下颁布即位诏书,宣布改元、大赦天下。改元即是刚说过的定年号,而大赦天下便是赦免或减轻一些罪犯,以彰显新帝的仁德,得民心。”
嬴政问道:“卿认为寡人在称帝时,是否该大赦天下?”
李念道:“臣以为可以,但当择罪行而赦,不可所有罪犯一概而赦。大秦刑律严苛,许多人所犯之罪其实不重,大王若能赦免或减轻他们罪行,自是甚好。”
“但臣认为大王在称帝时,应将之视为天下之盛事,大秦万民之盛事,而盛事自是当与民同乐,此时正适合颁布一些政令。”
“大王在那一日制定了新的秦律,完全可以新的秦律去赦免那些罪犯,而非一道圣旨。如此一来,既可让天下万民感到大王之仁德,亦可让他们记住新的秦律。”
这方法确实行啊,不直接以皇帝的身份去赦免,而以新的秦律去赦,能在短时间里便将新秦律的印象带给天下人。
“卿此法甚妙!”
赞了一句后,嬴政突然道:“依卿所言,寡人称帝之日为吉日,天下当同庆同贺,卿可有贺礼相送?”
嬴政并不是真想问李念讨什么贺礼,只是随口问问,未想李念却道:“臣的确有贺礼,为大王贺,也为天下贺!”
还真有贺礼?
嬴政顿时来了兴趣,问道:“可否与寡人说说是何贺礼?”
李念也没卖关子,非得说要等嬴政称帝那天才拿出,他的礼物又不是蛋糕:“其一为制盐之法,其二为炼铁之术,其三为马镫,其四为马掌,其五为水泥制作法,其六为蜂窝煤制作法……”
“以此九物恭贺大王登临九五,为天下至尊!”
九为数之极,九物合九五,这小子倒是会来事。
李念又道:“只是这些,臣还未能全部做出……”
马镫、马掌这些还好说,但制盐之法、炼铁之术,不是李念提出有这方法,立刻就能遍传天下,惠及于民,其中还有过程,考虑大秦如今的实际情况后,方能大规模生产。
李念提出方法,马上就大规模创建生产,如何可能?
万一李念给出的方法不匹配大秦现今状况,需作修改,岂不白费了民力物力?
来到这时代后,李念认识到了很多,其中几条便是不要仗著自己来自后世,便想当然以为后世之物在这时代就一定好用,也不要认为于民生有利,始皇就一定会同意。
大秦是封建王朝,始皇是封建君主,得先让始皇明白这件事或这件东西对他和大秦有利,才能顺利去做。
李念在此时说出这九样事物,既是真为始皇称帝庆贺,但同时也是觉得以贺礼的名义能更容易让始皇接受并推行。
听到李念话后,嬴政按捺住了原本想详问的念头,反正之后他也会知道,他点头道:“卿若有所需,尽管禀告寡人!”
将皇帝登基的流程和各种事物讲的差不多后,进入到始皇问题的第二阶段。
这才是始皇真正想问的问题:如何根据后世王朝的经验来修改大秦如今的官制?
但官制在每个朝代都不同,如明朝时虽也设六部,但洪武帝废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罢宰相,他的子孙虽未复立宰相,却整出了内阁,且官制中还包含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等等。
这么多的内容,如何能一下说清?
李念先给嬴政禀明了实情:“后世王朝官制十分复杂,大王若想对每一朝都详尽了解,臣恐今日时间不够。”
嬴政道:“无妨,卿先大体说说,等日后,再详说与寡人。”
李念这才道:“在华夏历史上,影响较深远的有‘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实为三公九卿制演变而来。隋唐之前,诸王朝皆以三公九卿制为主,隋文帝设三省六部制,为唐、宋承袭,一直影响到明清。”
对三公九卿制,李念没多讲,大秦现在用的就是,当然是主讲嬴政不了解的三省六部制。
备注:后几章含科普,大致如下,三省六部制、沛公和汉初“三杰”等,将正式向始皇介绍沛公和张良,实现简介中所言。
考虑到不太好改,虽然在尽量将科普的内容减缩,但有些科普确实需要写,有的真一笔带过不了,特在有大量科普内容时提醒诸位大大,大大们可以留意前一章的最后“备注”。感谢大大们支持!
