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415节

  这可是大功劳,皇爷特意留给咱们几个的。

  来来来,李千户,拿个镐,让高老弟一起刨。

  这里的山头已经刨了大半了,不出意外,再有个三五天就能有所收获。高老弟你也刨刨作作样子,到时候功劳是咱们大家的。

  晚上我再给你摆酒接风,咱们好好喝一顿。”

  高平无奈地接过镐,一边刨一边笑道:“我在安南都没干过苦力,怎么一回来就让我刨石头呢。”

  阮昔笑道:“我来的时候娘娘就说了,回去给老弟兼任慈庆宫总管。咱家小爷虽然不住慈庆宫,但是东宫属官大部分却在慈庆宫啊,这可是个天大的美差。”

  一听这话,高平有干劲儿了,真抡开膀子刨起了石头。

  到了晚饭时,数个民窑大商家追到了德兴镇,在营州卫驻地前哭着喊着求见。

  高平碍于情面,放他们进来了。

  六个大商家,带着数箱金银珠宝,十几位绝色美人,代表整个景德镇民窑,求着两位实权大太监给分配点活计。

  阮昔皱着眉头说道:“圣上一向最是体恤民生的,我们也不会折腾你们,你们安安生生做自己的买卖不就得了。”

  六大瓷商心中苦笑:那可不行啊,山东青州的瓷器业发展极快,而且背后还是齐王府在运作。

  谁不知道皇帝和太子在轮流兼任齐王呢,那能有人惹得起吗,让大家可怎么和青州瓷商竞争啊。

  好容易来了两位实权大太监,大家可不得死命巴结。人世间最大的悲哀,就是送礼送不出去。

  阮昔看看高平,高平看看阮昔,两人都无语了,这帮瓷商老爷们真是哭着喊着奉上厚礼,一副你们不收我们就去寻死的架式。

  迟疑了半晌,阮昔点点头:“你们都把礼物大老远抬来了,再让你们原样抬回去也确实不尽人情。

  这次就这样吧,下不为例,以后不要再送了。”

  六位瓷商闻言,大大松了口气,忙不迭地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景泰朝的大太监们有个共同的优点:收了钱,就真心实意给人办事。拿钱不办事的,在自家皇爷那里都没办法交待。

  阮昔命亲随取来一方玉匣,递给为首的张员外。

  “这个玉匣里,有十五套画像,每套四张,一共六十幅画。

  我这次出京,有两件差事,一是在德兴挖矿,二是去做南阳采独山玉,命能工巧匠把这六十幅画做成玉雕人像。

  这些画你们先拿去看看吧,如果你们能做出那种方形的瓷器,瓷器四个面是一组美人图,并且和画上的一样栩栩如生的话,圣上必然龙心大悦,娘娘们也必然对你们青睐有加。”

  这些商人心思活络,立即就听明白了,当即便齐齐跪下千恩万谢。

  阮昔又嘱咐道:“这些画作万万不可亵渎,你们怎么拿走的,要怎么原样还给我,我还要用呢。”

  商人们连连称是。

  接下的酒席宾主尽欢,一直到深夜方散。

  又过了三日,三月二十六日。

  阮昔、高平继续带着将士们及内官监工匠在山上挖石头,今天又换了一座山。

  皇帝只说是在德兴镇,三面环水的一片群山之间。

  阮昔又从地方征调了一万多卫所兵,钻山打洞,把这一大片快挖遍了。

  过了晌午,众人正昏昏欲睡之际,突然有一兵士叫嚷起来。

  很快,内官监的工匠被叫声吸引了过去,对着挖出的石头反复确认过之后,急忙向上禀报。

  阮昔、高平匆匆忙忙赶过来,向工匠问道:“这果是矿石?”

