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过检验,就算李念说他绘出新犁有多好多好,这时代的人也不会相信,毕竟口说无凭。
六英宫原本的某片园圃,此刻已被扒光原先的花花草草,只留下一片空地。
空地被画了多道白线,依白线分成二十块相等的区域。
这正是李念为新犁和旧犁准备的比赛场地!
此时,空地前已有不少人,少府的工匠、被找来的农人,六英宫的侍卫。
除人之外,还有几十头年纪力气相仿的牛。
六英宫的诸多侍卫正执拿兵器,不敢有丝毫懈怠,万一这些牛发狂,他们得随时做好准备。
看著空地,少府的工匠和农人明白了要做什么,六英宫的这位公子是要让他们通过犁地直接比较两种犁的优劣,他们可能做梦都没想过有机会在王宫牵牛犁地。
大王是怎么答应的?
在一众侍卫保护下,李念正和工匠、农人们讲解新犁的使用,以及比试守则。
一番讲解结束,正在李念宣布准备,比试马上开始时,却听一声:“大王到!”
李念心里咕哝:‘始皇来了?他不在章台宫办公,跑来做什么?大秦现在这么忙,有很多事需他处理,居然跑来摸鱼,也就没人敢扣他工资!’
众人赶紧行礼,却听一威严洪亮的声音传来:“不必多礼,寡人只是过来一看,诸位该做何事,继续便是。”
其实,他是得知李念要在这比试新犁和旧犁,特意过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但农为根本,只有吃饱才能进行其他的事,粮食问题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问题。
如果李念提出的新犁能胜旧犁,那大秦将能产出更多粮食,养活更多人口,那他将有更多的将士,可以开拓更广袤的疆域。
李念继续指挥比试,秦时的旧犁一般用两牛或三牛,而新犁源于宋元时期,只需一牛,李念并没要求旧犁要和新犁一样只用一牛。
要的就是体现出不同,比较出新犁相对旧犁的优势。
先是旧犁登场,两头牛在农人的驾驭下,拉著犁在画好白线的十块地里犁地,接著才是新犁出场,仅一头牛拉著耕犁。
两头牛的力量肯定比一头牛更大,耕种相同面积的地,应该比一头牛要更快……
然而出现在始皇和李念的事实是,确实要快,但快的不多,没达到两倍的差距,也即按投入的人力和牛力比较,新犁的耕种效率高于旧犁。
还不仅如此,旧犁用两头牛才能犁地,现在一头牛就可,意味著一户人需要犁地时,还能余下一头供另一户人,节省了大家等牛耕种的时间。
而省出的时间不是正可用来做其他事或耕种更多土地?
嬴政不傻,自然看出了这些,十分高兴道:“今日在此所有人都赏百钱!”
“谢大王恩典!”
众人齐齐谢恩。
在场可有好几百人,百钱已算不小的赏赐,但相比新犁推广开后的成果,嬴政认为这点钱值得。
嬴政将目光投向李念,问道:“无卿便无此犁,卿当记首功,卿要何赏赐?”
感谢“可怜源”大大300点赏、感谢“赤菟小马”大大月票
第46章 后世也并非事事准确知晓
史书虽多有记载始皇残暴,但很少说始皇苛待功臣,他是有功真赏。
像历史上的李斯,“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这对李斯多么优厚?
听到嬴政要赏他,李念午饭时的念头冒了出来,择日不如撞日,今日始皇都来了,就说了吧,他道:“臣确有一事想求请大王!”
李念将他想用铁锅做饭之事说与嬴政。
嬴政道:“你之所请,寡人准了,但所有食材,须确保安全。”
李念道:“谢大王,臣知晓!”
嬴政道:“若做出珍馐,也给寡人备上一份!”
他也想知道李念这个后世之人会做出什么菜。
得到始皇准许,回到六英宫后,李念思考起能做什么菜,他会的菜都是以猪肉为主,而在大秦这时,猪肉被视为贱肉,腥臊味甚大,身份尊贵者一般不吃。
想起猪肉,他好像还要去骟猪,那天有些想当然了,认为古代猪肉腥臊难吃是因猪未阉割,回去在引擎中搜索过后才发现并非如此。
华夏古代就有阉割牲畜的传统,在商代时便有人阉割猪,将阉割后的猪称为“”或“豚”。
想到自己那天当著始皇的面,大言不惭说什么给猪去势能让猪减轻肉中膻味,可在大秦推广,李念脸皮不禁抽了两下。
这时的猪肉之所以腥臊,不是骟不骟的问题,而是猪的吃食和养育环境所致。
他除非有办法让整个大秦的猪都吃好住好,否则不太好改变。
自己倒是可以在六英宫内养几头猪试试,但想在大秦普及,还是得了吧,人都吃的不行,还想猪吃好?
在搜寻引擎中倒是可以搜到其他肉类的烹饪之法,但绝大多数都需要后世的调味料,而在大秦调味料种类不多。
想起调味料,李念发现了几个在日常中被略掉的点,这时代的盐、糖好像质量不行,酱油、十三香等物更是还没有。
这些东西并不一定要后世的科技,完全可以用这时代的材料制作,这时的人们只是没有发现,如豆腐!
但这些事情,就不要再向始皇信誓旦旦地宣扬了,到时给始皇报备一声,等做出了实物再详说也不迟,万一又出现像骟猪一样的问题。
今天晚上先看看能做啥菜。
看了遍郭典送来的竹简,上面记录了王宫厨房有的食材和调味料,李念决定还是随便做几个炒菜试试。
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让辣椒在大秦普及开,作为一个后世的蜀人,没有辣椒,要少很多味道。
一晃,五日过去,与始皇约定五日一次谈话的时间到了,这次不是在晚上,而是在中午,李念便被始皇派人请到了章台宫。
进入殿内,李念看到还是始皇、蒙毅,心里好奇始皇就没将他的事告诉其他人,拉其他人一起过来?
