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第79节

  才是国之重器。

  制霸未来的关键所在。

  经济也十分重要。

  那现在不公平的户籍制度必须得改,必须得让匠人与商户得到尊重,军户也一样!

  保持现在这样或许可以安定,但朱祁钰要的不只是安定。

  襄王殿下不知他这番奇遇,自然也无从了解他这宏韬伟略。只以自己的眼光觉着,现行的户籍制度或许对某些人群来说不大公平,但最经济实惠。

  比如因军户而出现的府兵制,就让大明用最少的银钱养了最多的兵马。

  提起这个,朱祁钰就不免苦笑:“皇叔说的都是以前了,现在……”

  屯田被将领、镇守太监、地方豪强等侵吞。军户本就微薄的收入骤减,兵力也大降。

  吃不饱穿不暖,提升艰难,还要自带武器、冒着生命危险去打仗。

  还子子孙孙重复,但有战死,还要抽家中余丁补上。甚至一家子男丁死绝,还得往宗亲、甚至户籍所在地去钩补。

  这谁受得了呢?

  干脆狠狠心当了逃户,做了流民。

  洪武三年,逃亡军士就已经有四万七千九百余了。

  后来四海搜捕,大力严惩。

  情况才略微好转。

  可班军京操,虽本为训练兵士之善念。但海内燕安,训练懈怠。

  好好的班军却都成了免费劳动力。

  军士忙时务农,闲时还要赶赴京城干苦力。稍有延期,便按违限罪,轻的罚去居庸关、密云、山海关半年。重的,直接发到边卫去。

  又苦又累还无偿,军士们不跑才奇了怪呢!

  宣德年间,军弊越来越多。不得不诏令清理天下军卫,相关律例从十一条增到二十二条。

  也没挡住逃户越来越多。

  正统年间,天下卫所逃户就已经达到了几十万之多。

  襄王觉得事情若想根治,就得再度清军。严查侵占卫所田地的将领、镇守太监与乡绅豪强等。提高军士待遇,严明法度。

  可朱祁钰觉得不过是饮鸩止渴。

  军户制度本就有很大的缺憾,就算按襄王所说,也不过是扬汤止沸。

  但襄王有句话说得对,事关国本,再怎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他才登基一年多呢!

  很多事情,完全可以徐徐图之。先修内政,搞经济。把相关事项准备好了,条件也成熟了,再下手改革。

  因此上,朱祁钰暂时按捺住大规模改革兵制、户籍的想法。

  特别郑重地对襄王行了一礼:“多谢五叔教我。”

  襄王慌忙还礼,心里对这个二侄子的印象却无形中好了太多太多。

  可惜啊!

  这孩子居幼,又非皇兄心心念念的孙氏作出。

  否则若他当年就被立为太子,大明如今就不会有土木之败,也不用牺牲那么多精锐了。

  心有好感,又被交了底。

  襄王殿下再跟叔叔、兄弟侄子们转达时,自然而然地就带了几分规劝之意。

  众人虽有不舍,但来京前就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现在还被皇帝重谢,有机会被皇帝带着一起发财。那点子不舍,也悄悄变成了期待。

  次日早朝,朱祁钰就好生表扬了周王等人一番,接着就宣布大明皇家船队成立。

  又下旨解开荆襄之地与五台山不许平民开垦的禁令。

  设郇阳府,以秦为知府。

  命其核查治下田亩,给流民分发土地,安排流民附籍。免流民复业税,还给耕牛、种子等。

  春日里才中了进士,冬日里就连升数级摇身一变成四品知府?

  这消息一出,满朝震惊。

  纷纷请陛下三思。

  就算那秦是个可造之材,也不带这么揠苗助长的啊!而且此例一开,效法者多,容易败坏吏治。

  对于这些反对声音,朱祁钰纷纷无视。

  除了正确答案在手,知道秦可堪重用外,他也有意让朝臣们知道:比起才华才名,他更需要能坚决执行他命令。为更好完成任务,不惧生死的能臣、忠臣。

  只要卿不负大明,朕亦不负卿。

  而且……

  朱祁钰眨眼:“怎么能说秦爱卿无功呢?他那份耿介忠言的折子,贡献绝大。”

  因为那封密折,让朝中人心浮动,让他那好皇兄看到了机会,所以才铤而走险。试图如梦中那般,搞夺门之变。

  他才能顺利收网。

  也是那份折子,加上限制宗室人口、废除殉葬两道圣旨,让周王心生忐忑主动投诚,襄王跟上。才有了如今他这绝大收获,才让流民这个大问题有提前解决、彻底解决的先决条件。

  群臣:!!!

