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93节

  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朱祁钰刚起床,阴阳怪气攻击皇帝的奏本就像雪片般飞来。

  这些奏本直接把朱祁钰看傻眼了:“好家伙,泰山不就是地震了一下嘛,至于这么激动。

  看这些人义愤填膺的样子,应该是忍我好久好久了。

  又是什么我荒疏怠政、不敬天地祖宗;又是穷兵黩武、苛虐百姓。

  就这调调,一看就是宣庙忠臣的作派。

  可惜啊,老天开眼,他们的好圣孙也就活了三十多,就去见太宗了。”

  浅雪笑道:“太子请辞的奏本在朝野传开了,人们敢怒而不敢言。正好泰山地震,给了群臣攻击您的由头。

  自古以来,人们就信奉泰山,泰山地震,还伤及百姓,自然是上天对夫君不满,要降下灾祸示警了。

  听说整个京师有不少人被鼓动了起来,夫君打算怎么回击他们?”

  朱祁钰想了想,然后回道:“大明门外的棋盘街,是百官上朝的必经之路。用三天时间,你派人在棋盘街正对大明门的地方,整理出几间房室。

  我要建立一个临时衙门,衙门紧临棋盘街,正对大明门,我要让来往人等都能看到。”

  浅雪好奇的问道:“建个什么衙门,夫君想干什么?”

  朱祁钰冷笑道:“这个新衙门叫做奉天靖难筹备署。这些大臣不是能解读上天的旨意吗,他们不是说我获罪于天了吗。

  好啊,我建个衙门,你们这些大聪明组织在一起,代天行诛、奉天靖难吧。

  如果我真是失去了天心与民心,们可以代表上天灭了我啊。”

  浅雪笑道:“夫君又开始荒诞不经了。”

  “一直以来,我就是太温柔了,以至于这帮大臣没完没了地蹬鼻子上脸。这次我要杀他一大批,省得给朱文芳留下一大堆隐患。

  我想明白了,我就杀了他们又能如何,太宗都没事,我能有什么事。

  再往前数,太祖一下几万几万地杀,杀文臣就像杀狗一样,也没见有什么事情。

  文臣就跟韭菜一样,割一畦还有一畦,过不了多久又长得满满当当。”

  浅雪笑道:“您别觉得杀女人跟割韭菜一样就行。”

  “那不能,告诉玲珑,今天就吃韭菜鸡蛋的饺子好了。”

  “好好好,咱们自家养的母鸡,从小喝着玉泉水,吃着京西稻,下的蛋就是好吃。让玲珑包饺子时放二十个鸡蛋,夫君吃完好好干。”

  朱祁钰坚定地点点头:“行,只要你们让我吃饱吃好,我一定好好干,伺候得五位皇贵妃娘娘舒舒服服的。”

  浅雪笑盈盈地将一封奏本递了过来:“夫君看看这个,镰仓幕府的足利成氏遣使至釜山联络安国公,希望派使者到北京来谈判。

  如果等夫君批准,消息一来一回又得一个多月,所以安国公就自己决定,命人护送足利成氏的特使进京了。

  如今特使住进了会同馆,夫君见还是不见?”

  朱祁钰闻言,抚掌而赞曰:“好,我早就在等足利成氏的特使了。他们终于扛不住,要求我帮忙了。

  晾他们个四五天,然后让何宜带着朱文芳去跟特使谈判吧,我就不出面了。”

  浅雪回道:“安国公还附了一份军报,说足利成氏起先打得关东管领上杉氏节节败退。

  上杉氏无奈只得筑城固守,足利成氏久攻不下,被室町幕府派出的援军内外夹击,据说败得很惨。

  足利成氏若想坚持下去,夫君就是他唯一的希望了。”

  朱祁钰笑道:“到时候足利成氏、足利义政这两人都会哭着喊着求我帮忙,就跟刘邦、项羽哭着喊着求齐王韩信帮忙一样。

  没想到我的齐王之位应在这里了,坐拥山东、挟持天下,要做就做真齐王。”

