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19节

  即将要被催着生子的张天赐,此时正像是没事人一样,在街上闲逛。

  今年为洪武四年,宵禁依然实行着,各个小商铺都在着急忙慌的将门口的牌匾和摊位收回屋内。

  城外的住户则抓紧赶着路,想要快些出城,若是耽误了时间,虽然不至于严格到按照法律受到鞭打,但是被门卫坑点钱是避免不了的。

  看着被浪费的夜晚时光,阻碍了大量资产流动的宵禁政策,张天赐无奈的摇摇头。

  张天赐自然知道,宵禁并不算好政策,可是如今大明还处在战时阶段,若是贸然开放宵禁,只怕会被蒙元的探子利用。

  不过,宵禁虽然可怕,但是也没有电视剧中想象的那么严格。比如张天赐生活得区域,大部分都是没那么富裕的老百姓。

  这些区域大部分的住房并没有厕所,老百姓起夜只能跑到公共的厕所去,虽然大部分老百姓家都有恭桶,但是在这种环境下,即便这老百姓想要完全遵守宵禁,也总会有一两家因为一些事情出门。

  打更人也并不是一更二更才出来,而是此时就已经走在街上,敲着铜锣,喊道:“戊时三刻,尽早归家!”

  戊时三刻,也就是七点四十五左右,距离八点十二还差不到半个小时。

  古时一天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八刻,也就是一天有九十六刻。

  而打更人用的则是更复杂一点的算法,即一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为一更,每更有五点,每点有二十四分钟。

  打更人注意到张天赐:“呦,张官人,快到时间,还请赶快回家,莫要让小的难做。”

  张天赐笑着冲对方点点头,和韩老转身回了屋。

  回屋之后,韩老简单打扫一下卫生,张天赐则回到屋里继续思考三酸中,关于黄铁矿提炼硫酸的办法。

  “黄铁矿没问题,收集黄铁矿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也没问题。”

  “那看来问题就出在让二氧化硫氧化上,究竟是逸散太快还是氧气纯度不够?”

  “二氧化硫不充分氧化反应,没办法生成三氧化硫。”

  “如果得不到足够的三氧化硫,又怎样与水反应变成硫酸呢?”

  “难不成,要用高锰酸钾?”

  “可是高锰酸钾又需要石榴石放到硫酸中,而我本来就是没有硫酸啊!”

  “淦,走进死胡同了?没有纯净的氧,就没办法生成肉眼可见的三氧化硫,没有三氧化硫就做不出硫酸。没有硫酸就做不出能够制氧的高锰酸钾……”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比如……力大飞砖?”

  力大飞砖,简称纯度不够,数量来凑。

  “这次直接让工部建设四十个煅烧炉子!”

  用四十个炉子一起提取,我还不信搞不出一点三氧化硫!

  “唉!等等!绿矾油虽然浓度低,但是也是硫酸化合物的一种啊,也能制取高锰酸钾啊!淦,我真是太小瞧古人了!”

  “明天先来四十炉的黄铁矿,再来四十锅绿矾油来制作高锰酸钾。”

  “桀桀桀,大明朝,准备迎接化肥农业时代吧!”

  韩老翻个身,堵住耳朵,不去听自家少爷半夜的胡言乱语。

  门外路过的打更人,也只是看了一眼,确定是张天赐的屋子,便习惯的摇摇头:“唉,可怜张大官了,人还挺好的,怎么每次到晚上就疯呢。”

第36章 先射箭,在画靶

  第二天一早,张天赐点完卯之后,便急急忙忙的来到工部大营,叫来一众工匠和那两名老道士,再一次开始提炼硫酸。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在提炼硫酸的同时,还要同时用土法制作的绿矾油提炼高锰酸钾。

  有了高纯度的硫酸,其余两种酸也就不在话下。

  只要有了三酸,化工之路便只剩下一路坦途。

  农业,蒸汽,乃至于电力,张天赐都能搞出来。

  只见黄铁矿的煅烧炉里噼里啪啦,另一旁的绿矾油制作高锰酸钾也是滋滋啦啦。

  也不知是谁传信给朱元璋和朱标,正在实验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朱元璋居然带着朱标过来了。

  见到朱元璋站在门口,众人也不敢拦着,可是也不敢让开。

  炼制高锰酸钾和纯净硫酸的时候,张天赐已经提前提醒他们,会有有毒有害的气体产生,需要遮掩口鼻,再用玻璃制作的护目镜防护好眼睛。

  朱元璋和朱标二人没有任何防护,怎么能让他们俩进来?

