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18节

  而张天赐则话里话外的表示,朝堂上所谓的两党斗争,其实是朱元璋下的饵料。

  李善长好奇,朱元璋挑起两党斗争?这对他有什么好处?

  张天赐的回答却让李善长明白,有些好处不是直接体现的。

  例如朱元璋让两党斗争,他在作为最大的权力人,实际上可以更加稳固的把握住朝廷的权力,以及因为斗争而宽松的百姓生活。

  一旦朝堂上只剩下一股力量,那么他们向上将会敌对皇权,向下将会剥削百姓,反而不利于当权者统治。

  李善长看着张天赐,心中暗道【此子看似洒脱,实则心沉似海,既然如此,是否离朝不如听听他的想法!】

  “呵呵,张小友说的极对。”李善长露出和蔼可亲的表情:“只是这鱼群若是学精了,不吃饵料又该如何是好?”

  张天赐听后沉默片刻,长叹一声:“若是鱼群不再上钩,那要么是吃腻了饵料,要么是认识了鱼竿。无论是哪种,不过是换一批罢了。”

  “可若是换了饵料,换了鱼竿,这鱼群还是不上钩……”

  “钓鱼的人也只能抽水撒网了。”

  李善长瞳孔一缩,他一直以来都想着和汉朝的张良萧何一样,待王朝一统之后功成身退。

  今天听张天赐一言,李善长顿时惊出一身冷汗,立刻想到历史上不仅有张良萧何,还有一个人,那便是司马懿。

  原本的计划中,李善长原本打算扶持胡惟庸接替自己的班,自己回家养老。

  可是这件事在朱元璋的视角看,却是另一种结果。

  扶持傀儡,远离政治旋涡,这两件事在朱元璋看来,你不是想要养老,你是想学赵匡胤和司马懿是吧!

  想通这一切的李善长突然觉得背后直冒冷汗,他真的没有想要篡权的想法!但是朱元璋信不信,那就不是李善长能把握得了的事。

【厌 世 /ф 车专立占丿⑨ 肆 8 ろ 贰 ㈣ 0 ⑨②】

  继续在宰相这个位置待下去?文臣之首,武官之爵,朱元璋一样会看他不顺眼。

  回去养老?那岂不是下个司马懿?

  似乎在一瞬间,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

第34章 第三个权力主体

  “张小友,那你说,这鱼儿和钓者之间,究竟该如何相处呢?”

  张天赐这时回头看了眼李善长,发现李善长的面色很差,不由得有些疑惑。

  不过张天赐并没有多问,而是想着李善长的问题。

  想了一会,张天赐噗呲一声笑了出来,突然想到一个笑话。

  李善长有些疑惑的问道:“张小友在笑什么?”

  张天赐呵呵笑出了声,对李善长解释道:“韩国公请见谅,我这是想起曾经听过的一个故事。”

  “当年下官要饭时,也曾问过一个老翁,那老翁年年都在一个鱼塘中钓鱼,那鱼儿为何那么傻,年年月月见到钓鱼人还是会咬钩。”

  “那老翁说:鱼儿不傻,反而精得很。想要钓鱼,便需要鱼饵和打窝,打窝用的都是人不吃的豆糠稻壳。”

  “对于人来说,这豆糠稻壳都是没什么用的东西,对于鱼来说,却是一位神仙老爷,年年日日都会赏赐天降横财,而他们鱼群只需要定时上供童男童女即可。”

  说着,张天赐晃了晃自己的鱼篓,此时鱼篓内已经有四五条鱼:“韩国公您看,这鱼篓之中的鲫鱼都只有巴掌大,可是真到了捕鱼的时候,这巴掌大的鲫鱼,只会被扔回河里,端上餐桌的都是大鱼。”

  “想要不被下网,那就定时定点的向钓鱼佬供奉童男童女,不然就别怪钓鱼佬下网抽水了。”

  李善长越听眼睛越是明亮,到最后甚至浑身微微发抖。

  李琦见父亲浑身颤抖,赶忙询问:“父亲,您怎么了?”

