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725节

  朱翊钧静静地听着,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不愧是朕看中的人才,短时间里居然想出这么“绝妙”的想法,跟自己不谋而合。

  但是细细一想,也很正常。

  潘应龙、王一鹗这一批受到自己器重的重臣,与自己交流的时间最多。在交流中,自己会在有意无意间,传递出许多想法。

  他们又都是极其聪明的人,听完后肯定会在心里细细琢磨,想出跟自己思路接近的想法不足为奇。

  这也是自己为什么喜欢用他们的重要原因。

  等潘应龙说完,朱翊钧指出其中关键问题,“凤梧,你这个想法非常好,很有开拓性。说明你平日里善于学习,也善于总结。

  不过朕要指出,你这个想法还有一个大问题。”

  “请皇上垂训。”

  “农村是什么样子,朕东巡时也实地勘查过,虽然没有微服实际生活过,但是也能体会到,他们内部可能不怎么团结,但非常排外。

  一村人,论起来大家都能扯上关系,或亲戚或旧友,平日里鸡毛蒜皮、田间沟壑的事,争吵不休,但是一旦有外人进来,他们都会下意识地站在一起,一致对外。”

  潘应龙细细一想,皇上说得还真对。

  “皇上圣明,一语中的。

  如此说来,臣的动员见习官吏,下派各村为村长的想法,会阻碍重重。”

  是啊,官府派个村长下来,想干什么?是不是想多收我们的田赋?

  农户们肯定心存疑惑。

  被抢了风头和话语权的村老族老们,也不会甘心,暗地里串联,给新村长下套施绊子。

  种种阻碍,怎么领导村里建设新农业和新农村?

  “其次,动员见习官吏也不妥。他们确实富有朝气,蓬勃向上,可全是新兵蛋子。农村工作,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可能会十分复杂。

  这些新兵蛋子,人生地不熟,还要化解疑惑,消除误会,躲过明枪暗箭,难上加难,很难控制得住局势。”

  潘应龙连连点头,“皇上圣明,是臣把事情想简单了。”

  但是他看到朱翊钧话语间胸有丘壑的神情,心头不由一动,小心翼翼地说道。

  “皇上明识万里,洞悉天机,一定有好法子,臣愚钝不堪,还请皇上点化。”

  “点化?要不要朕给你当头棒喝啊!”朱翊钧笑道,“下派官吏到各村驻村,是个好法子。但是要换种方式。

  一是不要动员见习吏员,动员转正三年以内的官吏。

  三年以内,已经有了阅历和工作经验,有能力的也脱颖而出了。但还没成为官油子,还保有朝气。

  农村条件艰苦,必须用优渥条件去吸引他们自愿报名。比如所有自愿报名者,直接编入吏部特别名册,优先考核。

  三年驻村工作完成,只要不犯错误,加升一阶。工作成绩优良,加升官阶若干

  二是下派到各村,要用巧办法,让村民们乐意接受。”

  让村民们乐意接受?

  这是什么巧办法?

  潘应龙眼睛一亮,急切地问道:“皇上天资英聪,一下子就想出好办法来,让臣茅塞顿开。臣斗胆问一句,这巧办法是什么办法?”

  朱翊钧哈哈一笑:“巧办法也说不上不巧,只是利用人性而已。‘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潘应龙一听,更加好奇,也更加急切了。

  到底是什么巧办法?

第810章 朕的培养和选拔官员之道

  看着潘应龙期盼的神情,朱翊钧笑了笑,开口道:“很简单,放权给乡村。”

  “放权给乡村?”

  潘应龙不是很明白。

  “乡村不是很排外吗?下派一个村长,他们十有八九非常不乐意。既然如此,那朕放权给他们,让他们自个选村长。”

  潘应龙似乎明白了,但还是没完全明白。

  “皇上,从村民乡亲们里选出来的村长,是官吗?”

  “是村官,官府承认,但是不入吏部和吏曹名册,只在县府铨政局备案。

  没有官阶,也不发俸禄。后面看情况,给予部分津贴。”

  “皇上,这选出来的村长,主要负责什么?”

  “他是一村之长,协助纳粮、宣传法规和策令、调解纠纷、帮助村民、管理村里公共事务、向乡镇公所和县府反应村民要求和意见、协助完成其它行政事务.”

  这么多事?

  潘应龙不由一愣。

  比以前的粮长、里正、地保的事还要多,责任还要大,没有俸禄只有部分津贴,按照皇上的脾性,肯定不会让村长作威作福,成为豪强地霸。

  纯奉献啊!

  那谁想去当村长啊?

  潘应龙小心地问出自己的疑惑:“皇上,村长责重事繁,恐怕不好当啊!”

  “没错。

  大明新制下的村长,事多责任大,报酬还不多,我们必须从其它方面给予补贴。

  比如村长子女,优先享受义务教育;子女考取学校加分;招募士兵时子弟优先录取;做满多少年有医疗补助和退休补助.”

