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开才是大秦第一战神,秦灭赵第一功臣,可惜此人在后来的历史上记述不详,有空问问始皇?
第59章 抢占舆论阵地
讲完如何解决六国贵族,大秦的问题也就差不多了,所有问题总结起来无非内忧外患。
外患并不显著,如今的大秦刚灭六国不久,武德正值巅峰,是北方的匈奴敢打过来,还是南边的越人敢杀过境?
主要还是内患,大秦崩于内,未崩于外,大汉亦如此,东汉末年虽诸侯争雄,但还不是按著外族打?
李念道:“关于‘焚书坑儒’,实则是大王和大秦未能掌握舆论权。‘舆论’者,大众之言也,看起来似乎并不重要,但三人成虎,人言亦可杀人。”
“大秦如今的舆论权主要掌握在儒生方士手中,因而他们可以讥谤朝政,非议大王,而民众无可辨别真假,久而久之,大王和大秦于民间的声望自是如同蛇蝎。”
明末时的东林党也是这么群人,喜欢三五成群抨击朝廷的政令,好似在为百姓发声鸣不平,每个人都是大大的忠臣,实则等满清到了,降的比谁都快,那位著名的水太凉就是东林党领袖。
这些人掌握社会舆论,对明末时大明朝廷的政令执行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明朝灭亡,绝对有东林党一口锅。
儒家作为当今百家中的显学,虽未达到后世王朝皆习儒的地步,但相比于其他百家,儒生算是极多。
在这种情况下,儒生自然相当于掌握了大部分社会舆论。
李念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不让所有人说话,不可取,毕竟有些人是真心实意提出建言、为国更好,但让所有人随便说话也不可取,因为有人会编织谣言,让民众惊恐,国家动荡。”
“因此,要想避免‘焚书坑儒’的影响,大王须得管控舆论,并创建属于大王和大秦的喉舌,此喉舌并非是向大王建言,而是代大王和大秦向天下万民发声。”
“管控舆论,即要让民众明白何言可说,何言不可说,最主要是杜绝谣言,制定相关律法让那些想造谣之人知道后果,不敢再造;创建属于大王和大秦的喉舌,是为抢占舆论阵地……”
听到这,嬴政笑道:“又是那句‘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此言出于何人之口?”
这问题让李念沉默了下,随后才道:“那一位是臣所来自的后世之国创建者之一!”
创建者之一?恐怕是创建者中最重要的一位吧?不知道这位后世之国的创建者是否对寡人有过评价?会如何评价呢?
嬴政心里想著,却暂时没问,他听李念继续道:“大王和大秦不抢,就会被别人抢到,从而以谣言误国误民。”
“在臣所来自的后世,有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舆论传播手段,以大秦之况,倒是可在纸造出后办报,但大秦之民识字者不多,收效未必大,但可用大秦官吏或专门之人与民宣讲。”
“讲大秦政令对民众的好处,并辟清某些谣言,再有侯生卢生之辈,民众也不会轻信他等。”
“以上便是臣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之法,然臣只是空口虚言,还得大王与大秦诸公据大秦情况定夺。”
嬴政点点头,他其实还有许多事想问李念,尤其是称皇帝的流程怎么搞、大秦官制怎么改。
这是他最近和众臣在商议的事,他非常想从李念这获得参考,看看后世都是怎么做的。
六国已灭,天下一统,诸多领军大将要么已返回咸阳,要么已在路上,许多人都在等他称皇帝,好给他们自己封功赐赏。
但见宫外天色已晚,且李念也一脸疲惫,嬴政道:“卿今日已疲,且回去歇息,五日之后,寡人想知道后世王朝帝王如何继皇帝位,王朝官制如何?”
听到这话,李念便明白了嬴政离正式称“皇帝”不远了,而他居然会参与到这件历史大事中来,甚至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也不知千百年后,这方世界的历史会否留下我的名字?’
李念道:“臣遵命!臣还有一事禀告大王,臣上次言要为大王写一份‘健康生活注意事项’,今日已带来,请大王御览!”
如今的大秦,若说谁最想始皇活得久,非李念莫属,他对始皇的健康是真放在心上。
因为李念深刻知道在大秦,他的命是和始皇绑在一起的,始皇生他则能活,始皇死,他大概也会被一同带走。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并不喜欢这种被人拿捏住生死的感觉,可他现在也没法反抗,反而得依仗始皇。
这就是封建王朝!
