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82节

说完,朱翊又看向张居正:“元辅可有何高见?”

张居正随即躬身,沉声说道:“臣张居正领旨谢恩。”

朱翊点了点头,又继续道:“朕给元辅两年时间,这几月元辅先在府上休养着身子,待四月份开春再动身吧。”

见张居正没有反对,朱翊从心中松了口气。

这三个月让张居正好好修养,四月下江南天气已经渐暖这也对他身体有益。

再者,从处理天下政务到处理四道政务,张居正也不会那么辛劳了。

朕的良苦用心,谁能明白啊。

“臣谢过陛下天恩。”

张居正长长一礼。

终于啊,压在头上的巨石要被移走了!

张居正调离中枢,这是朝中官最愿意看到的现象了。

毕竟张居正已经死死的将他们压制八年了。

八年,刚刚出生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一众官员们不禁热泪盈眶,终于要有出头之日了!

“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劳苦功高,侍奉朕父兄多年,朕特将其迁御马监掌印太监,赏玉带一条。”

朱翊话没停。

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成了御马监掌印太监!

虽然御马监太监掌握着内军军权,但已经跟朝政绝缘了,是妥妥的被贬了。

张居正坚定的盟友冯保也失势了!

紧接着,朱翊看向了准备组织自己门生故吏阻止士绅一体纳粮的张四维说道:“张爱卿。”

张四维诧异的抬起头,出列道:“臣在。”

“以后内阁之事,还劳张爱卿统筹了。”

朱翊道。

惊喜来的太快了,让张四维一时间都反应不过来了。

原本内阁之事就轮到他次辅张四维了,但是如今天子金口玉言一出,那就是法定的实际首辅啊。

我,张四维,内阁老大!

“臣惶恐!元辅在则国事安,臣不敢僭越。”

张四维强行压着心中的喜悦。

“元辅此去江南,主要施行一条鞭法和士绅一体纳粮,那么内阁之事再交江南则是大有不便。”

朱翊说道。

张四维瞄了一眼张居正,见张居正的表情没有异常,张四维一边行礼一边说道:“臣虽驽钝,但愿尽力替陛下和元辅分忧。”

阻止?

还阻止个球啊,张居正一走自己就是内阁实际的主人!

两年远离中枢,足够皇上改变对张居正的态度了。

况且司礼监太监已经不是冯保了,这内阁与司礼监的配合也散了。

你张居正不反,朝堂早已经变天。

你张居正敢反,必定是遗臭万年。

张四维心里的小算盘打的可谓是叮当乱响。

今日朝堂的巨变,可谓是天翻地覆了。

首辅张居正出任四道钦差大臣,施行士绅一体纳粮和一条鞭法。

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迁御马监太监。

内阁次辅张四维领内阁事。

真是世事无常,大肠包小肠啊。

就在众臣以为朝会结束之时,朱翊再度开口:“元辅一去,内阁空悬,朕属意增补两位大学士入阁办事。”

“明日于文华殿廷推。”

“若无其它事宜,那便退朝。”

说着,朱翊就一步步走下丹陛。

“臣等恭送陛下。”

百官齐齐行礼。

明代制度,凡朝廷有重大事情发生,或者是文武重臣出缺,皇帝会诏令廷臣召开会议,有关人事升补任用,则被称之为廷推。

出席廷推的官员有三品以上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总共七卿,再加上大理卿、通政使,总共是为九卿。

主要是重大官职出缺之时,由三品以上及九卿、佥都御史、祭酒等官员公推两人或者是三人,奏请天子,天子如果有心仪的人选,则会画圈录用,但是天子可以根据名单也可以在名单以外任用,也可不予以采用。

这等制度较之之前高官任用,多了几分合理性。

虽然最后的大权掌握在天子手中,但大多数情况下,天子都会圈定名单上的第一人任职。

一般吏部尚书就把最合适的人放在第一位。

真.诡计多端的文官。

虽然说进一步扩大参与廷推官员的规模,可以提高公平性,但也会引起党争的出现。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候选之官员的履历进行打分量化,几个候选官员加以对比,予以公示,则是一目了然。

第71章 御马监太监冯保

“老祖宗,老祖宗,大事不好了!”

