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107节

  朱祁钰又和大臣们聊了一个时辰的具体用兵方略,大臣们对明军取胜的信心更充足了,也都了解了各自该承担的职责。

  分工明确之后,大臣们便告退散去,回各自衙门忙公务去了。

  此时已经过了中午,朱祁钰叹口气,带着两位小宠妃回了后院。宠妃们全部关门闭户,在房里等着。

  朱祁钰则一个人来到了绛云轩,接见已经等候多时的密使。一位是脱脱不的全权特派密使兀灵哈;还有三个是阿剌知院的密使,此前一直被朱祁钰留在京城,观察战事进程。

  如今北京的战事已经落下帷幕,是时候该商讨一下步的合作计划了。

  朱祁钰先对兀灵哈说道:“三万套铠甲、一万匹战马、三百门火炮现在已经有着落了。

  兵贵神速,后天一早,营州左卫、右卫,以及五万辅兵,就会带着这批物资和其它粮草辎重出发。

  统兵主将许英,大将许通、谷忠、刘昌,参赞军务何宜,监军太监王诚、舒良。

  再加上大汗的三万兵马,加在一起共有九万大军,组成东路军,粮草辎重全部由大明朝廷供应,在一个月内,对也先的大本营发起进攻。

  同时朝廷另有中路十万大军从南面夹击瓦剌留守军队。取得大胜之后东路军与中路军合兵一处,再与西路大军前后夹击也先残部。”

  兀灵哈点点头,表示没有意见。皇帝的军事能力,已经初步获得了兀灵哈的认可。而且现在明军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只要确保不被突袭,基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朱祁钰紧接着又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我要在正旦举行盛大朝会,大明所有亲王、郡王、勋贵、外戚,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只要没有紧急公务在身,能赶到京师的,都会来参加。

  我希望到时候大汗也来,并在朝会上呈献玉玺,提出尊我为天可汗。

  另外,大汗的妻子,也就是也先之姐,以及其所生之子,要交给我处置。

  大汗的幼子,朕也希望能送到京城,接受汉人的文化。不过这个倒并不是朕要将大汗的幼子作为人质留在京城。

  我只是希望他能接受大明的教化,作为下一任大汗可以亲近大明。他随时可以来,随时可以走,朕不会限制他的任何自由。”

  兀灵哈作为脱脱不的全权特使,被授予了最高权限,可以代替脱脱不本人做出重大决定。不然还要来回请示的话,一来一回,战机全被耽误了。

  面对皇帝提出的要求,兀灵哈思索片刻,还是答应了下来。

  首先也先的姐姐和外甥可以轻易舍弃出去。脱脱不本来就不想让也先的外甥继承汗位,如今把这个烫手山芋甩给大明皇帝,反而还轻松了不少。

  至于脱脱不的幼子,才两岁,是脱脱不着重考虑的继承人。

  按兀灵哈的考虑,将大汗幼子送来,风险并不大,皇帝也不太可能干什么伤害小王子的事情。如果能得皇帝青睐,将来这位小王子做大汗会更顺利。

  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的出了什么事,大汗还年轻,也不是不能再生。

  最终兀灵哈点头答应了下来。朱祁钰满意地笑道:“我派去参赞军务的文臣何宜,以后便是小王子的授业恩师。何宜年轻有为、学识渊博,将来肯定是要位列宰辅的,你们好好相处吧,希望这一战能建立奇功,皆大欢喜。”

  这下兀灵哈彻底满意了,大明皇帝亲自抚养,大明未来的宰相亲自做授业恩师,这关系要是处好了,将来小王子的地位不就稳稳的了嘛,蒙元内部谁还能撼动的了。

  见皇帝给脱脱不一方的待遇如此的优厚,阿剌知院的密使都有些着急了。

  朱祁钰笑着安抚道:“几位特使不必心急,知院这边朕也已经早有安排。朕也会向知院提供一万匹战马,三百门火炮。

  后天一早,骁骑营、天策卫,神机营以及五万辅兵,就会带着粮草辎重出发前往宣府。

  神机营主力会接替知院,继续围困宣府。

  骁骑营、天策卫、一部分神机营精锐,五万辅兵,再加上知院的三万大军,组成中路军,从南面攻击也先的留守部众。

  兴安侯徐亨为主将,成山侯王通、都督范广为大将。黄溥参赞军务,太监张永、王勤监军。

  其中黄溥与你们知院是老熟人了,都是自己人,有什么事情,你们好好商量着来就可以了。”

  其中一位密使问道:“陛下,我们知院的孙子,可不可以送到北京来?”

  “啊?”

  朱祁钰被这句话问懵了,这个还有主动地硬往北京送的吗?

