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可能是看到他那份竹简,觉得他不好好回答问题,一时怒起而罚,可第二次又是为什么?
胡亥咬著牙,绝对有人在父王面前进了他的谗言,和前两日让他挨打的是同一人。
千万别给他逮到机会,否则定将此人五牛分尸。
李念要是知道胡亥的想法,定会大呼“胡亥公子,冤枉啊”,你挨打可以算我头上,但你被罚抄《诗》可不是我干的,完全是你父王想罚你。
另一边,大秦众臣也在想竹简的事,大王让他们呈上竹简后,既没下旨斥责某些人,也没召人问对,就像啥都没发生过。
这不合常理!
大秦廷尉府,李斯正这么在想,他昨夜就已打好腹稿,就等嬴政召见,向他仔细询问,到时他必将口若悬河,为嬴政讲述他的策略。
然而,在廷尉府等了这么久,一直没等到嬴政召见。
是大王没看到我的竹简,还是另有原因?
李斯不禁多想起来!
赵高同样在想,只是相比李斯的疑惑,他感到的是不安。
从得到嬴政宠信来,嬴政从未像这几天一般忽视于他,责罚他都好,可这种忽视却让赵高感到深深的恐惧。
仿佛置身在一处密闭的空间,没有任何声音传达,只有无尽的黑暗和寒冷渗来,完全看不到前路如何。
淳于越几人同样在等下文,按他们所想,无非是下旨驳斥,甚至责罚,要么是召他们问对。
可现在却出现了一种诡异的情况,什么都没发生,这让淳于越几人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大王在干什么?给大家回个话啊!
大秦众臣和诸公子都在为嬴政的操作迷惑,孰不知嬴政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既然目标已成,何须再向他们解释?
感谢“风雨同舟下”、“卡迪那”两位大大的月票,谢谢,谢谢!
第44章 从桌椅板凳开始改造大秦
“公子,这些东西是?”
郭典站在李念身边,好奇地看著被侍卫搬进六英宫内的东西。
这些东西正是李念让少府工匠制作的桌椅板凳。
对后世人司空见惯之物,对郭典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属于从未见过的稀奇玩意儿。
李念给郭典介绍道:“这个叫作‘椅’,这个叫作‘凳’,这个叫作‘桌’,这个叫作‘沙发’。沙发、椅、凳都是用来‘坐’的物品,就像这样。”
扯过一张椅子,李念给郭典示范。
天地良心,来大秦大半个月了,他终于又坐上椅子了。
果然还是这样坐著更舒服啊!
“至于凳子,就是直接坐上去。你也试试?”
李念指著一张椅子,示意郭典也感受一下。
郭典忙道:“公子所用之物,郭某岂敢使用!”
李念道:“在我家乡,桌、椅、板凳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是日常生活所用之物,并没什么特别。我让你坐,是让你感受一下这样坐和跽坐的区别,坐完后,谈下感觉。”
“还有你们,也找椅子、沙发、板凳各坐一下,等下每人都给我讲讲感受。”李念又点了几名侍卫、宫女。
见这些人想拒绝,李念直接道:“这是命令,你们想违命不成?”
郭典和侍卫、宫女们无奈,只得按李念所言,找板凳、沙发、椅子坐下。
李念又指著桌子道:“这是‘桌’,在后世可用于书写、办公、用餐、玩乐等。相较于现在的几和案,其更高,适配于高的凳椅,所以用它就不能跽坐。”
郭典看了看桌子,道:“公子,一张桌是否可配几张椅?”
李念笑道:“对,在我家乡,并不施行分餐制,一家人都是用凳或椅围坐在桌边用餐,大家可以边吃边聊。从卫生的角度讲,分餐制更好一些,但一家人围坐在桌边用餐,有利于增进家人感情。”
“桌用来书写,应当好看得出来,但桌还可以玩乐,等闲暇时,我教大家一种在我家名为‘麻将’的游戏。这个游戏非常简单,包教包会!”
作为一个蜀人,怎么能不打麻将呢?
