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82节

  既如此,那便好好读书!

  毕竟别的不说,这个裴行俭实在是太过扎眼。

  看着被陛下钦点的神将珍而重之的捧着兵书去寻住宿,李靖满是欣慰:

  “皆可造之材也。”

  苏定方认同的点点头:谁说不是呢?

  随后他便与李靖一起转道五雷观。

  后世都拿匡道府是扫地的调侃,可见人人皆知这匡道府那真是闲出个鸟。

  这种情况下,苏定方也选择跟着李靖走,打算一起去见识那火药。

  不过出了房间后,首先看到的便是意气风发的阎立德。

  李靖打了声招呼:

  “看来阎大匠讲课亦是顺利。”

  阎立德感激的拱拱手,此前在城北试燃火药之后,他第一时间想的便是由将作监入手,量产此物。

  本来以为会招致李靖的嫌弃,但没想到代国公心胸相当宽广,与他一起去找陛下,说这火药之事。

  如今隶属将作监的五雷署也已经初步搭了个架子出来,这都离不开李靖的帮助。

  所以阎立德也相当友好的回应:

  “代国公满面春风,看来那薛仁贵与裴行俭皆不负才名?”

  说罢,阎立德想了想便送出一物:

  “此乃与学生讲课所用之阳燧,代国公应当用得着。”

  李靖好奇接了过去,入手冰凉,这一小块玻璃被打磨过,每一面皆是中心高边缘低的样子。

  放在手中,他便惊奇的发现,透过这奇形怪状的玻璃,手掌中的纹路竟变大不少,看的异常清楚。

  不过李靖还是好奇它的名字:

  “这也是阳燧?”

  阳燧这东西李靖并不陌生,因为道家常常用来炼丹。

  制作起来倒也不复杂,以铜铸洼状,然后将内壁打磨光滑,将洼面对着太阳,光便能聚在洼内。

  此时将干草之类的东西递过去,便能引燃。

  如今行军时还偶尔有带,就是为了以防万一陷入绝困之境。

  而李靖和李世在封闭了五雷观之后,严控火种的同时,干脆连这阳燧一起都给禁了。

  但这玻璃阳燧与那铜阳燧,多不同。

  阎立德现场给李靖演示了用法,置于太阳下让光聚一点,置干草,片刻即能燃。

  “此物倒是方便。”

  这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此物比起来那铜阳燧不知便利了多少倍。

  既便于携带不说,这视物增倍之效也让李靖很欣喜。

  而且,李靖仰头望望天,忽然便想到了,此物岂不是还能用于火药定时引燃?

  比如得到密报,贼獠明日未时二刻经过此地,便可在晚上时预埋火药,并把阳燧按照未时二刻的太阳朝向架设好……

  虽然这种情况不多,但应当还有更加繁多的用法。

  而李靖也发现了,这其中似乎又涉及到了算学,果真是科学之王。

  手中摩挲着玻璃阳燧,李靖转而问起更关心的另一物:

  “那望远镜?”

  阎立德叹了口气:

  “还需等待。”

  他来国子监讲学,声称的那个“名传千古”之法,便是望远镜之法。

  往好听的说,那是因为“一人计短众人计长”。

  往实在的说,那是因为将作监人手快不够用了。

  五雷署新建,海师诸事也要研究,得之后世的武器铠甲以及马铠的革新之法也要试作,冶钢之法也要尝试改进。

  以及如今还要研究如何才能量产铁钉。

  从开国以来,将作监从未像现在这么忙过。

  因此努力将这些事情分个轻重缓急之后,阎立德干脆选择让国子监的学生打白工……为国出力。

  毕竟这望远镜之研究不比冶铁。

  冶铁需要有铁匠经验,需要临炉研究,需要铁事作坊支持。

  而这望远镜,理论上来说只需几块打磨好的透明玻璃便能尝试了。

  于是阎立德便将打磨好的透明玻璃给送了过来,并模糊指点的方向,让国子监学生去定向尝试。

  同时,他也打算给陛下谏言一下,将作监可能也需要一个自己的学塾了。

  开坛做法,献祭一本:

  《我的华夏列祖列宗》

  苏辰穿越成燕国一个侯爵的小儿子,凭借供奉的华夏历代帝王牌位,招来曾经那些叱咤风云的皇帝,以及他们麾下猛将助力。

  “朕当初一个破碗开局,你与我相比,如站云端!”朱元璋看着不争气的苏辰摇了摇头。

  刘邦一眨不眨的盯着苏辰屁股下那张椅子,“你让季再过一把瘾,这赤霄剑送给你了,韩信、樊哙借给你用!”

