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17节

  便是改变不了坏印象,也得能让自己竖着走出来吧。

  “岳父大人,还请待我先回家取一样东西。”

  吴复皱眉:“什么东西?”

  张天赐轻咳一声:“聘礼,至于是何物,到时您就知道了。”

  张天赐先是带着吴复回了一趟自己的住处,吴复看着张天赐不大小院子,无奈的摇摇头,心想还是得给女儿重新置办一套房子才是。

  随后二人又走了一路,来到安陆侯府。

  按理来说,作为地方侯爵,吴复是不应该有应天的府邸。

  但是张天赐又想到朱元璋生性多疑的性格,便对于吴复在应天有府邸一事也算释怀了。

  吴复的老婆姓采,乃是河南一个不大不小的豪强家庭出身,按理来说,吴复是安徽人,二人本不应该认识。

  张天赐还听小道消息说过,年轻的时候是吴复主动追求的采式,而采式性格强势,不过是嫁给吴复之后才收敛很多,而他们二人的女儿,则完美的继承了母亲采式要强的性格。

  当张天赐第一眼看见采式时,只见采式端庄的坐在大堂中央,双眼的眼神冰冷,上下打量着张天赐的外貌。

  【胆小,畏畏缩缩,办事不靠谱,做事不认真,好色之徒】这是采式对张天赐的第一印象。

  张天赐见夫妇二人都坐在大堂中央,一直也不开口,张天赐思来想去,只好率先开口。

  “晚辈张天赐,拜见岳父岳母。”

  “晚辈自知家贫宅穷,身无所物,只带一秘方,当做聘礼,还望岳父岳母笑纳。”

  说着,张天赐掏出一个小纸包。

  管家接过纸包,递给吴复和采式。

  纸包共两层,第一层打开,纸上写着几个大字【石灰乳制糖法】

  第二层打开,则是手心一捧数量的白糖。

第32章 老朱不贪心了?

  黄泥淋浆制糖法,最早可追溯至崇祯年,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一书之中。

  但是考虑到任何技术都不可能是一下子蹦出来的,很可能在元朝末年,或者明朝中早期就已经有了类似的技术。

  原因很简单,张天赐在当年的封爵大典上,看到了洒满糖霜的糕点,只是尝着这糕点上的糖和记忆中的不一样。

  不过,因为技术限制,这黄泥淋浆做出来的白糖总是带着一股土味,虽然本来就要比普通的糖霜要好很多,但是张天赐怎么可能拿这种落后的技术送出来。

  与黄泥淋浆法不同,石灰制糖法出现的时间不可考证,只能大约估计出现在十八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大陆上。

  因为其品控方便,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在完善了技术之后,很快便取代了原有的黄泥淋浆法。

  吴复看着手中的石灰制糖法,先是品尝了一口白糖,随后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向张天赐。

  这白糖居然比皇室用的糖霜还要甜。

  再看手中的秘方,上面写的十分详细,可以说是就差手把手教学了。

  【取生石灰,一比一比例与水混合,得熟石灰,得熟石灰以一比九比例与水混合,得石灰乳】

  【制生石灰时,当以石灰石燃烧制取,以密封容器吸取石灰燃烧之气】

  【甜菜或甘蔗,切块挤压出汁,煮沸后添加石灰乳与石灰石燃烧之气】

  【石灰乳与石灰石燃烧之气添加比例,约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十,见沉淀后糖浆白净即可】

  【得到白净糖浆之后,温火,糖浆以微微烫手为佳,直至糖浆开始结晶,得到白糖。】

  【结晶白糖,分装新锅,锅体温度以微微烫手为佳,使结晶白糖干燥,待一捏即碎,即的成品】

  【沉淀之物,可以百分之五的比例添加在肥料中,以做增肥。】

  【亦可干燥保存,后多次熬煮,可得棕黄糖浆,制作菜品摆盘使用。】

  【注,沉淀之物熬煮好后,需以动物实验,试其无毒,方可售卖使用】

  吴复和采式看着手中的制糖法,以及制作出来的白糖,只觉得金山银山就摆在自己的面前。

  吴复刚想说话,就被采式用眼神拦住,随即采式对张天赐说道:“你这个法子,除了你之外,还有别人知道吗?”

