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242节

  “因为王诚掌着内官监印,但被夫君派出去办差了,内官监没人当家作主。所以仁寿宫修缮事宜,是司礼监几位秉笔商量着来的。

  图纸您不爱看就算了,修建宫殿的材料,按您的意思,从其它宫殿拆借。

  司礼监给出的方案,是拆御园中的钦安殿,以及西六宫区域的长春宫、咸福宫。

  您看看要不要同意?”

  朱祁钰闻言,好奇地问道:“司礼监这些秉笔到底都是谁的人啊?乾清宫被大火烧掉之后,钱皇后暂住的就是长春宫。

  结果人家刚搬走,你就要把她住过的宫殿拆掉,是不是有些过于不给面子了?”

  浅雪笑道:“您看他们就生怕几位权贵有意见,所以奏本上写的清清楚楚,陈祥提出的旧宫拆除方案,兴安、王瑾、阮浪、阮昔、曹吉祥附议,其他秉笔不反对。然后就给报到夫君这里来了。”

  “哦,那我懂了。是寡人的大兄恭让皇帝要拆了长春宫。皇城里的内斗,可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第434章 拆除宫殿孤立太后 深谋远虑造福

  人一过万,无边无际。

  虽然经过了多次清洗,整个皇城内的太监宫女加在一起,依旧接近万人。

  这其中的派系根源极其复杂,而且太监的忠诚度也就那么回事,拜高踩低、趋炎附势,都是常态。

  所以不仅朱祁镇犯懵,朱祁钰自己逐渐也有些看不明白了。

  朱祁钰摇摇头,看不明白就看不明白吧,人不能太过执着,要学会与自己和解,不爱看,那不看就好了。

  朱祁钰向浅雪吩咐道:“让陈祥暂时代掌一下内官监吧。告诉他,拆旧宫殿可以,但不要真的去重建仁寿宫。

  能拖就拖吧,反正孙太后也没有多少天了,就不要再去糟践老百姓的血汗钱了。”

  浅雪点头笑道:“夫君可真坏,恭让皇帝派陈祥去钱皇后那里索取稀世珍宝,您则派陈祥去拆除钱皇后住过的宫殿,这下可把钱皇后得罪死了。

  人家陈祥招谁惹谁了,你们两位皇帝都这样作践他。”

  “没事没事,皇帝不坏,太监不爱,以后我再补偿他吧。”

  ……

  接下来两天,皇宫与齐王府都沉默了下来。

  倒是京城之中十分热闹,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京城居民,本就比其他地方的百姓更关心朝局一些。再加上最近出现的消息和流言,都话题性十足,所以京城百姓议政的热情空前高涨。

  其中比较香艳的话题,有存在明显影射的《妖妃密录》,有恭让皇帝一龙二凤、病中勤恳、被太后、皇后教训规劝的传言。

  还有涉及阴谋的话题,太后的心腹太监金英设计毒害皇子,意图嫁祸皇帝;以及渐渐流传开的太后阴取宫人子以为己子,恭让皇帝实际上可能是普通宫女所生。

  而光明正大的朝廷政策,取消藩王的司法特权,从此藩王犯法,与庶民同罪,更是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最与百姓有关联的,则是皇帝明确下旨抑佛,将西山佛寺全部禁绝,所有僧侣一概遣散。

  本来逐渐获得京城百姓认可的皇帝,一条抑佛诏命,又倒退回去了。

  京城的风气,一是奢靡攀比,二是崇尚佛教。

  赶上一位敌视佛教的皇帝,大部分人都很难认同。

  五月十五日,一早。

  暂时代掌内官监的陈祥,带着大批工匠进入紫禁城,开始了对部分宫殿的拆除和清理。

  对被大火烧毁的前朝三大殿、乾清宫、慈宁宫、咸安宫,进行彻底的清理。把废墟上的杂物全部运走。

  还有便是拆除西六宫和钦安殿,将各种材料用来重修仁寿宫。

  当然了,这些都是由头,朱祁钰的真正目的,是将英华殿周边的宫殿全部拆掉,让英华殿彻底成为一个孤岛,将来这就是孙太后的终身监狱。

  这个灵感的由来,则是历史上的景泰皇帝,禁锢朱祁镇,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将南宫内外的树木全部移走,从而开阔视野,便于监控。

