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97节

  不知道多少人被他处置,其中不乏勋贵。

  寻常将校在他面前,都会忍不住手脚发软。

  即便是高级将领,见了他也要心中发怵。

  此时他站出来,顿时就让很多跟在后面起哄的小勋贵吓破了胆。

  徐达还想说什么,却被旁边的李善长给拉了一下:

  别趟这趟浑水。

  徐达苦笑一声,退回原位不再说话。

  接着,冯胜等人也站出来表态,永远忠于陛下,忠于大明。

  谁敢不遵大明号令,诛。

  剩下的勋贵不论心中是怎么想的,也纷纷表示永远效忠陛下。

  但谁都能看得出来,勋贵集团隐隐有了裂痕。

  这种局面下,朱元璋也只能装作很欣慰的样子,表示众人的忠心他感受到了。

  同时还不疼不痒的斥责了陈景恪一句,莫要胡言乱语吓唬人。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么严重的事情,在朱元璋嘴里竟然只是‘吓唬人’,足以说明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发生了这种事情,迎接仪式已经变了味儿,草草收场。

  回到皇宫,把外人都屏退之后,老朱直接一脚踹在了陈景恪屁股上:

  “混账玩意儿,不给咱一个合理的解释,看咱不打死你。”

  陈景恪‘嗷’的一嗓子就窜到了门口,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门外传来马娘娘的声音:

  “这是咋了,还动起手来了。”

  朱雄英下意识的接了一句:“没动手,动的是脚。”

  朱元璋、朱标:“……”

  “噗……”跟在马娘娘后边的徐妙锦一个没忍住,笑出声来。

  马娘娘白了他一眼,说道:“你这孩子,都多大人了还没个正形。”

  不过一句玩笑话,让朱元璋心中的气消了不少。

  就将迎接仪式上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

  “妹子你说,他这是不是在办咱的难看?”

  马娘娘一听也生气的道:“景恪这我就要说你几句了,这种事情能公开说吗?”

  “我们都是偷偷摸摸的。”

  “现在好了,那层遮羞布被揭开,皇家不成笑话了吗。”

  陈景恪正想回答,一旁的朱标却开口说道:

  “我倒是觉得,他这么闹一闹挺好的,很多事情反而好办了。”

  众人目光都向他看来。

  朱标解释道:“勋贵集体出动,大张旗鼓的去迎接我爹,其目的大家都清楚。”

  “就算景恪不闹,该丢的颜面其实早就已经丢了。”

  “不知道多少人在等着看笑话。”

  “而且我们还是吃了一个哑巴亏,只能隐忍没办法因此找他们的麻烦。”

  人家公开的理由,是迎接太上皇。

  这你总不能说我们有错吧?

  要是因为这个原因就打击我们,那你皇家的脸丢的更厉害。

  “景恪将这层遮羞布扯下来,表面看是损了我爹的面子,但也给了我们发作的借口。”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这件事情好好做一番文章,敲打一下勋贵们。”

  朱雄英补充道:“还要趁此机会,制定一些通行的规矩来约束诸侯。”

  “不至于让大分封变成祸国殃民之举。”

  朱标接话说道:“虽然有些规矩,我们可以事先就制定好,但诸侯们会认为我们管的太宽。”

  “如果因此产生抵触心理,是不利于这些规矩的实施的,甚至会影响到宗藩计划的建设。”

  “现在景恪将遮羞布扯掉,我们就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

  朱雄英接着说道:“对,是他们做的太过分,大明迫于无奈才制定的这些规矩。”

  “他们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太高调。”

  朱标瞪了自己儿子一眼,将朱雄英剩下的话给堵了回去,才继续说道:

  “真等到他们在封国惹出祸端,咱们再出兵收拾残局。”

  “一来一回耽误时间不说,还会造成无辜百姓的伤亡。”

  “我想,景恪当场扯掉遮羞布,也是这个目的。”

  马娘娘‘恍然大悟’的道:“原来如此,我就说嘛,景恪不是那种不懂得顾全大局的人。”