“既已带来,现在何处?”
在知道方士无法让他长生不死,世上也没有成仙之药后,嬴政对李念所说的健康生活相当上心,他想活得更久一点。
听到嬴政的话,立时有两名内侍以托盘端著一堆竹简进来。
嬴政拿起一卷打开,上面写著歪歪扭扭、不太好看的字。
字不算非常丑,毕竟是成年人,肯定比初学的小儿好,但也比不上常年书写秦篆之人。
嬴政看了看手中的竹简,再看了眼托盘中放著的更多竹简,点头道:“卿有心了,卿先回去歇息!”
李念向始皇一礼后,离开了章台宫。
目视李念离去,嬴政再看了眼托盘中的竹简:“他的确是有心了!”
蒙毅应和道:“能在几日间写下这般多竹简,足见其诚心。”
李念学篆书没多久,写起来已经不容易,还要将后世所言转化为嬴政能看得懂的话,更加不易。
他们并不知李念脑中有搜寻引擎,可以在线转换,李念只须对转换后的内容进行修改誊抄。
当然,这个工作量也不小,但没他们想的那么大。
这番行为在嬴政心中大大的加了分!
嬴政一边翻阅竹简,一边随口问道:“蒙卿以为谁可为储君?”
饶是蒙氏一族深受大王信任,蒙毅也依旧感到这个问题的沉重,但大王有问,岂能不答?
而且,这种时候最好不要模棱两可,糊弄过去,必须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今天大王和李念这番谈话后,胡亥公子大概是完了,余下诸公子中公子扶苏机会最大。
蒙毅认真道:“臣认为扶苏公子可为储君!”
嬴政只看了蒙毅一眼,摇了摇头,未多说什么。
第60章 众卿以为哪位公子可立?
第二日,和李念谈话到很晚的始皇,以充足的精神出现在大秦朝堂之上,也不知道昨晚是咋休息的。
但始皇还不算啥,劳模得算明洪武,废除丞相制度,大小事务几乎皆由他来定夺,宛如一头不知疲倦的老牛。
据说,曾在十天时间里,洪武帝批阅了一千多件奏折,这些奏折大概讲了三千多件事情,即平均下来,每天要处理三百多件事。
这些事还不是一个类型,有赈灾需要拨款、有官员调拨要他批准、有重大死刑案件要他阅准……
难怪说人家能当上皇帝,这么多繁杂的事务被洪武处理得井井有条,这不当皇帝,谁能当皇帝?
嬴政威严的目光扫过殿内众臣,直接抛出了一个王炸:“今天下初定,四海承平,为固国本,寡人欲立储君,众卿以为哪位公子可立?”
这王炸一出,确实将众臣给炸到了,皆在心中掀起滔天巨浪,十分不解大王怎会在今日突然想要立储?
以往不是没大臣上奏,请大王立储,但大王却基本是不予理会,今儿个太阳是从北方出来了啊。
只是事发突然,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要是早知道大王今日有意立储,定会多作考虑,想好立哪位公子对自己最有利。
但都是大秦最杰出的一群人,虽被嬴政搞了个突然袭击,但还是很快冷静下来,开始对这件事进行分析。
最先跳出来的是淳于越,只听他道:“公子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宽厚而爱人,可为储君!”
看到淳于越,嬴政眼睛微不可察地一眯,他昨日才听闻了“焚书坑儒”之事,对这些儒生正是厌恶之时。
而且,他还不得不考虑,如果立公子扶苏,扶苏会不会在他死后,给他来几坨大的,如偏信儒家,把大秦带歪。
扶苏可以立为储君,但扶苏必须得被改变,且儒家不可再为大秦君王之学。
丞相王绾也道:“公子扶苏乃诸公子之长,颇有贤名,当立!”
御史大夫冯劫:“臣也以为当立公子扶苏,扶苏公子为诸公子之长,立为储君名正而言顺,能令百官和众公子信服,使大秦国本稳固。”
冯劫所言和李念所讲的立嫡长是一个意思,立公子扶苏,能减少诸位公子间的争斗,王位传承更加稳定,于国有利。
简言之,冯劫希望以立公子扶苏为储君作为开始,为大秦固定一个立储制度!
