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294节

  朱祁钰沉吟片刻,然后点点头:“可以将京察与大计推迟五年,但是在此期间,吏部也不可懈怠,需要认真考评官员,为朝廷发掘人才。

  文武百官也需尽心尽力,忠于职守。

  如果能在五年内平定四方动乱,恢复吏治民生,则国家幸甚,百姓幸甚。愿卿等勉之。”

  百官闻言,喜出望外。大家最讨厌的京察和大计,竟然一口气被推迟了五年之久。而且听皇帝的意思,到了五年之后,也可以再商量,只要中兴大明的事业发展顺利,继续推迟京察也不是不行。

第510章 郑重承诺不废太子 削减厂卫加开

  大臣们想不到的是,朱祁钰本来就不想搞什么京察和大计。

  京察和大计,从一开始就是故意抛出来让百官反对的。朱祁钰真正想要的是废保举,复铨选。

  右春坊右中允叶盛又站出来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启奏陛下,内廷有东厂、内厂、西厂,职事重复。

  而且最近东厂提督太监舒良又在大幅扩张东厂人员,臣以为此举多有不妥,恳请陛下废除内厂、西厂,并减少东厂的人员。”

  朱祁钰点点头:“设立内厂、西厂,本是为了确保寡人安全的临时之举,在数日之前,寡人调整内廷机构时,就已经废除了内厂、西厂。

  至于东厂,是因为寡人清理内廷时,有些年老病弱的太监无处安置,就只得暂时放在了东厂。

  过一段时间,等内帑富裕了,寡人自会将这些人遣散。”

  叶盛闻言,行了一礼便退下了。虽然知道皇帝关于东厂的说法都是在睁着眼睛编瞎话,但毕竟皇帝已经把内厂和西厂撤销了,再不依不饶地刨根问底就太过分了。

  李侃紧接着站出来奏道:“陛下,微臣奏请开经筵,为皇太子讲书。”

  “准。”

  朱祁钰不加思索、斩钉截铁地回道。

  这答应的速度太快,连李侃本人都被吓了一跳。

  事已至此,李侃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问道:“最近坊间谣传,陛下要废黜太子,改立己子。

  臣恳请陛下详查,以平息谣言,安定人心。”

  朱祁钰点点头:“可以,太子乃是国本,不可动摇。就由三法司配合顺天府去查办吧,有散布谣言的,抓起来严办。

  另外,爱卿是不是还担心太子的人身安全啊?

  你和林聪、叶盛、朱英,作为右春坊的中允和赞善,本就是太子属官。从即日起,你们每日一早去跟着刘定之到慈庆宫陪太子读书,直到宫门落锁之时再出宫。

  这样一则可以辅导太子功课,二来也可以保护太子安全,事关重大,卿等勉之。”

  朱祁钰的意思很简单,既然你们不放心我,那你们就天天看着太子去吧,免得我再把他暗害了。

  如今我在大朝会,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前,郑重宣布不会废黜太子,更不会暗害太子,你们总没有话说了吧。

  大臣们听到皇帝如此郑重承诺,确实没有话说了,但心中却愈加感到奇怪。

  按说从正常的人性角度来看,皇帝是一定会选择废黜太子的,谁会不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呢。

  人心就是这么奇怪,皇帝不承诺保全太子,大家担心地睡不着觉。皇帝承诺保全太子,大家又觉得皇帝脑子不正常。

  所以皇帝这么一回答,李侃短暂的惊异过后,临时改变主意,选择了进一步试探:

  “之前礼部选出的秀女全部在兵变中丧命。臣请陛下命礼部重选秀女,早立皇后,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朱祁钰冷冷地看了李侃一眼,这些人怎么还没完没了了,看来自己杀的人还是不够多啊。

  你老让我选皇后选皇后,但我真选出了皇后,皇后又生下了皇子,你们又不让他当太子。

  朱祁钰心里还没骂完,就见下面的文官跪下了一大片,齐声高呼:“请陛下早立皇后,以安天下之心。”

  朝臣里面,勋贵和武将都是站着不动的,因为一场兵变,忠于朱祁镇的勋贵、武将已经被清理的七七八八了。

  还能站在这里上朝的勋贵、武将,基本都是朱祁钰的亲信,而这帮人,已经认可武定侯的外孙朱文芳做下一任皇帝了。部分文官想另选个皇后出来,然后再整出个皇子和朱文芳打擂台?

  开什么玩笑呢,你们是嫌骁骑营的军刀不够锋利?还是觉得神机营的火器杀不死人?

