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160节

  至于为什么不在京城行刑,而非要在宣府凌迟,这是朱祁钰特意的安排,要震慑宣府上下,让人们生不出反抗之心。

  整个山西,从宣府开始,会被查个底朝天。所有勾结过瓦剌,参与过走私的,一个都别想跑。尤其这些奸臣的家产,更是景泰初年,朱祁钰施行仁政的最大倚仗。

  为此,陶瑾率一万八千神机营将士,于城中布防。徐亨亲率两万骁骑营,驻扎在宣府城外,随时准备镇压叛乱。

  杨洪在宣府经营多年,最终竟被皇帝下令凌迟,着实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原来的宣府守军,也已经在镇压苗乱过程中全军覆灭,城中有些蠢蠢欲动的乱臣贼子,又彻底安静下来。

  没办法,众人看到了皇帝的坚决态度。只要城中稍有异动,落了口实,皇帝显然不介意来个大屠杀,就像太祖当年做过的那样。

  不动,首恶死,家人流放。动了,首恶凌迟,三族夷灭。

  现在宣府境内有战斗力的军队,全部是天子嫡系。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都知道应该怎么选。

  于是,整个山西很快便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

  待山西彻底被犁过一遍,接下来便是裁撤卫所,重建山西的防卫力量了。

  对于于谦任山西巡抚十九年,建立的固若金汤的山西防线,朱祁钰就只能说声对不起了。

  接下来的两个月,太平无事,朝政都在平稳有序地动行着。

  ……

  转眼来到六月二十日。

  这日中午,吃过饭,朱祁钰悠闲地歪在榻上,与宠妃们聊着天。

  此时天气已经热了起来,原来的温泉暖房肯定不能再住了,朱祁钰带着宠妃们暂时搬到了东坡的雪堂居住。

  原来的温泉暖房被拆除,按照朱祁钰和宠妃们设计的图纸,开始用汉白玉石进行重筑,等建好之后,今年冬天再过来居住。

  而在西坡背阴处,新建的避暑夏居,也已经接近完成。

  这日子越过越清爽,朱祁钰经过半年的恬淡山居生活,已经彻底养足了精神,随时准备与太上皇开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考虑到朱祁镇在塞外受苦遭罪,肯定会将心志大大消磨。

  朱祁钰以逸待劳,仗还没开始打,就已经占据了优势。

  而且朱祁钰还有个未卜先知的巨大优势。根据历史经验来看,朱祁镇这个人,就是光吃亏,不长教训。复辟之后,依旧大大咧咧,毫无政治智慧可言。

  尤其是朱祁镇依旧对文武大臣不设防,最后发生了莫名其妙的曹钦之变,这是真正千古一遇的太监起兵造反。然后孙太后死后没多久,朱祁镇也就被送走了。

  至于是怎么送走的?按朱祁钰自己推测,很可能是一碗药解决的问题。

  还有历史上的成化,这个更明显,极有可能也是一碗药送走的。

  所以朱祁钰才会对自己的宠妃们极端宠溺,除了本性善良的原因之外,还有就是生怕自己也被一碗药送走。

  经过四个月,一百多天的日夜亲密,林香玉变得越发粘人,两人的感情也已经更上层楼。

  见朱祁钰在那里发呆,林香玉推推朱祁钰,小声说道:“夫君,已经过了七八天了,奴家的月事还没来呢。”

  朱祁钰闻言,嗖地一下就坐直了身体:“哎呀,颦儿怎么不早说。你本来底子就好,最近几个月又无忧无虑,备受滋润,身体应该处于最佳状态才对。

  不可能无缘无故月事推迟,莫非是已经怀上了不成?

  最近感觉如何,有没有恶心想吐的感觉?”