  喝了口茶,朱祁钰继续说道:“岳正不是要求我配合他吗,等到秋收之后,我要派十万大军从釜山出发,到加贺去登陆了。

  日本的沿海防线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加贺的海岸南北长一百五十多里,平坦开阔,岸边没山。

  当初大元攻不过去,是因为加贺距釜山近一千五百里,大元的水师舰船不行,没有能力如此远距离地运输主力。即使运过去,登陆成功,大元也保障不了后勤。

  但是寡人不一样,寡人费几百万两造的那些大船,只要避开夏天风暴多发时段,一口气运送几万大军,毫不吃力。

  对马岛之败,进攻博多港受挫,这都是迷惑敌人的。”

第677章 撕破脸皮君臣决裂 鲁藩赈灾毁家

  朱祁钰的真正战略,是多点登陆。从京都东北的加贺、东南的伊势、西南的港,一共三个方向包围住京都。

  然后围而不攻,转头全力拿下博多港,彻底控制住明日贸易。

  最后慢慢攻占金银矿山,慢慢迁入汉人苗人瑶人。

  金银矿山和贸易顺差到手,便是大功告成,剩下的交给子孙慢慢磨吧。

  转眼来到八月十三日,泰山地震事件发酵得也差不多了。

  群臣见皇帝对讽谏奏章没有反应,越发蹬鼻子上脸,上奏本指出皇帝惹上天发怒以致降下灾祸的,达到了三十余人。

  老虎长时间没有发威,就被大家当作病猫了。

  就在朝野得意忘形之际,皇帝诏命突然传到内阁,宣布于大明门外新设一奉天靖难署,所有认为皇帝获罪于天的文臣武将,都可以聚在一起,组织奉天靖难。

  太常寺卿许彬、户部江西司郎中陈汝言、云南道监察御史张蓥、沈性、钦天监中官正汤序等三十六人,被皇帝钦点为奉天靖难忠良之臣,每日前往大明门外的新衙门组织奉天靖难。

  这些人当然不会乖乖就范了,但是锦衣卫会亲切友善地陪伴他们在新衙门中恭谨地侍奉上天。

  此举引发轩然大波,朝野上下无不震惊于当今天子的荒诞不经。

  但是没办法,以大明前期的集权程度,皇帝只要肯拉下脸直接撒泼,百官几乎无法阻挡,更何况京城军队牢牢掌控在皇帝手中。

  而京城军队的头目,比皇帝还急于易储。

  对骁骑营、神机营、神枢营、天策卫、营州卫、朵颜卫的将军们来说,如果皇帝不易储,那大家的功劳是什么呢,大家的爵位又是什么呢。

  这些可都是靠着剿灭孙氏与朱祁镇的党羽得来的啊,总不能傻乎乎地等着朱见深来承认大家的功劳和爵位吧?

  锦衣卫倒是没什么动力,这个储可易可不易。但是主管锦衣卫的武定侯郭昌态度极为明确,只要锦衣卫稍微表现出阳奉阴违的态度,立即送往日本前线去做炮灰。

  锦衣卫不用上战场?在景泰朝没有这个规矩,任何人都可以上战场为国效力。

  甚至于锦衣卫的大门口,新竖了一块石碑,朱祁钰御笔亲书:忠诚不绝对,便是绝对不忠诚。

  然后命工匠刻成石碑,竖在锦衣卫门口。

  谁不向皇帝效忠,立即送往日本前线,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迟疑。

  锦衣卫被逼得没有办法,只能拼命弹压挑衅皇帝权威的文臣。

  朝野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皇帝的诏命又到了:原来的三位齐王妃,改封为皇贵妃。

  当今天子正式将齐王之位传与世子朱文芳,并册立世子妃徐氏为齐王妃。

  皇帝的态度强硬且不容置疑,事先也没有与内阁重臣们商议。

  重臣们也没有办法,皇帝的长子封王,天经地义,别人管不着。

  也没办法管,万一一句话没说好,也被皇帝派去筹备奉天靖难了,那事情就大条了。

  别说重臣们了,就算是京师的普通百姓,都知道奉天靖难的含义,皇帝让你奉天靖难,意味着皇帝明确指责你有不臣之心了。

  实际上被皇帝强行派去奉天靖难的三十六个文臣,也确实有不臣之心。在这些人心中,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这才是正统一脉。

