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158节

  肯叫他宣宗就算不错了,我是真想称他为朱蛐蛐,然后称他儿子为朱叫门。

  一个朱蛐蛐,一个朱叫门,这爷俩一个没有任何政治抱负,天天在那里给大明埋雷;另一个倒是心怀天下,非常想有一番作为,可惜志大才疏,把宣宗埋的那些雷一个个全给搞炸了。

  本来我是可以舒舒服服在家玩女人的,结果现在呢,天天苦哈哈地给这爷俩擦屁股。我没有公开咒骂他们,就已经算是很客气了。还想让我把宣宗当亲爹供着,可快得了吧。”

第301章 何宜言中襄王被俘 皇帝兴起亦跳大神

  三月十七日。

  朱祁钰睡到中午才起床,起来也无所事事,只得悠哉悠哉地在湖边钓鱼。

  钓到下午,本以为今天也可以愉快地度过了。不料小丫环又急吼吼地跑过来叫人。

  朱祁钰放下鱼杆,出至阁中,就见这次陈循、王文等人都已经到的整整齐齐。

  见皇帝进来,陈循立即回道:“陛下,不好了,出大事了。”

  朱祁钰无奈地安抚道:“堂堂首辅,不要一惊一乍的,出什么大事值得你们这样慌里慌张的。”

  陈循急切地回道:“陛下,襄王归途路遇苗贼,全家不幸被俘。”

  “被俘?“

  陈循点点头:“是被俘,全家被俘。如今苗人致书朝廷,要求大军停止围剿,并由皇帝特使前往和谈。否则,襄王全家,皆难幸免。”

  朱祁钰闻言,有气无力地回道:“行吧,那就和谈吧。杨善不是能言善辩吗,就让他充作特使,戴罪立功吧。”

  在场绝大部分人,都对皇帝这淡定的态度感到莫名其妙。这可是亲王被俘了啊,而且还是与皇室关系最近的藩王,皇帝既不吃惊,也不着急,这算个什么态度呢。

  其实呢,朱祁钰不吃惊,实在是因为早有心理准备了,而且襄王一家只是被俘,好死不如赖活着,起码比被杀掉强多了。

  至于朱祁钰不着急,那就更简单了,襄王是宣宗的亲弟弟,太上皇的亲叔叔,跟我一个吴太妃亲子、胡皇后嗣子有什么关系呢。

  他家过他家的,我家过我家的,我肯派大臣去赎他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总不能还非得要我难过得痛哭一场吧。

  指定了和谈特使之后,朱祁钰便以身体劳乏为由,命众人散了。

  陈循等人面面相觑,这还没谈呢,就散了?大家从城里跑到西郊,一路颠簸了快两个时辰,就为了听皇帝这么一句话吗?

  于是陈循又问道:“具体可以答应苗人什么条件,还请圣上示下。”

  朱祁钰挥挥手:“你们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一起商量着办吧。商讨出结果来之后,给我写个奏本就行了,没事就不必再往西郊跑了,不然你们也挺累的。”

  说罢,朱祁钰甩甩袖子就跑路了。

  大臣们不敢去拉扯皇帝,只得将何宜围住,七嘴八舌地追问:“圣上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好像很不高兴的样子?”

  何宜无奈地回道:“圣上最近忙着干正事呢,尽早生下皇子,才是如今的当务之急。

  襄王的事情,们想让圣上怎么办呢?总不能把圣上绑了,送去苗疆把襄王替回来吧。”

  众人一想也是,如今最最要紧的,是赶紧生几个皇子,这样大家的心才能定下来。

  而且每个文臣心中,都有一个致君尧舜的梦想。

  大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皇帝在后宫安心造人,而宰辅之臣则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所以朱祁钰躲在家里安心亨清福,也是大臣们乐于看到的。

  但是矛盾的地方在于,襄王一家,必须要妥善地营救,绝容不得丝毫闪失。

  如果营救策略是众人商讨的,万一出了问题,那应该由来谁背锅?

