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243节

  最后我宽宏大量,只诛孙家满门,赦免孙氏死罪,把她关到英华殿慢慢煎熬。

  至于恭让皇帝,禁锢在南宫,差不多了再死于后院女人内斗即可。

  皇太子朱见深等以后让他自请退位,到南方做个亲王去吧。

  咱们要对见深极尽优待,做个榜样给天下人看。

  这样就可以了,总之不要让孙氏和我那大兄死期太接近。否则那一家人短时间内死个差不多,傻子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林香玉点点头:“还是夫君深谋远虑,这样以后我们儿子接手的天下就没有那么多干扰,一登基便可以专心处理军政大事。”

  “对呀,这叫爱子女,则为之计长久。鱼烤好了,先吃饭吧,浅雪她们怎么到现在也不来找咱们啊?”

  林香玉闻言,开始掩嘴偷笑。

  “你们又搞什么鬼?”

  林香玉笑盈盈地回道:“肃王向夫君进献了五百只羊,说是产于马池城一带,叫什么滩羊。

  据他们自己说,这羊肉质鲜美、而且没有腥膻味道。

  浅雪她们不信,羊肉怎么会没有腥膻味道呢,所以那三个小丫头就亲自去厨房监工了。”

  “哦,我懂了,那个叫盐池滩羊,宁夏那个地方,是内陆农耕与草原游牧的交汇地,黄河水在那片土地上,冲积形成了独特的河滩。

  那河滩含盐量多,又生长着许多甘草、麻黄之类的耐旱植物。

  相当于滩羊是吃盐滩上各种中药草长大的,所以羊肉中有大量层次丰富的风味物质,形成了口味独到而无腥膻的优质羊肉。”

  林香玉一脸崇拜地赞道:“夫君怎么懂的这么多?”

  朱祁钰叹口气:“哎,没办法,当皇帝若是懂的少,很快就被人玩死了。

  不过肃王倒是有心了,咱们也不能白吃人家的羊,得给他点回礼啊。”

  “夫君说,回给肃王什么礼物合适?”

  “哎,把甘州肃王府还给他吧。”

  林香玉闻言,极为诧异:“啊?把甘州肃王府还给他?那肃王现在住哪里呢?”

  朱祁钰笑道:“他现在住兰县肃王府呢。这种陈年旧事,芝麻谷子的,长了去了。

  简单说,就是建文朝的时候,肃藩被从甘州内迁到了兰县。

  肃王是大明最穷最惨的亲王之一,现在才一千石岁禄,而且极不受太宗、仁宗、宣宗、正统四朝皇帝待见。

  肃王曾向宣宗提出把岁禄加到一千五百石,不仅被无情地怼回去,还被宣宗好一顿冷嘲热讽。

  最搞笑的是什么,咱那位大兄恭让皇帝,给肃王庶长子封郡王时,定的岁禄是二千石。于是出现了在名义上,郡王儿子比亲王老子岁禄多一倍的奇葩事。

  到了正统朝,当地至少有三拨文武官员,先后上奏,要把甘州肃王府拆掉,挪作他用。

  最可恶的是,还有官员要把甘州肃王府改作钟鼓楼,以壮观边境。

  肃王知道后,被气了个半死。

  现在改天换日了,肃王应该是听说我与前朝皇帝执政风格完全不同,所以就来试试运气呗。”

  林香玉连连点头:“原来如此,那肃王也真够可怜的。夫君打算善待他?”

  “嗯,必须善待,肃王啊,是少有的贤王。你想朝廷刻薄他的次数多了去了,我跟你讲半个时辰都讲不完。

  但是土木堡之后,人家又是献优质战马,又是募兵勤王,是最积极最尽心的亲王之一。

  人家的精神是:朝廷虐我千百遍,我待朝廷如初恋。

  这样的好人多么难找,朝廷还不知道珍惜。

  大兄恭让皇帝已经宣召藩王们进京了,等到时候我和肃王当面谈过,如果肃王态度还不错的话,我打算将甘州两护卫还给他。

  大明的藩王不能全当猪来养,肃藩应该用来替朝廷镇守河西走廊。

  光靠朝廷派出的那些文武官员,你看河西走廊经营的那叫个屁啊。一度连亦集乃都丢了,就差直接把河西走廊送给蒙古人了。”

  “甘州两护卫?”

