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90节

  徐闻言,脸色变了变,紧接着又连忙回道:“是,若是仝寅不能为圣上所用,转而与上皇效力,他日必生祸端,微臣知道怎么做了。”

  朱祁钰笑着摆摆手:“徐爱卿误会了,我没让你杀他。朕不是那么小心眼儿的人,他若不肯为我所用,也就随他去吧。

  朕乃天命所归,岂能与一个小小术士较真,那要传出去,不得让人笑掉大牙啊。

  行了,我要回去睡午觉了,你们自由活动吧。晚上你们三个都早点过来,朕要宴请所有亲信,一边喝酒,一边谈谈接下来的用兵方略。”

  于是君臣散场,各自去休息。

  另一边,朝中四品及四品以上的文臣,都集中在本仁殿,个个相互推诿,不肯出头。胡、王直等亲太上皇的重臣都被赶出了京城,

  如今作为代表去向太后征求意见差事,就成了烫手的山芋,谁也不肯轻易出马。

第172章 皇帝大宴众亲信 和谈破裂重开战

  吵架到最后,总归是要有人背锅的。

  经常被当作使臣派去瓦剌大营的陈镒、杨善、李实、李贤,终于还是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选择,被一众大臣推举出来,硬架着去了慈宁宫。

  在孙太后吃晚饭之前,陈镒等人便紧急通报,顺利来到了孙太后面前。

  孙太后先是有些奇怪,这么一帮小虾米,来找自己做什么。既而心中便升起了不好的预感,于是连忙问道:“几位爱卿,是太上皇那边出什么问题了吗?”

  四人中官阶最高的右都御史陈镒,只得硬着头皮站出来,将事情原原本本向孙太后复述了一遍。

  孙太后听完,气得差点砸东西,合着后宫搞得鸡飞狗跳、怨声载道,好容易凑了六十万两银子,一转眼就打水飘了啊。

  光这些银子也就算了,关键是转眼就要到深冬了,要是太上皇还迎不回来,就得到天寒地冻的塞外遭罪去了。

  更更关键的是,就按新皇帝如今这样的揽权速度,要是太上皇在外面待上一两年,再回来时心腹大臣们就得被换光了。

  孙太后看了旁边的大太监金英一眼,又深深地叹了口气:都不用等一两年了,现在太上皇和先皇的心腹就已经被收拾得不轻,先帝留下的胡、王直、于谦全被送出了京城,自己暗中提拔的商辂、彭时也被送走了。

  太上皇自己提拔的人,本来就全在外面打仗。现在好了,能到自己眼前的,都是陈镒、杨善、李实、李贤这种在战前基本没啥存在感的人物。

  但是最让孙太后疑惑的是,新皇帝为何偏偏对紫禁城是一丝兴趣都没有,登基都两个多月了,一共就给五个贴身太监弄了些不起眼的差事。除此之后,再也没有插手任何宫廷事务。

  这实在太诡异了,堂堂大明皇帝,手底下连个司礼监秉笔太监都没有,新君竟然丝毫无所谓的样子,整天就悠哉悠哉地在家里玩女人。

  孙太后想问问眼前的陈镒等人,不过转念一想,这些人整天被派到瓦剌去吃瘪,一看就不招皇帝待见,问他们也问不出什么来,索性也不多费口舌了。

  这时候陈镒见孙太后久久不说话,只得催促道:“究竟要不要答应也先的要求,还请皇太后示下。”

  其实从孙太后本心来说,也先不就是要女人嘛,给他就是了。但是孙太后也知道这话说出来就是政治不正确。

  由于有辅政经历,所以孙太后也算是个经验比较丰富的政斗家,在朱祁镇处于全面被动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隐忍退让,等待时机。

  于是四位大臣便听到太后极力克制着失望情绪,幽幽地回道:“你们告诉皇帝,就说是本宫的意思,回绝掉也先吧。

  至于也先是战是和,随他去吧。本宫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两军交战时,我军要极力避免伤害到太上皇。”

  “太后圣明。”

  四位大臣闻言,如释重负,赶紧拍了一番马屁,便急急忙忙地告退了。

  在吃晚饭之前,朱祁钰便已经得到了消息,不出意料,孙太后再背一锅。

  朱祁钰心里明白孙太后的策略,想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旦自己有所疏忽,就给自己致命一击,瞬间扭转乾坤。

