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脸上浮现出苦笑之色、
“本官指导别人之前,先受了皇上的指导。
皇上指导我,叫我自任委员会主任委员,任命方金湖、张凤磐为副主任,任命吕和卿、曾三省等五人为委员,曾三省兼委员会长史”
潘晟四人听得啼笑皆非。
皇上真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啊!
张居正继续说道:“皇上说这个指导委员会是组织、指导、管理和协调内阁六部诸寺,各布政司的考成工作。
检查了解中枢和地方各部门执行考成法的情况,根据检查情况向内阁提出各部门执行报告,提请奖惩。
研究执行考成法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向内阁、资政局和司礼监反馈,以便做出合适的调整。
委员会长史领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委员会日常工作,文字往来.”
潘晟四人听得目瞪口呆。
这是皇上指导的详情?
他们清楚,肯定不是张居正在为自己的学生粉饰,因为张居正,包括在座的所有人都说不出这样的字词来。
它听上去很新颖,但是作为官场老手,在座的各个都听得懂,一下子就明白意思,然后感叹,这用字真他娘的精准啊。
皇上是怎么琢磨出来的?
身在西苑的朱翊钧要是知道众人的想法,肯定会说道,你真当我十几年的资深公务员,是白资深的?
张居正说完后,捋着胡须说道:“皇上的指导,还不止如此。
皇上指导老夫叫指导委员会与太常寺配合,最好请太常卿蔡华秋到指导委员会兼任副主任委员一职。
皇上说,全面推行考成法,首先要做动员。”
“动员?什么动员?”
“就是开会!
合适的时候,以指导委员会的分级召开会议。蔡太常在开会方面,是相当有经验。
先召开右侍郎和右少卿以上官员开会。接着召开各司郎中、副郎中官员开会。再往下就是召开员外郎、主事开会。
然后督促各部各寺分别召开各自的考法执行动员大会,指导委员会委员轮流去出席,一是当场讲话动员,二是督查”
听到这里,潘晟忍不住说道:“如此层层开会完后,自然会形成一种势,泰山压顶之势。再愚钝的人都知道各部诸寺执行考成法,是势在必行,不敢心存侥幸。
如此一来,上下真得如皇上所言的,被动员起来。”
张居正点点头:“对,其实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不停地在六部诸寺官员耳朵里念叨,自然而然,这些官吏就知道其中利害了。
皇上指导老夫,说其次要公平公正下的奖罚分明。
做得好的狠狠奖,大张旗鼓地奖;做得不好的狠狠罚,也要大张旗鼓地罚。
皇上的新法听上去很有章法,条理清楚,老夫要遵行,看看效果。”
潘晟四人互视一眼,知道考成法从隆庆三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推行了近十个月,成效只能说不温不火。
张居正下狠手罢黜了近千名大小官吏,只是让中枢上下为之一凛,离顺利推行还差段距离。
众人能理解,考成法是要扭转数万大小京官们,上百年养成的陋习,谈何容易。
但是张居正心急啊,他必须要取得成绩,才能让自己的内阁总理之位,坐得服众。
这时,有书吏在门口禀告:“元辅,吏部吕侍郎前来禀告,说他准备好了,等着元辅和方尚书。”
“知道了,老夫马上出去。”
潘晟好奇地问道:“太岳公,何事?”
“大明考成法中央指导委员会今天第一次视察,老夫、方金湖,还有吕和卿。”张居正拱手说道,“诸位,今天就议到这里。”
众人散去,潘晟拉着王崇古和王国光去一趟都察院,有事找赵贞吉。
坐在马车上,王国光坐立不安,被王崇古看出来了。
“疏庵,怎么了?”
“鉴川公,我心神不宁,总觉得要出事啊。”
坐在对面的潘晟呵呵一笑,“疏庵,该不会是去拜见赵中丞,你心里发虚吧。”
王国光摇了摇头:“我行得正坐得端,发什么虚。我只是心里慌得很,觉得要出事,可是又不知道哪里出事,会出什么事。
唉,苦恼啊!”
第562章 张居正微访户部
王国光预感没错!
张居正、方逢时和吕调阳各换上一身补子的青袍常服,扮做普通的七品官员,悄悄前往户部。
“户部事务最繁,最应推行考成法,偏偏积弊最深,推动考成法阻碍最大。是内阁六部里最硬的核桃,今天我们三人去户部亲自看看,就是要砸一砸这个核桃。”
坐在马车上,张居正沉声说道。
吕调阳迟疑地问道:“元辅,我们突然去户部检查,王疏庵会不会生气?”
方逢时看了他一眼,“疏庵在户部这些日子,殚精竭力,呕心沥血,做了不少政绩。只是户部积弊太深,尤其是高新郑执掌户部三年,大肆任用己党之人,高党遍及户部上下。
高公突然病逝,这些人惶然不安之下,抱团自保,暗地里对疏庵治部阳奉阴违,多加羁绊。
户部其余的人则坐视旁观,暗中推波助澜。户部这潭水,暗潮涌动。
元辅带我们去,实际上是给疏庵助力去的,告诉户部上下,内阁总理和上下都在鼎力支持王尚书。”
原来是这样。
吕调阳转头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笑了笑,捋着胡须说道:“这次我们第一次正式以大明考成法中央指导委员会的名义,检查户部考成工作,一定要立威,给予他们足够的威慑!”
