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27节

  原以为他的大秦拥有天下最辽阔的疆域、最广袤的国土,如今从这颗球上看,恐怕不足百一。

  “此球之上,蓝色部分为海,其余部分皆为陆地,以不同色彩分不同之国。”

  蒙毅震惊道:“岂不是说我等所居世界以海居多,等若陆地浮于海洋之上?奇哉,世界若为一颗球,我等为何不曾感到?”

  注意到地球仪的其他地方,蒙毅指著球下方一块位置,问道:“敢问,此处也有国,也有人烟?”

  “有!”

  得到李念的回答,蒙毅又奇怪道:“其等居于此处,不会掉落吗?”

  李念解释道:“他们并非住于球下,我等也并非住于球上,宇宙之中并不分上下左右。我等和他们未曾从球上掉落,是因作为我们世界的这颗球有力量拉住了我们。”

  “这股力,将军于平日间也曾感受过,如将军向上扔一颗石子,石子总会落到地上,便是因此。至于我等为何感觉不到世界是一颗球,是因这颗球对于我等实在是太大。”

  “想验证世界是颗球,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是来一场全球航行,《战国策》中有‘南辕北辙’之说,但实则,世界为球,即使南辕北辙,也未必不能到达目的地。”

  李念转动木球,在球上的蓝色部分划了一个圈,让嬴政和蒙毅明白他说的全球航行是何意。

  不对,咋又被蒙毅给带跑偏了,今天又不是给始皇科普地理知识的,他是在给始皇讲世界很大,大秦太小,依靠大秦现在的技术根本没法有效统御整个世界,需要进行海外分封。

  李念道:“大王请看,世界太大,想统御整个世界,以大秦现今之力根本无法做到,如此一来,可将诸公子分封出去。”

  嬴政不喜欢分封,他更喜欢集权于一身,自己掌控整个天下,可看到大秦在球上只有这么大一块,知道只有分封才行,否则这么大的疆域,他如何治理?

  且不说大秦有没有这么多官吏,光通讯就是个无解的难题。

  如某地发生叛乱,要他亲自处理,可因离咸阳太远,即便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也得用半年,等他发布旨意,再传回当地,又是半年。

  一年过去,估计当地早就成了叛军的天下,要他旨意还有何用?

  看著这么多的地方,他却没法自己治理,始皇颇为不甘,问李念:“若能造出那手机奇物,是否能统御整个世界?”

  不待李念回答,始皇又自己道:“是寡人妄想了,大秦与卿所来自后世相隔千年岁月,其中差距岂是一朝便可拉近?”

  始皇虽自信,但也知这种差距一时半会抹不平,他又不傻!

  近日上推,收藏增多,甚为惶恐,总觉得自己这小卡拉米文写不好。心中虽然告诉自己“你只是个人,写不出让所有大大都满意的东西”,但仍不免。

第57章 如何立储?

  “可若以卿之意分封,数年后,所封海外诸国欲对九州不利,又当如何?”

  始皇和李斯厌恶分封,不仅是分封不利于中央集权,还因周的前车之鉴,周的分封造成了天下数百年的乱世。

  而经历过这段乱世的始皇和李斯,自然不愿再复周时的分封,让天下再回到那个大分裂的时代。

  《史记》记曰:“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在九州这片大地上,一家人分出去久了,关系疏远,都会相互攻伐如仇仇,何况还是分封到九州之外,到时天更高皇帝更远,那些分封到海外的诸侯能不生异心?

  以嬴政对人心的了解,那不是可能会,而是一定会。

  分封到海外的诸侯们绝对会觊觎九州,相互的攻伐杀戮将更为惨烈。

  李念很干脆道:“臣也无法解决!”

  始皇瞪了他一眼,你不能解决,那你提出这办法做什么?

  “以大秦现今之力,的确无法解决,然臣以为与其等这些地方的异邦夷人来伐我华夏,不若先将这些地方抢占,化为我大秦疆土,日后就算海外诸王生异心,也是兄弟阋墙,肉烂釜中。”

  李念的意思很明确,大王想完全统治整个世界的土地,如今不可能做到,但这些海外之地,我们现在不占,就会被蛮夷占领。

  这些蛮夷以后同样可能会攻打华夏,不如想办法先占了分封诸王,就算日后诸王反叛,相互攻伐,那也是兄弟间的争斗,不是外人入侵。

  肉烂在华夏的锅里,总比被异邦外人给抢走吃了要好!

  嬴政想了想,也知道分封是他能掌控这么多土地的唯一办法,除非他对这些大秦外的土地视而不见,闭关锁国,只关注大秦这片地。

  可作为一名权欲征服欲极盛的君王,又怎么可能放任这么大片土地在眼皮子底下,不去占据?

  史书记载始皇贪婪,并不假,君王几乎都是贪婪之人,但正常人谁又不贪婪?