  潘应龙一听,这样也不错。

  明面上没有俸禄,但是这些种种补助也足以诱人。

  优先享受义务教育。

  现在义务教育还只在省会和富足的郡治里实行。县城里还只是部分实行。村长的子女可以优先享受,这待遇就如其它官吏一般了。

  现在大明进入工业革命,生产力大爆发,急缺有文化知识和技术的人才。接受六年到九年义务教育,出来去哪里都能找到工作,衣食无忧。

  招募士兵时子弟优先录取。

  现在大明陆海军、警卫军官兵,不仅俸禄津贴丰厚,还机会多多,前途光明。

  努力上进成为士官,或报考军校成为军官。

  打起仗来虽然很危险,但是抚恤金给的足。烈士有子女的朝廷包抚养,没有子女者优免机会留给弟弟.

  要是祖坟冒青烟,立下军功,得授世袭武职,就能实现阶级跳跃。

  授勋封爵,更是万中无一的天赐机会,一般人只敢想一想。

  就算是普通士兵,三年服役期满退伍都有去处。

  立功者优先进入警政部门或铁路公安或厂矿驿站保卫科。

  其余的或分配入厂矿、商船和农牧场;或回到村里担任民兵队长或村治保.

  大明目前是三年义务兵役,按法规是男青壮十八岁后都需要服役,不再是以往的每年抽丁徭役,一次性服满两年兵役。

  当兵有这么多好处,经过十来年的宣传,已经被百姓们知道了。

  大明男丁一反过去好男不当兵的传统,踊跃报名,想方设法能当上兵。

  从报名的青壮里选优秀者入伍,先进地方守备团和海防团,训练三个月从列兵成为正式兵。

  后面三个月里实行演练,警卫军、陆军、海军各部队和舰队,派人来观摩。

  演练中表现出色的尖子先被陆海军的野战部队和舰队招走,次一些的被警卫军挑走,还剩下大约一半,继续在地方守备团和海防团当兵。

  陆海军和警卫军需要当满三年兵。

  守备团和海防只需当满两年可退伍,也保底有工作,但分配的去处肯定比陆海军和警卫军要差一些。

  还有其它的补助.

  潘应龙点头道:“皇上,朝廷如此优待村长,这村长确实需要精心挑选。只是臣不大明白,选村长如何选?”

  “就是该村村民中十八岁以上男丁,以及成亲的女子,一人一票,谁的票数多就当选。”

  潘应龙很诧异,“皇上,你的意思是推选的选,不是挑选的选?”

  “没错,是推选,让村民推选。”

  “臣愚钝,听成是从村民里挑选一位村长。皇上,这样合适吗?”

  “阁老尚书需廷议公推,都成了我朝惯例。推选小小的村长怎么不合适了?”

  潘应龙没有多追问。

  小小村长,事多责重,又不是正式官吏,也就是一帮乡民的头。

  大明很多村庄离县城很远,官员胥吏很少下乡。这些村庄基本上等于是“自治”,自己管自己。

  乡民们多会推选德高望重的长辈为乡老族老,成为他们的头,遇到邻里纷争,有个调解者。红白大事,有个主持的人。

  皇上此举,算是尊重乡野村民们的习俗。但潘应龙知道,肯定没有那么简单。

  “皇上,我们下派的官吏,以什么身份下派各村?”

  “乡村各村村民推选村长,肯定要有章程。首先村长人选必须是本村的,在本村有田地或出生此地。”

  生于斯长于斯,才会愿意为该村做奉献。

  潘应龙点头表示赞同。

  “其次刚才朕说的那么多职责,担任村长劳神劳力,年纪大的肯定不行,没几天就累倒了,算谁的?

  那必须有年龄限制,二十到四十岁,身体健康的可放宽到五十岁”

  七十古来稀,而今大明子民活到六十岁都算是长寿。尤其是乡村,条件更加艰苦,百姓平均寿命更短。

  当村长劳神劳力,确实需要限制年纪,不要刚当村长没几天,就任典礼还没来得及办,先办他的葬礼。

  “然后推选过程必须公平公正。首先是候选人自愿报名,然后是候选人向村民们表达为大家服务的志向和决心。

  再一人一票进行推选。期间不能有贿选、强迫和拉帮结派等不法不公行为。”

  朱翊钧右手手指点了点潘应龙,“为了确保各村村长推选的公平公正、合规合法,县府给各村特派辅导员,辅助和指导村民们,按照律法规定,进行一场公平公正的村长推选。

  辅导员先审查村长候选人资格”

  潘应龙眼睛一亮,对啊,不能阿猫阿狗都可以来报名选村长。

  首先要符合年龄和其它要求,其次他不能曾经犯过罪,被警政部门处理过,或者是被司理院判刑。

  皇上说的没错,候选人必须先做背调政审,这个事就由辅导员主导。

  “再全程监督推选过程,指导村民们选出他们信任的领头人,再把选出的村长上报乡镇公所,获得批准,再由辅导员代表乡镇公所,在村民们面前,正式任命当选者为村长。

  推选过程完成了,但辅导员不能就此撂挑子,他必须扶上马送一程!

  辅导员驻村,监督走马上任的村长履行自己的职责,辅助他完成村长各项工作,指导他带领村民们建设新农业和新农村

首节上一节725/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