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159节

  四月二十日,一早。

  朱祁钰还在床上躺着,浅雪便笑盈盈地拿着一封密函走了进来。

  朱祁钰见状,也笑呵呵地问道:“是瓦剌传来的消息,还是西南传来的?”

  浅雪笑道:“是襄王府咱们的眼线传来的,夫君的大神跳没跳成,就全在这封信里了。”

  林香玉闻言催促道:“妹妹快别卖关子了,赶紧打开看看。自古以来,大神都不是那么好跳的,赶紧让我们看看,夫君这大神跳成了没有。”

  浅雪闻言,将密函递到朱祁钰面前。

  朱祁钰摇摇头:“你尽管拆就是了。”

  浅雪得到了朱祁钰明确的指示,方才拆开密函,将书信取了出来,朗声读了一遍。

  宠妃们认真听完,不禁心生敬佩。林香玉好奇地问道:“原来把人浸在冷水之中,就能让人失去行使人伦之道的能力。

  还真让夫君给猜着了,苗人用的这些手段,让襄王实在是有苦说不出。任凭是谁,都不会向外人承认自己是无能之人。”

  朱祁钰吩咐道:“给襄王府赏赐些金银珠宝之类的,作为皇家的一点心意。至于这些秘事,咱们就假装不知道吧。”

  宠妃们都点点头。

  朱祁钰又搂着宠妃们继续睡觉。

  无独有偶。

  到了下午,又有消息传来:出使瓦剌的使团已经返回京师。

  一到京师,李贤、李实便将往来瓦剌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具奏以闻。

  朱祁钰自己不看,只让浅雪将奏本念了一遍。

  里面最震撼的消息,就是使臣带去的物资全部被遣返,可怜的太上皇,彻底成了孤家寡人,独自在瓦剌放羊。

  宠妃们越听越心惊,朱祁钰却似早有预料一般,到了最后,浅雪那甜美清脆的嗓音反而成了催眠神器,直接把朱祁钰念得睡着了。

第303章 朱祁钰二下罪己诏 靖远伯受命征也先

  四月二十一日。

  李贤使团返京,立即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时局平静了三个月时间,如今朝野上下终于又按捺不住了。

  上皇派再次迎来了一个向皇帝发难的机会。

  堂堂太上皇帝,最终竟然成了塞外牧羊人。这要是再往北走走,不就成了‘苏武牧羊’了吗。

  这个实在是说不过去,大臣们以此为理由,可以光明正大的朝皇帝发难了。

  太上皇如今苦难的一切根源,都来自于皇帝不肯对也先赶尽杀绝。

  如今东南民变已经镇压,西南苗乱已经暂时平定,皇帝却迟迟不肯调回靖远伯和宁阳侯的二十万大军,这就是皇帝消极怠工,不肯接回太上皇的明证。

  上午,明里暗里影射皇帝的奏本就已经雪片般涌入了内阁。

  吃过午饭,朱祁钰才慢悠悠地出来处理政务。

  虽然朱祁钰多次强调,内阁学士、六部尚书不必天天往西郊跑,但是陈循、王文等重臣还是来的整整齐齐,一个不少。

  除此之外,李贤、李实也前来复命。

  朱祁钰命李贤、李实先在一楼候着,自己则在三楼先接见陈循等人。

  陈循先讲述了一下朝野的反应:“也先已经彻底撕破了脸,太上皇的一切奴仆、物资皆被遣返,如今太上皇孑然一身,孤悬塞外,整日以牧羊为生,全无半分体面。

  上皇的悲惨遭遇,已经超出了大部分朝臣的忍耐极限。这不仅有损大明的威严和体面,更是对太上皇的侮辱和践踏。

  京城上下的百姓也是同样的激愤,没人能容忍曾经的皇帝有如此遭遇。

  内阁和六部,以及都察院、鸿胪寺受到的压力极大,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朱祁钰点点头:“行了,没能迎回太上皇,是我的错。那我就再下一道罪己诏吧。”

  “啊?陛下您说什么?”