  工匠答道:“我们几人在内官监铸了一辈子铜器,对铜的提炼之法也颇为精熟,还能不认识铜矿石吗。

  这德兴铜矿,据记载,唐、宋年间已有开采,但是咱们挖到的这处,矿石埋藏如此之浅,品相如此之好,倒真是出人意料。

  大家集中起来,以这里为中心,方圆一里之内深挖,怕是真如圣上所言,会有规模巨大的露天铜矿。”

  阮昔、高平大为振奋,集中全部力量在附近挖掘,果如工匠所言,露天大矿无疑。甚至这片铜矿中还伴生了金、银矿石。

  阮昔写了详细奏报,附上数块矿石,命亲卫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第715章 镰仓幕府遣使乞粮 日军主力偷袭

  三月二十七日。

  朱祁钰一大早起来,就在东坡刨地。朱文芳带着裴当、阮竹二人进了灵玉宫,来到雪堂前。

  朱祁钰问道:“殿试的结果出来了?”

  朱文芳凑近答道:“出来了,爹爹要不要看看他们的试卷?”

  朱祁钰摆摆手:“不用了,你跟着师父好好学就可以了。过两天,你去宴请新科进士,向他们训话。

  然后再挑出一批人来做中书舍人,其他人该去各部院的,该去地方的,你看着分配吧。

  这是的第一批门生,好好笼络着他们。”

  林香玉在一旁问道:“谁是这届的一甲进士,谁是二甲前三?”

  朱文芳回道:“状元是唐,榜眼是王克复,探是乔凤。二甲前三依次是徐贯、端宏、杨继宗。

  其他都是公推的,但探郎乔凤是我钦点的。”

  朱祁钰点点头:“应该的,乔毅、乔凤父子是最先上书固请易储的,你确实应该拿出自己的态度来。

  做皇帝,就是要大大方方的,没必要藏着掖着。

  乔凤年纪那么小,把定国公的妹妹嫁给他吧。这样既笼络了他,也笼络了定国公。”

  朱文芳点点头:“爹爹说的是,我这些天好累啊,爹爹不请我去家里坐坐,好歹让母妃给炖碗汤喝喝。”

  “我家里有太多不能看的东西,不方便你进去。你就在这里聊聊天,然后回去陪你的太子妃吧。

  我就嘱咐你一句,你要紧记着,将来要对朝廷的决策机构进行改革,尤其要削减内阁的权力。

  在我做皇帝期间,肯定是削减不了了。如今的阁臣大部分都是在皇位问题上支持过我的,我也不好意思卸磨杀驴。

  而且不论是我,还是将来你继位了,都能压制住这帮阁臣。但你儿子就不一定了,所以必须得改革,但不是很急迫,你明白这个意思吧?”

  朱文芳点点头。

  朱祁钰又问道:“前几天你回城里的老王府去,有去拜汉帝庙吗?”

  “拜了。”

  “那你知道我为何不把汉武帝列入汉帝庙?”

  “因为汉武帝穷兵黩武、压榨百姓。”

  朱祁钰一脸严肃地嘱咐道:“不止如此,汉武帝在皇位传承问题上的处理,绝对不可效仿。

  他就是最经典的反面教材。首先是猜忌太子,巫蛊之祸,逼得卫太子起兵反抗。搞得那叫一个不体面,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其次,是留子去母。也不知道他脑袋里哪根筋搭错了,亏他能想的出来。

  你要记着,汉朝前期之所以日益强盛,就是因为尊崇太后,太后也能摄政掌权。

  人们老抓着吕后专权不放,却不想想,若是没有吕后,就凭年轻软弱的汉惠帝,不得被那帮开国功臣、骄兵悍将生吞活剥了啊。

  后面的薄太后、窦太后不论是个人德行,还是对朝政的辅助,都没什么大问题。

  有太后在,皇位的传承就多了一道保险。若是没有太后,你能保证每代都是成年皇帝继位,那还好。

  若是运气不好,出现幼帝继位,你就等着去吧。

  孤儿寡母还免不了要受欺负呢,你想想,若是寡母都没有,光剩个孤儿,大臣们还不是想怎么摆弄你就怎么摆弄你。

  你大伯继位的时候还有太后扶持呢,都出了三杨这种绝世奸佞,我和你大伯光给他们擦屁股擦了二十多年,真他妈恶心。”

  林香玉笑着补充道:“三杨给你爹气的啊,生生把他们挖出来挫骨扬灰了。”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至中午方散。

  朱祁钰回到家中,泡了会温泉,然后舒舒服服歪在榻上,处理各方军报。

  浅雪问道:“夫君,神武侯范广已率大军进驻广宁,他请示夫君,原来的奴儿干都司谁管?

