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始皇却不接茬,不在娶妻的话题上继续谈论,反而和李念聊了些别的后世之事,让李念搞不懂始皇究竟是何想法。
饭吃完,天色已暮,章台宫内点起一盏盏灯,在灯火光亮下,李念继续给始皇讲说大秦问题的解决之法。
“大王未及时立储这个问题,解决倒看似好解决,只需大王下一道旨,立某位公子为储君即可,然真正为难大王的是:立谁?哪位公子能承继大统,统御这前所未有的帝国?”
“在史书上,大王中意于扶苏公子,却又一直未正式立扶苏公子为储君,便能看得出来。大王想为大秦挑选一位最满意的继承人,但扶苏公子却又没能让大王完全满意。”
始皇坦然承认道:“寡人的确看重扶苏,可惜扶苏却不明己身,不知他为公子,日后可为大秦之主,且其性情愚腐,试问寡人如何放心将大秦托付于他?”
说著,始皇看向李念,问出了一个寻常大臣避之不及的问题:“卿以为在寡人诸子中,谁可继承大统?”
对这个问题,李念知道自己避不了,也就没想避,他道:“臣以为在目前诸公子中,无人可承大统。”
这是一个始皇没想到的回答,他原以为李念会说扶苏,或者公子高、公子将闾,除胡亥外的任何一位公子,未想李念认为一个都没有。
始皇道:“如果寡人非要你选一个呢?”
李念十分干脆地回道:“那当然是扶苏公子,在史书上对扶苏公子的记载最多,且多记载他为人宽仁,在扶苏公子治理下,大秦可能没法走向极盛,但也不会二世而亡。”
始皇点了点头,他也认为以扶苏的宽仁能避免大秦二世而亡,他又道:“卿言‘在目前诸公子中,无人可承大统’,即是说在日后也许有卿认为可承继大统之人?”
李念道:“人属于世间万物之一,也是在变化的,年龄、环境、所知所识都会让人产生变化,譬如大王幼时之所想和今日之所想,还是否一样?”
始皇眯了眯眼睛,想起了某些不好的回忆。
他幼时可是在邯郸,那时只想日子能过好一点,不受欺负,哪像今日,他高居王座,俯视整个天下,想的也是如何展现他的王威,如何治理好大秦。
没等到始皇回答,但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回答,李念继续道:“大王的诸位公子亦是如此,他们也可以被改变,有机会成长为大王所想要的储君。扶苏公子之所以那般坚信仁政,不理解大王,正是他还未正确认识自己,不明白治国之艰。”
始皇道:“卿有何法?”
李念道:“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扶苏公子会成今日之状,与大王给他的学习成长环境不无关系,要想让扶苏公子改变,仅靠言说,很难说通,甚至反会引起扶苏公子抵触。”
“这在后世被称为‘逆反心理’,常见于父子、师徒之间。”
始皇默默点头,他和扶苏的情况就是这样,他说服不了扶苏,扶苏也说服不了他,甚至在被他训说过后,下一次向他劝言时会变得更激进,不仅没改,反而症状加深了,仿佛是专门要和对著干。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扶苏公子改变,须得让扶苏公子脱离现在学习生活的环境,去到另一个环境,让他自行去理解思考他原来的所知所想是否正确,他才会发生改变。”
李念出的主意就是大秦版变形计,让公子扶苏亲自去感受下人间真实,体验大秦百态。
“在这个过程中,须得扶苏公子隐姓埋名,不可用公子身份,如扶苏公子这般年龄者,想使其改变,非其自身愿改,否则极难。”
公子扶苏要是他自己认识不到他的问题,一直就觉得自己没错,那么没人可改变他,始皇不能,李念也不能。
感谢“风雨同舟下”大大1张月票、感谢“渊海成卷”大大1张月票、感谢“胖胖的耗子”大大1张月票、感谢“你丑你先更”大大2张月票。谢谢!
第55章 胡亥,天生坏种,没得救
“扶苏公子笃信仁政,大王便给扶苏公子找一地方,让扶苏公子用他理解的仁政去改变。”
“有些事,自己不在其位时,指指点点很轻松,总觉得我上我也行,可真要把他们放上去,才会明白事情没他们想的那般容易,他们上了,真不行。”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便会!”