  陈循一时竟以为自己听错了,或者出现了幻觉。这还什么都没商量呢,皇帝一上来就要下罪己诏?

  下罪己诏是什么好事吗,怎么感觉皇帝竟然还有一些迫不及待呢。

  朱祁钰见状,又强调了一遍:“最近我每日自省,觉得未能彻底灭亡也先,使太上皇在塞外受苦,久久不能还京,实在是有负天下万民。

  内阁赶紧拟旨吧,明天一早就把罪己诏下发,然后命靖远伯大军立即班师。

  不过,靖远伯不必回京,直接率大军进驻甘州,然后稍作休息,便出塞攻向也先的大本营:帖古良惕。

  内阁和六部要全力配合,调派足够的军械粮草,此一役,务必全歼也先残部,迎太上皇还京。”

  话说到这份上,在场众人都有些懵了:皇帝这是动真格了?这不像皇帝的行事风格啊。

  如今皇帝的地位还未稳固,子嗣呢,又一个都没有。这要是把太上皇迎回来,就等着大明朝堂陷入无休止的内斗吧。

  内阁和六部都是皇帝的人,从本心来说,众人都不愿意太上皇回京。

  朱祁钰则是另有一番考虑。首先是下罪己诏的问题,这是在为将来太上皇下罪己诏做铺垫,也可以理解为抛砖引玉。

  有了自己多次下罪己诏,到了太上皇下罪己诏时,就不显得那么突兀了。也不会让人认为是自己强迫太上皇下罪己诏。

  毕竟皇帝都下了三四次罪己诏,太上皇有那么大的罪过,下一次罪己诏好像也不是太过分。

  至于派王骥率大军去彻底剿灭也先,且不说茫茫千里大草原,也先有手有脚有骏马,不会像木头一样在原地等着被砍,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被十万大军围住呢。

  再说王骥肯不肯全力营救太上皇,还是个问题呢。

  经过这次对苗乱的镇压,朱祁钰已经有些看明白了,王骥对太上皇也没有多么忠心。

  如果王骥真的对太上皇死心塌地,那自己绝对成不了这次镇压苗乱的最大赢家:

  原宣府守军,杨洪的嫡系,已经被全部消灭。

  太上皇的姻亲、嫡系心腹、安远侯柳溥,战死。

  太上皇在宗藩中最坚定的支持者襄王,遇袭被俘,虽然赎回,但身心与名望俱大大受损,已经彻底立不起来了。

  还有石亨、孙镗、刘永诚、杨善、金英、兴安再次兵败,已经彻底没有了最开始的骄矜。

  骄兵悍将,那才是最难管的。

  想到这里,朱祁钰对陈循吩咐道:“令杨善、金英、兴安回京。石亨驻守襄阳,并接管襄阳的五万新军。孙镗接替安远侯柳溥,镇守广西。刘永诚率军进驻云南。

  靖远伯率十万明军主力进驻甘州,准备北伐也先。宁阳侯大军班师回南京,和于谦一起整编南京京营。

  杨洪、杨杰,由三法司会审,定罪之后,押往宣府,凌迟处死。

  原大同镇守太监郭敬,一直关在牢中没有处置,如今一并押到宣府凌迟。”

  大臣听得心中叹气,这皇帝,唉,先道歉再杀人,刚下完罪己诏,就紧跟着杀人立威。

  朱祁钰立即补充道:“给杨洪父子定的罪名是,勾结瓦剌,出卖明军。走私军械、祸国资敌。

  就这十六个字,不要再扯其他。”

