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是纵向这条线,现在说横向这条线。
潘府尹把户部返还的特种经营税和博彩税,用于贴补蜂窝煤惠民工程,就是一种区域内的横向转移支付。
还有一种是区域之间的横向转移支付。
比如两湖西部和云贵的改土归流,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永顺郡、恩州郡还有贵州的改土归流,部分军费、土司的赎买费用、百姓的安置费用,有一半是户部把沪州、江苏、浙江经济发达地区,缴纳的增值税、交易税和经营税,以支边的形式,调拨给湖南、湖北和贵州布政司。
同时安徽、江西也通过户部向湖南和贵州转移支付了一部分,它们的税收情况相对湖南贵州比较好。
正是得力于财政转移支付,以及王督的长袖善舞,两湖西部和贵州的改土归流取得巨大成效。
不仅如此,湖南还趁着这次财政转移支付,疏通了和发展沅、澧、湘等河流的河运,还通过安置苗民和移民,进一步开发了洞庭湖和沅、澧、资三水地区”
甘肃巡抚徐渭开口道:“皇上,王右丞说得非常好,臣陈请补充几句。”
“文长先生请说。”
“皇上,诸位同僚,其实在户部账簿里,西北的陕甘,包括宁夏、榆林延绥地区,是财政转移支付的大户。
自隆庆二年开始,户部每年都会调拨大量资金,支持陕甘的重大项目。
比如庄浪河改道,从大南通山口开挖沟渠,横穿大松山南部山谷,一直到靖远汇入黄河。耗时两年,花费一百三十万圆终究成功,使得那里的植被逐渐茂盛,成为松山草原。
又比如万历元年开始的引黄入沙项目,从绥远城(包头)上下游一百五十里左右,各修建一条沟渠,直入南部鄂尔多斯地区的沙漠地区。
考虑到日晒蒸发,直接采用钢筋混凝土的预制管道输水。三分之二是地下管道,三分之一是明渠,分流至鄂尔多斯戈壁各处,用于植树铺草,恢复植被。
四年过去,已经种植和恢复了超过二十万亩的防沙林和草原,效果显著。
还有陕西西部、北部,以及宁夏郡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项目;以及广修塘堰沟渠、蓄水浇灌;把不适合居住的苦旱之地的百姓,迁居到两湖地区
这些功在千秋的项目,都是徐孺东草拟制定,也是他亲自主持,带着人走遍了这几处地方,勘察地形、制定方案、监督施工,现在都初见成效.西北遍地黄沙,到处可见点点郁翠。
黄河变清也是指日可待!”
黄河清,圣人出。
真要是黄河变清,那可是天大的祥瑞啊!
徐渭还在继续:“但是这些项目最重要的钱,是内阁,是户部大力支持,从滦州、沪州征收的税收里,四年间调拨了二千三百一十万圆用于这些项目。
在此,徐某代表徐孺东,代表陕甘数百万百姓,感谢皇上,感谢内阁,感谢户部!”
朱翊钧带头鼓掌,车厢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甘肃布政使兼西北开发署副主任徐贞明,并不在车厢里,他还只是朝议大夫,还在京师,等着明天的专列把他拉到滦州去。
但是徐渭刚才那番话,很明显是在为徐贞明表功,也在为他自己表功。
什么意思?
在座的的二十八位哪位不是心思机敏之人?
