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105节

  紧接着,骁骑营与御马监四卫就从大象撞出的缺口涌了进来。

  也先见状,长叹一口气。彻底堵不住了,自己的亲兵现在腹背受敌,已经是捉襟见肘。若是再不跑路,很快就会变成四面包围。

  此时范广、王通在也先中军的东面;徐亨、郝义在也先的西面;营州卫则已经从北面慢慢杀近,唯一就南面没人。

  这也是朱祁钰早就吩咐好的围师必阙,专门给也先留了一条路,让他往南跑。

  至于是不是穷寇勿追,那朱祁钰就不管了。反正接下来营州卫、骁骑营、天策卫都有别的重要任务,不会参加追击也先至紫荆关的军事行动。

  至于其他各军、各卫,就随便他们的主将指挥吧。就算出了问题,也是主将担责任,毕竟朱祁钰可没下令让他们胡乱追击。

  ……

  很快就到了后半夜,奉天殿中,不少大臣已经开始昏昏欲睡了。

  朱祁钰则又啃完了一张自家小宠妃亲自做的肉饼,喝光了一壶美酒,然后靠在龙椅上,看着大臣们发呆。

第204章 形势突变群臣惊诧 死追穷寇再开大战

  据朱祁钰观察的结果:在场的所有人里,就数太监们最焦虑,虽然太监是最容易当墙头草的群体,但是现在朱祁钰明显不肯接纳他们。

  这帮太监们没有路走,只能暗暗祈祷别再出什么对太上皇不利的事情了。

  这也不能怪朱祁钰,要怪就怪历史上的兴安做事情太没有底线了:这家伙明面上极度效忠景泰,又是帮着囚禁太上皇,又是积极地张罗着废太子、废皇后,搞得景泰和大臣们都深信不疑了。

  结果夺门时,兴安突然跳反,暴露了真面目。最后景泰和所有大臣都发现自己被耍了,原来兴安才是最大的卧底。

  所以现在到了朱祁钰这里,别人都可以痛快地去死,只有兴安早晚必须被凌迟,无论如何省不了那三千刀。

  除了太监之外,另一个焦虑的群体,就是在场的勋贵们。朱祁钰倒是没有对勋贵动手的意思,只不过就是无视而已。

  土木堡之变刚发生的时候,朱祁钰天天上勋贵家里哭丧去,该做的姿态都做到位了,该表达的感情也都表达了,可是勋贵们不接茬啊。

  凡事可一不可再,朱祁钰心意尽到了,也就不再纠结了,毕竟堂堂天子,总不能天天追着勋贵示好吧,那也太贱了。

  至于殿中的武将,则比较淡定。能让皇帝重视的武将,现在都在城外呢。还能悠哉悠哉地参加朝会的武将,都是些小角色,根本就引不来皇帝的关注。

  比如说上直亲卫的指挥使们,朱祁钰看都不想看他们一眼。尤其是北京上直二十六卫里,能让朱祁钰拿正眼看的,也只有御马监四卫,剩下的人爱哪去哪去。

  至于南京上直十七卫,朱祁钰更是一个都看不上。

  这些上直亲卫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独立性,名义上他们属于皇帝直属,实际上真打起仗来,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朱祁钰自己也很迷惑,尤其是到明朝灭亡的时候,除了御马监四卫,上直亲卫就没露过脸、出过彩。也不知道他们是被划入京营了还是怎么的了。北京城破后,殉国名单上也没他们,还不如文臣殉国的人多呢。

  朱祁钰再看看眼前的文臣们,相对来说,奉天殿中就数文臣们最无忧无虑了。

  根据朱祁钰的历史经验,再过不到两个月,到了新年,这帮大臣上完朝,就要没心没肺地在朝房相贺新年了。

  还是杨善独流涕曰:“上皇在何所,而我曹自相贺乎!”,于是众愧,为之止。

  明初就是这么一帮大臣,指望他们有心,根本就不可能。

  就在朱祁钰看着大臣们越来越心烦的时候,殿门再次被推开,赵一脸喜色地走了进来。

  这次不附耳低语了,赵直接单膝跪地,高呼道:“陛下圣明烛照,用兵如神,瓦剌大军抗不住夜袭,终于炸营了。

  如今敌人全面溃败,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彻底组织不起有效抵抗了。此时我大明二十万大军,正在对敌人进行一面倒的屠杀。