  何况这些土地不是原本所想的贫瘠之地,某些土地之肥沃更胜九州,而且,他还想要让大秦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这是一个对始皇的选择题:你不想海外分封,那就放弃海外的土地,你不想放弃海外的土地,那就只有施行海外分封。

  始皇这时反应过来,这小子回答了半天,好像也没正经回答怎么解决储君的问题,也即在他突然离世后,怎么保证继位的储君是他想立的,不会被其他人阴谋篡改,不再发生李念所说历史上一样的事?

  始皇当即道:“卿之言,寡人已明了,但寡人想知当如何避免赵高、胡亥、李斯之事?”

  这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自然是早立储君,或者创建一套大家都认可都必须遵守的继承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为何在古代那么流行?

  是古人傻,看不出这套制度的坏处,不知道嫡长子不一定就是最优秀的儿子?

  古人当然看得出,只是相比于缺陷,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点更多,利大于弊,自然选之。

  莫非要采用我大清的秘密立储制?

  那玩意儿看似好用,但去研究下后,便会发现问题同样不少,比如都不知道谁会登上皇位,那就干脆都不登上或者减少竞争对手,所以道光以后的清帝,子嗣都不多。

  整个大清后宫变成了黑暗森林,谁怀孕谁挨枪:什么,她怀孕了,可能是个儿子?我跟她关系不好,要是她生出个儿子,我还有好?得赶紧想个法子弄掉。

  李念也想不出完美的解决办法,他道:“要想避免胡亥公子与赵高、李斯假传遗诏、私谋易储之事,臣以为得创建一套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继承制度。然没有制度能够完美,各有缺陷,臣智慧有限,说与大王定夺!”

  “后世王朝的继承制度大致可分为:立贤、立嫡长、秘密立储,以及立君王所爱。立贤即为在诸皇子中选择最贤明的一位,此法好在选出的储君贤明,继承帝位后一般不会将王朝带向灭亡。”

  之所以说“一般”,是李念想到了广神,想杨勇还是太子时,广神表现得多么贤明,可等当上皇帝后,又是多么的奔放。

  整个人就像释放了原始天性一下,他娘独孤伽罗要是看到广神后来的表现,怕得惊掉一地下巴:这是本宫那贤明的二儿子?

  “但此法坏处是,容易引起诸位皇子争斗,导致皇室子弟间厮杀成仇,登上皇位的皇子往往需要残杀手足,以血腥的方式登位,反不利于国家稳定。”

  二凤当年头没带好,导致大唐的皇位大多时候都满是腥风血雨、“父慈子孝”,没见过玄武门继承法?

  当然,二凤也是没得选,他不杀兄弟,兄弟就要杀他,尤其是李元吉,那是巴不得弄死二凤。

  “立嫡长,即嫡长子继承制,是后世王朝最常采用的继承制度,其优点在于稳定,不容易出现如胡亥公子、赵高、李斯之辈,因为大家都知道按这种制度,该谁登临大位。”

  “然此法坏处在于嫡长子未必优秀,未必受君王喜爱,若嫡长子是一昏庸无能且暴虐之辈,也按这种制度继承大位,可能将王朝带向末路。”

  “再者是秘密立储制,这是华夏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帝王所创立的立储制,好处在于减少了皇子间的争斗,让皇位继承在明面上不至于变得腥风血雨,更好确保继承皇子的安全。”

  “可秘密立储,在密旨揭晓前,都不知谁会是下一任皇帝,那又如何为储君培植班底,锻炼储君能力?”

  “密旨是在上一任皇帝驾崩后才会取出宣读,事前谁也不知密旨中立谁为帝,等若新帝毫无准备,突然继位,其与众臣都未必相熟,真有能力治好一个王朝?”

  “且,秘密立储制实行后,清帝子嗣飞速减少,到后来甚至无子,须从旁过继,也不乏这方面原因。”

  都说秘密立储制在清只用了三次,雍正立乾隆,乾隆立嘉庆,道光立咸丰。

  可实际情况是,咸丰只有一个儿子(同治),根本用不著秘密立储,同治更是没有儿子,继位的是他的堂表兄弟载(光绪),而光绪同样无子,继位的溥仪是他亲侄子。

  还用得著秘密立储?

  感谢“因为墨白”大大1张月票、感谢“何炎HE”大大一张月票、感谢“书友160415124748089”大大1张月票、感谢“五星战世”大大1张月票、感谢“书友150309032735457”大大1张月票、感谢“jw维”大大1张月票。

第58章 还是立嫡长吧!

  亲政这么多年,嬴政的智谋权术都达到了人生中的巅峰,稍稍一想,便明白了施行秘密立储制后,清帝的子嗣为何会减少:既然秘密立储让大伙都不知道下任皇帝是谁,那干脆大家都不生,不就得了?

  你怀孕时,我下药,她怀孕时,你下药……

  清室的后宫俨然成了一吃鸡战场,唯有赢家方可留下子嗣。

  当然,满清后几任皇帝少子嗣,主要原因还在于皇帝身体太差,一个个跟病痨鬼一样,就算那些妃嫔主动,也用不了几秒。

  李念道:“立君王所爱,即不以贤明立,不以嫡长立,喜欢谁就立谁,此中之害,大王定能看出,臣当无须再说。”

  嬴政皱眉看著李念,道:“后世也没有最好的立储之法?”