很多人开始在脑子里打转。
先是蔡茂春出来说了一通财政转移支付,显摆他精通政务。
接着内阁右丞兼户部尚书王国光出来解释,“顺口”把潘应龙和王一鹗表扬了一番。接着徐渭顺着这个话题,把徐贞明和张居正表扬了一番。
现在全明白了。
这几位是前几日资政局全体大会上,皇上拟定的百官调整方案里,要大用的几位。也是未来三年国政方略执行的主力军。
百官调整方案,以及更重要的未来三年国政方略,虽然在资政局得到全体成员坚决拥护,但下一步是要在御前朝议大会上讨论。
御前朝议大会,类似此前的廷议,列席的都是各方势力的代表和核心人物。他们认同了,等于朝野各方势力接受了这两个的方案。
皇上此前说的很明白,这次调整百官和制定方略,事关重大,他事前先通气,叫各方势力内部协商,再一一征求各方势力内部统一的意见,权衡利弊后才拟定了这份草案。
肯定不会让各方势力人人满意,却是皇上权衡后最合适的方案,然后他又私下与资政们一一沟通,让各方势力大佬们达成一致,同意方案。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资政们,也就是各方势力大佬们,抓紧时间去说服朝议大夫中各自的马仔。
有什么意见,分组讨论时提出来,皇上再根据情况决定是不是微调。
一旦达成一致,大多数人都同意这两份草案,那就会在朝议大会上公开宣布,大家一致表示坚决拥护!
皇上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复杂?
当时有些资政十分不解。
以前公推重臣担任要职,商议国是,要么皇上乾纲独断,圣意拍板;要么群臣恶狗争食,咬得一嘴毛后终于达成妥协。
现在皇上玩这一手,搞得他们有些不适应。
朱翊钧在资政局闭门会议上说得很直白。
这叫统一思想,团结朝野。
无非就是各方势力把自己的诉求摆出来,多方协商,互相妥协,尽可能地化解各方矛盾,达成一致。
一旦大家都接受了这两个方案,那就要坚决执行,后面谁要是心怀不满,在暗地里搞小动作,就是破坏团结,不仅皇上要锤他,其它各方势力也会鄙视他。
而破坏分子所属的那方势力,也可能被踢出国朝政治舞台。
连己方成员都管不住,这样的草台班子,有什么资格坐在桌边?
刚才蔡茂春、王国光、徐渭等人的相继发言,暗地里的互相吹捧,其实也是在给其它势力吹风。
其一,我们这边已经沟通好了,会全力支持皇上钦定的那两个方案。
其次就是调整方案里的这几位,都是经得起考验的,政绩卓著。未来三年国政方略,都是深思熟虑、通盘考虑的。
后面几天里,你们赶紧说服各自势力的成员,接受现实。
我们也会说服各自的成员,支持方案里对你们有利的部分,争取把几天后的万历五年御前朝议大会,开成皇上所言的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潘应龙、蔡茂春、王国光、徐渭等人的态度亮出来后,其他人也不能干坐着。
张四维捋着胡须答道:“听了几位的一番话,在下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皇上,臣一直忙于精神文明建设事宜,地方民政和财政事宜,不了解,不过今天凤梧、秋实、汝观和文长的一席话,不仅让臣大开眼界,也明白了皇上精心拟定的百官调整方案,真是费了一番苦心,都是为了利国利民的大局。”
你这个张玻璃球!
众臣心里忍不住嘀咕了了一句!
短暂静寂后,赵贞吉开口了。
“凤磐执掌宣文教化之责,政绩卓著。老夫执圭宪臬,严厉守正,过于刚猛。有凤磐刚柔相济,这才雷霆甘霖相辅相成之盛。
凤磐,你麾下那员干将王元驭(王锡爵),冲和三吴之纷,缓平东南之忿,当为殊赞啊!”
王锡爵,壬戌科三杰之一的他,这几年不知为何与张四维走得非常近。
张四维奉朱翊钧密旨去江南“刨根”,王锡爵在其幕中出力不少,也成为张四维“复起”后的新干将。
张四维想推荐他接任蔡茂春,出掌太常寺正卿,被朱翊钧调整为广东布政使,加朝议大夫衔。
张四维想了想,觉得也可以。
出任地方,一步步历练上来,更有出息,能撑起自己这一系的一片天。
魏学曾点头道:“王元驭乃嘉靖四十一年榜眼,壬戌科三杰,自然文华横溢,干才充盈。三杰另一位的申汝默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身份,专案调查了王一杰舞弊案、田世友贪污案,严正执法、刚直不阿。
大洲公,你带出的好晚辈!”
