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106节

  能力和资历都够了,最重要的是,罗通是最合朱祁钰胃口的强硬主战派。尤其是在收复交趾这个问题上,朱祁钰和罗通绝对是有共同语言的。

  兵部尚书王骥也很主战,虽然他是太上皇的亲信,但朱祁钰决定让王骥在南京整顿兵务,以备将来彻底平定南方的叛乱。

  兵部右侍郎江渊,进取心也很强,容易接受朱祁钰的军事理念。

  而兵部那些三杨传下来的亲信,军事思想则与三杨一脉相承,别无二致。这些人对蒙古人的地盘,对辽东女真人的地盘没有兴趣,这也就罢了。但是他们对收复交趾这样的实管汉土,都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兴趣,却真正彻底让朱祁钰失望了。

  这样的人,只能被朱祁钰远远的调出京城,随便找个地方让他们窝着去吧。

  ……

  太子被暂时留在了坤宁宫,与周皇后一起居住;宣懿太妃昨天就已经回了家;朱祁钰吩咐陈循等人午饭前去西厅朝会,便也坐上辇车,回了齐王府。

  四千名亲卫秩序井然地撤出了皇宫,将紫禁城防务交还给了锦衣卫。

  其实这就有点公开羞辱锦衣卫了,不过无所谓,如果锦衣卫真敢因为不满就出来造皇帝的反,那朱祁钰反而还能高看锦衣卫一眼。那最起码也算是热血男儿了,总比现在麻木不仁强的多。

  现在朱祁钰就想把锦衣卫辖管的六个军匠千户所剥离出来,也就这部分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匠户有价值。至于剩下的锦衣卫部分,自生自灭好了。

  朱祁钰回到王府,刚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房中。就见自家的十五位宠妃,齐刷刷地跪在地毯上,一边叩首匍匐,一边高呼:陛下英明神武,万岁,万岁。

  精神紧绷了一夜,朱祁钰没想到一回到家中,宠妃们就这样有情趣。你别说,十五名绝色尤物,低眉顺眼地匍匐在自己脚下,齐呼万岁的感觉,还真是让人飘飘然。

  朱祁钰多飘了一盏茶的功夫,才笑呵呵地让众爱妃起身。

  林香玉一边上来服侍着更衣,一边问道:“战事总算结束了,夫君是不是要在家好好歇歇了。我们姐妹伺候着夫君香汤沐浴,然后好好地奉承夫君一天一夜。”

  朱祁钰苦笑道:“哎呀,想什么美事呢。今天可有的忙呢,我洗一洗,吃点东西,然后睡上一个时辰。

  快中午的时候,我要起来到西厅举行小朝会,先安抚一下这些亲信重臣们,再给他们分配任务。朝廷要加快调拨军械火器和粮草辎重,支撑着十余万战兵去分三路进攻瓦剌。

  然后中午你给我在绛云轩准备一桌饭菜,我要宴请脱脱不和阿剌知院的密使,一共四五个人吧。然后席间我要和他们商量出进一步的作战计划。

  下午我要召见颖国公、富阳侯、安平侯、广平侯等停爵勋贵家族的代表,和他们谈复爵的事情。

  再之后是接见营州中卫的将士们,他们虽然没有到城外杀敌,但这些日子保卫我们的安全,同样是大功一件。

  然后接见石亨、孙镗、刘永诚等大将,也是稍稍安抚一下,给他们封官许愿、布置任务。

  再之后是和兴安侯、成山侯等二营六卫的主将,以及何宜、黄溥等人商议军务。

  折腾完这些就到晚上了,休息一番,明天一早,咱们一起出城劳军。后天,营州左卫、营州右卫、天策卫、骁骑营全部开拔,拉开真正大战的序幕。”

  林香玉好奇地问道:“不是也先大军已经彻底崩溃了吗,夫君为什么还要打?”

