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20节

  朝堂内两大派系的头子见面,这可是足以搅动朝堂政坛的大事。

  最近胡惟庸以参政之位,一直排挤着刘伯温,而胡惟庸能这么放肆的一大原因,便是其背后站着左相李善长。

  这么一个处处针对自己的老狐狸,他来见自己做什么?

  不过,对方毕竟官职和势力都要比他刘伯温更高,若是推脱不见,朝堂之上不知又要多生多少事端。

  在没有迈入政坛之前,你想拒绝谁就能拒绝谁。在迈入政坛之后,便是你多看一眼,多睡一会,都会是政敌针对你下手的借口。

  叫老仆将李善长迎进来,刘伯温则准备着松针茶。

  松针茶味苦油大,回味也是带着松香的苦涩味,喝惯了龙井的李善长,一定喝不惯这松针茶。

  刚刚备好茶叶,刘伯温便看到李善长一改平日阴狠善妒的模样,反而露出一点点正大光明的意思。

  “伯温真是好雅致,赏湖景,饮松茶,可是有什么顿悟?”

  刘伯温脸上笑嘻嘻,心里妈卖批:“百室兄言重了,快请坐,一起品茶。”

  李善长拿起自己最讨厌喝的松针茶,以往他讨厌此茶,一是这毫不掩饰的苦味,二是当年刚和刘伯温认识的时候,每次刘伯温都给自己上这种茶。

  看着杯内黄绿色的茶汤,李善长轻抿一口,还是和以前一样的苦,不过感觉却和以前大不一样。

  李善长看着刘伯温一副无所谓的表情,心底暗笑,大家都是鱼,聪明的鱼也怕钓者下网。

  你刘伯温清高,一边吃着钓者撒的饵料,又不想贡献童男童女,恐怕日后朱元璋下手的不是他李善长,而是你刘伯温!

  “伯温兄,不知你可听过一个名叫张天赐的年轻人?”

  刘伯温皱了皱眉,思索片刻后缓缓点头:“自然知道,军器局的九品大使,听闻深得陛下喜爱,常常会被陛下召入宫中商谈秘事。”

  李善长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神神秘秘的靠近刘伯温:“我和那张天赐偶然在玄武湖边相遇,和他聊了一些……”

  “关于钓鱼的事……”

  接着,李善长将自己和张天赐的对话,大致讲给刘伯温。

  刘伯温起初听的一脸疑惑,随后越听越越觉得不对劲。

  到最后刘伯温更是浑身颤抖,暗道一声:“原来如此…”

  没人知道刘伯温想到了什么,当时李善长讲完之后,便起身离开。

  皇宫中御书房内,朱元璋笑着看着拱卫司的密报。

  “呵呵,希望百室和伯温不要犯蠢,不然我只能动刀子了。”

  “这小子在家闲扯,叫错拱卫司名字为锦衣卫?”

  “倒是好名字,不过若是拱卫司改制,怎么也要等咱集天下大权之后。”

  如此平平淡淡过了三天,一日中午,工部响起震天的欢呼声。

  “成了!硫酸成了!高锰酸钾也成了!”

  “我踏马真是个天才,哈哈哈哈!”

第38章 应当承担的责任

  张天赐将硫酸看的这么重,完全是因为化肥需要的氮磷钾,就是需要硫酸去做前置条件的。

  氮,需要水蒸汽通过热焦炭,然后再和空气在电弧作用下,才会将氮合成尿素。

  磷,用硫酸去酸化含磷的矿石,使其中重金属离子跟硫酸结合沉淀,置换出磷酸,再加氨气也就是尿素去中和,才能获得磷肥。

  钾,来自天然钾矿,也就是跟海盐一样,从盐湖罗布泊等地方挖出来就是天然的氯化钾、硫酸钾矿。

  有了这三样,能够影响作物生产的只剩下旱涝,和土地肥力再无关系。

  制作氮肥也就是尿素肥需要的电弧,张天赐只能等电池搞出来再说,不过有了硫酸,电池也不再是难事。

  而磷肥则可以现在就搞出来。

  让工部找来几吨的磷矿石,直接碾碎成小块,和硫酸进行反应。

  因为没有制取氨气的办法,只能先将就着,生产一些简单的酸洗磷来实验种地。

  看反应了大概十多分钟,磷矿石大部分都自粉碎成渣渣,张天赐便叫人控干硫酸,将酸洗磷晾干后直接粉碎,就可以开始第二套工序了。

  这第二套工序,就是水洗。

  因为磷肥粉末上附着着难以氧化的硫酸,张天赐打算晾干之后直接清洗,看看会不会因为清洗损失肥力。

  经过七天的稻谷幼苗实验,张天赐发现,一旦水洗,这磷肥效力就会大大降低,想要正常使用,那只能干燥后直接撒到土里使用。

  这样带来的缺点就是,要么戴手套,要么使用后尽快清洗,又或者多存放一段时间,让磷肥上的硫酸和空气中的各种元素反应消失后在使用。

  如今可没有自动化编织生产,手套的造价可不便宜,怎么说也要十好几文钱,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价格则是能省则省。

  思来想去,张天赐决定让磷肥多和空气滞留一段时间,否则受伤的还是老百姓。

  得到磷肥实验成功,可以开始大规模土地实验,朱元璋兴奋的带着百官直接下地做农活。

  好在大明朝初期的百官都不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弱儒,虽然好几年没运动,也跟不上朱元璋的脚步,但是也不至于没做一会就累的不行。

  而且只实验四亩地,一群人忙忙碌碌,一个白天便耕种结束。

  耕种结束之后,朱元璋大手一挥,叫来百名士兵,日夜看守此地。

  百官纷纷看向张天赐,有些官员笑呵呵的,有些官员则无奈的摇着头。

  张天赐的想法很好,可是……

  地主能答应吗?