但他也明白这是始皇目前还不信任他。
也是,一位合格的君主怎么可能就这么信他,即使相信他来自后世,也不一定会信他其他所言。
说不定始皇正在做某些他不知道的事,想法验证他说过的话。
扫了眼殿内,竟然有桌椅!
这次终于不用再跽坐了,他改变了在大秦的生活,迈出了第一步!
见李念看向桌椅,始皇笑道:“寡人见你每次跽坐都颇为不适,今日特置桌椅于此。”
李念当即道:“谢大王恩典!”
入座后,李念刚想说他的骟猪之法对大秦没用,却听始皇先问了一个问题:“你可知章邯?”
章邯?
怎么可能不知道?
秦末名将!
李念知道章邯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历史,而是那部出了很多年还没完结的动漫。
里面的章邯执掌影密卫,和天宗晓梦好像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其中有一段是章邯见晓梦,晓梦正在沐浴,那白花花的……
在脑中搜索了一下,李念没找到章邯这个时间点在干嘛,始皇是如何知晓的章邯,问来做什么?
问出问题后,嬴政便注意著李念,见其先是惊讶了下,后若有所思,看来是知道章邯这个人。
只有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下意识的反应才能展现真正的内心,嬴政在以此判断李念是否老实。
李念点头道:“臣知晓,章邯乃秦末名将,曾临危受命,力挽大秦之将倾,可惜朝中有胡亥、赵高等人阻碍,遇到的敌人又是不世出的霸王项羽,最终只能无奈降于项羽。”
“章邯曾任少府卿,能力颇为不俗,领兵作战亦为翘楚,陈胜叛乱便为其所平。”
嬴政点了点头,没再问和章邯有关之事,也没问项羽是谁、章邯怎么从少府卿变成了将军,他道:“你方才似有话要与寡人说?”
李念道:“大王慧眼,臣方才有一事想要告知大王,臣请求向大王撤回给豕去势一事!”
“是臣孤陋寡闻,不知大秦已有给豕去势之法,在大王面前放豪言壮语,未想竟贻笑大王。”
那日在李念说过这件事后,嬴政也令人去查过,发现李念说的给豕去势在大秦已经存在。
他故意没告诉李念,就是想看李念接下去会做什么,是继续在他面前放豪言壮语,还是知道有错后果断承认?
李念不知大秦有给豕去势之法,也佐证了他一个想法:李念在后世知晓的信息未必就没问题!
嬴政颇有深意道:“看来后世也并非事事都准确知晓!”
李念深以为然,反省道:“确实如此,相隔千年,纵有史书,也难免不出差漏。也是臣之过,臣未能了解清楚,便向大王进言。”
嬴政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此事就此揭过!”
李念起身谢恩:“谢大王!”
“坐下吧!”
嬴政看著李念,他也坐著一张椅子,道:“五日前,曾和你说过,今日论我大秦为何而亡?当如何避免?寡人要知道让大秦灭亡的所有原因!”
这五天,除做地球仪、察看造纸工程进度、主持新旧犁比试、给始皇写健康养生注意事项外,李念也在为今日问答做准备。
他在引擎上搜索了大量和大秦灭亡的有关信息,从中进行汇总提炼,加入自己来到这时代后的思考,今日便是道与始皇之时。
第47章 历史从未有过的帝国
前两次与始皇对话,虽也说了些大秦二世而亡的原因,但都是在讲别的事时提及,说的比较杂乱,而这次,始皇专为灭亡原因而来。
李念回忆了下在脑中已打好的稿子,开口道:“以后世的角度看,大秦灭亡有很多原因,秦律严苛、军功爵制失效、六国贵族包藏祸心、胡亥公子和赵高……这些确是大秦二世而亡的原因。”
李念话锋一转:“但臣近日略有所思,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大秦是第一个统一天下,还不想实行分封制的大一统国家。”
“这样的国家在过去的历史从未有过,因此大王和大秦众臣都不知如何才能治理好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
“没有历史作为经验,大王和大秦众臣只能自行摸索,恍若在黑夜中探寻前路,谁知前方是一脚泥泞,还是坦途大道?”
这是前几日,李念看大秦众臣竹简的感悟,站在后世的角度,站在历史下游的他自然知道始皇的功与过、大秦的成与败。
可若是站在始皇和大秦众臣的角度呢?
大秦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第一个”意味著前所未有,意味著首次,意味著没有先辈的经验可作参考,一切都是从他们这里开始,由他们去尝试摸索。
所以,如何才能治理好这样一个国家?
颁布的法令是对是错?
历史下游的人们自然一眼能够看清,可对处在这个时代的他们却是一片未知的迷雾。
就好像后世某个幽灵,那也是世界历史上头一次出现的国家,前所未有,没有经验可作参考,只能一步步摸著石头过河。
而探索并不一定会成功,摸著石头过河,可能会脚滑溺死河中!
诸子百家亦是如此,他们也是一群寻路人,想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找出一条合适的道路,无论是儒家、法家,还是道家、墨家。
淳于越等人上书恢复周时分封制,是真就一定认为分封制好吗?
是否有另一种可能,在他们知晓的历史中,周是最好,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超越过周,所以才想大秦效仿周的道路?
这是对于变革的一种迷茫,担忧变革会让局面变得更糟,于是才想复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