  密使解释道:“大汗的小王子能接受汉文化,我们知院的孙子一样要接受汉化,请陛下不要厚此薄彼,寒了忠良之心。”

  好像有点低估蒙古人对大明的向往了,难怪大明有这么多蒙古归顺达官呢。朱祁钰只得无奈地点点头:

  “行行行,黄溥也是未来的宰相,就让他给知院的孙子授业解惑吧。正好大家也是熟人了,具体的事情,让知院和黄溥商量着来吧。”

  这下两方的密使都满意了,便又再次向朱祁钰确认了一下未来蒙古的权利分配问题。

  朱祁钰再次承诺道:“正旦大朝会的时候,请大汗和知院都来参加,在朝会上,朕正式册封大汗为东蒙古大汗,知院为西蒙古大汗。

  除了朵颜三卫之外,剩下的蒙古领土以东西划分,两位大汗各领一半。”

  得到了保证的密使们都心满意足了。阿剌知院一方能得到半个蒙古,已经是喜出望外。而脱脱不虽然志在统一蒙古,但是形势比人强,现在肯定做不到,所以先收下半个蒙古,落袋为安再说。之后可以慢慢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好容易把这些密使哄得高高兴兴的,顺顺利利地打发走了。

  宠妃们过来,将饭菜茶水收拾了一下,朱祁钰便马不停蹄地继续召见停爵勋贵们。

  哎呀,终于写到五十万字了。以后就算太监也是五十万的太监了。

  明天、后天各加更一章,把之前欠的加更还了。

  之前有点卡文了,现在能写的东西多了,我就把加更补上。

218 存量勋贵站队结束 皇帝石亨相互试探(勋

  贵总结篇 免费章)

  虽然朱祁钰最近对勋贵们有些强硬,但是赌气归赌气,赌完气还是要回归现实。

  闲着的时候,朱祁钰对如今大明的侯爵做了个详细的分类。

  上皇派的侯爵:安远侯柳溥、宁阳侯陈懋、恭顺侯吴瑾、丰城侯李贤、成安侯郭晟、武安侯郑宏、泰宁侯陈泾。以及即将袭爵的定西侯蒋琬和被朱祁钰晋封为侯爵的孙太后之父、会昌侯孙忠。

  中立侯爵:西宁侯宋杰、镇远侯顾兴祖。

  最后是可怜的新君派侯爵:兴安侯徐亨、成山侯王通。

  即使算上武定侯家将要册封的武定侯郭昌、文信侯郭聪,新君派侯爵也只有上皇派的一半。

  这样令人悲伤的现状,不体面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一旦上皇派勋贵暗中串联起来,夺门之变的教训可是一直就在那里呢。

  这还单是侯爵,对于伯爵,朱祁钰没去统计,因为压根就没有统计的必要。大明现在的伯爵里,没有任何一家是亲新君的。

  靖远伯王骥、广宁伯刘安、忻城伯赵荣、建平伯高远、保定伯梁、平江伯陈豫、新宁伯谭裕、应城伯孙杰、安乡伯张宁、彭城伯张瑾、武进伯朱瑛、崇信伯费钊、宁远伯任礼、惠安伯张琮、平乡伯陈辅、襄城伯李瑾、永顺伯薛辅、遂安伯陈韶、广义伯吴、修武伯沈煜、武清伯石亨。

  这一大群伯爵啊,全是太上皇的人,没有一个愿意跟皇帝走。

  好吓人啊这长长的一大串,想清洗都没法清洗。

  所以朱祁钰召见了颖国公、富阳侯、安平侯、广平侯这四个家族的继承人,看看能不能再拉拢个一两家过来。

  这几家勋贵也是各有各的不幸遭遇。

  颖国公傅友德,死法最激进,被太祖逼得先杀两个儿子,然后再自杀。

  这次来京的晋王朱钟铉,已经好几次请求给傅家平反了。所以朱祁钰这次给晋王面子了,只要眼前的傅家后人傅瑛对自己态度好一点,复爵没问题。

  不过复颖国公肯定是别想了,傅友德最开始的颖川侯爵位倒可以商量。

  一代广平侯袁容,永安公主驸马。二代广平侯袁祯,永安公主之子。袁祯无子,所以现在是袁容的庶子袁在请求嗣广平侯,之前正统皇帝一直没准许。

  一代安平侯李远,其子李安袭安平伯,征麓川战败,逮下狱、谪戍独石,卒。现在是李安之子李清请求袭爵。

  最倒霉的是富阳侯家。

  仁宗一共在位九个月,就恶搞了三家侯爵:西宁侯、武定侯、富阳侯。

  西宁侯家,长房爵位被夺,仁宗将爵位硬塞给了二房。

  武定侯家,长房爵位被夺,仁宗将爵位硬塞给了二房。

  富阳侯家,二代富阳侯李茂芳被仁宗废为庶人。

  这真的是恶搞,全凭仁宗个人的好恶与亲疏远近行事,也没什么道理可讲。

  仁宗对富阳侯家的说法是,李茂芳与其母永平公主在永乐朝曾有逆谋。

  朱祁钰看了看李茂芳之子李舆,这家人能有什么逆谋呢,估计八成又是和汉王有关系。

  果然,朱祁钰询问眼前的四人,昨晚都带着家丁,去砍了多少鞑虏人头。李舆最踊跃,也最配合,真带着数百家丁到战场玩命去了,竟然看回来六百多颗人头。这个数字把朱祁钰都吓一跳。