  至于把紫禁城拆了一大半,以后怎么住?朱祁钰可不在乎这些,自己不会来住,自己的儿子也不会来住。

  至于自己的孙子,那就管不了了。一代人管一代人,隔了一代,人家也不会听我的了。他若是自己犯蠢,非要和前面这些大明皇帝一样,爱紫禁城爱的死去活来,那我也没办法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愚蠢的子孙死了,自然有聪明的子孙继续当皇帝。

  今天风和日丽,朱祁钰早早从温柔乡中醒来,还没等完全清醒,就听林香玉附在耳边,轻声蛊惑道:

  “夫君,咱们两个今天偷情去吧?”

  “偷情?去哪偷?”

  林香玉笑道:“天越来越热了,咱们去清凉殿玩呗。清凉殿在西坡小山坳里,背阴遮阳。

  而且殿后那汪清凉泉又冰又甜,咱们之前将泉水引出来,建了一座巨大的室外泳池。

  如今正好去游泳避暑,奴家在泳池中跳舞给夫君看如何?”

  朱祁钰闻言连连点头:“好好好,在水中跳舞,听起来就美妙无比,看来妖妃又要媚惑君王了,寡人一会倒要好好批判批判。”

  朱祁钰就这样被轻轻松松拐走了。

  结果到了清凉殿,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好好的王妃,瞬间变脸。

  可怜巴巴的景泰大皇帝,在清凉殿中擦桌、扫地,忙活了一上午。

  然后又到溪边架火烤鱼,服侍王妃用膳。

  朱祁钰坐在一块青石上,让林香玉侧坐在自己腿上,一边烤着鱼,一边搂着小王妃调笑。

  朱祁钰自嘲道:“我让陈祥去把孙太后周围的宫殿都拆掉,结果呢,今天他在紫禁城中清理宫殿,我在这里也打扫宫殿。

  陈祥不是最惨的,因为他只需要在一旁指挥就行了。我比他还惨,我是被指挥的,还得亲自干活。”

  林香玉好奇地问道:“夫君真不打算快刀斩乱麻,直接处理掉孙太后吗?”

  朱祁钰摇摇头:“有些人就会瞎起哄,让我把孙太后和朱祁镇这一脉赶紧杀光,我能听他们这不负责任的瞎忽悠吗。

  杀了他们非常容易,之后呢?怎么善后?天下人怎么看?史书怎么写?

  就算我不在乎,咱的儿子呢,以后当了皇帝能痛快吗?

  我要传给他一个安安稳稳、蒸蒸日上的大帝国,而不是一个到处都是隐患的烂摊子。”

  说到这里,朱祁钰气呼呼地喝了口奶,又继续解释道:“你看太宗皇帝厉害不厉害,他倒是干净利索地把建文帝给杀了,然后呢,他就痛快了吗?

  还不是一辈子活在建文的阴影里,一辈子顾忌着自己乱臣贼子的骂名。

  太宗下半辈子为了他的文治武功,为了赢得法理正统,东征西讨,最后暴毙榆木川,都没能安安稳稳死在家里边。

  这不都是为了子孙后代能过的好一点嘛。

  你看着太宗朝的皇位之争好像已经尘埃落定,但实则依旧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令我们这几任皇帝都束手无策。”

  林香玉笑道:“夫君是说藩王问题吧?”