  朱祁钰做的如此强硬,也是为了彻底杜绝借天象言事的不正之风。

  地震一下,就是上天迁怒皇帝;哪颗星星暗淡无光,也是上天迁怒皇帝;哪个地方不下雨,是上天迁怒皇帝;哪个地方下雨多,也是上天迁怒皇帝。

  甚至于紫禁城三大殿被‘天降雷火’烧没了,也是上天迁怒皇帝。

  连太宗都因为三大殿的‘天降雷火’,被文臣怼得到处跑。

  朱祁钰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把这种风气彻底扼制住。

  不得不承认,在某些问题上,大清的统治者才是对的。

  就比如对待文臣,大清的皇帝们像杀狗一样,杀完一批再杀一批,杀到服为止。

  最后康熙和乾隆反而成了明君圣主,被一堆人狂舔。

  也没见康熙朝、乾隆朝的大臣们整天唧歪什么天象示警、上天发怒。

  你越温和善良,别人就越欺负;你越残忍暴虐,别人反而还跪在地上歌功颂德。

  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

  经过一天时间的发酵,翰林院侍讲吕原、林文、李绍,编修钱溥、柯潜等人上书为昨天的三十六位文臣鸣不平,也被派去和那些人一起奉天靖难。

  ……

  山东曲阜。

  近日大雨连绵,百姓流离失所。

  曲阜受灾异常严重,百姓眼看就活不下去了。

  连续数日,已有多批百姓,成群结队在曲阜县衙前请愿,希望免去今年的税赋徭役和田租。

  岂料,大明为了优待衍圣公后人,曲阜县令一职,一直掌握在孔家手中。

  而孔家恰恰又是曲阜最大的地主。

  徭役还好商量,但想免去今年税赋?

  把朝廷应收的税赋免掉,还有的商量。但地方的应收部分,怎么能免?免了衙门里上上下下吃什么?

  至于免田租,更是做梦。

  今年收不着粮食,可以变卖家产啊,实在不行,还可以卖儿卖女。

  鲁藩被移到了曲阜,此前一直借住于孔府,新王府还没来得及建设。

  一月之前,有内使代皇帝赐金银布帛于鲁王。

  鲁王为报皇恩,于数日之前,在孔府大门前开设粥棚,施粥救民。

  鲁王绝不是简简单单做个样子,而是变卖家产,从原来的封地兖州筹集来了三十万石粮食,向曲阜百姓承诺,一定会全力赈灾,直到鲁藩财富耗尽为止。

  兖州遭灾也相当严重,所以鲁藩变卖家产,同时赈济兖州、曲阜两地。饶是鲁藩再富足,也禁不起这样的消耗。

  按鲁王自己计算,即使倾尽全力,最多也就支持五十多天。

  孔府可算是被鲁王恶心坏了,拿出三瓜俩枣来赈济百姓吧,有鲁王珠玉在前,实在拿不出手。

  往外掏真金白银吧,又实在心疼。

  而且赈灾是个无底洞,光现在曲阜就有十几万灾民。

  明年就更多了,因为今年很多百姓已经过不下去了,明年还怎么种地?大部分连种子都买不起。

第678章 六万精锐扬帆远航 舰船尽出分批

  山东按察使陈鉴分管济南、东昌、兖州三府,此时已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一天一道奏本催促朝廷调粮赈济。

  此时登州、胶州的存粮已经全部运往了釜山和济州岛。

  分管登州、莱州、青州三府的右布政使崔恭则张发告示:凡流离失所百姓,愿往迁济州岛及日本加贺、越中、越前等国者,永免丁税、杂税。并分配官田租种,收成自留六成,上交官府四成。

首节上一节393/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