  朱祁钰笑着解释道:“你小姑娘家家的不知道,在瓦剌本部,那大草原上,也先还有两万精锐部众、伯颜帖木儿还有一万人。再加上孛罗三兄弟原来的部众,现在被也先吞并掉,也能凑出来一万兵勇。

  这就是四万人,再加上正挟持着太上皇,待在大同的伯颜帖木儿一万大军,也先派出的伏兵一万二千人,现在溃败的瓦剌大军收拢起来也还有一万六千人左右。

  一旦让也先顺利逃回瓦剌,这些兵将全往一块加一加、凑一凑,又是八万大军。

  说这累不累人啊,而且这次之后,也先一定会学乖了,以后只用这八万大军在大明边境四处骚扰,不再进入大明腹地。到时候八万骑兵来去如风,我们上哪抓他去呢?

  所以只能趁他病,要他命。再组织一场大兵团作战,将也先与伯颜帖木儿的总兵力消耗到四万人以下。

  这样一劳永逸,到时也先与伯颜帖木儿统率四万大军,阿剌知院统率三万大军,脱脱不统率三万大军。我只要居中平衡,暗中扶持,让蒙古这三方势力持续不断地进行内战就可以了。”

  林香玉一脸崇拜地笑道:“虽然奴家不懂军事,但夫君真的不是一般的英明神武。才只三个月时间,大明对瓦剌错误的军事战略形势,就被夫君彻底扭转了过来。

  奴家不敢说什么韩白卫霍,但夫君已经隐隐有中兴圣主之象,比太上皇强一百倍肯定是没有问题了。”

  朱祁钰笑着捏捏林香玉的小脸蛋,自家的小王妃这个优点非常好:不露锋芒、大智若愚,不管什么时候,不管自己行事多么荒唐,都总是像个崇拜夫君的小女子一样,鼓励着自己这位半路出家的代理皇帝。

  林香玉又笑盈盈地问道:“接下来,奴家该做什么了?”

  “明天去劳军,你把银子准备好,然后今天赶紧安排着亲卫们把人头统计明白。每个人该发多少赏银,不要有错漏。

  咱之前募捐的用来赎太上皇的银子,还存着四十万两,这部分全部发给咱们的二营六卫。而且是按人头平均发了,其中受伤的、阵亡的、加倍发。

  剩下的在接天楼拍卖家产得的那八十万两,拿来给亲卫们按斩首数发赏银。

  另外再从咱们库房里,拿出四十万两,分给营州中卫的将士们。他们虽然没有上阵杀敌,但保卫我们也是大功,不能不给赏银,寒了人家的心就不好了。

  总之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我的大概意思是这样,具体的你自己决定就行了。”

第207章 君臣一心谋算也先 布局大同迟滞瓦剌

  沐浴完、吃过饭,又搂着娇俏佳人完美无瑕的玉体安睡了一个多时辰,朱祁钰悠哉悠哉地来到了西厅,将早已等候多时的重臣们召入。

  这帮大臣的状态,也是有点奇怪:都是大几十岁的人了,熬了一整晚,面上明显露出了疲态。

  但是透过他们的眼神,却很容易就能看出他们心中的激动与振奋。

  不过也可以理解,要说土木堡之变,客观上得利最多的,就是眼前这帮人了。

  数名阁臣、尚书死在了土木堡,腾出了不少空位。紧接着朱祁钰又把胡、王直、于谦派出了京师,又腾出了好几个位置。

  导致眼前这些本来还要熬很多年资历的大臣们直接上位了。

  不过这都是客观事实,朱祁钰也相信,在主观上,眼前这些大臣倒没有什么运作土木堡之变的能力和动机。

  就算真要运作,也只能是兵部联合边将去运作,眼前这些人之前都是纯粹的文官,求他们运作,他们都运作不了。

  皇帝在观察大臣,大臣们也在观察皇帝。只见朱祁钰比在奉天殿时穿得更简单,这次头上连白玉冠都没有了,只是身着一件素白色绣着数点梅的长袍,腰间别一碧玉佩。

  面上既不张狂,也不轻浮,一脸的娴静淡然。就好似明军取得的不过是一场普普通通通的胜利而已。

  这帮久历官场的老狐狸也不得不佩服皇帝沉稳的心性,别说是一个才二十出头,撞大运得到皇位的年轻人,就算是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遇到这样的大胜,恐怕也会喜形于色。

  再看皇帝的眼睛,同样熬了一个晚上,却依旧神采飞扬、炯炯有神,丝毫不见疲态。

  大臣们不禁在想,大明是不是真的迎来了一位中兴圣主?

