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99节

  伯颜帖木儿在一旁见太上皇被噎得下不来台,连忙开口解围:“谷指挥,我们要经紫荆关回草原,还请行个方便吧。”

  “可以,没问题。”

  伯颜帖木儿和朱祁镇闻言都愣了,就这么简单就放行了,竟然连叫门都省了?

  谷聪立即又补充道:“不过瓦剌大军必须将人马与兵器辎重分离。”

  朱祁镇好奇地问道:“什么意思?”

  谷聪回道:“末将受天子重托,守卫险关,职责所在,不可能让瓦剌军队明火执仗地通过紫荆关。

  所以末将可以派兵把军械辎重先运过去,然后瓦剌大军再空着手通过紫荆关。”

  伯颜帖木儿笑道:“我疯了吗,空手过关,你们要是突然袭击我们怎么办?”

  谷聪也笑着从衣袋中掏出一份诏命递给伯颜帖木儿:“皇帝早就为您安排好了,这是皇帝亲笔写下的诏书,允许您带着太上皇安然过关。”

  伯颜帖木儿接过来,认真看过一遍,便再没有异议。大明天子的信用担保,还是有价值的。

  而且朱祁钰在诏命中还给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瓦剌军队可以分批通关。比如先将三千人的军械辎重运过去,然后三千人空手过关,后面再三千人按同样的方式过关。

  这样便不怕明军突然袭击,把瓦剌大军一锅端掉。

  伯颜帖木儿又问出了心中的疑问:“如果贵军坚决守关的话,我们未必攻得下紫荆关。而且我们的粮草已经不多了,难道将军不想立战功,新君不想要人头?就这样轻易地放我们离开?”

  谷聪回道:“一口吃不成胖子,皇帝现在只想消灭掉也先本部兵马,其他的,末将只是个武夫,也不懂那么多。”

  见也问不出什么,伯颜帖木儿只得作罢。

  紫荆关的守将们,非常讲信用地依照约定,放瓦剌大军出了关。

  等最后一个瓦剌士兵通过之后,明军立即封闭关门,开始对防御工事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准备迎接也先的本部兵马。

  朱祁镇这趟北京之行,唯一的收获,就是多了八名侍妾,加一个叫门天子的名号。

  细雨,寒风刺骨,朱祁镇坐在辇车里,被几位侍妾围护着,被红罗香炭温暖着,倒是如沐春风,一点没有遭罪。

  在卧房之中,同样搂着如玉佳人的大明天子,由于不愿意过多地烧炭,只得将被窝捂得严严实实,与佳人紧紧地贴在一起。

  林香玉倒觉得有些热了,笑盈盈地问道:“虽说下雨阴天,但到底现在才是下午,夫君就这么躺着吗?”

  朱祁钰好奇地问道:“我也不想躺着啊,但是这大冷的天,不躺着干什么?我倒是想出去,但是去哪啊?

  去城外,太危险;去皇宫,更危险。去西厅?那更不行,看奏本太折寿了,我还得好好活着呢。我得活到九十九,好好气气那帮文臣武将勋贵藩王。”

  林香玉解释道:“夫君误会了,奴家的意思是,您最近四面出击,大臣们不跳出来还击吗?

  您既要清算宣德朝,还要恢复胡皇后的位分,朝中的大臣们就不跳出来反对?”

  朱祁钰冷哼了一声,向怀中的佳人解释道:“从太宗朝,一直到现在,这些大臣啊,他们的性格和思想,跟你认为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以后还要负责教养我们的嫡子呢,所以我一定得给讲明白。

  你千万不要认为明朝的大臣心中有正义感。他们啊,根本就不在乎儒家礼法。

  你要认清楚,他们是超级超级自私自利的现实主义者,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去真的和你我掰扯儒家礼法的。

  我都怀疑我要搞的景泰大礼议,能不能发动起来。别最后没有一个人反对我,那可就尴尬了。”

  林香玉难以置信地问道:“有这么夸张?一个人都不出来反对吗?”

  朱祁钰无奈地笑道:“当然了,我给你举个例子。当年宣宗皇帝宠妾灭妻,无缘无故将嫡妻正室的皇后废掉,把妾室扶上皇后的宝座。

  请问这样符合儒家礼法吗?符合满朝进士翰林们读的圣贤书吗?孔子有讲过可以宠妾灭妻吗?