嬴政点了点头,深以为然,他也是经历过许多事后,才有了今日的成熟。
李念想起曾看过的一部电影,富豪老爹为改变纨绔儿子,特意搭建了一座小镇,请了一帮演员,让儿子误以为穿越到了中世纪,始皇也可以这么操作。
于是,他又道:“大王若是愿意,可安排人马给扶苏公子制作一个特定的环境。”
嬴政看了眼李念,哪不明白李念的意思,是让他给扶苏制造一个专门的环境,达成他想要的改变。
“其他公子也可依照此法,后世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正是此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嬴政重复了一遍这两句话,随后向李念问出了一个问题:“卿以为胡亥可否改变?”
此问一出,蒙毅感觉大殿都冷了不少,那些在抄写记录的内侍恨不得将头埋到竹简中去。
这是他们能听的事?
李念也顿了下,这问题很棘手啊,还真不好回答。
因为这问题其实就是始皇在问:你认为该怎么处置胡亥?
直接说胡亥是个没得救的大坏种,让始皇下旨杀胡亥吧,此有挑拨天家亲情、离间父子、使父害子的嫌疑。
但给胡亥说好话吧,李念也不愿意,之前爆了胡亥那么多黑料,万一给胡亥那厮逮到机会上了位,不弄死他才怪。
对这问题,李念早就想过,他回道:“臣以为很难改变胡亥公子!”
回答完这句,李念讲起了他的理由:“臣前次曾与大王言,人之初,并无善恶,会分出善恶是看出生后所受影响,其实这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还有极少人生来便比其他人更容易为恶。”
“在后世有生物一学,研究人、牛、马、犬等诸多生命,发现我们人会出生、会长大、会衰老,是由一种名为‘基因’的物质决定,男子的基因为XY,女子基因为XX……”
知道始皇不好理解,李念想了想,又道:“以道家的阴阳来解释便是,正常男子具有阴阳二气,正常女子具有阴阴二气。大王,道家阴阳学说并不是这,臣只是用以举例。”
道家真是个好东西,混沌阴阳两仪三才,虽是在先秦提出的学说,却能解释一些后世问题。
也不知老子等道家先贤是如何想出?
是歪打误撞正好瞎猜到了,还是真有某些未知的原因?
嬴政点点头,示意他明白,李念继续道:“男女结合而育子女,便是男女将各自具有的气分出部分进行结合,然女子只能分出阴气。”
“若女子阴气与男子分出的阳气结合,便生子,若女子阴气与男子分出的阴气结合,便生女。”
一直未说话的蒙毅这时出声:“岂不是说生子生女并非看女子如何,而是看男子?有许多人认为生不出子而责怪其妻,实则错了?”
李念点头道:“是,生子生女全看男子,机会是一样的。”
蒙毅叹道:“可世人不懂,不知有多少女子因生不出子而遭受夫家欺辱,甚至殒命。”
‘蒙将军,你不要把我的话给带歪了啊,我是在给始皇佐证胡亥是个天生的大坏种,没得救了,你给我扯到生娃上去。’
李念在心里腹诽了一句,决定将跑偏的话题给纠正回来。
“但有时男女的阴阳之气结合也会出问题,如在已有一道阳气的基础上,又分出一道阳气,那么由此生出的人具有的便不再是阴阳组合,而是阴阳阳组合,阳极盛!”
“因为先天比常人多一道阳气,使得此人也和常人不同,更易比常人为恶。这是先天所决定的,后天难变!”
嬴政这下听明白了,皱眉道:“你之意是胡亥先天比其他人更容易走向邪路,为恶?但寡人为何未看出胡亥有为恶之相?”
李念道:“虽比常人多一道阳气,但这些人生来也是正常人外貌,有正常之智,自然也懂趋吉避害,知晓如何对自己有利。但在某些时候,他们也会露出些许痕迹。”
胡亥那厮的凶绝不是登基后一时半会儿养成的,其在之前肯定有痕迹,只是在始皇装乖宝宝装得好罢了。
听到“某些时候,他们也会露出些许痕迹”,嬴政瞳孔微微一缩。
在李念第一次说胡亥使大秦二世而亡后,他便令人在暗中监视胡亥并调查胡亥身边的内侍、宫女。
在提交给他的调查结果中,胡亥好似没有异样,对他乖巧尊敬得很,对侍候的内侍、宫女也十分不错。
但调查里提到了一件事:胡亥逮捕杀死过宾雀。
杀死宾雀的具体方式未知,但据为胡亥埋葬宾雀尸体得宫女提到,那些宾雀好像肢体不全。
当看到这条时,嬴政便在想这会不会是胡亥露出的痕迹?