  没有三五百最精锐的家丁,能砍六百多颗人头回来?一看这家人就不是安分的主。

  剩下傅瑛、袁、李清三人也就各砍一两百人头,中规中矩。

  也就是朱祁钰派人暗中提点了一下,他们才能有这样的斩获。其他的勋贵,就没有这样的机遇了。

  听完众人汇报的战况,朱祁钰笑着问道:“朕之所以愿意恢复你们的爵位,也是因为对你们寄予厚望。

  土木堡之后,老一辈的勋贵渐次凋零,新一辈的年轻勋贵又难当大任。

  所以你们知道恢复爵位之后应该怎么做吧?”

  李舆带头跪下高呼:“臣等誓死效忠陛下,保卫大明,报效国家。”

  朱祁钰满意地点点头,示意众人起身。其实朱祁钰倒不在乎这四人是不是真的效忠自己,哪怕只是嘴上喊喊口号也能接受,反正给他们复爵也就是捎带手的事情,只要他们不跑去效忠太上皇就行,这是底线。

  然后朱祁钰又向傅瑛补充道:“我只能给恢复到颖川侯爵位,你要想恢复颖国公爵位,可以去上战场领兵打仗。如今朝廷大军追击也先残部就是机会,你们几个若是想去,我都可以安排。”

  最终四人都表态要上阵杀敌,朱祁钰安抚了一番后,便让四人离开了。

  至于他们是真的想上阵杀敌,还是只表表姿态,朱祁钰懒得去探究了。反正人送走了自己就不管了。如果之后有人主动上门来拜见示好,那就任用。他们要是不主动,那就算了。

  接下来是接见营州中卫千户及以上的将官,安抚、赏银、封官许愿。虽然他们是专职内卫,没有上阵杀敌,但还是要重视和厚待,毕竟这支亲卫的忠诚度,跟自己一家的性命息息相关。

  再然后,是接见石亨、孙镗、刘永诚等大将。

  朱祁钰对几位大将隐瞒夜袭瓦剌大营的行动,将主要功劳给了二营六卫,石亨、孙镗等人心里都有了疙瘩。

  所以朱祁钰上一来就先发制人,一副丝毫不觉得自己理亏的样子,率先向石亨发难:

  “武清伯,这次京师保卫战,你们都有大功。寡人心中甚慰,等正旦大朝会那天,寡人给你晋封侯爵。

  而且还不止如此,这次追击瓦剌残兵败将,如果武清伯再立新功,待明年秋天太上皇回京复位之位,寡人会极力向太上皇举荐,力推太上皇给武清伯晋封国公之位。

  名号我都想好了,就叫忠国公如何?”

  石亨一听就明白了,皇帝这是在说仝寅给太上皇卜卦的事情。也不知道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仝寅算出太上皇先失位后复位的事情,最近几天突然在京城传开了。

  仝寅已经一跃成为朝野热议的风云人物,顺带着将石亨也带到了风口浪尖。

  石亨壮着胆子,抬头看了一眼皇帝。却只见皇帝一脸的风轻云淡,清澈如水的眼眸中却隐隐有一丝冷意。

  石亨也很纠结,自己家这仝寅撑得没事干算这个破卦干什么呢,现在好了,让皇帝抓住把柄了。

  这让石亨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毕竟明面的说法,皇帝只是暂代君位,待太上皇回京之后,还是要恭请上皇复位的。

  到时候会不会真这么干不知道,但至少现在场面话是这么说的。所以仝寅的事情,石亨也不敢拿到台面上来说,不然就显得皇帝小肚鸡肠了,到时候天子一怒,就是血流成河。

  经过阳和口之战四万大军一朝覆灭,和昨晚的夜袭一晚斩首近两万,石亨已经得到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情报的重要性超出想象,自己在山西没得到瓦剌大军设伏的情报,以至四万多军说没就没;在京城又没得到夜袭的情报,导致主要功劳全被别人分走了,自己就可怜巴巴地喝了口汤。

  那接下来对也先残部的追击战呢,如果得罪了皇帝,皇帝都不必明面上还击,只要故意隐瞒一些情报,就足够自己的大军血流成河了。

第209章 皇帝组建怪异大军 石亨受命营救上皇

  不过石亨倒是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虽然石亨统领的五军营不受朱祁钰信任,但作为皇帝,朱祁钰还不至于故意去坑害大明将士。

  甚至制造意外,在战场上清洗掉石亨、孙镗与刘永诚,对朱祁钰来说本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首节上一节107/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