申时行现在是赵贞吉的干将,被举荐为浙江布政使,与汪道昆搭档治浙。
魏学曾与汪道昆的关系非同一般。
众人纷纷出言,夸赞着朝廷的能吏干臣,实则在互捧对方的干将。一时间车厢里,如春日和熙,一派祥和!
第801章 官员可以交流一哈
吃过中饭,坐着喝茶闲聊了二十几分钟,年迈的赵贞吉打起了哈欠,先起身告辞。
“皇上,臣年迈,精神不济,吃过饭略微消过食就想午休。臣告罪,先退下了。”
“大洲公回去休息吧。诸位臣工,也回去休息。朕也要回去眯一会。养足精神,我们君臣下午再继续聊。”
大家各自回包厢里休息,朱翊钧也回到了自己的车厢里休息。
第十二节车厢,进来是办公区,暗花素纹天鹅绒包着车厢壁,壁灯青铜和玻璃相映成辉,一道黄花梨木的镂空屏风横跨大半个车厢,挡住了后面的办公区
厢壁上挂着几幅画,左边那幅是《春江花月夜》,皇后娘娘的笔墨,学得西洋画法,笔法还很幼稚,但画得有模有样。
右边那幅是《燕山晓月》,传统山水画,宋贵妃的笔墨,颇有神韵。
三张沙发围成一个几字,中间有张茶几,可以用来会客。
左边靠窗是一张书案,桌面上堆着一叠文件。一张靠背椅,后面靠墙有一张书架,上面摆着朱翊钧最近常看的书。
朱翊钧在中间沙发上坐下,指了指左边的沙发。
“金水,坐。”
“谢皇爷。”杨金水斜斜地坐了三分之一个屁股。
祁言端上茶杯,摆在两人跟前,然后束手站到了一边。
“金水,少府监的机构改革方案朕看了,尤其是你提出的建立少府监统筹委员会,说说你的想法。”
从统筹处到输捐局,再到现在的少府监,它已经成为远超秦汉少府的庞然大物,横跨工农商运输金融等多个行业,触角遍及全大明以及海外诸地。
人称小内阁,杨金水也被人称为真内相,声势逐渐超过司礼监太监冯保。
杨金水保持着恭敬的态度,开口答道:“皇爷,少府监现在管的事太多,管的人也太多,奴婢应付不过来了。
可是皇爷交代的差事,奴婢还得继续办,还要办好了,不敢有半点马虎。
左思右想,奴婢想起皇爷此前说起过的集体决策,集体领导的法子。正好这资政局,还有内阁常务会议就是好的典范,集思广益,毕力同心。
于是就想出这么一个建议。”
朱翊钧看着杨金水问道:“朕知道,你在少府监这个位置上,树欲静而风不止,树大招风,现在想给自己安排后路了。”
杨金水连忙答道:“奴婢万万不敢有这样的想法,奴婢只是”
朱翊钧摆了摆手,阻止了杨金水的解释,感慨万千地说道:“今日开会,朕猛然发现,张师傅老了。这几年,他老得很厉害。
他比大洲公年轻十七岁,看上去一样的老态龙钟,体弱气虚。
万历新政改革,耗费了他太多的心血。
杨金水,你也老了,比朕当年在朝天观见到你时,老了许多,恍如两人。你为少府监,为朕的宏图大业,付出太多了。”
杨金水双眼赤红,噙着泪光答道:“皇爷的话,真是折煞了奴婢。奴婢能为皇爷的宏图大业,做出微薄贡献,就算是死了也值得。到了天上,见到干爹,奴婢也有脸见他。”
朱翊钧右手指指着他,上下晃动,心痛地说道:“你啊,叫朕说你什么好啊!
朕把少府监交给你,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放心的。
你怎么反倒对自个不放心了?”
杨金水噗通跪下,连忙答道:“皇爷,众口销金。现在流言蜚语喧嚣而上,外朝更是议论纷纷。万历新政,需要外朝主力推行,孰重孰轻,奴婢还是知道的。
要是让皇爷为难了,奴婢就算死一万回,都弥补不过来。”
“你个狗才,起来坐着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