当然要将这国粹发扬到大秦,给这时代的人一点后世娱乐的震撼。
听到李念的话,郭典等人赶紧起身行礼:“多谢公子!”
李念挥了挥手:“都坐下,继续感受。这个沙发其实不能说是沙发,只能算是一个加长了的木质座椅。在我家乡,沙发是一种装有软垫的多座位椅子,坐上去比你们现在坐的木椅更加舒服。”
“椅不仅可以木制,还可用其他东西,如藤编织而成,椅的样式也有多种,有像今日这种,还有可躺在其上摇动的椅……”
听著李念讲述,郭典等人都很好奇公子所说的藤制成的椅和可摇动的椅是何等模样。
一宫女壮著胆子,小心翼翼问道:“公子,那椅摇动,不是会掉下去吗?”
李念笑道:“等我让人制作出来,你们一看便知。对了,坐在椅、凳和沙发上的感受如何?与平常时跽坐,相比如何?”
制作桌椅板凳这些东西,李念不仅是想让自己生活得舒服,也想推广给整个大秦使用,反正也是顺手的事。
郭典道:“回公子,这椅坐著的感觉比跽坐更舒服方便,跽坐时须两膝著地,小腿贴地,臀坐于小腿及脚跟,若姿势不当,腿将麻,而坐这椅,只需往上一坐便可,坐下、起身皆便。”
刚问从躺椅上会不会掉下去的宫女点头:“奴婢记得当初学习跽坐时,不会坐,腿每天都酸麻疼痛得厉害。”
跪坐久了还没掌握方法,当然会酸麻疼痛,就算马桶蹲久了,起身时都会觉得腿不是自己的,何况是跪坐?
宫女道:“这椅坐著不仅舒服,还不用学便会坐,公子家乡人人都这么坐吗?”
李念道:“在我家乡,很少有人会跽坐,一般都是坐凳和椅,像我从小没学过跽坐之法,所以很不习惯,才让少府工匠做了桌椅。”
就在这时,一侍卫进来,向李念禀告:“公子,苏胥博士到了!”
一听李念每天的上课时间到了,郭典和一众宫女、侍卫赶紧起身,等候苏胥进来。
李念虽已会说大秦雅言,但会说和说的非常流畅之间还存在差距。
因此他仍在和苏胥学习,只不过自那一日后,苏胥不再引导他偏向儒家,只老老实实上课。
苏胥一进来,李念便行礼:“见过苏师!”
苏胥还礼:“见过公子!”
看到殿内的桌椅板凳和沙发,苏胥好奇道:“公子,这些是?”
李念道:“是我家乡的一些东西。苏师,今日不如就用这些东西授学?”
苏胥再看了眼桌椅板凳、沙发,他活了这么多年,从未见过这些东西,可这位却说是他家乡之物。
这位究竟来自那里?是蛮夷,还是不是蛮夷?这些东西又怎么用来授学?
很快,苏胥便理解了李念的意思,这些东西不是用来教学,而是让他坐在这名为“椅”的事物上,在“桌”旁来授学。
只是坐在桌旁椅上,苏胥便感受到了桌椅的好处,椅能坐得舒服,桌能放更多东西,他教授的这位就坐在旁边,同处一桌,正好教学。
这桌椅的搭配更利于书写,也便于起身和做其他事,若是跽坐,坐下且不说,起身绝无坐于椅上便利,只是相比跽坐,坐在椅上似有些不雅。
这位家乡竟有这等物品,绝不是他曾想过的蛮夷之地。
这令苏胥更疑惑李念的来历,其不似大秦之人,也不似六国之人,亦非蛮夷,那来自何处?
一日授课结束,李念问苏胥道:“苏师觉得这桌椅如何?”
苏胥思考了下,如实说出他的感受:“比之几案跽坐更便利舒适,苏某也想于家中制备一套。”
李念笑道:“苏师教授于我,却无以为报,不若让我送苏师一套。”
苏胥想了想,没有拒绝:“既如此,苏某谢过公子!”