  地主能不能答应,那就不是张天赐要思考的事了,到时候那就是百官和朱元璋该头疼的。

  忙活完一天,第二天张天赐被叫来参加早朝。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目光闪烁,看的张天赐背后发凉。

  “安陆候,那随州之乱,咱打算派你和颖川候一同出征,剿灭随州贼寇。”

  “咱,暂定六月出征,为了不让你错过女儿的大婚,咱决定将张天赐和你女儿的婚期定在四月,你觉得如何?”

  吴复嘴角直抽,还问我怎么样?如果可以,我吴复只想说不怎么样!

  不过吴复毕竟有九族牵挂,只能低头答应:“臣,谢过陛下为小女赐婚,婚期时间,全凭陛下安排。”

  朱元璋笑着点点头,又看向张天赐:“你觉得如何?”

  张天赐掐着手指算,明天就是三月,也就是距离结婚最多不超过两个月……

  快乐的单身日子,马上就要没了?

  以后要是晚上桀桀桀怪笑,会不会被媳妇扯闲话聊出去?

  现在这个小院子住的还挺舒服。张天赐也不想搬走……

  “微臣全凭陛下安排。”张天赐弯腰作揖。

  对于朱元璋为何总是逼着张天赐尽快结婚,韩老已经给张天赐分析过了。

  张天赐有才能,却又孑然一身,如果没有家庭束缚,朱元璋恐怕很难放心用他。

  虽然张天赐不那么在乎官职,其实涨点工资也可以。

  但是朱元璋的思维逻辑可不是这么想,张天赐贡献那么多发明,还帮大明解决粮食问题。

  就算张天赐不想升官,朱元璋也必须让张天赐升官,不然别的官员看见了,岂不会觉得心寒?

  就算说不会心寒,单说其他方面,万一有哪个不开眼的官员,以为张天赐失宠了,肆意欺压,最后给张天赐气跑了怎么办?

  所以张天赐现在是媳妇必须娶,官也必须升!

  安陆侯府,吴梦琪拿着纺布,在上面绣着鸳鸯。

  “小姐手艺真是厉害,鸳鸯绣的惟妙惟肖,如同活过来一样。”侍女走进屋子,看见吴梦琪的刺绣,笑呵呵的说了一句。

  吴梦琪将刺绣放在一旁,问道:“是有什么消息?”

  侍女扭捏着说道:“宫里传来消息,小姐的婚日定了。”

  吴梦琪微微一怔,随后很快恢复过来:“哪日?”

  侍女说道:“小姐,听主母说,是四月十七。”

  四月十七?吴梦琪掐指算了算,还有四十七天……

  一想到一个半月之后,自己就要嫁为人妇,更要操持负责起一个家庭,吴梦琪就有些本能的抵触。

  相比起嫁人,她更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虽然现在的生活也算不上自由。

  看到吴梦琪面色不善,侍女便猜到了吴梦琪的想法,不过侍女也只以为吴梦琪是不喜欢张天赐,便上前说道:“小姐,老爷和主母那么宠你,要是你真不想嫁人,主母想来不会强迫你的。”

  吴梦琪深吸一口气,缓缓摇摇头:“春竹,虽然我确实不喜嫁人,但是我更你明白,如今我所享受到的安全和优渥的环境,都是家族提供给我的。”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礼物,我享受了如同农民没有的安全和优渥的生活,那我理应承担起家族赋予我的责任…”

  春竹低着头,小声抱怨道:“可是小姐你嫁过去可是要一辈子的,如果那人对小姐不好,岂不是一辈子都毁在那男人手上了?”

  吴梦琪笑着站起身,摸了摸春竹的头:“你还小,不懂这些也正常。”

  “我运气好,能投胎到富裕人家,做了侯爵家的女儿,享受了荣华富贵。”

  “那我就理应用自己的一辈子去承担这份责任。”

  “毕竟…那些地里求食的农人,他们可是一天都不曾享受过。”

第39章 别饿坏了。

  时间匆匆,转眼一晃而过,便到了三月底。

  朱元璋眯着眼睛,看着和正常成熟的小麦持平,却还泛着青色的小麦,沉默不语。

  马皇后站在朱元璋身旁,震惊的看着施了磷肥的小麦。

  “这,这才一个月,就能长这么高?”马皇后捂着嘴,惊讶的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咱也想不到啊,正常麦子,便是南方的也要四个月。”

  “这用了磷肥的麦子,居然会长这么快?”

  张天赐照例来看麦子,一见朱元璋居然也在,便赶忙上前:“陛下。”

  朱元璋指了指麦子:“这所谓的化肥,还能让小麦长的快?”

  张天赐看了看麦子,摇了摇头:“其实这麦子和其他麦子也在同一生长阶段,只不过这些麦子长得壮了点。”

  朱元璋看了看其他只有三十多公分的小麦,又看了看用上化肥,接近成熟高度的小麦:“你管这叫壮了一点?”

  张天赐呵呵笑了笑,他又不研究生物,又没种过地,他哪知道这古代小麦怎么好像吃了生长激素一样,用上点化肥就嗷嗷涨?

  “这个,关于农作物,微臣没什么研究,为何会长这么壮,微臣不懂,也不敢胡乱给陛下解释。”

  “不过,如果麦种没有区别,那想来就和化肥有关吧。”

  朱元璋看了眼马皇后,马皇后能察言观色,轻而易举便能看出一个人是否是撒谎。

  只是简单扫了张天赐两眼,马皇后便微微点头,示意朱元璋,张天赐说的都是真话。

首节上一节20/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