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96节

  这是处在这个时代的人,共同的功劳。

  更何况,如此一来就能把勋贵都撵出大明,以后朝堂就能清净不少。

  而且勋贵集团往往会腐化成血吸虫,趴在国家身上吸血。

  现在把他们都撵走,也解决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一派自然是反对的,认为这是取祸之道。

  从西汉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开始,就极少有分封异姓诸侯的事情发生了。

  采用过这个制度的国家,就没有不发生动乱的,也没有能长久的。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大明怎么能不吸取教训呢?

  大家各执一词,谁都说服不了谁。

  但不管大家怎么争论,紫禁城都无动于衷,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群臣一开始反应也很激烈,但后来似乎想到了什么,也安静了下来。

  除了私下讨论,没有谁在朝堂上讨论此事。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件事情的根子在太上皇身上,他不回来说再多都没用。

  关键是,以太上皇的性格,他要是决意兑现承诺,谁能阻止,谁敢阻止?

  所以大家还是别争了,等太上皇回来,看他是什么意思吧。

  十二月底,朱元璋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下回京。

  这次来迎接他的人比去年他回京,多了数倍,可以说但凡能来的人都来了。

  之前一直低调的勋贵集团,也一反常态,非常高调的集体出动前来迎接。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对太上皇多忠诚。

  知道的人却明白,他们这是有意为之。

  朱雄英就有些不愉快:“这些人,是不是以为分封之后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更何况现在分封还没开始呢,就敢违背命令,如此高调行事。”

  陈景恪添油加醋的道:“他们这是在逼宫,实在该杀。”

  徐允恭:“……”

  “大家确实是有些心急了,不过景恪你也不用扣帽子吧。”

  朱雄英说道:“我看他们就是想逼宫,徐老大你屁股歪了啊。”

  徐允恭很干脆的闭上了嘴巴,行行行,你们说啥就是啥。

  陈景恪深以为然的道:“大分封即将到来,他们确实有点飘了,是要敲打一下才好。”

  朱雄英说道:“你说怎么敲打比较好?”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先不要着急,等第一批分封完成再说。”

  朱雄英追问道:“你准备怎么做?”

  徐允恭则叹息不已,知道这事儿恐怕无法善了了。

  陈景恪要是当场就发脾气,这事儿不会太严重,处罚也不会多严厉。

  他一旦决定后面算总账,往往要死人的。

  勋贵们要是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如此严重后果,不知道会是什么想法。

  不过他也没有再劝。

  很显然陈景恪已经有了主意,是劝不动的。

  陈景恪扫了一眼趾高气昂的众勋贵,眼睛里闪过一抹冷意:

  “大明的勋贵之所以比较老实,是有太上皇在震慑。”

  “大分封让很多人原形毕露了,到了封国必然会有人作威作福鱼肉百姓。”

  “这与我们进行大分封的初衷相违背。”

  “所以,有必要找两个典型杀鸡给猴看。”

  “告诉他们,就算是分封了,也是大明的臣子。”

  “在封国他们也不能为所欲为,有些礼法也必须要遵守。”

  朱雄英摸了摸下巴,不确定的道:“你是说,将封国灭掉两个?”

  陈景恪郑重的点头,说道:“对,就是要告诉诸侯王,大明有能力册封他们,就有能力收回。”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老实下来,执行朝廷赋予他们的职责。”

  徐允恭终于忍不住,说道:“这……太严厉了吧?”

  朱雄英一拍巴掌,说道:“严厉什么,就应该这样……就这么说定了。”

  他的声音有点大,正在和群臣寒暄的朱元璋都被惊动了。

  看了看朱雄英,又看了看陈景恪,笑着问道:

  “什么就这么定了,你们两个又有什么鬼主意了。”

  朱雄英不动声色的道:“没事儿,我们……”

  陈景恪插话道:“我和殿下在讨论大分封的事儿。”

  众人都愣了一下,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快就把事情摆台面上来了?

  都不愿意让太上皇休息一下再说?

  勋贵集团则开心不已,陈伴读不愧是我勋贵集团的人啊,就是向着我们。

  知道真相的徐允恭,则苦笑不已。

  你们还感激他,却不知道他已经在想着要你们的命了。

  不过他也奇怪,这事儿不应该私下商量吗,为何陈景恪要公开说?

  朱元璋不知道刚才他们再商量什么,但他却知道,陈景恪不会帮勋贵逼宫自己。

  更何况还得到了朱雄英的认可。

  那么,他到底再打什么算盘?

  不过不管他打的什么算盘,咱都得帮他把这出戏给唱下去。

  于是就问道:“哦,详细给咱说说,你们都商量了一些什么。”

  陈景恪回道:“勋贵们似乎有些飘了,忘记自己是什么人了。”

  “现在还没分封就如此了,将来要是分封了会如何可想而知。”

  “我提了个建议,将来找几个做的比较过分的诸侯国,直接给灭了。”

  “以此来警示诸侯们,大明才是天下之主。”

  “不尊大明号令者,诛。”

  此言一出,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不敢置信的看着他。

  勋贵们的脸色尤为精彩。

  朱元璋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种事情一般都是私下商量的,他没想到陈景恪会公开说出来。

  陈景恪不等他们发问,就主动说道:“诸位是不是很奇怪,我为何会公开道出此事?”

  “大明乃宗主国,天朝上国行事堂堂正正,不搞不教而诛那一套。”

  “现在规矩摆在这里了,要不要遵守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不遵守造成的一切后果,你们自己承担。”

  “这就叫勿谓言之不预也。”

第410章 一票否决权

  “勿谓言之不预也。”

  轻飘飘的一句话,却犹如重锤砸在勋贵们的心头。

  他们内心是愤怒的,你陈景恪忘了自己的身份了是吧?

  没有我们的支持,你的变革能进行的下去?

  现在竟然威胁我们?

  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威胁,是一点面子都不留啊。

  但……看到朱元璋那张皮笑肉不笑的脸,他们更多的还是惧怕。

  熟悉朱元璋的人都知道,他心中是憋着火气的。

  只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不好爆发。

  究其原因,还是勋贵们太高调。

  不管他们是真心来迎接太上皇回京,还是有别的目的,都在事实上形成了逼宫态势。

  换成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感到开心。

  朱元璋不开心,后果尤其严重。

  眼看局面有些僵,徐达心下叹息一声,站出来打圆场道:

  “陈伴读多虑了,诸位勋贵皆忠于陛下忠于大明……”

  哪知,旁边的汤和却一点面子都不给他,站出来冷笑道:

  “忠心?我相信有些人是忠于陛下的,但有些人吗,就说不好了。”

  他的目光还在最闹腾的那一群勋贵身上扫来扫去:

  “陈伴读说的话,我觉得没有问题。”

  “有些人就是飘了,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我汤和把话撂在这,谁敢不听朝廷号令,我第一个请求挂帅亲手灭了他。”

  “不信的话,你们可以试一试。”

  一旁的蓝玉目光如刀,扫视众人,冷声道:“还有我。”

  “虽然我不善水战,可灭你们这些人还是轻而易举的,不信尽管试试。”

  蓝玉这些年执掌军法,也是威势日重。

首节上一节596/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