  朱祁钰点点头:“哎,太宗是造反上位的,他当上皇帝之后,最怕的就是其他藩王有样学样,也玩什么清君侧。

  所以大明的宗藩制度彻底毁了,朝廷防藩王,像防贼一样;朝廷养亲王,像养猪一样。

  这样一来,藩王起不到拱卫皇帝的作用,反而还要给朝廷造成巨大的供养负担。

  现在还不明显,再过不了几代人,就会积重难返。到时候皇帝没有宗藩可以倚仗,文臣做大,开始具备对抗皇帝的能力。

  而那些藩王,鱼肉乡里、草菅人命,侵占良田,积累起巨大的财富。

  最后朝廷没钱,穷的过不下去;百姓没钱,也穷的过不下去。

  就剩下肥的流油的藩王们。

  所以我当皇帝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一定要进行彻底的宗藩改革。

  我要先削掉宗藩不合理的特权,然后再放开对宗藩的限制,让他们出来为国效力。”

  林香玉好奇地问道:“夫君就不怕再出现藩王清君侧?”

  朱祁钰毫不在意地回道:“你想想,从大汉开始,在大一统王朝里面,藩王以一隅之地,造反成功的,就太宗这一例。

  咱们大明怎会如此倒霉,还能再出一例吗。

  再退一万步讲,真到了王朝末世,朝廷衰弱到了极点,被藩王造反成功。

  他成功就成功吧,总比让大明陷于异族之手强。就如同大汉那样,西汉没了,但依旧有宗室站出来,建立东汉,实现中兴盛世。

  东汉也是汉,一样奉高皇帝为太祖,一样奉孝文皇帝为太宗。

  所以啊,凡事想开点就好了。咱尽力为子孙铺好路,尽人事,听天命。后面的,看他们自己的造化吧。”

  林香玉点点头:“臣妾懂了,夫君不急于除掉孙氏一脉,而是反复拉扯,根本原因,是为了能进行彻底的嫡庶之争。

  从而完全消灭孙氏一脉的法统,将来留给子孙一个没有争议的天下。”

第435章 肃王献礼简在帝心 先还王府再还

  朱祁钰点点头:“不把孙氏一脉除掉,祸患无穷;但若简直粗暴地杀掉他们,咱们的儿孙又会卷入无穷无尽的舆论漩涡之中。

  所以为了子孙能舒舒坦坦过日子,我们不能急,要让孙太后和恭让皇帝‘自然死亡’。

  而且要做的非常像才行,虽然不需要所有人都相信,但至少也要七八成的百姓认同‘自然死亡’的结论。

  然后在史书上进行一定的取舍,就足够能让后世百姓认可了。”

  林香玉好奇地问道:“天下人能够接受?”

  朱祁钰极度自信地回道:“当然了,人性就是这样的。操纵天下人的想法,说难很难,说简单也非常简单。

  就比如建文帝,明明是在城破之日,被太宗活活烧死的。

  大宗就硬说皇宫里有个地道,然后建文帝顺着地道给跑了。

  少数聪明人是不会信的,但架不住大部分人压根就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

  你只要敢给他们一个看上去讲的通的说法,他们就敢相信。

  最后太宗搞下西洋的时候,顺带加上个到海外寻找建文建的小传闻,天下大部人便深信不疑了。

  慢慢的,太宗的弑君之罪,竟然被抹去了,就只剩下了造反之罪,你说神奇不神奇?”

  “建文帝真的烧死在了皇宫中?”

  “当然了,不然他还能去哪。如果真有秘道,那问题来了,建文帝逃跑时为什么不带上母亲?

  好吧,母亲没用,扔下不管,可以。

  那他为什么不带上自己的女人呢?

  好吧,女人也没用,一样扔掉。

  那问题来了,既然有秘道,他为什么不带上自己的儿子呢?

  秘道那么宽,大人都能通过,把儿子带上怎么了?

  而且跑就跑吧,燕军都杀进南京了,建文也不着急钻秘道,还有心情去亲手斩杀徐增寿。

  反正我怎么看,都不觉建文有打算钻秘道的样子。”

  林香玉笑着摇摇头:“夫君说的是,好好一个大男人,哪有扔下女人自己跑的。”

  朱祁钰继续解释道:“所以啊,要先逼着孙氏造反,然后借机捅孙氏两刀,把她的太后、宣宗皇后的名分全部废掉。

首节上一节242/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