  文臣里,大学士和六部尚书都是朱祁钰的人,算是比较靠谱。剩下的人,有无所谓谁当皇帝的,还有心向恭让皇帝的。

  中下层文官,除了新科进士,愿意真心效忠朱祁钰的还是极少数。

  朱祁钰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刘昌,刘昌便刷地一下抽出了腰间佩刀。

  午门之前,三千营州卫将士齐齐抽出佩刀,迈着统一的步伐、杀气凛凛地围了上来。

  三杨的族人在午门前被处决,本就血染了一地,如今营州卫将士杀气腾腾地威逼过来,已经颇有战场厮杀的气势了。

  而且这帮亲卫不仅上过战场、杀过鞑虏;当初文臣打死马顺时,这帮亲卫已经参与过镇压文臣、杖毙首恶了。

  那些跪地请愿的文臣顿时怂了,皇帝一声令下,这帮亲卫可是真敢杀文臣,一点不带开玩笑的。

  带头的李侃连忙奏道:“陛下,臣等只是按照朝廷制度奏请,绝无逼宫之意啊。”

  朱祁钰冷笑道:“不能怪我的亲卫误解,连寡人自己都不理解你们。你们又非要屡屡逼迫寡人册立皇后,又不许皇后生出的儿子做太子。

  朝廷又不是你家开的,那好事都被你们占全了也不行啊。

  你们这么霸道,就难怪寡人的亲卫认定你们是逼宫了。”

  众人闻言,连忙伏地对曰:“臣等万死不敢有僭越之心,请陛下明察。”

  朱祁钰冷哼了一下,并不接话,而是转头对王文等人笑道:“内阁还有何事,继续奏对吧。”

  朱祁钰也不让大臣们起来,亲卫们也不收刀入鞘,就这样举在那里。

  又聊了小半个时辰,直到朱祁钰带着王文等重臣离去,亲卫方才跟着撤走。

  这下文臣们才算彻底老实了,果然有些道理,只有用钢刀利刃才能讲的通。

  那些没参与‘逼宫’的大臣,则公开抱怨李侃等人的多事,本来和皇帝谈的好好的,皇帝给大臣们相当多的好处,换大臣们支持皇帝改革,双方各取所需,君臣相得、皆大欢喜,这不是挺好的吗。

  就李侃这些人非要自诩为宣庙和恭让皇帝的忠臣义士,没事找事、自取其辱。

  却说朱祁钰带着王文等人又赶到了内城的工部宝源局,视察铸币情况。

  工部宝源局现在有两个厂区,除了内城的老厂,还在外城新建了一个更大的铸币厂。

  银币数量小,主要在内城铸造,铜钱数量大,全部在外城铸造。

  一进宝源局,周忱便滔滔不绝地给皇帝和重臣们讲解起铸币流程。

  王文好奇地问道:“咱们铸币的时候,竟然不往里面掺东西吗?”

  周忱好奇地反问道:“千之,你打算往里掺些什么?”

  王文被周忱的反问噎住了。

  朱祁钰摆摆手:“好了,别开玩笑了。咱们要创建的,是正经盛世,是和文景一样的治世。

  文帝朝,流通天下的是质量极佳的吴王钱和邓通钱。

  咱也一样,是有志气有追求的君臣,咱要流芳百世的,不能老想着投机取巧,收什么缺了大德的铸币锐。

  咱去外面抢银矿,抢到银矿有的是银子可铸,不要老想着从百姓手里抢,百姓已经够苦了。”

第511章 家财外露敲打重臣 视察军匠专攻

  能克制住自己,不向百姓抢钱的皇帝确实少有。在场的重臣们也是真心佩服,皇帝登基以来,不仅没从百姓手里抢过钱,还在咬着牙给百姓免税呢。

  不过问题在于,皇帝已经把其他能抢的人都抢了一圈了,太监、藩王、勋贵、和尚都是皇帝的重点抢劫对象。

  该抢的都抢过了,以后再缺钱了呢,下次抢谁?