  这个是朱祁钰从崇祯那里吸取的教训。崇祯非要讲东讲西给大都督列一堆罪状,结果呢,让人家翻案了吧。

  你讲那么多,后世的老百姓又记不住。导致的结果就是要点根本就不突出,就给了别人混淆视听的余地。

  这就是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

  其实别的什么都不要追究,只要死死咬住广宁右屯卫,送粮草给后金的那两位大都督一个都跑不了,谁也别想翻案。

  到了朱祁钰这里,也不再搞那么多里胡哨的了,给杨洪的定罪,就是勾结瓦剌,别的什么都不要讲。

  后世想翻案?那就翻好了,我倒要看看你们怎么洗的干净。

  处理完这些,朱祁钰方才命人将李贤、李实叫了上来,然后作极为关切之状,听二人详详细细地讲述一遍太上皇的悲惨遭遇。

  不料,还真听到了朱祁钰想要的东西。李实在瓦剌期间,曾经十分恳切地劝太上皇下罪己诏,并彻底放弃权力,幽居深宫,颐养天年。

  可惜,太上皇十分不情愿,对于太子朱见深即位,然后由太上皇摄政、重掌权力,依然抱有极大的期望。

  朱祁钰也是感到很无奈,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直接去凤阳皇宫舒舒服服地享受生活多好啊,非要逼我赶尽杀绝,这又是何苦呢。

第304章 朱祁钰增兵山西 齐王妃疑似有喜

  不过朱祁钰想要的,不是太上皇的罪己诏,而是朱祁镇彻底认罪,正式禅位,由太上皇帝退为恭让皇帝。

  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都是皇帝,但太上皇帝与恭让皇帝完全不同。

  理论上,朱祁钰这个现任皇帝是太上皇帝的臣子。而且朝野上下也是这样认为的,绝大部分人都期望至少在礼仪上,皇帝要作为臣子,对太上皇礼遇有加。

  但这肯定不是朱祁钰自己期望的。我连宣宗皇帝都不想拜,怎么可能愿意去给你一个获罪于天的太上皇帝磕头称臣。

  所以,一定要让朱祁镇退为恭让皇帝。如此一来,恭让皇帝便是朱祁钰这个现任皇帝的臣子。

  但是很显然,李实只是提议太上皇下罪己诏,却完全没有让朱祁镇居于现任皇帝之下的意思。

  好在,朱祁钰也不对这些人抱有期望。上书提议太上皇降位的人选,朱祁钰早就选好了。

  于是朱祁钰挥挥手,命众人回城去朝觐皇太后,把太上皇的遭遇给皇太后和两位皇后好好讲一讲。

  朱祁钰自己,还是去忙最重要的任务:造人。

  这绝对不是开玩笑,做事情要打好提前量,备足后手。

  如果形势脱离掌控,太上皇比自己计划的回京时间提前,那有没有生下皇子,就显得无比重要了。

  没有皇子,就感觉处处受限,手下亲信们定不下心来,朝野上下也难以彻底归附。

  有了皇子,不论是心腹大臣,还是嫡系亲军,做起事来,底气都会更足。

  回到房中,朱祁钰立即换上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外面吃的瘪,不会带到家里来,更不会把朝野给的压力,转嫁到自己的宠妃身上。

  再说朱祁钰心中也有把握,经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最多到五六月份,也该开结果了。

  一日无话,又是一夜辛苦耕耘。

  四月二十二日。

  内阁效率极高,昨天回城之后立即朝觐皇太后,今天一早,包括罪己诏在内的多道圣旨便正式发布。

  上皇派对皇帝的诘难,立时便被化解。

  众人暗讽皇帝,皇帝立即便下了罪己诏,把所有罪过都认了下来。众人要求迎回太上皇,皇帝立即便命靖远伯大军班师,前去迎回太上皇。

  这下大家没有理由继续攻击皇帝了。

  皇帝作出了巨大的让步,大家还能怎么样,总不能上书让皇帝退位,由太上皇复辟吧。

  朝野上下只是同情太上皇,但真要是逼皇帝退位,天下百姓又该反过来同情皇帝了。

  虽说民心可用,但民心也是不稳定的。

  而且也没人认为皇帝应该退位,所以上皇派只能见好就收。

  群情汹涌,也只是掀起了一朵小小的浪,然后便再度恢复了平静。

  杨洪、杨俊、郭敬被定罪,然后押往宣府进行凌迟。

首节上一节159/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