  朱祁钰以造人为由,第一个跑路。何宜以皇帝另外安排了秘密差事为由,第二个跑路。

  剩下的陈循、王文、江渊、何文渊等人商量了小半个时辰,就发现没皇帝还是不行。

  大部分事情,如果没有皇帝拍板,根本就没办法做决断。

  比如苗人要求明军停止围剿,朝廷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不答应,襄王一家人没命了,那可就闹出天大的事情了。若是答应了,那二十万明军,一年来的布署就这样全部作废了?

  除了皇帝,谁敢下这样的决断。

  以前遇到事情,朱祁钰往往乾坤独断,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一切后果,大臣们看上去非常轻松的样子。

  如今朱祁钰甩手不管,众人才体会到,那个责任,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扛起来的,承担压力远比众人想象的要大。

  最后没办法,大家都看向王文。

  王文、何宜,这是最了解皇帝的两个人,也是最敢承担责任的两个人。何宜跑了,大家就只能看王文了。

  王文也不含糊,给了众人一个非常肯定的方案:“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襄王赎回来。苗人要什么,咱们就给他们什么。

  然后将各项条陈、建议,拟成一份奏本,呈递给圣上。通不通过,由圣上决定。”

  众人都听傻了,苗人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这个方案皇帝可能通过吗?最擅长揣摩圣心的王文,就给出来这个一个策略?

  陈循也受到皇帝的感染,对众人苦笑道:“就按千之说的办吧,反正最后还有圣上把关呢,就算我们做错了也没关系。”

  却说朱祁钰回到房中,使劲往床上一躺,便捂着脸开始叹气。

  宠妃赶紧围过来,询问出了什么事情。

  朱祁钰苦笑道:“何行义这个大神算是跳成了,襄王一家全部成了苗人的俘虏,我还得付出巨大的利益去赎他们。

  苗疆的战事,眼看着就要进行不下去了。”

  这个问题连凝香这样的小姑娘都看明白了:“夫君那岂不是吃大亏了,咱家本来就和襄王家极不对付。这下夫君不仅要付出巨大代价去赎人,而且最后还得眼睁睁地看着襄王一家毫发无损地回到长沙。”

  朱祁钰又向林香玉问道:“颦儿怎么看?”

  林香玉笑道:“何行义早就和您说襄王可能出事,但夫君始终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拿他的话当耳旁风。

  依奴家猜测,夫君之所以漠然处之,是因为您绝对不是吃亏的一方。”

  朱祁钰闻言笑道:“你这小丫头,算是把人性玩明白了。我有十成十的把握,襄王一家绝对不可能毫发无伤地被放出来。

  我也给你跳个大神看看吧,现在我就敢断言,苗人一定会对襄王一家的生育能力动手。”

  “啊?夫君这话有什么依据吗?”

  “有,因为王骥等人私自阉割年轻的苗人,而且阉割完之后,也不是像宁阳侯一样报送朝廷,而是留着私自豢养。

  苗人对此事仇恨大了去了。如今逮住了亲王,一定会选择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虽然他们不敢做阉割这么不体面的事情,但使些手段让襄王一家的男丁失去生育能力,并不是什么难事。

  襄王还没有孙子,现在他和他儿子全落在了苗人手里,一旦都失去生育能力,就意味着襄王这一支只能传两代,便要绝嗣除国,绝对比杀了他们还残忍。”

第302章 皇帝预言一跳封神 李贤使团返回京城

  宠妃们闻言都愣住了,自家的夫君跳大神还真是一把好手,讲得像模像样,跟真事似的。

  见自己的言论有些过于惊世骇俗,朱祁钰进一步解释道:“苗人之所以敢跟与明军硬碰硬,宁可付出伤亡十余万的代价,也要重创我军,说明他们内部也有枭雄人物,能够将苗人团结在一起。

  既有枭雄,那就一定敢行非常之事。

  还有靖远伯王骥,也算是一号枭雄人物。

  我捂着头叹气,不是因为襄王被俘,而是要与这些枭雄隔着千里进行斗法了。

  哎呀,压力是真大啊。如果斗赢了,说不定能收复苗人,为我所用。同时还能驾驭住王骥,从而掌控住南方明军。

  如果斗输了,轻则贻笑大方,重则南方形势糜烂,导致皇位不稳。”

  林香玉好奇地问道:“那夫君为何半个亲信都不往南方派呢?”