  陛下,我们终于胜了。”

  朱祁钰闻言,靠在龙椅上,长叹了一口气。

  瓦剌是炸了营,而大明的奉天殿也是同样炸开了锅。

  绝大部分文臣、武将、勋贵都懵住了,虽然在场众人都希望大明最终战胜瓦剌,但是大家想要的可不是这么个赢法啊。

  如果以瓦剌的大溃败结束这场战争,新君的威望还不得到天上去,那太上皇回来之后还玩啥啊。

  陈循、王文等亲新君的大臣反应最快,纷纷跪在地上,恭贺皇帝。

  有了七八个人带头,其他人也不好再杵在那里,只得跟着跪拜恭贺。

  朱祁钰挥挥手,示意众人起身,然后安抚道:“我不是不信任众位爱卿,只是知道的人多了,难免走漏消息。

  朕知道绝大多数爱卿对大明都是忠心耿耿,但就有那么极少数的奸佞,他不爱大明爱瓦剌,就比如宣府节度使杨洪那样的人。对他们的想法,朕也是非常的费解。

  朕得防着这些二百五,所以不得已才把大家聚在这里待了整整一晚上。现在外面雨下得这么大,大家只能继续在这里熬着了。

  待明天天一亮,正好雨也就停了,朕跟你们一起回家补觉。”

  这时候谁还敢抬杠呢,群臣只得纷纷表示理解皇帝的做法。

  朱祁钰见众人无话,便开始发布诏命:“陈爱卿,替朕拟旨,第一,从明天开始,内阁所有阁员、六部尚书或管部事的侍郎,每天一早都要到西厅参加朝会。

  第二,命兵部左侍郎罗通立即回京,礼部尚书兼大理寺卿俞爱卿前往接替罗通。

  以后由左侍郎罗通管兵部事,右侍郎江爱卿兼任翰林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

  第三,命全部亲王、郡王入京朝正旦,在景泰改元的第一天,朕要举行大朝会,向宗亲解释最近朝廷这些战事得失,以挽回朝廷的权威。”

  朱祁钰这样安排的用意,是要展开新的大战。现在的京城保卫战,是明军战尽主场之利,一面倒地欺压瓦剌大军。

  而接下来要进行的,才是真正考验指挥能力的大兵团作战。

  朱祁钰决定兵分三路,一路由自己的亲军,会合脱脱不的大军,从东面进攻也先的大本营;一路由骁骑营、三千营、御马监四卫经居庸关前往宣府,与阿剌知院的大军汇合,从南面攻击也先留守在草原的大军。

  另一路则由石亨、范广、陶瑾率领,对也先大军进行衔尾追杀。

  三路大军要一次性地消灭也先的主力,这叫做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因为朱祁钰暗自算了算,即使这次夜袭完,只要也先收拾败军,逃回瓦剌,很快就能再集结起八万大军。这还没算上阿剌知院的三万大军和脱脱不的三万大军。