蒙恬已经回了咸阳,此时也在殿上,但他不能表态:一是他为领兵大将,又代表蒙氏一族,一旦表态,影响深远;二是昨夜弟弟蒙毅回来时,与他说过已经在大王面前表了态。
赵高、李斯和一些大臣听到冯劫的话,瞥了冯劫一眼。
这厮说的什么话啊,什么叫立公子扶苏名正言顺,能令百官和众公子信服?有问过他们的意见吗?他们不是大秦百官之一?
赵高此时虽尚未和胡亥勾结,但他也不愿意公子扶苏成为大秦储君。
他很明白,扶苏若成为储君,登上王位,绝不会信任重用他,甚至反会认为他是奸佞,将他诛杀。
可排除了公子扶苏,又该立谁?
他跟其他公子的关系也不太好!
赵高连想都没想过胡亥,因为胡亥此时还不满十岁,根本不可能和他的那些哥哥们争夺储君之位。
但赵高另辟蹊径,想不出他想立的公子,那就劝谏大王不立嘛,他道:“大王年富力强,还能再御天下,何须匆忙立储?等诸位方士为大王寻到成仙之药,更能御极百年千年万万年!”
先拖延住大王立储的打算,反正不能让大王立公子扶苏。
这便是赵高的想法,他深知自己这种人没法和扶苏共处!
嬴政看了赵高一眼,赵高这番话看似恭维他,说他可以长生不死,统御大秦万万年,但他哪能看不出赵高的目的。
从赵高这番话中,嬴政想到了该如何处决赵高:你不是说那些方士能为寡人寻到成仙之药吗?那你来吃好了!
收回看赵高的目光,嬴政看向李斯,道:“李斯,你认为可立哪位公子为储?”
李斯并不想回答,因为他也不想立公子扶苏,但他和赵高想的不同,他是认为扶苏和淳于越代表的儒家走得太近,扶苏若登位,必会疏远法家。
其实,李斯并不在意日后王位上坐的是哪位公子,但他在意坐上王位的公子能否重用他。
很显然,公子扶苏若登上王位,不重用他的概率比重用更大。
但大王正看著他,不可能不答,李斯没选择和赵高一样拍马屁拖延大王立储,而是从脑海中记得的大秦诸公子中选择了一位。
“臣以为公子高可立为储君,公子高勤敏好学,循律遵法,有储君之相!”
选择的公子是谁不关键,关键在话中的“循律遵法”。
李斯是在提醒嬴政,公子扶苏虽是大王您的长子,但他继位后,未必还会沿用大秦的律法啊,他可能听儒家的重新恢复周时的制度。
您愿意看到大秦变成另一个周吗?愿意看到大秦的郡县制,重新化为分封制吗?愿意看到您一统的天下重新分裂吗?
如果大王您不愿意,那就请不要立公子扶苏为储君,选择一位支持大王您想法的公子。
嬴政自是听出了李斯话中隐含的意味,淳于越同样听了出来,皱了皱眉,他和李斯关系不错,是好友。
但好友关系并不能影响政见不同,如今诸多重臣都支持公子扶苏,他们儒家终于看到希望,有奔头了啊,可不能让李斯给坏了。
淳于越当即反驳道:“廷尉谬矣,依廷尉之言,莫非公子扶苏便不曾勤敏好学,循律遵法?”
嬴政没理会淳于越,看向在大殿内的一名秦将,问道:“王翦将军,你老成持重,常有谋略,你认为哪位公子可为储君?”
怎么还有我的事?
我真不想回答,也不想关心,我只想早点散朝回家。
王翦道:“臣年事已高,不知哪位公子可为储君,大王定夺便是。”
他功劳太大,除韩之外,其余五国皆为他和王贲所灭。
因此,他和儿子王贲商议决定,此次回到咸阳后,慢慢脱离大秦朝政,以免落得个功高震主的下场。
感谢“天天764”大大2张月票、感谢“书友20221008171147528724866”大大2张月票、感谢“不要妨碍我玩PS4”大大1张月票、感谢“梦幻无影_ED”大大1张月票、感谢“潇洒哥和大黑帅”大大1张月票、感谢“永远20岁”大大1张月票
第61章 寡人欲制天下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