  所以您还是听在耳里,记在心上,惦着要丈量天下田亩了么?

  朱祁钰没有,但如海贸、如改土归流般。

  他还是选择了试点,就在荆襄之地的几府。命相关官员核查下辖土地,严问宗室皇亲、文臣武将与大小太监等强买强卖、铁脚诡寄事。

  主打一个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第122章 清屯

  不止民地,相关卫所的屯田也要彻查。

  而且重点查!

  主要注意事项就在屯田这里。

  年轻帝王满脸冷肃:“皇家大事,在祀与戎。兵者,更是大事中的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不可不重。”

  这调调一出,朝堂上就瞬间寂静。

  落针可闻。

  一个个的,大气都不敢喘。总觉得皇爷在拿荆襄之地为引,意欲掀起那种能湮没整个朝堂的大浪潮。

  果不其然,少顷,清屯二字就炸响在众人耳边。

  命以荆襄之地为例,从严、从准地彻查。

  无论地方豪强、皇亲国戚,还是镇守太监、相关将领等。但有敢侵占屯田者,皆依律处置。

  主动归还,且弥补相关损失者,酌情从轻发落。负隅顽抗,拒不归还。更为湮灭证据而违法乱纪者,罪加一等。情节严重者罢官夺爵,抄家问斩。

  此令一下,阖朝震惊。

  稍后,大殿上就呼啦啦跪了一大片,皆劝皇爷三思。兹事体大,不可冒然行事。

  免得心是好心,却办了坏事。

  甚至引起军营哗变。

  徐徐图之?

  呵呵。

  然后等着你们一个个的私通消息,为己或者助人湮没证据,先把清查应付过去。等事情过了,再故态复萌,卷土重来吗?

  朱祁钰心下冷笑,他才不给这机会呢。

  就算户籍改革的事情一时半会儿提不上日程,他也得先把军户该有的待遇给人家。按着太祖爷定下的田亩,少一分一厘都不行!

  严禁相关人等侵吞屯田,将兵丁当成他们的私人雇农。

  抓到一个,处理一个。

  此后着以为纪。

  鼓励举报、加强督查、严明相关法度。

  横竖一句话:“兵力充足、强盛与否,关系到社稷存亡。有朕在一日,就绝不允许任何人的贼手伸向军饷。否则,但有查证,绝不姑息!”

  “众卿也不必多言,朕既敢下此令,自然就会做好相关部署。”

  年初录取的那批进士,如今经过大半年观察与培养。孰优孰劣,早就在他心上。

  也自自然然的,全都以他马首是瞻。

  早在他下令清屯前,就悄悄把人都派出去了。

  饱有才学,忠心耿耿。还初生牛犊不怕虎,只怕不能赶在同伴前头建功立业的朝堂新鲜血液,加上王骥手下的百战精兵。

  两相配合之下,若能如预期般把事情办好。那么荆襄之地就是清屯第一站,陆续遍布全国。

  若不能……

  那便细细推敲,好生查漏补缺。确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酌情改善。

  文武群臣们也现在才知道,皇爷这话不是商议,是告知。

  甚至相关人手已经赶赴现场了。再晚两日,说不定就有倒霉蛋儿成为那杀鸡儆猴里面的鸡了!

  天幸那正庶人作妖,以秦那密折为引。

  意欲挑起群臣与皇爷之间的矛盾,好趁虚而入。以至于京中人心惶惶,别说妄动屯田了,正儿八经买的田庄都被转手了不少。

  就怕皇爷哪天想起这茬来,真大刀阔斧整治。

  而那些舍命不舍财的傻大胆们则跑去谋从龙之功了,现如今斩的斩、绞的绞。

  朝堂之上,还真没几个在这方面有大问题的。

  知道这事儿已成既定事实,反对声浪也就随之停止,只从该如何善后上展开讨论。

  既然做了,就把这个事儿做好、做完全。

  让善政落到实处。

  见皇爷是动真格的,真要从根子上治理这个事情。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于谦赶紧出列,把那几地屯田被侵占得更为严重、逃户更多的情况一一呈报。

  尤其他早年曾巡抚过的山西。

  那里有晋、代、沈三家藩王世系。有兵家重镇大同,尤其兵家重镇大同。

首节上一节79/1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