  这个思路倒是挺好,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会是十二分的残忍。

  虽然和谈已经破例,但是在接天楼最后一晚的募捐拍卖还是要继续。

  朱祁钰则在府中主持招待自己的全部亲信,做完最后一晚的动员,明天就要重启战事了。

  今晚的宴请,主要是为了检阅检阅自己的亲信。如今皇帝的亲信,已经从登基前的大猫小猫三两只,演化成了一个体量不大、却五脏俱全的小型军政集团。

  其中包含了多名勋贵:定国公徐永宁、曹国公李璇、兴安侯徐亨、成山侯王通。公侯都有,就是没能拉拢到伯爵。

  武将之中,亲卫之外就是一个范广;亲卫之中,许通、谷忠、刘昌。

  文臣里面,四品及以上的重臣:陈循、王文、江渊、徐。四品以下的青年才俊:黄溥、何宜、练纲。

  还有一部分没来的:兵部左侍郎罗通,新任阁臣何文渊,新的中书舍人徐正、黄鉴;以及大宁都司那七位二三品的高阶武将,这些眼下大部分都不在京城。

  至于御马监提督郝义,则是故意不来的。朱祁钰不想与御马监来往过密,提前暴露自己在御马监的布局。

  朱祁钰是这么想的:孙太后隐忍,那我也隐忍;等孙太后和太上皇一派暴起发难的时候,我用御马监四卫给他们个大大的惊喜。

  在朱祁钰心中,自己的三支亲卫排第一,然后郝义统领的御马监四卫与徐亨统领的骁骑营并列第二。

  至于排倒数第一的,那自然是锦衣卫啦。这帮人领着最优厚的俸禄,却不干活。你说他们忠于太上皇吧,好像他们也没为太上皇做些什么;你说他们忠于新君吧,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效忠新君的意愿和行为。

  就这样挨到了晚间,宴会进行的非常顺利,朱祁钰上来对着来赴宴的十五位亲信,打了一通鸡血。

  作为皇帝,朱祁钰也没什么里胡哨的套路,来来回回就这一招:封官许愿。

  什么报效国家、拯救万民之类的废话,朱祁钰从来不说。直接就是告诉大家,我需要们为我做什么,事成之后,我给你们封什么官,赐什么爵位。

  自己说的明明白白,手下亲信听得明明白白,公平买卖,童叟无欺。

  于是这酒越喝越开心,文臣们十年寒窗、武将们浴血沙场,不就是为了货卖帝王家嘛。

  双方各得所欲,热热闹闹地好容易喝到酒席散场,今晚真真是宾主尽欢。朱祁钰生怕路上出点什么问题,破格派出了大批亲卫,一直把自己的每位心腹都送到了家门口,看着众人进了家门亲卫方才回来。

  这也是三个月来朱祁钰唯一喝多了的一次。

  等朱祁钰醉醺醺地回到房中,就见林香玉也已经回来了,正如释重负地歪在床头翻看帐本,于是朱祁钰便笑呵呵的问道:

  “王妃娘娘,咱家那些破铜烂铁,一共卖了多少钱?”

第173章 四军三分攻瓦剌 新君城头论兵略

  林香玉一边叫人过来侍候,一边笑道:“一共卖了一百五十多万两,不过奴家一口气出去了二十多万两。

  再单拿出三十万两来,封在库房,作为太上皇的赎金。

  最后剩个一百万两的整数,是咱家净赚的。”

  朱祁钰一边让几位宠妃服侍着更衣,一边好奇地问道:“二十多万两,一口气就没了?”

  “嗯嗯,五城兵马司这几日负责戒严,国舅爷周寿亲自兢兢业业在那里站岗,奴家总得给人家点辛苦费吧,不然也太不懂人情世故了。

  还有咱们抄家抄来的十几间妓院,总算彻底脱手了。那些恢复民藉、重获自由的姐妹们,总得给她们些安家使费吧。

  再者奴家挑了一批聪明伶俐的姐妹,组建了神女阁,为夫君秘密收集情报。运营这样一个秘密组织,不也得要一大笔钱嘛。而且这还不是一锤子买卖,以后还得源源不断地往里面投钱。

  另外为了安抚剩下的店铺产业的掌柜、伙计,还有各处田庄的管事、佃户,奴家给所有人额外赏了三个月的月钱,免了佃户们一年的田租。而且将佃户们以前的积年欠帐,也全都一笔勾销了。

  总之东一笔、西一笔,二十万多两一会功夫就没了。”

  朱祁钰点点头:“行吧,钱是王八蛋,了还能挣。我之前特意留了一批王振的亲信,没有抄他们的家。就是防着咱们哪天缺钱了,随时可以再抄一批。

  另外你从剩下的一百万两里,再拿二十万两出来,给母妃,还有你们十五个姐妹,以及太子和公主,做些新衣服,打些新首饰,置办些新鲜玩器。

  咱们也不能光顾着为国为民,却把自己弄得苦哈哈的。”

  “哎呀,这么好吗,夫君真是世上最大方最体贴的奴隶主了,我们姐妹给夫君磕头了。”

  说着,在场的几位佳人作势便要下跪。朱祁钰连忙摆摆手:“罢了罢了,寡人的命都在你们手里握着呢,不对们好不行啊。

  我也不图别的,你们只要不喂我喝药,我就足感大德,千恩万谢了。”

  朱祁钰话音刚落,正好暮雨端着一碗醒酒的药粥走了进来。听到这话,暮雨尴尬地站在那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双方对视了半晌,朱祁钰只得自己打脸了:“哎,我就随口一说,喂吧喂吧,嘴对嘴的喂。有绝色佳人口舌侍奉,就算毒药我也甘之如饴。”

  众女闻言,方又踊跃起来。

  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一早,城外四座明军大营便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

