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10节

  李念若知道胡亥的想法,定会感叹这时代的小孩就是早熟,小小年龄就有这等心思。

  此时,李念正在始皇赐予的六英宫。

  向始皇告知来历后,他的安保又升级了,现在护卫他的侍卫属于大秦最精锐的一批,一般的公子都没这等侍卫。

  李念站在六英宫外,一群内侍、宫女跪在他的面前,郭典正手持一份诏书宣读,已宣读到了最后:“……以公子之礼待之,不得轻慢,违者腰斩弃市,夷三族!”

  诏书是李念到六英宫后,嬴政派人送来的,他也不知诏书中写了什么,此刻听到郭典的话,第一反应是惊讶,嬴政说不给他官职,却反手给了他一个“公子”的身份。

  这时代的公子可不是后来对年轻男子的称呼,随便一个人都能被这么叫,唯有诸侯之子方可称公子。

  现在嬴政让人以“公子”之礼待他,足可见对李念的重视。

  李念第二反应是嬴政占他便宜,他这公子身份来源于嬴政,而公子只有诸侯之子可以称呼,嬴政这不是占他便宜是什么?

  不过那是始皇,他在这个时代的靠山爸爸,占了也就占了吧!

  李念很想得开,他懂嬴政给他“公子”身份的用意,要在咸阳宫内长期居住,那这层身份确有必要。

  不然一个外臣长期住在王宫,算怎么个事?

  领诏后,李念看向郭典,笑道:“日后还得总管多多照顾!”

  郭典和这半个多月侍候他的内侍、宫女,都被嬴政打包送到了六英宫。

  郭典陪笑道:“侍候公子本就是郭某分内之责,不敢当公子之言。”

  得亏这半个多月没得罪这位,否则以大王对这位的看重,只需一句话就能让他人头落地。

  服侍这位也好,相较于宫中大多贵人,这位脾气更为宽和,相当好相处,最重要的是这位不以他受过宫刑而瞧不起他。

  半个多月,郭典已逐渐摸清李念的脾气,对被嬴政派来继续服侍李念,并没多少抵触,虽说在嬴政身边听用,权势更大,但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就会被君王这头猛虎吞得骨渣都不剩。

  看著跟他小心说话的郭典,李念摇了摇头,头一次感到权势的美妙和可怕,一念便可定他人生死,让他人即使心中不愿,也不得不笑脸相迎,打完了左脸,还得主动把右脸奉上。

  但李念很清楚,他这点权势来自于嬴政,并不真属于他,这些人敬畏的不是他,而是嬴政所代表的大秦王权。

  ‘封建王朝果然是吃人的社会,我只是现在背靠始皇,于始皇有用,没人能吃我罢了。万不可就以为自己很重要,很不得了,大秦缺了我就不能转了。不可嚣张,不可跋扈,不可得意忘形!’

  李念在心中告诫自己,在这等吃人的时代,必须要有足够的敬畏和小心才能活下去,不能以为自己来自后世,就牛到了上天,他也只有一个脑袋、一颗心脏,并不比别人命多。

  ‘咱在大秦也是有房一族了,这房子还有点儿大!’

  看著郭典呈来的六英宫舆图,李念觉得政老板对他确实不错。

  嬴政赐给李念的六英宫占地不小,连带周边数座宫室,既是给李念一个大的地方做事,也是好保护李念安全。

  既然这六英宫以后就是自己的地盘,当然得好生了解一番。

  李念开口道:“郭总管,我有事要劳烦于你!”

  郭典忙恭声道:“公子尽管吩咐便是,岂敢言‘劳烦’!”

  李念道:“一、将六英宫所有地方统计一遍,就是六英宫各处有什么东西,如栽了什么花、种了什么树,都记录下来,再呈于我;二、宫中的侍卫、内侍、宫女,也为我记录一番,他们的年龄、特长……”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情况,李念又补充道:“当然,有违禁不能记录的东西,总管万万不要记录,别让你为难,也别让我为难!”

  ‘李公子真是个妙人!’

  郭典暗道一句,道:“公子放心,郭某定为公子办好!”

  能留在嬴政身边侍候,郭典的能力自然不弱,这也是嬴政将郭典派来的原因之一,让李念有人手可用。

  待郭典走后,李念一屁股坐在殿内的几上。

  他这动作让新来的内侍、宫女侧目,这位公子好生……无礼!