  工部尚书赵?,一个老实人,他知道朱元璋十分在意张天赐的奇技淫巧,虽然不明白为啥不直接给张天赐升官,但是既然朱元璋在乎,那他就不能怠慢。

  “陛下,殿下。需要带上护目镜和口罩才能进入,否则有损龙体啊。”

  赵?指了指在内部的工匠、道士和张天赐,只见他们确实都做好了防护,甚至还配有手套。

  朱元璋点点头,带上赵?递来的口罩和护目镜,朱标在一旁也是学着张天赐的模样,带上防护装备。

  朱元璋大步走进特殊准备的院子,张天赐等人正挨个看着炉子内的煅烧情况,完全没注意到朱元璋的到来。

  “爱卿,研究的怎么样了?”朱元璋上前一拍张天赐的肩膀。

  只见张天赐嗷的一声从地上跳了起来,待转身看清朱元璋和朱标身上的黄袍衣服之后,才抚着胸口,松了一口气。

  “陛下,您快吓死小臣了。”张天赐说话的声音都微微颤抖,显然是被吓坏了。

  “陛下请看,这炉子只有入料口和出风口,这出风口被我用皮革罩住,便能收集起微臣需要的元素。”

  朱元璋看着皮革上微微出现的白色小点,不禁好奇问道:“这就是你需要的元素?”

  张天赐点头:“是的,这白点便是三氧化硫,别看才这么点,为了避免在高温下氧化,必须换上另一块皮革。”

  “这三氧化硫用刮刀取下,和水融合,便会变成硫酸,也就是纯净的绿矾油。”

  “你上次说,这绿矾油能用来制作增产的神奇肥料,可是真的?”

  张天赐皱了皱眉,心想要是不解释清楚,可能朱元璋很可能不会继续拨款让他研究,只能耐着性子解释道:“陛下,非是直接将硫酸撒入地中,而是和其他的物质进行反应融合,成为新的物质,如此才能变为可以增产的化肥。”

  朱元璋点点头,虽然没听懂,但是却没有继续在原理上问下去,只是问道:“那什么时候能做好?”

  张天赐看了看自己收集的三氧化硫,又看了看场地中四十个煅烧炉,估算了一下:“要是做出能够实验的量,大概一两天就可以了。”

  “虽然有点早,但是也算开春,正好可以播种实验了。”

  朱元璋呵呵一笑:“咱连地都给你留好了,你确定四亩地够用?”

  张天赐嗯了一声:“绝对够用,四亩地就是用来做对照的,好让陛下相信,微臣从来没欺骗过陛下。”

  四亩地,一亩地旱、一亩地涝、一亩地正常、一亩地正常加化肥。

  有了四亩地的对照组做实验,张天赐才能心里有底,说服朱元璋继续加大投资。

  目前大部分的投资,其实都是朱元璋从自己的内帑中出的。

  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也试着和宋冕,也就是户部尚书商量投资。

  哪知道宋冕当场直接梗着脖子说道:“户部没钱,要么砍了我换个能批钱的,要么一分钱没有。”

  宋冕这老小子不贪不抢,虽然和胡惟庸走的有些近,但是胜在听话能干,大明如今这么穷,宋冕都能将大明的税款分配的整整有条,可以说是难能多得的人才。

  张天赐虽然不知道宋冕是什么态度,但是从历朝历代的户部官员来看,这些户部的人要么贪,要么抠,就没有正常人。

  张天赐又没有那种能张口胡来,舌灿莲花的口才,所以只能拿真凭实据,来说服朱元璋和户部了。

  听到张天赐说几个月就能实验出结果,朱元璋虽然不耐烦,但是也明白种地这东西就是这样,老天爷定了他六个月能种出来,那你就只能硬等六个月,总不能下旨让麦子长得快点吧。

  如果朱元璋的想法被张天赐知道了,张天赐只会说“我能”。

  不就是生长素嘛,你就甭管结的果多不多,你就说熟的快不快吧。

  朱元璋每天还有大量的公务要处理,便先行回去,而朱标则好奇的留在工部,看着张天赐和一行工人忙忙碌碌。

  “爱卿,你是怎么懂这么多的?”朱标一直对张天赐是如何懂这么多,感到十分的好奇。

  如果能知道张天赐为何能懂这么多东西,那是否就说明,【张天赐】是可以复制的?