  张天赐疑惑的看向采式,这还是自己整理科技发展的时候记住的东西,在这个年代,除了他也没人能知道啊。

  “呃,应该没有其他人知道,若是有其他人知晓,这满大街的酒楼都应当拥有了。”

  “即便做不到满大街都有,但是想来应天内最贵的酒楼也应该有此物。”

  采式闻言,犹豫片刻后叹息一声:“此法珍贵,我等怕是无福消受。”

  “不过却可以让伯起带入宫中,赠与陛下,想来陛下也不会亏待我吴家。”

  “伯起,一会你便面见陛下,将此方交给陛下,若是陛下点头,我吴家才能使用,不然便当做保命的投名状,献给陛下吧。”

  听到自己的媳妇这么说,吴复此时已经冷静下来。

  是啊,一个全天下谁都没有,只有他有的东西,那老朱看了能开心嘛?

  除非老朱点头应允,否则他吴家就算握着秘方,也不敢使用。

  “孩子,你和安玲(吴梦琪字)的婚事,乃是皇后娘娘钦点,按理来说我等不可拒绝。”

  “但是!安玲本就是我吴家掌上之宝,若是你婚后虐待我女安玲,哪怕是钦点的婚约,我吴家也会舍掉富贵,要你俩离绝!”

  张天赐虽然不爽自己被强加了一个媳妇,但是也不至于虐待对方。一方面李知原深知,明朝仍旧是个封建制度的国家,便是他再怎么努力,也别想与大环境做抗争。

  这不是张天赐胆小,而是基于现实生产力得出的结果。只要一天生产力不得到解放,女性就永远别想摆脱附庸的身份。

  另一方面,张天赐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高材生,虽然吃尽了苦头,但是另一方面张天赐又享受了公立的孤儿院、学费的减免、升学优待等福利政策,作为男女平等为基础法的现代华夏,张天赐虽然做不到向舔狗一样对女性那么友好,但是尊重和客观还是能做到的。

  “岳母放心,虽有古话常言,男主外女主内,但是小婿却与常人不同,小婿十分愿意尊重安玲的个人想法,她喜欢什么愿意做什么,只要不会违背社会基础的道德准则,小婿都没理由阻拦。”

  社会基础道德准则?又是一句采式没听过的词,出于谨慎,采式便问道:“什么是社会基础道德准则?”

  张天赐眉头一挑,心想这岳母还挺难对付:“基础准则自然就是最基础的东西,例如公平公正,知法守法,勤劳诚实等绝大多数人认可,以及需要遵守的底线。”

  采式手指敲着桌子,品味着张天赐说的这些标准,过了片刻,采式缓缓点点头。

  “你先回去吧,既然定下娶嫁之事,你和安玲便暂时不得相见,待定下喜日,大婚之日方可见面。”

  张天赐嘬了嘬牙花子,虽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虽然之前便见过吴梦琪一面,但是张天赐的大脑早就被一堆科学知识塞满了,吴梦琪的长相现在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只记得自己未来的媳妇长得不错,可是具体美在哪,张天赐便记不清了。

  也许这就是知识的诅咒吧,懂得越多越占脑容量,对于除去知识之外的事,则会变得还不如普通人。

  等张天赐离开吴家之后,吴复便带着张天赐的聘礼,石灰乳制糖法来到御书房。

  “陛下,微臣的小婿身无分文,便以一秘方作为聘礼,微臣见此配方十分重要,不敢独居,特来献给陛下。”

  朱元璋一脸疑惑的接过小纸包,打开之后看见一张纸和一撮白糖。

  叫身边的太监尝了尝,太监吃过一口,立刻眼前一亮:“陛下,此乃上上等白糖,要比您恩典时赐给奴才的糕点上的白糖还要强上几分。”

  朱元璋疑惑的也尝了一口,再看这秘方,只感觉自己好像看到了金山银山。

  不过只是犹豫了片刻,朱元璋便让太监将秘方送还到吴复的手中:“既然是天赐给你吴家的聘礼,咱便不去夺人所好了。”

  “只需记得,制好之后,向宫中送一些,给咱妹子尝尝就好。”

第33章 你想当下一个司马懿?