  “对,肃王原来有甘州三护卫,后来被朝廷先后削掉了两护卫。剩下的甘州中护卫,也被朝廷借故抽掉走了大部分将士。

  甘肃、宁夏那个地方盛产精兵,肃王府在巅峰的时候,人家一支护卫,比咱家整个营州卫都能打。”

  “这么厉害,夫君不怕肃王造反?”

  朱祁钰没好气地揶揄道:“造什么反啊,哪个人傻了会在甘肃造反,你在那里靠什么资源能支撑十万精兵啊。弄上两三万人造反很有意思吗?

  太宗就是自己被自己吓傻了,以至于看谁都像是要造反的。

  然后太宗那些怂包子孙也就跟着被吓傻了,也是看看谁都觉得人家想造反。

  算了算了,叫上浅雪她们过来吃饭吧。”

  林香玉摇摇头:“夫君别叫了,浅雪她们杀鸡宰羊,今天中午要请您那些中书们吃饭。”

  “啊?合着我白疼她们了啊,有好东西不先给我吃,找我那些文臣们做什么。

  哼,那咱先吃烤鱼吧,晚饭再和浅雪她们一起吃羊肉。”

  “夫君别自作多情了,晚上浅雪她们要宴请营州卫的将军们。咱们营州卫军中有很多从蒙古归化的达官。

  所以浅雪说要搞什么篝火晚宴,一边烤全羊,一边跳舞什么的。”

  朱祁钰以手扶额:“好吧,她们宴请武将我能理解,但宴请文臣是要做什么?”

第436章 杨士奇发妻获合葬 杀鸡儆猴震慑

  林香玉揶揄道:“咱家人口越来越多了,中书舍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为了安全起见,浅雪决定把处理政务的区域给合围起来,单独再建一宫。

  宴请文臣,是为了跟他们知会一声,同时让他们给新宫苑起个名字。再者也是为了让他们知道王府一切正常。

  以后,咱们家就形成一府二园三宫的规制了,外男只许进入这座新宫,其它区域,只有女人和小孩,夫君开心不?”

  朱祁钰好奇地问道:“开心倒是开心,但怎么又是浅雪做决定啊,你是真的打算只做我的专属性奴了吗?”

  “真的呀,骗夫君做什么。”

  “为什么呀?”

  林香玉笑道:“夫君您想想,臣妾现在既是武定侯的女儿,又是名义上的齐王正妃,还是您嫡长子的生母,再看相貌身段又明显比其他姐妹强过三分。

  虽然说我们姐妹从小一起长大,脾性相投、感情深厚。但如果臣妾整天这么强势,一个人把风头出尽的话,时间长了,姐妹之间难免要生出嫌隙。

  所以吧,还是及时地功成身退比较好。

  把管家的权利分给姐妹们,把咱们的长子也分给姐妹们共享。

  臣妾就安安静静给夫君当个小女人,以后也不轻易在人前露面了,再配上夫君的后宫平均主义,这样姐妹们就不会有矛盾了。”

  朱祁钰闻言,点头赞道:“娘子好高明的手腕。知进退,知进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

  绝大部分人都只懂得前进,不懂得后退。能够在自己风头最盛的时候,主动收敛锋芒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而有此见识的女子,那就更少更少了。

  不过娘子如此牺牲,不觉得委屈吗?”