因为据李念告诉的历史,胡亥残杀他的女儿们时,用的便是磔刑分裂肢体的酷刑。
现在李念的话重新勾起了嬴政的这个想法,让他不得不去想胡亥也许真是一个天生的坏种,从小就残虐之人。
李念并不知道始皇在调查监视胡亥,他的话误打误撞正好戳到了始皇心里。
从思索中回过神,始皇弯都不想绕了,直接问了出来:“若真如卿所言,卿以为当如何处置胡亥?”
作为在始皇面前有“老实人”、“绝不敢欺瞒”人设的李念,犹豫了下后,还是说出了他的想法。
毕竟人设在此,崩人设比说实话可能更要命。
“依臣之见,自然是诛杀胡亥公子,以绝后患。大王或许有改变胡亥公子、不让他成为史书记载的秦二世之念,但大王能确保将胡亥公子改变成功吗?能确保在您甍逝后,胡亥公子不会祸乱大秦吗?”
本书不写主角去教胡亥,纠正改变胡亥。
第56章 世界太大,大秦太小
两问直击始皇灵魂,让始皇沉默,因为他清楚确保不了。
而这也正是问题所在。
如果按李念所讲的后来历史上,胡亥做过的那些事,他应该直接杀了胡亥以绝后患,但他又的确很喜爱胡亥这个小儿子,而且胡亥年龄也不大,他觉得也许还能改变。
于是,始皇陷入了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为大秦之主,出于为大秦考虑,该杀胡亥,就算以后证明李念在说谎,他杀错了,但为了大秦稳定和长久,杀错一个胡亥也没什么大不了;
然而另一方面,他还是一位父亲,十分疼爱这位少子,不愿直接将之杀死,想看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改变。
所以才出现了他去看望胡亥,打了胡亥一顿,又因胡亥呈上的竹简,罚胡亥抄《诗》之事。
这些正是始皇未决定好如何处理胡亥的体现!
因为《诗》有“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之说,罚胡亥抄《诗》是希望胡亥领会他的用意后,能发生改变。
可是李念今天直接撕破了始皇的这种想法,将一个残酷的现实呈现在始皇面前:你没法确保胡亥能改变好!
嬴政闭了闭眼睛,随后又睁开,问道:“便没有其他之法?”
李念道:“有,但每种方法都无法永绝后患。胡亥公子之所以能为祸,致大秦二世而亡,是因他为大王之子,有‘公子’身份,若大王能剥夺其身份姓氏,再将其流于一陌生之地,或可有效。”
“依此法,大王须得制造一场胡亥公子之死!”
简单说,让胡亥这个人还活著,但胡亥这个姓名所代表的地位和身份已经死了,胡亥本人不能再依仗他是始皇之子的身份去作乱。
但这个办法正如李念所说,可能会有效,却无法像直接杀了一样做到永绝后患。
“臣只是建言,如何决定,还得大王定夺!”
嬴政道:“寡人明白了,你很好,没欺瞒寡人!”
“没欺瞒”指的是李念敢于向他直说杀胡亥,永绝后患。
始皇没说他要选择如何处理胡亥,李念其实更希望始皇能选择他说的第二种方法。
那虽然会让胡亥活命,但也表示始皇有人性的一面,不是一位完全冷酷无情的帝王,有概率不会在他甍逝的时候,拉李念一起上路。
人性就是这般复杂矛盾,李念也是如此,他既想胡亥死,又想始皇用第二种方法处置胡亥。
略过胡亥的问题,始皇又道:“依你之法,寡人诸子皆变为英杰,又当如何?”
这是在问,寡人的儿子都变得非常优秀,可大秦王位只有一个,该怎么办?
李念道:“这容易解决,若诸公子皆优,分封世界各处便是。臣与大王一样,不建议在华夏再兴分封制,但于整个世界可以。今次过来,臣带了地球仪,大王一观便知世界有多大。”
“还不将那地球仪呈上!”
立时有两名内侍小心翼翼抬著颗歪斜著的、涂著各种颜色的木球进来。
嬴政又道:“放他那!”
内侍将木质地球仪放在李念面前的桌上。
指著木球上一块涂成黑色的地方,李念道:“此球便是我等居住的世界,这块黑色区域便是大秦。”
大秦尚黑,李念故将大秦在地球仪上的版图涂成了黑色。
尽管隔著一定距离,但始皇还是能看到他的大秦在那颗球上只有这么小一片。
这就是大秦相比于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