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第78节

  那他可更要倾耳细听了。

  襄王殿下拱手,把礼仪这块拿得死死的:“谈不上什么高见,只臣一点蠢念头罢了。自大明立国以来,太祖便行屯田之法,寓兵于农……”

  不愧是经历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与如今景泰五朝的老王爷,对各种相关政策烂熟于心。

  讲得那叫一个清晰分明。

  且只忧国忧民,勇敢而又认真地指出朱祁钰哪方面的安排不够恰当。

  让他说提建议,他却半点不沾的。

  只道朝中人才济济,群策群力之下,定能想出妥善的解决方案来。

  主打一个关心,但不逾矩。

  老狐狸一只。

  但朱祁钰的口号就是绝不错过任何一个有用之才,就连夺门之变的核心人物徐有贞都被他派去修河堤,瓦剌降卒都得做苦力。

  更何况是他原就准备要化负担为助力的宗室们呢?

  遇上了,就绝不错过。

  皇帝陛下再度离席,执晚辈礼,满眼真诚:“襄王叔莫要太谦,您刚刚这一席话,胜过侄儿苦读十年书。朝中何人,能比得上您更博学多闻、更关心咱们大明和您侄儿我呢?”

  “好皇叔,您就多费费神,好好点拨点拨侄儿吧!”

  “您知道的,早年侄儿也跟您一样,有兄长为靠,也用不着操心江山大事。可谁料想着……”

  唉!

  朱祁钰长叹,满脸哀伤。

  襄王跟诸王与群臣们赶紧仔细宽慰。

  说些个皇爷仁至义尽,堪称国朝第一好弟弟,是正庶人身在福中不知福。非但不知感激,还怙恶不悛,做下犯上作乱之事。才逼得皇爷这般心善之人也不得不为了大明江山稳固故,将其正法的话。

  朱祁钰这才释然些,但仍说自己年轻经验少。陡然间成了这万里江山的主人,真真朝乾夕惕。生怕哪处做的不好,便要贻害天下,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黎民。

  总而言之一句话:皇叔教我,皇叔帮我!

  只想刷个存在感的襄王殿下:???

  相识多年,怎么没发现二侄子还是块粘年糕呢!

  自从那日宴会之后,这小子除了日理万机之外,就频频召见他。

  各种问计,丁点也不拿他这个皇叔当外人。

  你不点明他装傻,你点明,他当场眼珠子就瞪圆:“这天下,侄儿就算谁也信不着,也不会信不着五叔啊!当初土木之变,孙氏都给您下懿旨了。但凡您有一丝丝野心,这江山也轮不到侄儿吧?”

  

第120章 行前所未有之事,便得冒前所未有之险

  “陛下可不好这么说,大宗在,哪有小宗僭越的道理?孙氏妇道人家,只打自己那点小算盘。臣可不能糊涂,也不敢糊涂。”

  襄王当场跪下,表情要多诚恳有多诚恳。

  生怕一个不慎,就因为陈年旧事陷入被猜忌旋涡般。

  朱祁钰赶紧把人扶起:“自家叔侄,五叔何必如此拘礼?侄儿对您没有任何猜忌之心,只是苦宗室日繁,宗禄渐渐成为朝廷巨大包袱。因而辗转反侧,想寻个两全之法而已。”

  襄王:!!!

  襄王整个人都麻了,这是他该听的吗?是他能听的吗?

  可皇帝侄子滔滔不绝,仿佛要说尽这一年多来,他被迫登基之后的种种辛酸般。

  然后就用那真诚而又期待的眼神看向自己:“民间都说娘亲舅大,爹亲叔大。您跟皇考可是同父同母的嫡亲兄弟,如今皇考英年早逝,皇兄又……”

  “土木一战后,国朝瞧着蒸蒸日上,实际积弊甚多。侄儿又是被赶鸭子上架,没正经学过一天的治国之道。您当叔的,就忍心眼看着侄儿左支右绌、辛苦应对吗?”

  “可是……”

  襄王眉眼纠结,语气挣扎。

  他虽然出生的晚点,没赶上皇爷爷掀翻桌子,造侄子反……咳咳,奉天靖难的热闹。

  可却也知道,当年靖难路上,他老人家给二叔画饼。

  说世子多疾,汝需勉力。

  结果天下打下来了,哥们俩的矛盾种子也种下了。

  要不是群臣们拦着,再加上母后争气,生了大哥那么个好圣孙。皇考的太子之位能不能保住,还真两说。

  后来皇位虽然顺利传承到了皇考身上。

  二叔却也还是不服,人都被大哥做成了烧烤。

  听着靖难旧事长大,又亲眼瞧见父皇他们哥仨斗得多不可开交。襄王殿下可厌恶极了这些。这才三次有机会触碰到至高权力而不动摇,只安心做个富贵闲王。

  但身为皇室,受天下供养。

  他也是盼着大明能够千秋万代,长治久安的。如此,他与他的子子孙孙们才能跟着富贵不休。

  可温柔指出些许瑕疵也就罢了,直接开口谏言……

  看出他这迟疑的朱祁钰笑,连说与国事无关。

  他们叔侄两个只是好好谈谈心,详聊一下大明与宗室如何才能互惠互利,有一个良性发展。

  而不是如今这般继续下去,闹到最后国疲宗庸。双双陨落,或者不得不挥刀砍向血脉亲人以自救的境地。

  说着,他还直接上了数据。

  洪武年间,那二十四家王爷一共多少人丁、多少赐地。

  现如今,又有多少家王、郡王、镇国将军等。多少赐地、多少赐园。

  一年要花费多少宗俸,又占国库收入的几分之几。太祖爷开国之初,全国上下有多少记录在册的土地,如今又有多少。

  大冬天的,生看得襄王冷汗涔涔:“陛下,这,这……”