  林香玉摇摇头:“奴家吃什么都香,并没有想吐的感觉。”

  众人闻言,也纷纷凑了上来。

第305章 三月胎稳公布喜脉 抢先下手诛杀太医

  是不是恶心想吐,不是怀孕的唯一标准。

  朱祁钰的十五个宠妃里,什么人才都有。暮雨、若兮、曦月三个人都是打小便研究药理和医术,如今派上了用场,朱祁钰命三人一一过来给林香玉把脉。

  三人把完脉,又商量了一番,便由暮雨给出了结论:“夫君,如果姐姐怀上的话,到现在最多也就二十天左右,时间还太短,通过把脉确定不了。

  但是我们能确定姐姐现在的身体非常好,月事不会无缘无故推迟,反正我们倾向于姐姐已经怀上了。要不您派人去请御医来看看?”

  朱祁钰闻言,连连摆手:“快得了吧,请御医来看?我疯了吗,就算已经怀上了,御医也得给你想办法堕下来。

  咱就当颦儿已经怀上了处理,先让她好好养胎。过一个月是不是喜脉便能准确把出来了,咱又不着急,耐心等着就是了。

  等到怀孕三个月的时候,胎儿稳定了,再让御医过来把下脉,在太医院留份记录,这就可以了。

  至于太医院想给我们配药?别做梦了。”

  宠妃们闻言,连连点头,在场所有人都畏太医院如虎,和大明那些大大咧咧的皇帝后妃们有天壤之别。

  众人达成一致之后,便迅速作出了调整。

  林香玉被当成最重要的人物严密保护了起来。

  而其他宠妃则陆续破身,开始真正的侍寝。

  朱祁钰发了狠心,明年至少要生五六个皇子、五六个公主出来,一举超过朱祁镇。

  两个月时间一晃而过。

  八月十五日,中秋佳节。

  一大早,朱祁钰刚睁开眼睛,就开始长长地叹气:“从土木堡之变发生,到现在整整一年时间了。

  现在再回头去看,简直就是恍如隔世。

  一年前的今天,我还是大明倒数第一的亲王:王殿下。

  如今呢,我已经是执掌日月乾坤的景泰皇帝了。

  再等到明年这时候,我都儿女成群了。”

  林香玉闻言,由衷得称赞道:“夫君这话可真不是吹牛,仙儿、妙月、玲珑这个月都没按时来月事。

  也就是说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有至少三个姐妹怀上了。夫君这效率,比太上皇可高多了。

  这要是过个三四年,咱家里就一大群人了。”

  朱祁钰谦虚地回道:“不是我比太上皇效率高,而是后宫之中,肮脏之事太多。如果没有外物干扰,大家正常生,效率应该差不多才是。”

  “夫君可着实是太谦虚了,您一敌十三,丝毫不落下风。太上皇绝对不可能有夫君这般坚固耐用。”

  朱祁钰不好意思地笑笑:“今天母妃、永嘉大长公主、岳父大人、岳母大人都要过来,还有御医也要来请脉。

  咱们今天把你怀孕的喜讯公布出去,明天召集一次大朝会,后天举行乡试。

  大大后天贡院着火。

  大大大后天,我要杀一批人。

  大大大大后天,我带你们去咱家的果园摘葡萄。们怀着身孕,多吃点酸酸甜甜的水果,对大人和孩子都有好处。”

  林香玉闻言有些无语,自家这个荒唐皇帝,一会说杀人,一会说摘葡萄,谈笑间就把别人的命运决定了,于是好奇地问道:

  “夫君,你是神机妙算、未卜先知吗?连贡院都要按照您的计划着火?”

  朱祁钰笑道:“朕乃天子,口含天宪,说让贡院着火,它就得着火。行了,不管那帮乱臣贼子了。咱们再睡会,然后去迎接母妃他们。”

  时近中午,朱祁钰带着宠妃们在玉东园接待了太妃等人。

  许多日子不见,众人好一番寒喧。然后太妃便催着太医赶紧来请脉。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为首的太医院张院判与其他两个太医把完脉,相互确认一下,便一起跪在地上给皇帝道喜。

  朱祁钰摆摆手:“有赏,行了,你们回去吧。”

  张院判却毫无眼力劲地问道:“陛下,依例,臣等要为王妃配安胎之药,另外需派三名太医轮流值守。”

  不等张院判说完,朱祁钰便硬生生打断了:“行了,这里没你们的事情了,速速离去,无诏不得踏入齐王府半步,否则格杀勿论。”