  李念摇头:“没有,后世只是在某些方面比于大秦进步,有些方面并不比大秦更好。”

  后世虽是现代社会,但那些公司老总挑选继承人时还不是一样头痛……

  嬴政又道:“若让卿选,卿当如何选择?”

  得,将皮球又踢回来了。

  面对政老板的发问,李念可不敢再将皮球踢回去,只得道:“臣以为立嫡长为好,依此法选出的储君未必最优秀最聪慧,但此法可减少皇子间争斗,不易出赵高之辈,于国稳定。”

  话是这么说没错,实际操作起来哪有这般容易,如刘据、李承乾都曾是嫡长子,可上位了吗?

  还不得看他们皇帝老爹的想法。

  李念又道:“大王若想避免胡亥公子与赵高之事,臣认为当尽早立一储君,明确大秦储君制度,方好定人心。”

  嬴政没回复李念这句话,李念也不再说,关于立储这个问题,两人很默契地暂时略过,但李念知道他的话肯定入了嬴政心里。

  李念又道:“对于六国贵族,大王灭六国,使他等国破家亡、荣华富贵一场空,怎可能不仇恨大王大秦?”

  “想解决六国贵族问题,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自然是杀,将所有与六国贵族有关之人统统杀光,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问题。”

  “但,且不说能否将与六国贵族有关之人全杀光,这样做真的就绝了六国贵族之患吗?臣以为不会!”

  “六国贵族在六国之地有巨大声望,若只粗暴地采取杀戮以解决问题,不仅会让大王和大秦于史书留下残暴之名,更会让六国之民感到惊恐,他们会想:大王今天残杀六国贵族,明日也就可能残杀他们。”

  “届时,六国之地民众人心浮动,惶惶不可终日,只需有人振臂一呼,便会掀起动乱。”

  “所以,臣以为要想解决六国贵族问题,仅靠杀戮不可取,还得瓦解六国贵族赖以维系的根基,使他们没有依靠。”

  李念说到这里,嬴政接话道:“卿是想瓦解六国贵族与六国之民之间的联系?”

  “不错,六国贵族的根基便是六国之民,是六国之民耕种,他们才有吃食,是六国之民养蚕,他们才有衣穿,是他们在六国之民中有声望,才能让六国之民追随。若离了六国之民,六国贵族也不过是无根浮萍,离了水的鱼儿,翻掌可灭。”

  听到这番话,嬴政总觉得李念话里有话,在点他,其实是他误会了,李念这贪生怕痛之徒哪敢点他?

  恰逢其会罢了!

  嬴政道:“如何离间六国贵族与六国之民?”

  李念道:“敢问大王,六国之民在六国贵族治下,相比于在我大秦治下的老秦人,如何?”

  大秦是没将百姓当人,只当成一颗螺丝钉,但其他六国的王公贵族也没将百姓当人啊,甚至会比大秦更不当人。

  嬴政自信道:“不敢说全能胜过,但能胜多数!”

  李念道:“大王可令大秦官吏在六国之民中比较大秦与六国王公贵族的优劣,让他们感受到在大秦治下的好,凸显在六国王公贵族治下的坏,只要六国之民不蠢,自会知道如何选择。”

  “再者,还可收集六国王公贵族曾做过的罪行恶事,传告于六国之民,如残杀民众、抢掠民女……”

  在这种时代,李念相信六国贵族中有道德君子,但肯定也有人祸害过百姓,只要找出来宣之于民,六国民众还会那么信任六国贵族?

  甚至不需要六国之民完全相信,只需对六国贵族产生怀疑即可,双方自会离心离德,削弱六国贵族赖以维系的根基,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无外如是。

  至于六国贵族会以同样的手段还击,如今可是大秦的天下,敢跳出来炸刺,不是自投罗网?

  “如此一来,六国贵族赖以维系的根基瓦解,没有六国之民为他们掩护,提供衣食,无须大王动手,六国贵族也早晚会消亡。当然,大王还是动手的好,早日解决,才能不致事有反转,酿成大患。”

  “除瓦解六国贵族与六国之民间的联系外,大王还可对六国贵族本身下手,如对主动向大秦承认身份者进行赦免,对举报对大秦包藏祸心的六国贵族之人进行奖赏。”

  “不要将他们一下逼到绝境,否则困兽犹斗,绝境反会让他们将力量凝到一起,给大秦造成更大祸患。”

  “对获得赦免和奖赏的六国贵族,不能让他们再居于一处,要将他们迁往非六国之地,分散而居,最好是人烟偏僻,大秦需开荒之处。”

  这些嬴政熟,不就是从内部瓦解六国贵族,让他们相互间猜忌提防,不再信任嘛,想大秦是如何攻灭赵国的?

  要是没有一代“战神”郭开逼走廉颇、干掉李牧,大秦要拿下赵国还真没那么容易。

首节上一节27/1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