  朱元璋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顿时觉得自己才是外人。

  不过经过朱标的解释,他大致也知道陈景恪的目的了,心中的气也消的差不多了。

  只是面子上有些下不来。

  马娘娘多了解他啊,马上就说道:

  “即便如此,景恪也不应该私自做主,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要提前和陛下通通气才行。”

  “快给陛下道歉。”

  陈景恪连忙诚恳的认错:“是我错了,请陛下息怒。”

  朱元璋哼哼几句,也就顺着梯子下来了。

  “你既然演了这场戏,那定然是有了主意,说说有什么打算。”

  陈景恪表情严肃的道:“我们针对分封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但依然不够全面……”

  “为了更好的稳固宗藩体系,也为了不让诸侯们肆意妄为残害百姓。”

  “我以为大明应该建立一套根本法,用来约束藩属国。”

  朱元璋疑惑道:“什么是根本法?和现在的大明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众人也都好奇的看向他。

  只有朱雄英一副了然的模样,显然他早就知道了。

  陈景恪就将前世‘宪法’的概念,给他们讲了一下,然后说道:

  “大明律太过繁琐,且是根据大明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

  “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封国,都采用大明律,这是不现实的。”

  “根本法就是将大明律的主干提取出来,制定一部能适用大部分情况的基本法。”

  有些藩属国国主有自己的想法,有些是国情不同。

  总之,一旦大分封开始,每个诸侯国都会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法律。

  “这部根本法要在所有藩属国一体通行。”

  “藩属国在制定本国律法的时候,不得与根本法相冲突,否则视为无效或者干脆视为谋逆。”

  朱元璋已经彻底将方才的事情放下,听到这里,不禁说道:

  “好,这个根本法的提议很好,就是要让这些人明白,谁才是天下之主。”

  “咱能让他们当诸侯,也能收回。”

  朱雄英接过话茬,提高声音说道:

  “很多勋贵根本就不知道何为国主,他们去了封国必然会耽于享乐,视国民如奴隶。”

  “有了根本法,就可以确保他们不会做的太过分。”

  “为了确保根本法的执行情况,大明要在各藩属国建立天使馆。”

  “由大明朝廷派遣使者常驻天使馆……”

  “使者不干涉藩属国内政,旨在监督根本法的执行情况,以及方便和大明进行沟通。”

  “同样,大明也要建立一个使馆区,各藩属国派遣使者常驻其间。”

  “以便于大明及时沟通各藩属国。”

  关于使馆制度,这是很久以前陈景恪就和他提过的建议。

  那时他刚刚掌管鸿胪寺,制定了外交规则,其中就有使馆制度。

  只是当时条件不成熟,这个想法就被搁置了。

  现在要进行大分封了,正好拿出来使用。

  “总之,大明要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对藩属国进行控制。”

  听完自家大孙子的话,老朱高兴的合不拢嘴,连很久都不用的乖孙都拿出来了:

  “好好好,乖孙说的好啊。”

  “他们的一切都是大明给的,就要全方位的控制他们。”

  朱标也默默点头,政治方面有礼法,经济方面有宝钞,外交和军事方面有宗藩规则。

  从四大块对藩属国进行控制,确实非常完善了。

  陈景恪补充说道:“现在诸侯国数量较少,大明管理起来较为方便。”

  “以后数量变多,管理就会非常不方便。”

  “而且诸侯国内部难免也会有矛盾,如果全部都由大明来帮忙调解,必然会有人不满意。”

  “长此以往,怕他们会对大明生出怨愤之心。”

  “甚至会引起其他国家对大明的不满。”

  “我以为,可以定期召开诸侯国大会,各诸侯国派代表齐聚一堂,协商各种问题。”

  “有矛盾的,也可以在会议上提出,并由各国集体做出决议。”

  “这样事情解决了,他们就算不满也怪不了大明。”

  朱元璋眉头一皱,说道:“如此一来,他们岂不是可以通过会议摆脱大明的控制。”

  朱雄英忍不住说道:“那么多藩属国,怎么可能一条心。”

首节上一节597/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