第76章 都是为了集权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是对应三公,六部则对应九卿,只是六部听著在数量上比九卿少了三,怎么回事?
李念道:“中书省起草诏令文书,门下省负责审议诏令,有封驳之权,尚书省则负责处理日常政务。”
简言之,中书省是决策者,政令发布者,门下省是审议者,提意见,尚书省则负责具体落实执行。
“中书省主官为中书令,设侍郎、舍人等官;门下省设侍中、黄门侍郎、给事中登官;尚书省的主官为尚书令,设左右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等官职,但因尚书令一职颇为重要,一般不常设。”
嬴政执政多年,一听尚书省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就明白后世帝王为啥不常设尚书令。
尚书令实权太大,会与君权相争,如果让一人常年担任尚书令,他是皇帝,还是寡人是皇帝?
李念的下一番话也证实了他所想:“六部隶属尚书省,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官,每部各辖四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
三省六部,中书省、门下省虽有提意见、做决定之权,但得尚书省具体执行,六部皆为尚书省所辖,尚书省实权为三省之首。
“吏部主要负责官员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如某地发生灾祸,需朝廷救灾,调拨钱粮便由户部负责。”
讲到礼部时,李念停顿了下,为方便嬴政理解,他道:“后世王朝科举兴盛,有如稷下学宫一般的学校,礼部便负责管理这些学校和科举。同时,礼部还负责和他国往来之事,如有他国使者来访,礼部便负责接待。”
“兵部,顾名思义,掌管武将选用、粮草军械供应、替君王传达军令等事务;刑部职责和廷尉相仿,工部则类于少府。”
经李念这一番讲述,嬴政对三省六部制有了大概的了解。
以帝王的眼光,他一眼就看出三省六部制相对于三公九卿制的好处。
三省六部分散了原本属于三公九卿的职权,使之对皇权的威胁降低,尤其是三公。
三公者,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每一个的职权都极大,如丞相为最高行政之官,一国之政揽于其手,不可避免会和君王之权相争。
可三省则将丞相的职权给分薄了,诏书发布权给了中书省、审议权给了门下省、执行权给了尚书省。
虽然这依旧没完全解决丞相权力太大的隐患,那尚书省分明就是一个被分散了部分权力的丞相,但相对于大秦的三公九卿制,已经是不小的进步!
想那东汉末年,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在东汉有多大的影响力?
说门生故吏遍天下,不是什么玩笑话,而是人家真有这实力,可惜袁绍和袁术能力不足,没能将袁家的影响力转化为夺取天下之资。
作为一位封建帝王,嬴政自然想将权力更多地集中于自己之手,寻思著还有没有更能削弱相权,将权力更集中的办法?
嬴政并未立时问出,听李念继续讲道:“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设立,在唐时发生了变化,因为三省虽分薄了相权,但三省肯定不如二省或一省处理政务更快。”
“可大唐的帝王们看到了三省的好处,不愿将三省给重新合为一省,又想要处理政务更有效,便想出了一系列对策,如使用资历较轻的官员、不将中书令、侍中、尚书令等官职轻授于人。”
“这些对策还是无法避免丞相的出现,却将具有丞相之权的官职品级给降下来了,即不再使官员在具有丞相权力的同时,还具有崇高的地位。”
嬴政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法,但依旧不是他最想要的。
因为这只是降低了具有丞相权力的官员地位,丞相之权还是存在。
“到了宋时,对三省六部制又发生了进一步的改变!”
大宋是真的牛逼,不仅压制武官,文官也同样压制,可不是单单的重文抑武,只是对文臣比对武将更优待,但在权力上的压制一点也没落下。
而大宋想出的压制文官权力的一个办法就是分散出多个部门,即明明一个部门能处理好的问题,大宋硬能整三四个部门出来。
这样的好处在于文官们的权力被分薄,不容易威胁到皇权,至于缺点,看大宋“三冗”之一的“冗官”便可知一二。
大宋的君王虽然有很多怂包,但政治手腕却不缺,也不是傻子,怎会看不出“冗官”的弊端,为何不改?