  朱元璋只说送一点就好,但是吴复可不敢真的只送一点。

  “陛下,得此秘法,全依仗陛下恩典,微臣愿意制成之后,除去成本,送往宫中五成,还恳请陛下接纳。”

  朱元璋点了点头,看起来没那么在乎这白糖送的多少。

【厌世小说中转 站二99 2 85 9 3 87】

  吴复见朱元璋没什么反应,这才在心底长出了一口气,随后又起身告辞离开。

  张天赐离开吴家之后,抬头看了看天,发现距离下班的时候也快了,便回去点卯下班。

  回到家后,韩老正在打扫院子,一看今天张天赐居然这么早下班,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少爷,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

  张天赐呵呵一声,脸上尽是无奈的表情:“没办法,今天在陛下和吴家两头跑,忙完就剩一个时辰了,这还上什么班,早点跑路回来早点休息吧。”

  “韩老,走啊,出门去玄武湖钓鱼,这刚刚开春,鱼儿饿了一冬,可容易上钩了。”

  韩老倒是也挺想钓鱼,毕竟张天赐打造的名叫“路亚”的鱼竿十分好用,后面的转轮也能快速收杆溜鱼,和鱼搏斗时也是十分有趣。

  但是最近张天赐风头正盛,陛下和朝廷百官都在关注他,若是被人以玩物丧志抓了把柄,那到时候张天赐在朝堂上可怎么混?

  张天赐好像看出了韩老的担心,上前对韩老说道:“嗨呀,人生怕这怕那,全给老朱头干活去了,那当官还不如种地的自在呢。”

  “走吧走吧,做点窝料,咱们现在就出发。”

  对于张天赐来说,古代的生活实在是过于匮乏。

  没有手机网络和游戏,除了赌钱那就只能看书,至于一些玩具之类的,那便都是孩子玩的,而且也没什么可玩性。

  为了不被无聊死,张天赐便养成了钓鱼这个爱好。

  每天找个地点下窝,然后看着古代的风景,感受着没有污染的风和空气,虽然没有那么有趣,但是也不至于那么无聊。

  韩老头无奈,自知改变不了张天赐的想法,便只能跟着张天赐一起来到玄武湖边。

  湖边不是每一处地方都可以钓鱼,最好的地方并非是那些下水的地方,因为常常有人下水,那里的鱼反而最少。

  如果要钓鱼,最好找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

  来到之前常去的钓鱼点,韩老刚刚将窝料扔到水里大片水草的附近,张天赐便听到一声熟悉的声音。

  “想不到小友也是喜好垂钓之人。”

  张天赐回头一看,只见李善长正提着鱼竿和鱼篓,身后跟着一名仆人打扮的管家,以及一名穿着华丽,和李善长长得很像的年轻人。

  “韩国公,这位想必是韩国公的公子吧?”

  那年轻人点点头:“在下李琦,并无官职,见过张天赐张大使。”

  张天赐同样拱手回礼,李善长捋着胡子呵呵笑道:“不如一起垂钓吧,老朽也常常来玄武湖边垂钓,此次偶遇,不如一起。”

  张天赐也没什么理由拒绝,便点头答应。

  李琦似乎只是陪着李善长出门转转,并未带着鱼竿,只有李善长坐在张天赐旁边:“张小友,你这钓鱼之前,还要扔一些饵料?却是从未听闻。”

  张天赐微微一笑:“韩国公不知道也正常,这垂钓之前多撒一些饵料,这鱼群自然就会被吸引过来,钓鱼便更加容易。”

  说着,张天赐的浮漂突然向下一沉,张天赐立刻绷线抬杆,一条巴掌大的鱼便被提出水面:“您看,这不就上钩了吗。”

  李善长闻言,眼底闪过一丝金光,脑海中细细品味着张天赐刚刚说的话。

  看着张天赐将鱼扔进鱼篓中,李善长若有所思的问道:“小友,这玄武湖的鲫鱼土腥味很重,钓上来放生即可,钓鱼本就是为了体验乐趣而已,何必吃食呢?”

  张天赐瞥了李善长一眼:“韩国公此言差矣,在下确实受不了这土腥味,可这城里乞丐那么多,他们天天饿肚子,他们自然忍得了这土腥味。”

  “想不到张小友还有怜悯之心。”

  李善长看着正盯着鱼漂的张天赐,眉头微微皱起。

  二人对话看似讲的都是鱼,可是实际上说的都是二人对官场和陛下的看法。

  总结起来,李善长心底还是认为自己是勋贵,当以勋贵的利益而战。

首节上一节17/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