方逢时笑着说道:“微服私访,元辅,我们这次算是微服私访吧。”
“户部上下都是官油子,瞒上欺下很有一套。必须要微服私访,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才能看到他们的真实面目。
看清楚了,我们才好应对。”
马车很快来到大明门左边。
这里是六部诸寺“机关大院”,一堵高墙围着,分东西南北四正门,还有六个侧门,每个门都有警巡兵值勤,仅仅维持秩序而已,出入不管。
六部诸寺各有自己的院子,院正门挂着各自的招牌,门口也有警卫军值勤。进入各部诸寺大院需要登记和亮腰牌。
张居正带着方逢时、吕调阳,以及内阁长史张学颜,还有扮成随从的四位护卫,装模作样地做了登记,亮出货真价实的腰牌,装作是来户部办事的太仆寺官员。
来户部办事的官吏很多,没法子,人家是财神,俸禄津贴都在人家手里捏着。
进了院子里,里面人来人往,绿袍、青袍、朱袍,各色人等都有。
“张翁,我们打个赌。”方逢时突然兴致大发地说道。
张居正含笑地问道:“金湖,打什么赌?”
“张翁,我们就赌这户部大院里,步履匆忙的是来办事的官吏。不慌不忙,闲庭信步的是本部的官吏。”
张居正哈哈一笑,“老夫才不跟你赌,这显而易见之事,跟你赌什么?”
张学颜在一旁附和道:“张翁说得没错,这确实显而易见。”
吕调阳也明白过来,“是啊,来办事的心思慌张,肯定是步履匆忙。只是户部官吏,这么繁剧政务,还不慌不忙,真就说不过。”
张居正不动声色道:“所以我们才要先来这里。
户部是六部积弊最深的衙门。
里面全是多年的老油子。疏庵不在,各个都跟放了羊,逍遥自在。
不行,这种风气不扭转过来,疏庵就算是累死在户部,也与事无济。”
张学颜说道:“太府、太仆、太常、光禄、鸿胪、司农、都水七寺,风气最正,尤其是太府、太常、太仆三寺。
当初疏庵执掌太府寺,几乎等于是从无到有,重建了一个新的太府寺。
现在移执户部,却是双脚陷进了泥潭里,步步难行。”
张居正说道:“万事开头难。户部是六部最难啃的硬骨头,我请疏庵执掌户部,就是看中了他的能力。
他入驻户部已经半年,借着考成法重塑新户部,现在到了关键时刻,我们要给你加把劲,烧把火。”
四人边说边走,沿着抄廊走到了中院。
吕调阳少有来过户部,好奇地问道:“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二十二省清吏司?”
张学颜笑着说道:“对,以前是十三清吏司,后来增设为二十二个清吏司,分掌各省之户口、钱粮之事。每司下分民、度支、金和仓四科。”
“心斋,我对户部不熟,还请继续指点。”
“豫所客气了。
清吏司是户部最要紧的有司,分设的民科分掌各省人口田地和物产等登记。
度支科分掌各省夏税秋粮征收以及官吏俸禄计算;金科分掌各省互市、市舶、渔、茶等课税;仓科分掌各省粮食运输和储藏。”
张学颜从知县做起,一直做到山西参议,而后入户部任右侍郎。高拱掌户部,倚重心腹户部左侍郎徐养正。
只是徐养正能力有限,真正维持户部正常运作的是张学颜。
但他跟同科王一鹗的关系不错,不屑投靠高拱,所以暗地里遭到高拱打压。可有本事的人总会破囊而出,张居正还是注意到他。
在组建内阁时,提携他出任内阁长史,掌内阁办公厅。
张学颜把户部的事如数家珍一般说出来,不仅吕调阳听得入神,张居正和方逢时也听得津津有味。
“户部还有个宝钞提举司,国朝初年专司印制宝钞。只是宝钞已经一文不值,这处衙门成了养闲人的地方。
有司务厅,负责催促督察、稽核、勾销和官署文书。
还有照磨所,负责户部文字往来和卷宗管理。
此外就是一堆的司库大使。
存钱钞的广惠库,存硫磺硝石的广积库,存丝纱罗绸缎的广盈库,存官府罚没财物的赃罚库,大名鼎鼎的甲乙丙丁戊五库,存缎匹金银宝玉的承运库。
几经变迁,到了宣德十年,各司职权基本上定了下来。
宗室勋贵和文武百官的俸禄由陕西清吏司兼管,全国盐税由山东司兼管,关税由贵州司兼管,漕运及临清、等地仓库由云南司兼管,御马象房等仓库由广西司兼管。”
张居正摇了摇头:“职责不清,混乱不堪。所以老夫在疏庵上任户部之前,切切交代他,一定要改户部各司编制,清晰职责,给新官制做个榜样。
疏庵也是雷厉风行,很快拟定了户部新编制方案。不仅老夫重视,皇上也重视。
皇上为太子时,多次督促高肃卿改户部编制,行预算制,可惜被高公用各种借口推诿拖延。
皇上多次召见老夫和疏庵,君臣对谈,终于确定了户部新编制。心斋还记得吗?”
张学颜笑了笑,“此事有过学生的手,自然记得。
户部新设条例局、铨政局、办公厅,民政、预算、稽核、国库四司,以及盐政总局、税政总局。
条例局掌拟定户部相关规章草案,研究财税国策;铨政局负责户部官吏内部举荐提名和考成,以及人员培训;办公厅负责户部日常运作,文字往来、卷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