  城外明军二十多万,分成了三批。今天十万人出营列阵,明天则换另外十万人出战。

  白天二十万人负责轮流列阵进攻瓦剌大营,晚上两三万人,专门负责夜袭。

  一天十二个时辰,三批明军完全不间断地向瓦剌大军施压。明军按照新君的要求,需要用十天时间,彻底消磨掉敌人的体力和意志。

  朱祁钰则早早地在一千亲卫的簇拥下,带着徐永宁和李璇来到了西直门城头,观看大军调动。

  自从孛罗全军覆灭之后,一直到现在,双方都没有再交战。趁着这段时间,大明朝廷集中全力,造出了更多的战车、火器、弩箭等军械。所以明军一出营,很快就用战车围成了三个方阵。

  每个方阵三万多人,由骑兵、重甲步兵、火枪兵、火炮兵混编而成。还是老规矩,用火炮、床弩、火枪组成远、中、近三层火力覆盖,就等着瓦剌骑兵往枪口上撞。

  不过这次与以前不同的是,如果瓦剌骑兵不主动进攻,那明军的三个方阵便互为掎角,缓缓地向瓦剌大营方向挪动。

  看着明军严整有序的行动,朱祁钰在城楼上连连点头,止不住地赞道:“果然是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足粮足饷的明军,再加上充足的辎重补给,和征战多年的猛将,看着就让人充满安全感。”

  说到这里,朱祁钰紧接着向左右的两位国公抱怨道:“你们说大明军队里,发饷最足额最及时的就是锦衣卫。

  但是锦衣卫足足十五万人,一到生死存亡的时候,他们又完全打不了仗。若是把他们这些饷银拿过来分给十五万精锐边军,我的将军们早就把也先的人头捧来给我当球踢了。哎,造孽啊真是。”

  徐永宁和李璇竟然还在一旁使劲点点头,表示认同新君的看法。

  也就是旁边都是自己的心腹啊,换成别人站在一旁,朱祁钰绝对不敢说这种话。如果自己想对锦衣卫动手的消息传出去,那可就要了命了。锦衣卫杀敌人的时候不好使,搞内斗的时候却未必含糊。

  也不能光抱怨,朱祁钰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转而向徐永宁问道:“定国公,你说说咱们这阵势如何?”

  徐永宁笑道:“陛下这番战略调整,应该是学习了伍子胥的‘三师疲楚’之策。让明军轮番上阵,先把自己的防御打造的固若金汤,然后再用火炮轰击敌营。

  反正我们补给充足,瓦剌不主动出战,咱们的火炮就一直轰下去,白天轰完晚上轰,晚上轰完白天再轰。

  直到敌人彻底疲惫不堪了,咱们再与之决战。”

  朱祁钰微笑着点点头,又向李璇问道:“曹国公怎么看?”

  李璇回道:“微臣基本上认同定国公的说法,但是臣的想法和定国公有点小小的区别。”

  “曹国公说说看。”

  李璇便继续说道:“伍子胥提出的‘三师疲楚’之策,也是效仿了晋国大将荀的‘三分四军’战略。

  臣倒是觉得,陛下现在的部署,更像是荀那原版的‘三分四军’之策。

  荀将晋国的上军、中军、下军、新军分成了三部分,利用楚军远道而来,将士疲惫,补给不足的劣势,轮番消耗楚军。此战略一经施行,便生奇效,以至晋国一度恢复了霸主地位。

  如今我们大明的处境何其相似,也是国力大损,被强敌进犯。而陛下同样是将城外四营大军,一分为三,依次出击,轮流休息。

  此役建功之后,大明同样会再度中兴,而陛下也将成就千秋霸业。可见历史冥冥之中,竟也有天意轮回。”

  李璇这马屁拍的太好了,朱祁钰听李璇说完,更加卖力地连连点头称赞:“好好好,贤弟不愧是岐阳王的子孙,真是家学渊源,于兵事颇有见地。”

  这边朱祁钰带着自己的两个表弟,东拉西扯,悠然自在。那边的朱祁镇和也先,就没这样闲适的心情了,一群瓦剌上层权贵、将军聚在一起,为了应敌之策,吵成了一团。

第174章 一王城上一王城下 二龙相见大谈交易

  不管也先想怎么做,反正伯颜帖木儿已经决定要回家了。

  天冷了,其他将士们也想回家。对于重新开战,除了也先,其他人都持反对态度。

  在争吵了一番之后,伯颜帖木儿向也先劝道:“大哥,要不还是按照说好的,由我护送着太上皇,先返回大同。

  这样既可以保障太上皇的安全,也可以提前安排好退路。”

  也先闻言,点点头。在心中盘算一番之后,也先也觉得可行:让伯颜帖木儿带着本部一万兵马先回大同,并且把太上皇带走,这样既能将那六十万两赎金收入囊中,又可以不用送还太上皇这张万能护身符。

  六十万两白银,加上孙太后最开始送的那整整八辆大马车的珍宝,足够整个部族舒舒服服过一年了。

首节上一节90/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