  听到朱标这么问,张天赐停下了查看三氧化硫的脚步,回头看向朱标。

  “太子殿下,一个农村老汉娶不上媳妇,通过这件事您能分析出大明和周边国家的世界格局嘛?”

  张天赐的问题让朱标一愣,一个农村老汉娶不上媳妇,和大明还有周边国家有什么关系?

  “这……怕是没什么关系……”朱标尬笑一声,任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其中有什么特殊关系。

  张天赐却笑着摇摇头:“老汉娶不上媳妇,无非是没有钱,没钱无非是没地或者没工作,没有工作无非是当地的经济不发达,当地经济不好无非是政府穷,政府穷无非是内有灾祸或外有强敌。”

  “我大明现在,岂不就是如此?”

第37章 我踏马真是个天才

  张天赐一席话惊得朱标一阵惊愕,但是随即朱标便反应过来,张天赐这明显属于先射箭再画靶子,属于由果推因,并不算什么稀罕能力。

  朱标刚想反驳,便见到张天赐继续说道:“当然,这只是个简单的比喻,真正重要的并不是结果,而是见微知著,以及思考的这个过程。”

  “殿下可曾想过……”张天赐举起一块黄铁矿:“黄铁矿为何叫黄铁矿?”

  “黄铁矿是由什么组成的?为何黄铁矿没有变成脚下的泥土,而是独立团聚成矿?”

  “我们脚下的泥土又是什么组成的?为什么泥土不能成为矿石?为何石头没有价值,石头内为何没有铁铜?”

  “殿下思政,自无不可。但若是事事只看表面,日后要吃大亏啊。”

  被张天赐一通说教,朱标双手微微握拳:“爱卿,有时候咱觉得,你比咱更适合当这个太子啊。”

  朱标一席话,惊得在场众人纷纷停住手下的动作,全都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张天赐呵呵一笑,此时竟然直面朱标,毫不畏惧:“太子殿下,你认为这天下可有比殿下更聪明的人?”

  朱标微微皱眉,点了点头:“自然有。”

  “那太子殿下,这天下的聪明人,可超过两掌之数?”

  朱标思考了片刻,继续点头应道:“这是自然,我大明物宝天华,聪明人到处都有,别说是两掌之数,便是两百掌也数不清。”

  张天赐这是哈哈大笑两声,略带疑惑的语气反问道:“太子殿下,您刚才亲口说,微臣比您更聪明。也是您亲口说,聪明人远超两百掌。”

  “那我就不懂了,太子殿下您这话又是什么意思?是比您聪明就能当太子?还是聪明人就不能为国前驱?不然就要被杀头?”

  张天赐一席话,讲的朱标是哑口无言。

  按照张天赐这逻辑,那朝堂上全都是蠢官才是正常的,科举考核考的也应该是谁更蠢,而不是谁更聪明。

  如果朱标因为张天赐比他朱标聪明就谋害张天赐,那只能说朝堂上百官至少要死一半。

  但是朱标本来的目的就是威慑张天赐,刚刚那番话也是在提点张天赐。

  而张天赐那一席话,不仅骄傲的证明了自己在某些方面比朱标聪明,更是让朱标没办法继续威胁张天赐。

  朱标品味着二人刚刚的对话,发现张天赐并没有引导之意,所做一切不过是见招拆招。

  再次看向张天赐佝偻着腰,换着煅烧炉上的皮革,朱标苦笑着摇摇头。

  怪不得父皇一直逼着张天赐娶妻生子,这么大能耐的一个人,如果真是孤身一人没有顾虑,哪怕是罢了官,只在民间张天赐可能都会搞出不小的风浪。

  话说另外一头,刘伯温虽有封赏的府邸,却不爱住,更多的时候刘伯温还是住在应天玄武湖附近。

  李善长以为刘伯温住在赏赐的府邸,找了一圈之后发现刘伯温住在玄武湖附近的小院子内,只好又折返回去。

  刘伯温听着老仆的汇报,眉头一挑,心中暗道“李善长?他怎会突然来找我?就不怕陛下心生疑虑?”

首节上一节19/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