  朱祁钰倒是没想那么多中兴大明的事情,只是觉得古人造字造的精巧。尤其是这个‘妙’字,是真的很妙。

  一个‘少’,一个‘女’,组合起来就是‘妙’。

  实践起来就是,自己那才十四岁半的小王妃,用鲜嫩迷人的身体与深情款款的温柔,只用了一个时辰,便为自己彻底地洗去了全身的疲惫与焦虑。

  朱祁钰现在只觉得日子真美好,生活真有奔头。

  自己舒适了之后,就要开始给手下画新的大饼。

  于是朱祁钰对陈循等人笑道:“虽然这次胜利大快人心,一扫之前的阴霾,但是大家不要松懈。

  也先与伯颜帖木儿在大明境内的兵马,再加上他们留守在瓦剌本部的兵马,一共还有八万左右。

  若是就这样结束这场战事,很快也先就能重整旗鼓,然后对大明边境展开无休止的侵扰。

  所以我们要乘胜追击,至少还要再杀也先四万人。让他的直属兵马来到五万以下,这样才能控制住北疆的局势。”

  陈循、王文等人闻言,相互对视了一眼,然后立即便表态支持。

  尤其是陈循和王文,都已经到这里了,想走回头路肯定是没有的了。只能跟着新君一条路走到黑,新君的功业越卓著,陈循、王文等新君亲信的地位也就越稳固。

  朱祁钰拿手比划了一下:“我们出二十万大军,脱脱不与阿剌知院各出三万大军,一共是二十六万大军。

  分成东、西、中三路,平均每路八九万大军。

  每一路大军中,四万左右的战兵负责杀敌,五万左右的辅兵,负责运送粮草辎重等事。

  接下来这场仗更多打的是钱粮。要支撑这样规模的大军,后勤压力相当之大。

  这次咱们就是要倚仗雄厚的国力,平推瓦剌。所以真正决定这场大战胜负的,是在座的各位爱卿。”

  陈循闻言,好奇地问道:“这场仗陛下打算打多久?”

  “兵贵神速,我们要趁也先没有回到草原,瓦剌本部群龙无首的机会,速战速决,发动奇袭。

  一个月内结束战事,然后用一个月时间整顿兵马。

  正旦大朝会的时候,朕要召集各地的亲王、郡王、大臣入京,举行更加盛大的朝会,集中册封勋贵,晋封大臣,并宣布一系列诏命。

  你们在场的各位重臣,都有功于国,到时内阁学士、三公三孤之位,朕绝不吝惜。”

  众人闻言,连忙谢恩。皇帝不吝惜封赏,大臣们自然干劲实足。

  陈循代表众人表态道:“陛下尽管放心,如果大军出征加班师,一共只有两个月的话,京城囤积的粮草足够支持了。

  虽然粮草辎重调配起来非常复杂,但只要君臣协力,精心操持,肯定能确保大军无后顾之忧。”

  朱祁钰满意地点点头,要的就是这句话。只要后勤不出问题,自己完全有信心再取大胜。

  这时候几位宠妃推开门,捧着食盒走了进来。

  朱祁钰对大臣们笑道:“众位爱卿昨天也累坏了,我命贵妃们熬了些参汤,做了些点心,大家先垫补垫补,然后咱们再一起制定详细的计划。”

  众臣闻言,忙站起身来,要给皇贵妃们下跪行礼。

  朱祁钰连忙摆手止住:“不必了,不必了,你们都是朝廷栋梁,是大明救亡图存的功臣。她们都是些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咱又是在自己家里,不必整这些虚礼了。”