  蒙古加起来还有十几万大军,对大明来说依然非常不可控。

  所以真正的大战才刚刚开始,之前是好打的防御战,接下来便是难打的运动战了。

  但难打也得打,要趁也先的病,要也先的命。

  同时朱祁钰也要借此战功,彻底确立自己权威和历史地位。

第205章 四方势力斩首两万 中兴圣主初具气象

  整个后半夜,明军都在冒雨拼杀,追亡逐北。

  到了后面,瓦剌大军炸营崩溃没多久,剩余的十几万明军,也披挂整齐,加入了朱祁钰为大明将士们打造的这场军功盛宴。

  不过主要的功劳,肯定都被明确忠于皇帝的二营六卫拿走了。

  神机营、骁骑营是朝廷的京营军队,御马监四卫属于上直亲卫,营州卫与天策卫则是朱祁钰的专属亲卫。

  这二营六卫,一共四万多人,是能提前得到皇帝亲自部署的嫡系部队。剩下十几万人,则一直等到喊杀声震天的时候,才关注到这次袭营行动。

  像石亨、孙镗、刘永诚、刘聚、石彪等人,也是勇猛敢战的宿将,等听到喊杀声,便不约而同地出营察看。等视察完军情,个个心里都有点苦。

  皇帝这是明确的不信任几位大将了,不过也不能全怪皇帝,这都是武将们站队不果断的结果。

  尤其是石亨,站队站的似是而非也就算了,自己手下还整出个术士仝寅,算了个太上皇早晚复位的大卦。

  朱祁钰没宰了石亨、石彪这对叔侄,就算脾气够好了。

  至于刘永诚、刘聚这对叔侄,还好一点。刘永诚是明初战功、威望仅次于郑和的大太监。在站队上也比较中立,既不公开倾向于太上皇,也不明确效忠于新君,属于认玉玺不认皇帝的那种。

  朱祁钰已经懒得拉拢这帮养不熟的大将了。即使刨除一部分忠诚度不够神机营将士,如今自己在京的嫡系已经有三万人了,等战后还要再从大宁都司调来两万亲卫,从陕西将徐亨的精锐边军旧部调来三万。

  这样就有了八万效忠皇帝的军队,至于石亨、孙镗、刘永诚等大将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他们的未来前途就是得个还算体面的爵位,然后去边境杀敌立功去,没什么事情就别回京城了。

  这里面最后悔的,反而是孙镗,皇帝刚登基时,就对孙镗反复拉拢过了,结果孙镗嫌这嫌那的不接茬,如今被皇帝踢出了核心圈子,袭营这么大的行动,已经混的连个知情权都没有了。

  这就是曾经你对我爱搭不理,如今你却高攀不起。错过了皇帝的拉拢,想再进入皇帝的核心圈子,那就千难万难了。

  不过虽然几位大将心态各异,但是功劳还是要抢的。虽然吃不到大肉,但就在嘴边的肉汤不能不喝。

  等二营六卫攻破也先中军,瓦剌炸营之时,石亨、孙镗等人也集结好了军队,开始四处猎杀溃散的瓦剌将士。

  只是这仗一打,石亨等人就看出问题来了。皇帝嫡系的夜战能力明显强过其他军队很多,区区四万人左右,就能彻底击溃数量差不多的瓦剌大军。

  而石亨的五军营、孙镗的三千营、刘永诚的另一部分御马监四卫,则是一出营就各种抓瞎,大部分将士都有夜盲症状,看都看不清,就更别说在黑夜里砍人了。

  最重要的是,现在还下着大雨,点火把这事就彻底别想了。

  好在十几万人,就算到处乱撞,也够撞上相当多的瓦剌逃兵了。而且瓦剌逃兵又不会汉话,大家一照面,相互一交流,然后就可以分清敌我,开始砍杀了。

  除了这十几万明军,参与追杀溃军的,还有两拨人:一拨是皇帝悬赏瓦剌夜不收的人头后,自发聚集起来砍头领赏的忠勇义士们;另一拨是勋贵的家丁们,勋贵们倒是不为了领皇帝那点赏钱,而是为了找点存在感,顺便看看能不能立些功让皇帝转变态度。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部分特殊的人:就是几家出了问题,被中断袭爵的勋贵,其中包括颖国公、武定侯、富阳侯、安平侯、广平侯等家族。

  这还得感谢那些忠于太上皇的勋贵们,朱祁钰有感于上皇派勋贵人数众多,根深蒂固,所以特别派人暗中提点了一下这些停袭爵位的家族。这些家族的继承人们只要带着家丁们出来砍点人头立点功,差不多意思上过得去,朱祁钰也就给这些家族复爵了。