  林香玉笑道:“不委屈啊,为什么要委屈。夫君太会玩弄女人了,臣服在夫君身下的感觉实在无比美妙。

  妾身现在都上瘾了,一心就只想做夫君的专属性奴,别人想拦着还不行呢。”

  男人嘛,都喜欢被女人夸赞能力强硬,被这么一奉承,朱祁钰也感觉是飘飘欲仙,连忙笑道:

  “行,咱们先吃鱼,然后再回去批阅奏章。出来疯了半日,还不知道大臣们又给咱们使了什么绊子呢。”

  却说南厅之中,三位帝妃坐在上首,已经向众位文臣讲明原委。

  大臣们也都理解,随着王府内人丁越来越多,自然会变得更加正规,不可能让人畅行无阻地王府内随处乱走。

  凝香笑道:“请各位才子给新宫苑起个名字吧。”

  何宜回道:“应该陛下取名才对。”

  “夫君不爱舞文弄墨,还是各位代劳吧。”

  众人闻言,相互观望了一眼,便将机会让给了高瑶。毕竟之前皇帝便命高瑶给王府各处宫殿亭台题字取名,大家也乐得将机会让给了新科探郎。

  高瑶谦让了一番,实在推脱不过,方才回道:“启禀娘娘,《史记.封禅书》中有言:‘黄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

  咱们这座新宫苑乃是大明皇帝视朝理政之宫廷,此间恰巧又有甘泉,正应史记中明廷之言,便称作甘泉宫,岂不正好应景。”

  三位帝妃连连点头,凝香继续问道:“太妃的宫殿一直尚未取名,请探郎一并代劳了吧。”

  高瑶不假思索的回道:“太妃寝宫,自然应该称为长乐宫。”

  三位帝妃闻言,更加喜悦,依汉制,皇帝居未央宫,太后居长乐宫。

  未央宫在西,长乐宫在东,二宫紧邻。

  如今太妃的寝宫取名长乐宫,西面紧邻灵玉宫。

  朱祁钰虽然没好意思把自己的宫苑取名未央宫,但是灵玉宫中很多殿名,都取自未央宫内的殿阁名称。

  比如朱祁钰平日里睡觉的宫殿名为合欢殿,赏看书静思的房叫做披香殿,起居活动的地方叫做玉堂殿,都是取自未央宫中的殿名。

  三位帝妃又和文臣们仔细商讨了一番往后的出入勘合之法,方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至此,齐王府正式形成了一府二园三宫的格局:东边是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组成了规模巨大的东园。

  西边则是种满了奇瑶草的西园,西园北侧是太妃的长乐宫,南侧是处理政务的甘泉宫,西侧是帝妃独居的灵玉宫。

  浅雪、素汐、凝香三位小宠妃兴冲冲地抱着奏本,回到合欢殿中,尽情和自己的夫君卖弄了一番,方才将奏本递过来。

  朱祁钰歪在榻上,将奏本翻阅了一遍。

  看完之后,朱祁钰自己,还有宠妃们,又都不高兴了。

  礼部已经将选秀的细则整理好,给出了章程。

  有章程也就算了,让恭让皇帝或者孙太后批准一下不就得了,他还巴巴地送过来给朱祁钰过目。

  礼部还末尾特意加了一句:已报皇太后处照准。

  四位宠妃麻利地铺纸研墨,然后含情脉脉地望着自己的夫君。

  朱祁钰被四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盯得有些发毛,只得回道:“杨士奇之妾郭氏不守妇道,以妾灭妻,鸠占鹊巢,蛊惑太后,着礼部拟旨,削夺郭氏诰命。

  杨士奇宠妾灭妻,枉顾礼法,空置正妻,独与继室合葬。

  国之宰辅,竟不知礼法为何物。朕为其改之,将郭氏移出墓穴,将元配严氏移入,与杨士奇合葬。

  我就说这么个意思,你们让何宜、高瑶他们好好润色润色,对杨士奇要骂的狠一点。

  还有别忘了影射影射孙太后,不要明着骂,但是得让别人一看就能联想到孙氏的以妾灭妻罪行。”

  林香玉好奇地问道:“夫君又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了?杨士奇又做什么了?”

  “还能干什么,宠妾灭妻呗。杨士奇他老人家把正室和正室所生的四子四女全部打发回老家。

  然后他就和小妾郭氏在京师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严氏死后,杨士奇将小妾郭氏扶正,并为其讨到了一品夫人的诰命。

  就这也就算了,杨士奇死前留下遗嘱,拒绝与原配合葬,只与继室同眠于地下。

首节上一节243/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