  李善长摆了摆手:“没事。”

  转头李善长又对张天赐继续问道:“这么做,钓者有利,而鱼却无利,是否有违天道?”

  张天赐无所谓的摆了摆手:“这就比较复杂了,简单点说,有一种数据,叫做肉料比。也就是你投喂多少饲料,牲畜能产生多少肉。正常养殖牲畜的肉料比大约在五比一,高一点的在二比一。”

  “韩国公你猜钓者的肉料比是多少?”

  李善长皱眉问道:“肉料比?……钓鱼的肉料比是多少?”

  张天赐微微一笑:“这个数字大到你都不敢相信。厉害的钓手也不过能做到十比一,而一般的钓手,能做到二十比一已经算是不错了。”

  “也就是说,你要想钓到一斤鱼,那最好的钓手也要投入十斤粮食。韩国公,你觉得鱼真的亏了嘛?”

  李善长听完,长出了一口气,随后哈哈大笑。

  站起身来,李善长向着张天赐鞠躬行礼:“老朽今日受教了。”

  “家中还有事,老朽需先回家处理,过几日老朽家中摆宴,还望小友赏脸。”

  说完,李善长带着李琦和仆人转身离去。

  韩老在场一直没有说话,看到李善长离开之后,才缓缓开口问道:“少爷,我记得你曾说李善长为人计较善妒,这种人绝对不能轻易相交。可是您刚刚和他说那些,岂不是在帮助他?”

  张天赐摸了摸自己的鼻尖:“帮他?帮他什么了?”

  “再说了,谁要和他相交,我这不过是学习古书中记载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罢了。”

  李善长不是什么好人,可是作为大名一统的最大功臣,李善长实际上也拥有大明三分之一的权柄。

  而张天赐之所以帮助李善长,从不是希望李善长做什么,实际上张天赐不需要李善长做任何事,只要李善长还待在他的位置上,分取朱元璋的权力就可以了。

  如今,整个大明的权力结构,可以笼统的分为:朱元璋为首的四成权力【皇权】,马皇后通过驾驭朱元璋而拥有的两成权利【皇权-勋贵集团】,李善长百官之首第一功臣的三成权利【淮西集团-勋贵集团】,以及最后朱元璋给予刘伯温的一成权利【浙东集团】。

  纵观历史,从未有哪个皇帝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没有哪个皇帝能做到想杀谁就杀谁。

  各方势力混战的京城之中,从来不乏妄图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夺取政权的阴谋家。

  胡惟庸,便是明初最大的阴谋家。

  他既是朱元璋的臣子,也是李善长的徒弟,更是希望能够更进一步的宰相。

  回家的路上,李琦看着李善长满面春风的模样,不由得好奇问道:“父亲,您这是怎么了?”

  “您刚刚和那张天赐聊了半天,聊得都是钓鱼的事,聊完怎么不钓鱼了呢?”

  李善长看着自己在外飞扬跋扈,在内恭敬伪装的儿子,不由得在心底叹息一声。

  若是自己这傻儿子能有张天赐那么聪明就好了。

  “钓鱼?不重要了,我已经有了更大的收获。”

  “老王,备车,去刘伯温那。”

  皇宫之中,毛骧急急忙忙跑到御书房,将韩老紧急写下的李善长和张天赐的对话,递给了朱元璋:“陛下,韩总旗急信!”

  “韩国公已去诚意伯府。”

  朱元璋接过信件,打开快速阅读起来。

  “这小子,倒是真聪明啊。”

  “百室是真老了,最重要的一句话,他都没听懂,唉……”

  这时朱标正巧过来,听到朱元璋的叹息,便问道:“父皇为何唉声叹气?”

  朱元璋无奈的摇摇头:“当年陪着咱打天下,为咱稳固后方的李百室,老了啊。”

  说着,朱元璋将二人对话递给朱标。朱标看完之后,先是觉得疑惑,随后恍然大悟:“张天赐和李善长借鱼言政?不对,是言皇权!”

  朱元璋看着朱标认真的样子,摇了摇头:“不是皇权,是民权。”

  “这臭小子全篇都是在说,却只有那一句是在说自己之想。”

  朱标疑惑:“哪一句?”