  “嗨,可别提这个了,派个能力弱的,只能被王骥等人玩的团团转。要是把何宜、黄溥这样的心腹文臣派过去,不出意外他们很快就会莫名其妙地‘意外’死亡。

  派心腹亲军过去,下场请参考安远侯柳溥。

  所以我半个亲信都不会派的,我不能把人往火坑里推,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去送死。

  还是让王骥在那里自由施展吧,我就在京城静静地看着。

  他出招,我就接招。他不出招,咱们就继续生儿育女。”

  ……

  半月时间,一晃而过。

  转眼来到四月一日。

  中军大帐之中,王骥与梁、方瑛、侯一起看过京城发来的诏命。

  让众人吃惊的是,皇帝竟然真的下令停止围剿,与苗人进行和谈。

  令众人满意的地方在于,皇帝把责任全部揽了下来,对王骥连句责备的话语都没有。这一点,真的比太上皇当政时动不动把人投入大牢强多了。

  王骥向众人问道:“各位怎么办?”

  侯回道:“黔国公已经率军出云南,进入贵州。其实再打下去,我们稳赢。尤其是苗人一战便折损了十余万人,已经伤筋动骨,元气大伤。

  而我军虽然也折损十万人,但主力却完好无损,如此以逸待劳,三面出击,一举可定大事。

  这时候陛下命令停止围剿,岂不是放虎归山吗?”

  方瑛闻言,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以为侯侍郎说的这些,陛下同样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襄王全家被俘,都在苗人手中,陛下想不妥协都不行啊。

  这事认真说起来,肯定还是我们的责任。要不是我们将主力大军分三路围攻贵州苗军,以致湖广守备空虚,襄王也不至于被俘。

  如今陛下没有追究我们,反而是自己承担了责任,已经算是待我们不薄了。”

  方瑛说完,众人都看向王骥。

  王骥做了最后的决定:“还是遵旨吧,停止围剿。然后配合杨善,赎回襄王。

  经过连年大战,我军主力三征麓川,已经疲惫不堪,就听圣上的,先将军队带到南京进行休整吧。”

  既然王骥都没有意见,别人也不再多说什么。

  几人一番分工下来,侯、梁带兵进入贵州,与黔国公会合,一同保障贵州的安全。

  王骥、方瑛率明军主力进入湖广,与石亨、孙镗、刘永诚会合,彻底恢复湖广平原地区的秩序。

  五万新军,依旧镇守襄阳。皇帝最新派出的锦衣卫、上直亲卫则驻防武昌,作为后备力量,随时支援各方。

  在做完这些之后,战事也彻底进入了平静期。

  四月十日,杨善终于完成使命,与苗人达成协议,最终带着襄王一家成功脱困。

  苗人获得安宁,大明将士得以罢兵休整,皆大欢喜。

  所有人都以为一切圆满,却只有襄王知道自家经历了什么:可恶的苗人,将自己和三个儿子浸入深山中冰冷的溪水里,然后再喂以特殊的药草。

  虽然襄王不知道这些药草为何物,但是有一点却是非常地清晰直观:经过苗人各种折磨之后,在面对新收的两个宠妾时,自己竟然毫无反应!

  自己没有反应也就算了,但是自己的儿子,身体也同样受到了损伤。

  襄王终于慌了神:自己可还没有孙子啊,这样一来,如果不见好转,那襄王一系,只传二代,就要绝嗣除国了。

  更重要的是,如此私密的问题,外人无从得知,也就更没办法替襄王讨回公道了。

  好在回到长沙的王府之后,襄王新收的两名宠妾,还是偷偷将消息传递了出去。

  朱祁钰有派人在长沙修建两座亲王规格的府邸,供东吴郡王与西吴郡王居住。

  此时两座王府已经开工,所以朱祁钰是有得用之人在长沙的。

  两位宠妾送出的消息,通过朱祁钰在长沙的亲信,快马加鞭地送往了北京。

首节上一节158/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