  开玩笑呢,把我王妃的身体交给你们调理,好好的没事也让你们治出事情来了。

  大明的太医们恶毒起来,十个穷凶极恶、杀人越货的强盗加一起,都顶不上他们一根手指头。

  我怎么可能给你们机会,让你们祸害我的王妃,和她肚子里的下任皇帝呢,想什么好事呢。

  即使朱祁钰如此说,张院判心中还存有一丝幻想,希望有机会把齐王妃和她肚子里的孩子治死。

  可惜,刘昌的方法,显然比朱祁钰的话更实用,更有效。

  只见刘昌站在太医面前,用手紧紧握住腰间的宝刀,浑身上下散发出浓浓的杀气。

  张院判为杀气所警醒,立时便恢复了理智,收敛了心中那不切实际的幻想。

  刘昌作为将军,上过战场,手刃过无数敌人。身上的悍勇杀气,哪是一个太医能扛得住的。张院判只感觉那宝刀随时都会出鞘,瞬间就能夺走自己的性命。于是赶紧带着另外两位御医灰溜溜地走了。

  三位御医刚一离开,朱祁钰便对自己着力培养的未来西厂提督王勤吩咐道:“虽说是中秋佳节,但这个张院判就不必与家人团聚了,今晚就送他上路吧。”

  这也是嘉靖总结出来的经验,对太医院这帮人,必须一直杀,持续不断地杀,才能稍稍令其有所收敛。

  像成化、弘治、正德这爷仨儿,就是三个大傻子,从来不去思考太医院的问题,结果呢,好好的皇帝,全都毁在了区区太医的手上。

  尤其是到了正德那里,张太后和杨廷和直接命太医做事,连装都懒得装了。

  王勤倒不在乎皇帝是怎么想的,皇帝让做事,那自己就只管做事就对了。至于为什么?无所谓,没兴趣知道。

  处理完太医,朱祁钰这才换上欢快的表情,与众人一起庆祝起来。

  太妃笑着对众人说道:“我和亲家母就不走了,一直住在这里,直到媳妇儿把孩子生下来。

  亲家也别走了,就负责护卫新齐王府吧。

  这一胎实在太要紧了,丝毫马虎不得。”

  永嘉大长公主也连连点头:“对,就得这样,也就是我老了,不然我亲自坐镇,倒要看看哪个不长眼的敢来下黑手。”

第306章 新齐王府正式启用 百官朝会政斗加剧

  永嘉大长公主发完狠,又换上一副和颜悦色的表情,对林香玉笑道:“丫头,你什么都不用管了,就负责睡觉和吃喝玩乐,怎么高兴怎么来,怎么开心怎么来。

  别的事情,我们会办得妥妥当当、明明白白的,不需要你操半点心。”

  这下朱祁钰把林香玉认到武定侯府的高明之处就彻底显现出来了。

  太妃和武定侯夫人亲自来照顾林香玉的饮食起居,武定侯负责护卫王府。武定侯夫妻各自的奶娘负责接生。

  文信侯郭聪负责居守京师,监管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

  却说京城之中,文武百官在各自衙门中互道节日祝贺,然后便无聊地等着回家与亲人聚在一起过节。

  自从过完年皇帝‘出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八个月时间。

  这期间,除了内阁学士、六部尚书,以及部分天子近臣,剩下的人就没见过皇帝。

  开始大家都还觉得挺好,省得上早朝受罪了。

  而且皇帝下了两次罪己诏,承诺不住紫禁城,不修皇陵,不立皇后,不自称朕。

  在大臣们看来,这皇帝简直当的窝囊透顶,尤其是不住紫禁城,大明的皇帝们一天不住紫禁城就浑身难受。

  景泰在西郊的山沟沟里窝了八个月,那还算是皇帝吗,这皇帝当着还有什么意思。

  但是渐渐地,大家就觉得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首先,皇帝极为神秘。以前的大明皇帝住在紫禁城,却不知里里外外都被渗透的像筛子一样。

  如今却不一样了,根本就没人知道皇帝的新齐王府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节上一节160/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