  “这世间可有长生药?”嬴政望着硕大的堪舆图,眼睛渐渐发亮:“此世道,这般多国家,何时能车同轨、书同文?”

  他大手一挥:“统一!”

第192章 传讯望楼

  “匠人学塾?”

  李世民手里把玩着阳燧,几乎没过多思考。

  “可!”

  于是阎立德的一堆话都憋在肚子里,毫无用武之地。

  甚至李世民还主动帮阎立德出主意:

  “将作监定然愈来愈重要,既如此,可开匠塾学。”

  “即使还不能入作坊,但也可先学算学,再研匠造技法。”

  “年老匠人可退为博士及助教。”

  于是阎立德肚子里的话顷刻间变成了对陛下的溢美之词。

  对此李世民只是笑着摇摇头道:

  “等此般诸事告一段落后,朕若修凌烟阁,定然不会忘记爱卿。”

  “且……”李世民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下定决心:

  “等复通西域,朕欲在太庙前立唐匠碑,以彰如张万岁阎立德等人。”

  “尔等虽无赫赫之功,但乃是盛唐之基石。”

  阎立德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宫门的,全程都能感觉自己脚步在发飘,好似踩在云端之上,仿佛只需一阵风就能将他吹上天一般。

  李世民站在太极殿的殿门上,看着那阎立德失态的一蹦一跳离开宫城。

  事实上,从接触光幕起,李世民便发现这后世对匠人多有推崇。

  不管是那东风快递,还是那能登天之物,抑或是“天宫”都能看出来,皆为匠造之物。

  而且就说上一次光幕内容,马蹄铁之制,弓弩之改进,哪个不是与匠人息息相关?

  还有那威力无穷的火药……哦不对,火药是道士的杰作。

  但实际上也没差,李世民看过李靖写的奏折,老将军都说五雷观的道士越来越像火药匠了。

  他们不再抱着那些号称传了千年的丹方不放,而是老老实实的开始尝试增减矿物,燃火尝试,并留记录总结。

  道士的整体识字水平甚至还要高于将作监,或许就是因为这一点让他们试制火药时能如此快速。

  虽然开唐时就有匠人单独编籍的规定,将“工”分为徒弟和地位更高的匠,但现在李世民觉得还不够。

  上次甘露殿私聚结束时,杜如晦私下与李世民说过猜想,这后世匠造之物如此不可思议,可想而知匠人的学识水平到了何等地步。

  因此,若要寻求后世之技艺水平,便必须要匠人学“致用之学”。

  也就是算学。

  正好阎立德过来寻找自己,李世民干脆便将这个前景描绘了出来。

  接下来就要看这唐朝匠人们,能否有资格入凌烟阁,勒名太庙了。

  不过让李世民没想到的是,最先过来告诉他好消息的是杜如晦。

  “信号塔已经完工?”

  李世民犹不不敢信。

  当初平天下时也有用旗语,因此李世民晓得后世那三摇臂的编码有多麻烦。

  而且番邦之文字不过那些符号来回排序,汉文可是个个皆不相同。

  他也是揣摩过的,但最终复杂的让他自己都放弃了。

  “陛下且随臣来便是。”

  对于新奇玩意儿,李世民向来宽容。

  按照杜如晦所言,带上金吾卫出行来到皇城后,他便看到了一座望楼。

  “如今已于长安城内设五座望楼,皆隔一坊而立。”

  杜如晦给李世民讲解,他果然看到往北朱雀门那边,依稀可见隔一段就有一个一样大小的望楼。

  “请陛下发信。”杜如晦躬身。

  “如何发?”李世民跃跃欲试。

  杜如晦显然早已想好:

  “只需写下需要传达的话语,遣金吾卫送至朱雀门望楼的传令兵。”

  “不消片刻,此处的望楼传令兵便可告知陛下传讯之话。”

  这个方法并不难理解,于是李世民左右一瞄:

  “君羡,取纸笔来。”

首节上一节282/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