  孟子有讲过可以宠妾灭妻吗?他在哪一章哪一段讲的,你们给我指出来我看看。

  然后呢,这样公然违背儒家礼法的事情,整个宣德朝的大臣,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反对吗?有任何一个人激于义愤,为胡皇后请命吗?

  没有的,整个宣德朝,就是这么一帮垃圾大臣。你要是真的以为他们信奉儒家学说,践行孔孟之道,那你就是个二傻子。”

  就这,还是有很多话,朱祁钰不敢和自己的王妃说,只敢在心里想:

  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总是有人下意识地认为明初的文臣,和明末文臣行事的风格和逻辑是相同的。

  其实恰恰相反,明初的文臣和明末的文臣,完全就是两个物种。

  明末的文臣是真的拿儒家礼法当回事,这个没毛病。但是明初的文臣们则完全相反,说他们相信天意,都比说他们相信孔孟之道靠谱些。

  宣德、景泰、天顺三朝的三大事例,就将明初文臣的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一清二楚。

  朱祁钰叹口气,只不过现在还是正统十四年,自己怀里的小王妃,打死都想象不出来明初文臣能怂到何种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的境地。

第192章 儒家礼法无足为惧 天意昭彰不可不畏

  第一件事,宣德朝,宣宗皇帝就这样光明正大地宠妾灭妻,废嫡妻皇后,视儒家礼法于无物,然而没有任何一个大臣站出来反对。

  第二件事,景泰朝,景泰皇帝悍然废除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直接违反登基时的约定,转移帝系,这个符合儒家礼法吗?然而还是没有任何一个大臣站出来反对。

  第三件事,天顺朝,太上皇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在皇帝还活着的时候,勾结勋贵、武将及部分文臣,强行复位。这个符合儒家礼法是吗?

  有任何一个人出来反对吗?答案还是没有。

  最可笑的是,朱祁镇复辟之后,这位天顺皇帝和上圣皇太后光顾着高兴了,都忘了走走程序,由皇太后下达废除景泰帝位的诏书了。

  以至于在那半个月的时间里,大明从法理上同时存在两位皇帝,大臣们也不管不顾,这个符合儒家理法吗?

  明初这帮文臣,对于坚持狗屁的儒家礼法,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

  像正德、嘉靖朝那样,大臣集体进谏,皇帝集体廷杖,当场打死好几十名大臣,然后大臣们依旧不肯退让。

  这种事情,在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五朝,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如天方夜谈一般,说出来都没人相信。

  不说别人,就说于谦,这是后世公认的清正廉明,人品高尚了吧。

  于谦是永乐朝进士,宣宗废后、景泰易储、英宗复辟,这三件事他都有亲身经历。但是于谦反对过其中任何一件吗?

  没有,啥也没反对。

  这还是于谦呢,剩下的其他大臣就更别提了。

  朱祁钰越想越无语,照这么看,自己的景泰大礼议根本就搞不起来。

  后面还有个例子呢,成化帝朱见深大婚没有一个月,就把元配嫡妻吴皇后给废了,轻松写意,啥事没有。

  连皇后的废立,都是如此的容易。废个小小的王妃,那还不是易如反掌,探囊取物。

  好在王妃有个巨大的优点,就是性子比较拧。就是摆明了皇帝不搭理我,我也不去上赶着搭理皇帝。

  所以大家各不相扰,朱祁钰也就懒得折腾了,只要王妃不来找事,大家各保富贵,相忘于江湖便好。

  朱祁钰正想的出神,林香玉却翻过身来,正对着朱祁钰,一脸崇拜地请教道:“那请夫君教给奴家,要如何对待现在的大臣们啊?”

  朱祁钰细心地将锦被捂严实,心中不禁感叹:还是我这齐王妃好,虽然聪明绝顶,但是会装傻,会扮柔弱,不像某些人,整天跟我欠她八百两似的。

  于是朱祁钰笑道:“现在的大臣们,信奉所谓的‘天意’。注意,是所谓的‘天意’。

  再给你举几个例子,太宗迁都于北京,修建了现在这座备受咱俩讨厌的紫禁城。

  其实不仅咱俩讨厌它,当时永乐朝的大臣们都超级讨厌这座紫禁城,他们都想回南京去。

  北京紫禁城最核心的建筑,是三大殿。其中三大殿的前殿,叫做奉天殿。看名字就知道,皇帝和大臣都迷信,都信奉天意。

  不过这和我要说的没关系,我要说的是,永乐十九年年初,紫禁城完工,正式启用。

  仅仅到了当年四月,才享用了一百天时间,便有‘天降雷火’,先是烧着了奉天殿,然后紧接着火势蔓延到华盖殿、谨身殿,最后三大殿被烧成一片白地。直到正统六年,才复建完成。

  这时候大臣们一下就都精神了,个个正义感爆棚,纷纷上书指出是太宗皇帝的过失,触怒了上天,才导致天降雷火,以至警戒。”

  林香玉笑道:“这火真的是天降的吗?”