一个小太监满脸惊慌的跑进冯保的卧房。

冯保一如既往的依靠在床头上,津津有味的翻阅着兵书。

兵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纪效新书》。

“你这个小东西慌慌张张的,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冯保慢悠悠的放下书问道。

“老祖宗外面沸沸扬扬的都说,万岁爷要清算您了!”

小太监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老祖宗,你快跑吧。”

冯保皱了皱眉:“咱家怎么没听说过这件事情?”

“老祖宗就是今早的朝会上,万岁爷下的旨意!”

小太监有些急切。

冯保沉吟了良久,披上棉袍在房中不断的踱步。

“具体万岁爷是怎么说的?”

“小的不知……”

思考了一会儿的冯保坐了下来:“应该没有什么事情。”

“万岁爷不是那种薄情寡义的人,咱家基本都不理会司礼监的政事了……”

就在冯保说话的时候,一队太监已经来到了冯保的府门口。

“咱家来向冯公公宣旨。”

传旨太监神情严肃。

看守大门的家丁一听是圣旨,便不敢怠慢:“几位稍待,小的们这就禀报我家主人。”

看着家丁匆匆忙忙离开的身影,传旨太监身后的一个太监问道:“马公公,这冯大可是失势了?”

传旨太监摇了摇头说道:“依咱家看倒是没有。”

“御马监太监虽然是没有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势和地位高,但御马监掌握着内宫的军权,同样也是实权衙门,其掌印太监同样也是内廷最有权势的那几人。”

“如果是万岁爷和冯大闹崩了,就算是没有杀身之祸,那也尽可以发配冯大去南京或者是凤阳,而不是留在身边的御马监。”

听着传旨太监的一通分析,几个太监都信服的点了点头:“马公公所言极是。”

没过多久,冯保就穿着外袍走了出来。

“臣冯保恭迎万岁圣旨。”

传旨太监从怀中拿出圣旨,高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冯保侍朕父兄,有苦有劳,今迁司礼监掌印太监为御马监太监,望尔尽力为朕分忧,钦此!”

“臣冯保谢万岁隆恩!”

冯保一听,心里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这可不是贬斥,而是得自己所愿啊。

御马监与兵部、各地的总督共同执掌兵权,被称之为内廷“枢府”。

除此之外,御马监还有管理草场和皇庄、经营皇店,与户部分理财政之责,权柄巨大。

之前成化年间设置过的西厂,也是由御马监来提督,与司礼监所提督的东厂分庭抗礼。

其麾下的有勇士营和四卫营,在孝宗和武宗时期有四万余人,之后诸帝数次整顿,定其额为六千五百人,这可是大大的军权啊。

看着冯保满脸的笑意,传旨太监急忙把冯保扶起来:“冯公公,万岁爷也是一时起意,您莫要往心里去……”

冯保拍了拍传旨太监的肩膀,笑着说道:“咱家倒是要多谢马公公来穿传旨了。”

说着,冯保身旁的管家徐爵不动声色的从袖中掏出一张张银票,分发给了来传旨的一众太监们。

“冯公公,这怎么使得呢……”传旨太监一脸为难,但手上却接过了银票,塞进了袖子里面。

一时间,宾主尽欢。

张府。

次辅申时行,吏部尚书王国光,户部尚书张学颜,礼部尚书潘晟等一众张居正的亲信皆是在大堂,尽管游七上了好茶,但是只有寥寥几人喝了几口。

“元辅一去江南,那朝廷如何兼顾?”

户部侍郎金学智忧心忡忡。

坐在下首的申时行也是愁眉不展。

这时,换下一身衣袍的张居正从后堂走了出来。

首节上一节82/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