  而侍候了李念半个多月的侍卫、内侍、宫女们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公子这半个多月都是如此。

  李念也知道他的某些行为在这时代人的眼中会被视为无礼,但他来自后世,许多方面就该和本时代的人不同,表现出不同只会让嬴政更加相信他来自后世,反倒是他表现得符合这个时代,倒会让嬴政怀疑。

  当然,过犹不及,得把握其中尺度,小问题上可以无伤大雅,但真大大咧咧,死都不知因何而死。

第20章 公子可知百家?

  坐在几上,李念思考接下来要干什么,现在已初步取得嬴政信任,生存问题暂时已得到了解决,接下该做些什么好呢?

  首先,得将政老板最看重的土豆得种好,但大秦现在这个季节的气候适合种土豆吗?咸阳附近的土地又是否适宜土豆生长?

  大秦和现代有两千多年的时光差距,气候环境和现代并不一样,因此在现代某个季节某个地区可以种植的作物,在大秦未必能种,像明朝小冰河时期,气候寒冷,同个季节下种植的作物能和现代一样?

  必须先了解清楚大秦的气候、土壤环境,

  如果李念手头有非常多的土豆,大可放心去种,但他只有两颗,不得不小心谨慎,将种种因素尽可能考虑到位。

  这问题倒也不难解决,可以向咸阳的农人请教,他们常年耕种,定然了解大秦的土地天时。

  ‘辣椒也和土豆一样处理,先了解大秦的哪个季节、哪种土壤适合种植。’

  李念下意识想找纸笔将所想记录下来,但马上反应过来,大秦的纸还要等他造呢。

  ‘对了,还有造纸。造纸需要场地,要先制作一批工具。’

  李念在搜寻引擎中浏览过多次古法造纸的视频,流程不难,至少看起来不难,但要工具,而大秦哪有造纸的工具?

  ‘工具之事得麻烦少府的工匠!’

  秦朝的手工业由少府统一管理,少府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各种手工业生产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的开采冶铸、铸钱、车辆、兵器、用具的生产等。

  秦朝还实施物勒工名制度,即在生产的器物上刻上制作者名字、制作日期、生产机构、官员名等,以便追溯产品质量和责任。

  这一管理方式确保了秦朝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率,尤其在与他国战争时,能为征战的秦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差点忘了,还有耕犁,也可画出来让少府的工匠去做,暂时就先做这些,剩下也该想想怎么提高我的生活质量。’

  ‘给大秦贡献了这么多,我享受享受怎么了?’

  李念脑中冒出蜀汉昭烈帝的台词:‘大秦的冶铁技术似乎还行,能不能搞口铁锅?’

  在大秦这半个多月,吃的东西不是煮,就是炙,虽然用料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但吃多了也会腻,而且这时代的调味品远不比后世。

  ‘桌椅板凳也得搞一套,成天跪坐,谁受得了?’

  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跽坐并不会很难受,但身为一个现代人,能舒服地坐著,干嘛要跪著?

  ‘抽水马桶暂先不做,等纸造出来给始皇用过后再做。’

  一番思索后,李念令人取来竹简笔墨,写好一份请求,让人交给嬴政审批。

  政老板要是不给通过,纵有千般想法,也是无用。

  很快,嬴政收到竹简,看过后,道:“李念此人做事颇有章法,并非一时兴起,上面的事,寡人都准了,传诏少府卿,令其配合李念,不得有违!”

  第二天,少府的人还没来,苏胥却先到了。

  尽管已经身在六英宫,甚至坐在了那人面前,苏胥依旧还有些惊讶。

  这是才过了一天吧?

  他负责教授的这人竟摇身一变,成了位公子!

  昨日究竟发生了什么?

  此人和大王究竟是何关系?

  当初,他还认为此人是蛮夷,幸亏没直接表现出来。

  想到此处,苏胥心道一声“好险!”,随即而来的是欣喜兴奋,他教授的可是位公子。

  虽说这位公子是大王下令让以公子之礼待之,并非真正的公子,但也足见大王对此人的重视。

  此人日后必为大秦之梁柱!

  而他现在有幸教授此人,是不是能做些什么?

