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116节

  姚广孝喃喃自语,瞳孔微微颤动,整个人陷入摇摆之中。

  “不对,不对不对!秦朝末年,若是没有项羽破章邯,秦朝怎么会灭亡!……?”

  “不对,人民……便是没有项羽,便是章邯再将七国打一遍,秦在天下民心所失下,也必会败亡!”

  “不,不对,甚至不用章邯,便是始皇帝在世的时候,史册中便有各地徭役起义的记录。”

  “这……所以,如果秦国不第二次变法的话,便是始皇帝得了长生,秦国也会败亡?”

  “灭秦非刘非楚,乃民也。”

  想到这,姚广孝呵呵笑了起来:“原来,原来司马迁记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告诫后世帝王,要注意百姓民生。”

  “而是,一切帝国的光辉与消亡,都是一国百姓整体的具象体现!”

  “我悟了!原来,治国这么简单!”

第213章 赵翥的弟子:李敏

  姚广孝哈哈大笑,看的一旁的赵翥一脸的问号表情。

  “你就是姚广孝?我听天赐提过你几次,你在这嚷嚷自己悟了悟了,你是悟了什么了?”赵翥往后躲了躲,生怕姚广孝疯癫之后,上来给自己一巴掌。

  姚广孝笑着摇头:“我明白了治国的本质,也明白了国家本身的本质!”

  “我更明白了历史的本质!”

  “一切,上述我说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天下百姓的宏观意志的表现!一国兴亡,一国贫富,都是天下百姓的具体表现。”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英雄,也不存在什么天才,一切都是人民创造的大势所趋!”

  赵翥皱了皱眉,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你说的,倒是合理。”

  “但是吧……张天赐的存在,你怎么解释?”

  “没有张天赐,便说蒸汽机,就不知道要几百年才能发明出来。”

  “还有那些齿轮组,那些活塞零件,那些机械传动的基础原理,那些物理化学上的知识。”

  “如果不是张天赐生而知之,他怎么会有领先天下至少五百年的知识?”

  听到赵翥说张天赐生而知之,姚广孝瞬间瞳孔一缩,以为是自己哪句话说漏了。

  但是转念又一想,姚广孝虽然认为自己是天下最聪明的人,但是他聪明也不代表别人就是笨蛋。

  赵翥能策划图纸,制造出赵工级和致远级两个新级别的战舰,那就足以说明赵翥的聪明才智了。

  所以赵翥意识到张天赐本身的问题,是十分合理的情况。

  但是赵翥你聪明是聪明,你别打击我姚广孝啊。

  我姚广孝刚悟透世界历史的必然性,怎么就被你拿张天赐这个例子直接就给打断了。

  而且……没有反驳的点,完全反驳不了。

  姚广孝张了张嘴,是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最后犹豫半天,姚广孝一甩衣袖,愤而离开。

  赵翥在后面看着姚广孝的表情,像个小孩子一样张嘴哈哈大笑。

  “姚广孝啊,聪明,但是年轻,在被打击几次,倒是能做朝廷的中流砥柱……”

  “老了……李敏!”赵翥突然对门外大喊一声。

  李敏过了片刻后迟迟走了进来。

  赵翥这时捂嘴痛咳两声,淡粉色的血液混着痰液留在手心。

  好像是刚才笑得太过用力,才让老人脆弱的肺部裂开了一道小口子。

  “我的手太抖了……我说,你来画。”

  “河船级、沙船级、宝船级、龙船级、赵工级、致远级……”

  “一共六个等级啊,才六个……李敏,写设计标题:【大明第七代战舰构想图】”

  “第七代战舰,船体甲板当有两百余米,吃水线约有一百七十米左右。甲板当为未来科学院研制飞机入伍做准备,改设为飞机起降专用。跑道为留起降余地,当有一百五十米以上。”

  “船身宽约二十至四十米左右,为多架飞机停靠做准备。”

  “船内应配有自卫火炮,自卫机枪,防御等级要要做到,足以防备【同等敌人】袭击。”

  “此船作为大海航行,飞机母港,我建议此舰名当以【航母】为名。”

  说完,赵翥又猛烈的咳嗽起来。

  李敏见状,打算放下手中的毛笔,为赵翥轻抚后背顺气。

  却见赵翥摆了摆手,长吸一口气后,接着拿过李敏用过的毛笔,又重新找了一张白纸,在上面开始设计船体的外形。

  然而,或许是因为努力压制咳嗽的缘故,赵翥的手颤颤巍巍,连一条直线都画不直。

  就这样,从中午一直画到晚上。在李敏来回跑了七八次取纸,画废了五六百张白纸后,赵翥这才画了一个,看起来很反直觉的船体。

  画上的这艘船,船身虽然是正常的纺锥形,但是甲板却是改为全长方形。

  若是仅仅如此便罢了,秦淮河上的花船中,也有船甲板上为长方形的。

  但是在这个长方形的左侧,却又重叠了一个小型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以三十度的角度,和甲板重叠在一起。