  朱祁钰只笑:“五叔放心,朕没有要清算任何人,也没有要杀谁给谁看的意思。只想让您明白,侄儿与大明现如今的困境。”

  “您只道让侄儿发展海贸的同时注意农桑,切忌舍本逐末,因小利而忽略根本。侄儿又何尝不知呢?可是……”

  包袱太多,窟窿太大。

  开海运才能迅速将经济发展起来!

  而且他可没忘,梦里头那个取代了大明的清就因为闭关锁国,导致消息闭塞。别国轰轰烈烈搞工业革命的时候,妄自尊大的乾隆还在醉生梦死。

  宁可开议罪银的坏头也要纵情享乐。

  以至于吏治败坏,贪腐成风。

  人还没死呢,就爆发了白莲教起义。后来什么天理教、太平天国的,农民运动一场比一场轰轰烈烈。

  打得国库空空,民生凋敝。

  好好个盛世王朝如江河日下,然后又赶上那千古未有之变局。

  结果……

  梦里那些黑暗与屈辱,朱祁钰都不忍再想。只下定了决心,绝不让梦中的种种在现实里重演!

  阻碍大明发展的一切不利因素,都将被他清除掉。

  不管是海禁、宗室还是党争,或者土地兼并。

  襄王不知道短短瞬间,二侄子到底想了些什么复杂内容。只见他双眸坚定,满是期待与真诚。

  硬是让他防备多年的心不知怎地,就微微软了些许。

  也跟着轻叹了声:“去岁那般危局,陛下确实不容易。可您是赶鸭子上架,全无半点经验,可治国事上,臣又何尝不是呢?”

  “不过,臣虽没治过国,但管理偌大襄王府多年,到底也有些许心得。陛下若不嫌臣唠叨,就略听一二吧。”

  终于撬开了一个小口子,朱祁钰只有欢喜的份儿好吗?

  别看诸王之中周王年纪最大,辈分最高。

  可论及与皇室亲近程度,在宗室之间的影响力,还得首推襄王!能让这两位都归他所用,那对宗室事上,也就成了一半。

  甚至多半。

  襄王在来京之前,就已经乖乖处理好了自己超过赐地之外的地,也将赐地悉数献上。现在瞧瞧各府田亩,他只暗道万幸。

  好在周王叔神来一笔,好在自己反应迅速。

  不然就这一个个的田地亩数,便他坐在那个位置上,也得忍不住磨刀啊!

  听朱祁钰国库不敢动,私库又给周王叔十万两,又预留出不少置办货品的。再加上马上到来的冬至、新年赏赐。

  私库又空到快跑耗子了,所以穷则思变,想着拉天下藩王入伙。

  这才琢磨着以地为本,成立一个他所说的皇家船队。专门派人经营,所得用来给各家分红。

  以这种形式实现既不让王孙贵族手里有太多地,影响民生。又不让宗室子弟们失去收入来源,连龙子凤孙的基本体面都维持不了时。

  襄王殿下当场很不体面地翻了个白眼:“陛下初衷虽好,但海贸之事有且只有这么一个成功经验,如何让众人信服呢?”

  “到底行前所未有之事,就得冒前所未有之风险。”

  “便臣等,若无秦那封密折、您那约束宗室子嗣出生率,废除殉葬的圣旨。再加上周王叔的投诚,都不会心生惴惴,更何况旁人?”

  

第121章 越级提拔:春日进士,冬日便做了知府?

  荆襄之地流民汇聚,所以他们这些地头蛇们怕被迁怒,被严惩。

  别的藩王封地可没这回事,自然无所畏惧,更不会好端端就把自己半副身家都无偿奉献咯!

  朱祁钰挠头,一脸侄儿还是浅薄了的模样:“那依着皇叔之见?”

  襄王殿下也没有特别好的法子。

  只强调不能来硬的,免得适得其反。不如也跟改土归流与解除海禁一样,先以荆襄之地作为试点。

  如今这些家献地的王爵先成立个船队,就依着陛下那提议、那运作方式。

  等路线熟了,挣到真金白银了,自有眼红的自己闻着味儿过来。

  到时候主动权掌握在陛下手里,相关规矩自然而然的也都由他定制。怕宗室子弟恃强凌弱,知法犯法?把相关处罚条件跟分红联系起来。

  绝对比爵位更有诱惑力。

  毕竟爵位再好,那也数量有限。但分红按支发,与那一支所有人利益相关。

  自然都会自我约束,互相监督。

  英雄所见略同!

  朱祁钰心中暗乐,面上却满满佩服:“好好好,五叔这建议极好,听五叔的。那户籍事呢?您可有更妥善些的法子?”

  依着梦里所见,现在被视为奇技淫巧的工业、科技等,才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首节上一节78/1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