  朱元璋冷笑一声:“是他要把鱼送给乞丐那一句。”

  在二人的描述中,钓鱼的人代表了皇,饵料代表了资源,吊杆渔网是不同的裁定权,鱼则是代表了官。

  乍一看,无论是李善长还是朱标,都以为这故事中只有二者,那就是皇和官。

  可是朱元璋虽然没读过书,却是踏踏实实的当过底层人。

  这也就导致,朱元璋的眼光虽然和后世的革命家不同,但是在某些方面却又有些交集。

  这也就是为什么,朱元璋能第一时间注意到,这二人对话中,第二个以人为形象的存在!

  就是那个接受鱼肉施舍的乞丐形象!

第35章 神才当受捆仙锁

  在二人对话中,乞丐代表的不再乞丐,而是吃鱼的人。

  作为皇的钓鱼人不吃鱼,吃鱼的却是只出场了一次的乞丐,那是否就是说,这个乞丐的角色代表的不只是乞丐,而是……民呢?

  朱元璋一直不清楚,张天赐到底要做什么,如今看到这次的对话,朱元璋感觉自己若隐若现的,把握住了一点点线索。

  此时朱标还在疑惑:“乞丐?”

  朱元璋看了看还很年轻的儿子,见朱标还是没懂,倒也没有过分苛责。

  毕竟自己的儿子没有吃过和他一样的大苦,而且十分年轻,无论学什么都来得及。

  “二人的对话很简单。”

  “张天赐在劝李善长,不要想着什么功成身退,若是只想着功成身退,那就像吃了饵料却不上钩的鱼。”

  “一条鱼一次不上钩可以,一直不上钩那就等着大网捞起来吧。也就是等着皇帝的制裁吧。”

  “而那个乞丐,则是代表了民,是代表了皇帝真正要将利益分出去的人。”

  “皇权之利不分官而分民……这小子的脑子是怎么想的?”

  朱标指着纸上的一段问道:“父皇,那这一段,鱼群供奉童男童女,和肉料比这一段又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摸了摸朱标的头,满眼都是慈爱:“供奉童男童女,就是献出能让家族延续的力量。”

  “官员得延续靠的是知识?并不是,官僚延续靠的是土地!有了土地,官僚的后代才能有资源去读书,所谓的寒门也是不过是落寞的小地主罢了,真正能够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从不是地里的老农。

  “而张天赐非意思,是在暗示李善长应该不时吐出一些土地,分给皇帝。”

  “钓鱼人将小鱼给乞丐,就是说皇帝分土地给农民。”

  “肉料比,肉在前文代表了土地,料则是代表了皇帝钓鱼的诱饵,应该代表了有溢价的贵重之物。”

  “这些贵重之物除去贵重之外,不可助民生,不能饱果腹,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来奖励那些献出土地的人。”

  “标儿,你现在明白了吗?”

  朱标皱着眉看着纸,呆愣愣的看了好一会,才抬头对朱元璋说道:“父皇,儿臣有些怕张天赐。”

  “他太聪明了,父皇在还能压制住他,父皇若是退位了,儿臣真不知道能不能压住他。”

  朱元璋哈哈大笑:“你以为咱就压住他了?没有!这小子从没有被谁压制住过。”

  “他掏出那么多技术,宫内用的暖气,民间用的暖炉,蜂窝煤,军队配置的作战背包工兵铲,他现在研究的三酸……”

  “咱大明和他,就像一个穷人得到了一条能吐出金子的鱼,要么咱大明一直穷下去,一旦咱用了他的吐出的金子,咱这辈子都离不开他,死都带不走他。”

  说着说着,朱元璋的语气越发冰冷起来:“咱为什么要让他娶妻生子?就是为了让他有软肋,有弱点,有能够让咱们制衡他的东西。”

  “咱不仅要让他娶妻,咱还要下旨,让他狠狠地生孩子!这小子要是一直不生子,单单一个妻子,咱还是担心捆不住他!”

首节上一节18/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