  最近野人女真蠢蠢欲动,有与鞑靼勾结的迹象。”

  朱祁钰笑道:“那个叫长安奴的野人女真首领在朝贡完成,返回途中挨了打,这是生出反心了吗?”

  “可能吧,还有一个原因是那边地域广阔,光靠一个奴儿干都司,实在管不过来。更何况范广的三万新军都调到广宁去了呢。”

  “也是,辽东和奴儿干都司实在太大了,我有意将它俩分成四省,辽东省、辽西省、辽南省、辽北省。

  建立州府县,迁汉民实边。

  把原属山东的辽东半岛单拆成一省。

  给朝鲜分成的两个省也改改名,北边我就叫它高丽,南边沿用朝鲜名号。”

  浅雪又问道:“日本镰仓幕府足利成氏遣特使来京,夫君要不要见?”

  “有什么可见的,我不是围魏救赵,已经帮镰仓幕府大大缓解压力了嘛。”

  “明军在占据港之后,水师主力以港为根据之地,派舰船往来游弋于沿海。日本的海贸彻底断绝,这下连走私的都没了。

  再加上今年大旱,镰仓幕府彻底扛不住了,他不仅需要咱大明的茶叶、丝绸、布,现在就连粮食都要求着咱们供给。”

  朱祁钰闻言,喜上眉梢:“这么说,我可以完全拿捏了他们了啊。他们不要我们的丝绸、瓷器,也能活。没了茶叶,多少受些影响。

  但是没了粮食,那可是要活活饿死人的啊。”

  浅雪笑道:“夫君真是天命所归,据朵颜卫奏报,今年草原也干旱,虽然不像日本那样严重,但鞑靼部和瓦剌部今年恐怕无力南下了。

  最大的可能,鞑靼部与瓦剌部会因为争抢有限的水草肥美之地而全面开战。”

  朱祁钰更加喜悦:“多给朵颜卫点钱粮,让他们远离冲突,以逸待劳。等阿剌和脱脱不打的差不多了,咱们去摘果子。

  唯一的问题是,有当初的盟约在,需要他们先毁约,主动进攻大明,到时候咱们再还击。

  人无信不立啊,我作为大明天子,得恪守契约精神,只要给出的承诺就必须得兑现。

  室町幕府怎么样了,他们什么时候来求我啊,他们内部有没有出现一个廉颇?”

  浅雪闻言笑道:“要不怎么说夫君是天命所归呢,室町幕府出了可不止一个廉颇。咱们的秘密说客成功地游说了足利义政的乳母今参局。

  这个叫做今参局的女人真是厉害,成功说服足利义政任命心腹有马持家统帅京都军队。

  有马持家您记得吧,还作为特使来过北京呢。他跟今参局是一伙的,选择了拥兵固守京都的战略。

  京都的粮食就够吃两个多月了,今参局等人成功使足利义政相信,通过偷袭釜山,可以将我们囤积的物资抢过来,辗转运抵京都,从而与我们进行长年对峙。

  足利义政信了,所以他要被坑惨了。”

  浅雪一语成谶。

  同日,进攻釜山的日军粮草将尽,被迫撤退。

  日本水师分成三路,一路运载着陆战精锐回防博多港,一路断后,这两路是明的。

  另一路则趁着夜色离港,去偷袭防御薄弱的济州岛。

  日军也有人才,这个战略十分巧妙。只要济州岛得手,日本的缺粮困境迎刃而解。

首节上一节415/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