  朱祁钰摇摇头:“哎,没法说啊,虽然我觉得那火不是天降的。但是架不住整个大明的百姓都是迷信愚昧的啊,就连太宗皇帝那么高的威望,那么强的能力,也只能含着眼泪,咬着牙认它是‘天降雷火’。

  你就放心行了,这不是最后一次‘天降雷火’,后面三大殿还会再次被烧成白地的。

  嗯,说不定就是在咱们景泰朝。不过我肯定不会哪怕一个铜子去修什么狗屁三大殿的。那破玩意就算修好了,也随时会被‘天降雷火’。修它纯粹就是劳民伤财,祸害百姓。”

  “那下一个例子呢?”

  “懿文太子知道吧,当年太祖也想迁都,让懿文太子去西安考察。中间太子就落水了,回来没多久就暴毙而亡。

  大臣们又将懿文太子之死,称之为‘天意’。

  就连太祖那样高的威望,那样强的能力,也拿所谓的‘天意’没办法,最后只得被迫放弃了迁都。

  看到吧,明初玩的就是‘天意’,这个‘天意’就是这么可怕,连太祖和太宗都惹不起。”

  林香玉吓得身子发冷,使劲往朱祁钰怀里拱了拱,充满后怕地说道:“难怪夫君要千方百计安排奴家认在武定侯名下呢。

  要是没有勋贵集团的鼎力支持,在这么恐怖的‘天意’之下,奴家就算生下儿子,也肯定养不活啊。”

  朱祁钰点点头:“别说儿子了,没有勋贵的支持,你自己都活不下去。

  不过,就是命好,永嘉大长公主身子骨硬朗,怎么也能再活个七八年。而我那位叔祖岷王身体越来越差,也就一两年的事情了。

  等岷王一死,永嘉大长公主在皇亲中的地位和资历就彻底无敌了。所以大长公主不仅能帮你搞定勋贵,甚至能暂时说服皇亲放弃反对。

  到时候我再把十万大军往京城那么一摆,事情就妥了。”

  “夫君真是为咱们这个家操碎了心,奴家该怎么报答夫君呢?”

  朱祁钰想了想,便笑道:“你想报答我啊,那我交给你一个艰巨的任务。”

  林香玉一听说是艰巨的任务,立时便来了精神。

  朱祁钰笑着揶揄道:“不是那种任务,你这小姑娘家家的,怎么老往歪里想呢。

  是那个石亨,他那个门客叫做仝寅,你知道的。由于他算卦算出了太上皇会北狩,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在京师名声大噪的。没办法,大明百姓就好这一口。

  但他后半部分算的是太上皇会成功复辟。老百姓本来就信这个,再加上有心之人的推波助澜,这种术士相师一旦死心塌地地与我作对,那威力也是挺大的。

  我给你的艰巨的任务,是把他拉拢过来,为我效力。”

  “拉拢不成,可以杀了他吗?”

  “不能,就因为他说了句太上皇会复辟,我就眼巴巴地跑去杀他一个瞎子,那不是闹笑话吗。

  正因为必须用平和的手段解决,所以我才说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啊。”

  “好,这个艰巨的任务,奴家接下了。咱们先睡觉吧,明天再去理会这些烦心事。”

  朱祁钰闻言,便安安分分地睡下了。

  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一早,也先还正在中军大帐中睡着,手下的将领便纷纷过来求见。

  就算这些将领早已身经百战,如今也终于彻底扛不住了。短短一晚上,派出去巡夜的精锐士卒,又死了两百多人。

  这下将领们的诉求就一个字:撤。

第193章 也先无奈下令退兵 黄溥激将强行挽留

  从昨天开始,雨就一直下个不停。

  也先的心情,也像这鬼天气一样,阴阴沉沉。

  最近的明军,彻底变成了一只刺猬。刺猬的习性,就是昼伏夜出,白天在洞里睡觉,晚上出来觅食。

  而且刺猬也是零敲碎打,四处溜达着找小虫子吃。

首节上一节99/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