  朱祁钰仿佛能看穿大臣们心思一般,主动解释道:”你们不用紧张,我不会搞大规模土地改革的,对抢夺官僚、士绅的利益也没有任何兴趣。

  不过盐业改革我是一定要搞的,开海禁、下西洋也是一定要搞的,再就是发动对外战争,从海外获得财富,从海外获得银矿和铜矿,然后运回来铸币。

  把这三方面收入搞好了,足够府库充盈了。”

  众人闻言,又齐呼圣明。

  反正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不看口号看实效。现在才景泰二年,大家完全有耐心再等个三五年。

  到时候皇帝搞成了,那说明大家支持皇帝是目光长远、惠眼识君;如果搞砸了,再站出来劝谏皇帝,重定国策也不迟。

  总之一句话,就是给个机会,让皇帝先试一试。

  恭让皇帝从亲政到退位,还试了八年呢,没道理不许当今天子试上一试。

  看完铸币流程,周忱又引着众人进入银库观看。里面堆积如山的白银差点晃瞎众人的眼睛,沈翼作为户部尚书,第一个就不平衡了:

  “大司空啊,你们竟然还好意思跟户部要银子铸币,看看眼前这些银子,比我们户部可富裕多了。”

  周忱闻言,连忙皱着眉头哭穷:“这里面只有一小半是我们的钱,大部分银子都是京城显贵交给工部代铸的。

  其中包括齐王府一百万两,英国公、定国公两府各二十万两,安国公、武定侯府各十万两,还有商家的二百万两。”

  沈翼好奇地问道:“什么商家会有二百万两白银?”

  周忱回道:“接天楼、天香楼、神女阁、灵玉珍宝楼、明玉百宝阁、素玉秀衣坊……”

  朱祁钰不好意思地摆摆手:“不用一一说了,名字里含有‘天、香、玉、女’四字的京城商铺,基本上都是我家王妃开的。”

  众人闻言,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合着京城最赚钱的铺子,原来都在皇帝手里呢。

  “哎,没办法,你们要体谅我的难处。要把女人养到绝对不会被人用钱收买的程度,需要很多很多的银子。

  朝廷的钱我没有,内帑的钱我也没有,再不置办几个商铺,到时候皇帝四处要饭,你们也跟着不体面不是。”

  如此一解释大臣们就都明白了,皇帝这招釜底抽薪真够狠的,你拿十万八万的银子去收买帝妃,让她给皇帝下毒,人家看都懒得看一眼。

  你拿一百万两银子去,或许人家有一丝可能会动心。但是一个没了丈夫的女人,事成之后就算你诚实守信,真给她一百万两,她也没能力守的住。

  所以皇帝直接给大家把路卡死了,用钱收买宠妃们根本就没有用。

  而且综合地位与权力来说,当今大明位列第一的女人是吴太妃,吴太妃之后,就当属皇帝的十五宠妃并列第二了。

  皇帝的女人们个个精明的冒烟,谁会傻到放着天下第二的女人不当,上赶着跑去当个无依无靠的叛徒呢。

  暗杀皇帝这条路目前来说是被堵的死死的,而暗杀恭让皇帝,则轻而易举,整个重华宫,上百宫人嫔妃来来往往,漏洞实在太多了。

  想到这里,大臣们都明白了,皇帝刚刚表面是在讲自己的宠妃,实际则是在暗示恭让皇帝、皇太子、宣庙戾妃随时可以一命呜呼,大家最好给我老实点,别把我惹毛了。

  你们非要逼我的话,我也可以给你们来个英明神武宣庙大皇帝附体。汉王故事,尔等记忆犹新否?

  也难为这帮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天才进士老爷们了,朱祁钰如此拐弯抹角地警告,他们依旧听懂了。

  看完宝源局,天还早,朱祁钰又带着大臣们去了北京外城。

  生产危险品的火药局、王恭厂被朱祁钰放在了北京外城的东南角上。那片区域未建城时水网密布、河道纵横,天然适合防范火灾。

  朱祁钰肯定不会傻到去视察火药局、王恭厂的。后世那鼎鼎大名的天启大爆炸,可就是王恭厂造成的。

  要是大臣们突然开窍,趁自己去视察时,来个景泰大爆炸,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

  之所以将这些工厂放在外城东南角,就是因为自己基本没有机会靠近那片区域。

  离着新火药局和王恭厂不远,倒是有天坛和山川坛。问题是我不会去的,要祭祀,让英国公代行即可。再说按现在的火药威力,真炸了也很难影响到天坛。

  朱祁钰主要是带着大臣们到外城那六个军匠千户所视察了一遍。这些原属于锦衣卫的军匠被朱祁钰拆分出来,划给了天策卫管辖。

  锦衣卫被进一步拆分削减,朱祁钰的计划,就是将锦衣卫打造成了一个纯粹负责侦缉和刑讯的工具。

  至于什么保卫皇帝、制造军械,那都不必了。

  自己的榜样已经亲身探索过这个问题了,嘉靖执着地相信锦衣卫能够保护好皇帝,数十年不改初衷,也就大半辈子都在被大火烧着跑。实验结果已经很清楚了,自己就没必要再去冒着生命危险抬杠了。

首节上一节294/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