  苏胥想到和他同样出身儒家的淳于越在教授公子扶苏,如果他也以儒家学问影响这位……

  一位深受他们儒家影响的大秦君王,再有一位同样受儒家影响的大秦重臣,大秦还不得是他们儒家的天下?

  只是可惜此人年龄大了些,要是年幼时遇到,才更利于教导,不过此时也不晚。

  斟酌了一番,苏胥觉得他的想法可行,便开口问道:“公子可知百家?”

  在苏胥想来,这人初时连话都说不利索,不知是从哪个乡下旮沓蹦出来的,如何可能知晓诸子百家?

  一听苏胥的问,李念琢磨了下便明白过来,这人大概是看中了他套著的这层公子身份,想用儒家学说影响他。

  苏胥正在等李念回答“不知!”,未想李念回的却是:“知晓!苏师所问者应是‘诸子百家’,诸子者,老子、墨子、庄子、荀子、孔子、鬼谷子、韩非子……”

  “百家者,道家、墨家、法家、农家、医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儒家……”

  “诸子为百家中最知名最具代表之人,某些诸子更为所属学派奠基之人,因此方有‘诸子百家’之说。”

  听李念如数家珍般道来,苏胥一愣,这人怎会知道的这般清楚?

  他本想利用此人不知诸子百家的缺陷,抬高一下儒家在百家中的地位,讲一讲儒家的优点,引发其对儒家的兴趣。

  苏胥相信只要此人对儒家学问产生了兴趣,定会被影响,天下间就没有比儒家学说更好的治国之法。

  没想此人竟然知晓,那计划得改一改了,苏胥又问道:“公子既知诸子百家,那可知诸子中谁学问最深,德行最高?”

  ‘这是演都不打算演了,直接打直球?倒也符合这时代人的性情,有才能者,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苏胥在等李念说“不知!”或随意说出诸子中非孔子的一位,但哪料李念根本不回答他的问题,反而笑著反问:“苏师莫不是想说诸子中以孔子学问最深,德行最高?”

  一下给苏胥整卡住了,虽然他真是这么想的,但被李念直接说出,还是让苏胥有些心思被人看破的小羞耻。

第21章 信孔圣者,天下安康?

  苏胥也非常人,很快收敛起那点小尴尬,道:“不错,诸子之中,当以孔圣学问最深,德行最高。”

  说这话时,苏胥眼含崇敬,显然他的确如此在想,不是嘴上说说。

  “孔圣之言,小可为个人修身养性,大可齐家治国!而如道家者,遁世隐逸,独善其身;再如墨家者,无君无父,唯有巨子……”

  苏胥将出名的诸子百家点评了一番,意思无非是:除我儒家之外,其他百家都是垃圾,要想天下长治久安,就得用我儒家学说。来吧,信孔圣吧,信孔圣者,天下安康!

  虽然在李念眼中,苏胥的话含杂了太多个人私货,但他不得不承认一点,此人真敢说,胆是真大!

  ‘这家伙胆子是真大,他就不怕他这番言论会传到始皇那?不,他肯定知晓始皇会知道,他就是故意的,就是不怕罢了!’

  ‘也是个和淳于越一样的家伙,肯定是被始皇‘焚书坑儒’的‘儒’之一!’

  淳于越,在始皇明确要实行郡县制的情况下,还敢跳出来嚷嚷要复周礼,继续周时的分封制,引出了历史上的著名事件焚书坑儒。

  ‘我该怎么回答?’

  李念在脑中思考,他不可能像苏胥、淳于越这般毫无顾忌地阐述自己的想法,他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传到始皇那里,若回答不当,后果可能十分严重。

  ‘在这个时期的始皇对儒家应该没太多的看法,否则他不会让淳于越去教授扶苏,也不会让儒家弟子成为大秦博士。我今日的回答定会影响始皇对儒家的看法!’

  想起后世受儒家影响的各个朝代,李念心中有了决定:必须指出儒家的缺点,尽力不要让某些历史问题再重演。

  ‘虽说将某些历史问题全归咎于儒家,肯定不对,但儒家也绝不是什么白莲花,一点问题都没有。’

  见李念陷入沉思,苏胥有些奇怪。

  按他的想法,听了他对诸子百家的点评后,这人应该驳斥或者问他为何如此点评才对,怎么陷入思考了呢?

  他的点评有这般惊人?

首节上一节10/1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