  而原本应该设计在中间的船长室和动力轮组,却被安排在了船体的右边。

  看着这艘造型完全不对称的船只,李敏微微皱眉,刚想回头问赵翥这么设计的原因是什么。

  却见赵翥摆了摆手,示意李敏将船体的三视图和内视图,画到刚刚写有【大明第七代战舰构想图】的纸上。

  李敏张了张嘴,最后还是听话的将赵翥画下的图纸,临摹到一开始的纸上。

  画完之后,赵翥接过图纸,仔细看了两遍,见没有疏漏之后,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将图纸递到李敏的手中,赵翥笑呵呵的说道:“唉,人老了,不想动了。”

  “上车夫进来接我吧,就当我这个老尚书,耍一耍小性子了。”

  李敏看着赵翥笑眯眯的样子,神色上也好了许多,这才放心的点点头。

  “您年纪这么大了,陛下知道也不会怪罪的。”

  “图纸先放您这……”

  赵翥赶忙摆了摆手:“你拿着,揣怀里。明天给陛下呈上。”

  “别忘了告诉陛下,这是大明要发展的目标,就像张少傅在朝堂上说的那样,大明的造船业,不能停……”

  看着赵翥摆手让他出去交车夫,李敏本能的觉得,刚刚赵翥的话中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至于哪里不对,李敏一时间也没反应过来,只当是赵翥现在老小孩的性子,他感觉违和也很正常。

  出门,在门槛上垫上木板,叫赵家的车夫进来工部的院子。

  车夫赶着马车,一直到赵翥的办公室门口,李敏轻声呼唤赵翥两声。

  见赵翥一直没有回应,李敏还以为赵翥是又睡着了,毕竟这种事在赵翥身上发生很多次了,李敏甚至都觉得习惯了。

  走进办公室,赵翥果然趴在桌子上。

  李敏上前推了推赵翥,赵翥没有任何反应。

  又轻轻推了推赵翥,李敏此时突然反应过来,刚刚赵翥的话中,不对劲的地方在哪了。

  按照惯例,应该是赵翥本人将这个图纸,交给陛下啊!

  李敏赶忙扶起赵翥。

  却发现,赵翥已经没了呼吸……

第214章 苦讯

  朱元璋捧起一碗白菜豆腐汤,先是呼呼的将白菜汤吹凉了一些,随后便是咕咚咕咚的干了一大口。

  朱元璋仔细咀嚼着切成小块的白菜和豆腐,让一旁还没有吃晚饭的张天赐,也觉得有些馋了。

  张天赐轻咳一声,咽了咽口水对朱元璋说道:“陛下,大明是时候该做人口普查了,毕竟事关户籍制度的改革,二者应该同时进行才是。”

  朱元璋听着张天赐的话,认同的点点头。

  待将嘴里的东西都咽下去后,这才缓缓说道:“要不交给礼部吧,户部最近被你搞得白银汇率,都快忙疯了。”

  说着,朱元璋又微微皱起眉头:“啧,礼部也不行,最近和南洋交流也忙疯了。”

  “总不能让刑部吏部去吧?看来得找个又闲又有能力,还得有新想法的人来负责这个事。”

  说着,朱元璋露出笑容,看向张天赐:“要不你来吧?”

  张天赐神情一愣,随后用手指了指自己:“我?让我去?”

  朱元璋点点头,笑眯眯的说道:“希望咱改户籍制度是你提的,顺便做个人口普查,也是你提的。”

  “不是你来,难不成要咱亲自去做?”说着,朱元璋还假装生气,拍了一下桌子。

  看着朱元璋假装生气的模样,张天赐是满脸的无语。

  心中对朱元璋暗暗吐槽道:你是真敢想,这玩意不教给户部的专业人士,交给我有啥用?

  这不耽误我摸鱼……搞科研嘛!

  张天赐赶忙起身对朱元璋说道:“陛下,不行啊,户籍和普查两件事太过重要,微臣一个小官,怎么可能担得起这么大责任!”

  说完张天赐还连忙摆手,对做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说道:“陛下还是另谋他人吧。”

  朱元璋先是思索了一会,随后便说道:“要不,徐本帮你干活,你帮徐本负责发行大明宝钞吧。”

  一听朱元璋这么说,张天赐的嘴角直抽。

  合着今天必须给自己安排点活呗?怎么我张天赐堂堂大明太子少傅,摸个鱼还不成了?

  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朱元璋让干活也很合理。

  现在科学院内留下的人,都是装成科研人员的死士。而老陶他们都被送到了应天附近的官办学堂,给学生们授课去了。

  所以目前来看,张天赐其实是没什么活可以做的。

  这每天吊儿郎当摸鱼的态度,在朱元璋这个封建资本家看来,那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

  咱天天批奏折都能干一个通宵,你作为科学院祭酒,怎么能不工作呢?

  你不工作,大明还怎么兴旺,你不工作大明还怎么富强!

  左右分析了一番,张天赐还是叹息一声,看来今天这个活是躲不掉了。

  既然躲不掉,那就干普查吧。起码,这个活自己算是主导者,做起来也很自由。

  正好将计划中的社区和街道的模式,往民间推广一番。

  让底层的权力结构更复杂,才能更好的避免出现,独断权力的低层官僚。

  现在大明的的基层力量,由基层税务人员-基层捕快-县衙官吏,三股力量组成。

  如果在引入社区和街道两种权力结构模式,就能更好的削弱县衙和捕快二者手中的权力。

首节上一节116/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