  众臣闻言,也不再坚持,便只是作揖而已。贵妃们也是齐齐欠身答礼,然后将参汤一一递给众位大臣。

  朱祁钰点名让暮雨和凝香留在左右服侍,其他宠妃也不多留,依次退出了西厅。

  君臣悠闲地喝着参汤,吃着点心,厅中多了两个小姑娘,气氛倒是轻松了不少。

  朱祁钰一边歪在软榻上,让两个小极品尤物给自己捏肩捶腿,一边和众臣拉些家常。

  大臣们也是见怪不怪了,要说整个历史上,身边没有宫女、太监,所有生活起居全靠宠妃伺候的,这位景泰皇帝应该算是独一份了。

  眼前这两个精致到不像话的小姑娘,名义上是皇贵妃,干的却是小丫环的活儿。大臣们都忍不住在心里打抱不平了。

  但这正是朱祁钰特别宠爱身边这两个小丫头的原因,自家的宠妃们,将身段放得都非常的低。而眼前的凝香和暮雨,给自身的定位之低,更是所有宠妃中的佼佼者。

  虽然朱祁钰平时只是开玩笑,但凝香和暮雨这两个丫头真把自己当小性奴了,而且都不用调教,便伏低做小,百依百顺。

  趁着享受佳人服侍的功夫,朱祁钰又吩咐了内阁几位小事:“正旦大朝,不仅命亲王、郡王全部进京参加,各省五品以上的文臣武将,同样要进京朝贺。

  不过,山西的官员就不用来了,朕不想见他们。太偏远的地方,或者有战乱的,也不用来。

  比如广东、湖广、福建这些叛乱此起彼伏的省就算了。还有云南、贵州那些离得太远的,也不用来了,你们内阁斟酌着办吧。”

  说罢,朱祁钰又立即补充道:“王直和于谦就不用来了,让他们安心在山西办差吧。另外东吴郡王、西吴郡王到京后,要以高于亲王的规格接待。朕要亲自出城二十里去迎接。”

  不让王直和于谦回来,大臣们都没有意见,最好胡也别回来,重臣里没有人喜欢他们三个。

  至于建庶人与吴庶人,皇帝给他们放出来,封为郡王也就算了,竟然还要超规格接待,这里面透着不同寻常啊。明显就是皇帝又要做荒唐事了。

  但是现在的朝廷重臣跟以前不一样了。

  凭借保卫京师、重创也先建立起来的威势,皇帝说啥就是啥,只要不触及大臣自身的利益,大臣们也没太大的动力去反对。

  以前有胡、王直、于谦,跟皇帝不是一路人。现在的朝廷重臣,要么是皇帝亲信,要么是皇帝破格提拔起来的,总体上都是盼着皇帝好的,没什么人想去效忠太上皇。

  见没人反对,朱祁钰便接着说:“内阁传旨给王直,命他从旨到之日起,设法营救太上皇。就算营救不了太上皇,也要将伯颜帖木儿的大军拖在大同至少十天,等朝廷大军赶到。

  可以给伯颜帖木儿的大军供应军粮,但要一天一供,让伯颜大军手里只有够吃一天的粮食,没办法开拔回瓦剌。

  同时一旦也先败军到大同与伯颜帖木儿汇合之后,立即切断对瓦剌大军的粮草供应。

  如果瓦剌大军最终从大同手中得到了足够支撑其回到瓦剌本部的粮草,吏部尚书王直,大同总兵、广宁伯刘安,大同副总兵郭登,斩立决。并籍没家产,妻小流放三千里。”

  朱祁钰的态度已经变得强硬起来,虽然明知王直与刘安是太上皇的亲信,但他们只要敢通敌,立斩不赦,即使吏部尚书也是一样。

第208章 皇帝召见蒙元密使 三家定策瓜分草原

  对于皇帝的强硬态度,大臣们依旧没有所谓,只要死道友不死贫道就行。

  再说如果王直等人真敢给瓦剌大军提供充足的粮草,那只能说死了活该,一点不冤枉。

首节上一节106/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