一是积重难返,想改革如在自己身上剔骨割肉,疼得慌;二是“冗官”对他们有好处。
听李念讲完宋对三省六部制的改变,嬴政道:“如此王朝,防民防文防武,一应皆防,国祚虽可能长久,却难强盛,难怪会和胡人王朝并立!”
李念点头道:“大王所言甚是,那大宋在后世也被称为‘大怂’,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便出于此朝。那宋皇为求苟活,不惜将自己的妻女也送与胡人欺辱。”
嬴政沉默,居然还有这种无耻的皇帝,何不找根柱子撞死?
李念还没给他讲徽宗生育能力极好,纵使被抓到了金国,还生了子女,但说出的已让嬴政感觉很不爽,出产这种混帐皇帝的王朝都能国祚三百余年,而他大秦从他称帝开始计算,十多年就崩了。
他平复下心中的不爽,目光坚毅:这一次,绝不会再重蹈李念所说历史的覆辙!
李念继续道:“明朝初立时,也沿用三省六部制,创建大明的明太祖洪武皇帝以乞丐之身崛起,成为天下至尊,以他的智慧怎会看不出三省六部制并没解决相权对皇权的隐患?”
啥?嬴政也听得一惊,以乞丐之身崛起,成为天下至尊?后世历史上竟有这等帝王?
第77章 大秦当用何官制?
嬴政对那位大明太祖洪武皇帝生出了诸多好奇,很想了解他是如何崛起,如何从乞丐一步步成为天下之主?
“洪武帝是一位非常强势的帝王,他做了一个之前朝代几乎没有帝王做过的事,他废除了丞相制度,不再设三省,六部直接由他掌控。”
将丞相制度废除,直接掌控六部,确实是将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身,但这真的好吗?
嬴政稍作思索后,便看出了这种方法的问题所在,没有了丞相分担政务,作为集权的皇帝会很累,太多政务需要皇帝决断。
他神色古怪地问道:“那洪武帝不会被累死了吧?“
不愧是始皇,一眼就看出了洪武帝废除丞相制度的坏处,李念道:“洪武帝并未被累死,在废除丞相制度后,他勤勉执政了十八年。”
听到这,政老板不由给明太祖点了个赞,是个狠人,难怪能以乞丐之身崛起,登临帝位。
嬴政非常有兴趣地继续问道:“后来呢?洪武帝之后的明朝帝王又如何?是不是又将丞相制度给复立了?”
李念道:“洪武帝精力远超常人,废除丞相制度后,他能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孜孜不倦处理政务,但他没想过他的子孙能否做到。”
“洪武帝驾崩后,大明之后的帝王发觉自己精力有限,没办法像老祖宗一样勤勉,便设立内阁,拔擢阁臣,辅助他们处理政务。”
辅助处理政务,只怕是辅著辅著就变成了新的丞相,绕了个圈子,最终又兜回来了。
“在最初时,阁臣又被称为辅臣,为皇帝顾问,负责在某些皇帝难以决断的事上提出谏言,并无太大实权。”
“但随时间推移,内阁逐渐有了实权,不再只限于提出谏言,还可做出决定,阁臣中位居首席者称‘首辅’,明朝某些首辅权力之大,不下于此前丞相。”
果然和他想的一样,洪武帝废除丞相制度,但他的子孙又对丞相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复辟。
“当然,首辅和丞相还是不同的,并非真正的丞相,大部分时候,首辅的权力都远不如丞相。从这点看,洪武帝废丞相制还是成功了!”
讲完明朝的三省六部制,李念又讲到清朝:“到得清时,清虽为蛮夷,但不得不承认在王朝官制上,它达到了一个顶峰。”
“清用明制,依旧有六部,依旧有内阁,然清雍正帝创立了一个名为‘军机处’的机构。”
嬴政问道:“军机处是新的内阁?”
李念想了想,摇头道:“不算是,相比于明朝时的内阁,军机处职权范围很广,但军机大臣的实权很小。”
嬴政有些不解,只听李念继续道:“军机处既无官署,亦无专官,更无属吏,也无定员,由皇帝选拔三四品以上大臣入值。”
“军机大臣均为兼职,能参与决策,但无决策权,随侍皇帝左右,直接听命于皇帝,草拟文件,处理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