  除了武定侯家的郭昌、郭聪,曹国公家的李璇是跟着皇帝亲卫在一起行动,剩下的这些落魄的勋贵家族也只是带着家丁在外围喝喝汤。

  战事就这样持续了整整一夜,好容易挨到天明,大雨渐渐止住,喊杀声终于渐渐停了下来。能跑的瓦剌士兵早就已经跑了,不能跑的也早被砍了脑袋。

  皇帝的二营六卫整整一晚上,压根就没出瓦剌大营。不仅砍了一万多颗人头,而且之前孙太后、钱皇后先后送给也先的满满八大车奇珍异宝,还有六十万两白的银子,全部被二营六卫的将士们分配一空。

  然后就是打扫战场,将瓦剌大营内的马匹、粮草,被杀的鞑虏身上的铠甲、兵器收集起来。银子和珠宝分了可以,这是朱祁钰暗示和默许的,剩下这些军械就不能再分了,得乖乖交给皇帝统一调配。

  不出意外,这些军械很快就会送到脱脱不手中,然后脱脱不的大军再利用这些军械,去继续攻击也先的余部。这样大明只出些军械,就可以坐收渔利了。

  至于其他明军、义勇壮士、勋贵家丁,则不满足于获得的战绩,还在纷纷继续追击、搜索。这就像一场愉快刺激的猎杀游戏,离瓦剌大营五十里范围内,都能找到这些人的身影。

  ……

  奉天殿中,朱祁钰伸了个懒腰,然后命亲卫打开殿门。

  一阵冷风吹入,君臣都精神了起来。外面雨已经停下,天已经大亮,经过了这漫长的一夜,君臣们终于要面对全新的开始了。

  赵适时地走进大殿,向朱祁钰和众大臣通报了初步的战况。

  在听到这次至少击杀一万五千也先嫡系兵马时,殿中彻底炸开了锅。反应最大的就是孙家,孙继宗、孙显宗兄弟只觉头晕目眩,差点都没坐住。

  之前孙家兄弟和齐王妃赌气抬杠,结果齐王妃在孙家开的赌场里押了三十万两白银,五万两黄金。押一赔五,赌朱祁钰一共能在这场京师保卫战中,至少砍四万鞑子人头。

  当时人们都觉得朱祁钰是异想天开,白日做梦;而林香玉这个败家王妃,则是柔婉媚上、逢迎无度,没头没脑的也跟着新君一起发疯。

  如今胜负已定,孙家一共要赔给齐王妃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二十五万两黄金。这下好了,等着倾家荡产吧。

  其他文臣武将倒是没想这么多,都跪在地上,山呼天佑大明,皇帝万岁。即使是在立场上与新君敌对的大臣们,也不得不承认皇帝确实英明神武,初具中兴圣主的气象了。

第206章 剩勇穷寇直捣黄龙 终极一战拉开序幕

  不过朱祁钰倒没有得意忘形,凭硬实力强推也先大军不算什么本事。后面组建多支军团,去围攻瓦剌才是真正的考验。

  既要重创瓦剌的根基,最终干掉也先;也要保持平衡,防止蒙元出现新的一家独大的强人。更要驾驭住脱脱不、阿剌知院等蒙元权贵。

  这些并不容易,还是需要非常小心谨慎地行事。

  这时候朱祁钰最大的优点又发挥作用了:知道自己不行,就别瞎指挥,而是把专业的人才调过来辅佐自己。

  所以第一时间,朱祁钰便下了诏书,命兵部左侍郎罗通即刻回京主持兵部。

  如果抛开后世的名气声望等因素,光看经验和能力,眼下军事能力最强的文臣是兵部尚书王骥,其次就是兵部左侍郎罗通。

  至于兵部右侍郎江渊,虽然名气比罗通大,但是论军事才能和经验,明显还是差一大截。

  不过朱祁钰也根据江渊要强、上进、自视甚高的性格,做了安抚:命江渊兼任翰林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这样虽然罗通接管了兵部事,但江渊还是能够参加朱祁钰的西厅小朝会,成为皇帝与文臣核心决策圈的成员。

  至于罗通,在当年交趾局面崩溃之时,强守清化城,杀伤甚众,既有军事才能,又有对大明的忠诚。在以兵部郎中整饬甘肃期间,也有大破鞑虏的战功。算是南北战争都参加过,军事经验丰富的老牌带兵文臣了。

首节上一节105/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