李念让苏胥、郭典等人坐桌椅板凳,还有意询问他们的感受,是想引起始皇的兴趣。
想在大秦将这些东西推广出去,还有比始皇所代表的官方更好的渠道?
章台宫中,听完内侍的禀报,扫了眼放在殿内的一套桌椅板凳,嬴政道:“他是想通过这些人的感受告诉寡人这‘桌椅板凳’好用,让寡人为其推行。他倒是机灵!”
他已试用过桌椅,的确比跽坐几案好,于是又道:“此虽小事,但的确更为便利,令少府再造十套桌椅送入宫中,寡人有用。”
他准备在朝会时让众臣也感受下使用桌椅的体验,将桌椅先在大秦王宫和众臣间推广开,而有王宫和众臣带头,民间自会跟上。
李念给大秦带来第一个具有大规模影响力且正式的改变,竟是从桌椅板凳开始!
第45章 新犁旧犁
李念不知道始皇会用什么方式推广桌椅板凳,但始皇应当会选择推广出去。
桌椅板凳只是些小物件,又影响不到君王权力,始皇没道理阻止。
苏胥离开后,李念享用一顿有些晚的午饭。
秦人是一日两餐,可他来自后世,还是习惯一日三餐。
他的生活安全级别和始皇自己差不多,吃的食物、饮用的水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
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他没法自己做饭!
看了眼一口摆在架子上的铁锅,李念觉得过两天去和始皇聊天时,得讲讲这个问题,他想自己动手做些菜。
没办法,来大秦大半个多月,天天绿色无公害,虽然对身体好,但那味道,反正李念已经有些想现代的科技与狠活。
边用饭,边听著外面动静,似乎有人在用力挖凿什么,咋像是把工地给搬进王宫里了?
还真没错,六英宫有些地方真变成了工地,正在建设造纸所要用的场地。
因为始皇目前不允许他出宫,可造纸又需要他实地进行技术指导,总不能以竹简和口头说明问题,再以竹简和口头传达解决办法吧?
那样既没效率,还容易对问题处理不及时,不方便纠正。
因此,李念干脆便提议将造纸的地方建到六英宫,这样始皇便不会担心他脱离掌控,他也能及时指导造纸。
而且,趁建造纸场地这个机会,李念还让少府的工匠们对六英宫进行了一些改造,方便他之后做某些事。
毕竟始皇不会让他出宫,大概率得很久都要在王宫内,这六英宫既是他的住所,也是办公做事之处。
之前让郭典清点六英宫中的事物,便有这方面原因,当然所有事都已向始皇报备,他可是大秦老实人,主打一个实诚。
始皇给他安排的事还真不少,种土豆、造纸、骟猪、画地图、做地球仪,之后可能还要让他编纂教材、讲课、提供远洋航行技术……
这一件件的,好像也不比在现代当牛马好多少,但自己怎么并没有觉得厌烦和疲倦,甚至还有些乐在其中?
始皇咋还没给我发个公主呢?不是别的主角穿越后,皇帝都会用公主拉拢,我咋就没有?
也不知道大秦的公主长啥样?
这些公主也是惨,本身没多少机会继承王位,却被胡亥那禽兽猜忌,处以磔刑。
一边吃饭,李念一边胡思乱想,一名侍卫从外进来,因为他在用饭,侍卫被郭典拦下。
李念注意到,问道:“可有事禀报?”
郭典这才放了侍卫过去。
向李念行礼后,侍卫禀告道:“公子让少府制作的新犁已做出,人也已到齐,此刻正在宫外,只等公子下令。”
当日在交代少府工匠制作后世耕犁时,李念还让他们制作好新犁后,寻来几十位年纪、力气、耕种经验相当的农人,带上造好的新犁和旧犁一起到六英宫。
李念看向郭典,道:“郭总管,带他们入宫,先到我说过的地方,我稍后便到。”
“是!”郭典领命离去。
李念让少府找来几十位农人,带上新犁、旧犁和耕牛一起到六英宫,自然是通过直接的比试来比较两种犁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