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83节

“恩师““元辅“

众人纷纷起身向张居正行礼。

“你们啊,都是朝廷的重臣,都聚集在仆府上,搞得要立小朝廷一般,传出去不得是惹人诟病?”

张居正笑着摇摇头,坐在了上首的座位上。

“元辅,朝廷没有你主持大局,这可如何是好?”

金学智再度开口。

“何必如此慌张?

内阁不是还有张凤磐在吗?”

张居正轻抿了一口茶,轻声道。

“这张凤磐表面对您恭顺,但这天下第二人的地位难免不动人心……况且这些科道官员已经开始冒头了。”

王国光接话说道。

“张凤磐是个有才能的,有些野心也是正常。”

“至于那些科道官员,不过是些跳梁小丑罢了,不足挂齿。”

张居正并不太在意。

第72章 各方算计

见张居正似乎是胸有成竹,次辅申时行,吏部尚书王国光,户部尚书张学颜,礼部尚书潘晟,户部侍郎金学智等人心中也便安定了几分。

“那恩师何以教我等?”

申时行谨慎的开口问道。

“天子虽然年少,但是有他自己的想法。

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自然不能妄加揣度。”

张居正话锋一转:“但是增补阁臣一事,诸位还是要争取一下的。”

众人心中瞬间明悟。

天子下旨廷推两位阁臣,那么其中一个他们一定要掌握在手中。

“那元辅属意谁入阁?”

吏部尚书王国光问道。

吏部尚书又被称为天官,在明朝中期以前,吏部尚书之权是可以内阁首辅一分高下的。

内阁和七卿呈现斗争现象,直到张居正上台,以其权威盖压六部七卿。

这就使得了六部都成为了内阁手下的办事衙门罢了。

张居正摆了摆手说道:“谁能入阁,谁不入阁,乃是天子一言而决,岂是仆能够决定的?”

户部尚书张学颜和礼部尚书潘晟相视一眼:元辅现在是越来越谨慎了。

“那元辅觉得在座的各位谁更适合入阁辅政?”

吏部尚书王国光换了一种更为谨慎的措辞。

张居正闻言轻抚胡须:“仆以为,思明兄最适合入阁。”

张居正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看向在座的礼部尚书潘晟。

“思明兄任大宗伯以来,兢兢业业,且大宗伯一职最为清贵。

国朝以大宗伯之职入阁辅政者,多不可数。”

“再者,排资论辈也自然是思明兄最为合适。”

张居正说道。

而潘晟起身作揖:“元辅谬赞了。”

算起来,潘晟比张居正还年长七八岁。

嘉靖十九年,潘晟便考中乡试第七名。

嘉靖二十年,潘晟在殿试夺得榜眼,授予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一职,被安排协助修编《大明会典》。

隆庆四年,潘晟即累官至礼部尚书。

官场沉浮,潘晟的的确确是老资格了。

申时行、张学颜等人闻言都点了点头,确实,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潘晟了。

若是吏部尚书王国光或者是户部尚书张学颜入阁,那就直接是放弃了一个重大的实权衙门。

明升暗降,莫过于此。

“仆此去江南,一去就是两年,诸位可有愿随仆实施新政的?”

张居正环视四周问道。

“学生愿随恩师去。”

“元辅,本部堂愿去!”

众人纷纷表达着自己的心迹。

“仆虽去江南,但朝堂中枢不能乱。

须知三人成虎,朝堂无人,事难全矣。”

“子鲁,你可愿随仆下江南?”

最终张居正的目光定格在了金学智的身上。

“在下愿为元辅效犬马之劳。”

金学智起身道。

……

在另一座张府里,同样也是人声鼎沸。

次辅张四维端坐在上首,其弟张四端、门生李植、御史雷士祯等人齐聚在张四维家中。

“恭喜恩师,贺喜恩师!”

李植笑着说道:“张太岳此去江南,虽然表面上位高权重,但一去就是两年,这中枢之政尽归于恩师所辖!”

“兄长此次可尽酬己志了。”

张四端满目是希冀。

“没有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那阉宦的配合,那张太岳就不复其权势!”

李植继续道。

但张四维的脸上还是带着几分凝重:“张太岳炳政八年,岂可是易于相与之辈?”

“而今天子虽然年少,但其杀伐之果断,武昌府官员动辄杀数十!”

“朝会之中,天子以雷霆之势将科道官员封了嘴。

紧接着又是一系列的人事调动,朝廷百官都在思忖着自己的利益,哪还有剩余的心思继续找天子的茬?”

“借力打力,平衡之术,天子确实是精通此道。”

听着张四维复盘着朝会,张四端等人惊叹着天子的手腕。

“恩师,那接下来我等该如何做?”

李植又问道。

“张太岳肯定会在临走之前将其亲信送入内阁,那么根据天子的之一,还会有一个辅臣。”

“张太岳要送其亲信入阁,我们拦不住。”

“但两位内阁大学士,必不能全为张居正之党!如果真是如此,本部阁岂不是成了内阁的孤家寡人?”

“此事断断不可发生!”

张四端冷声道:“如此一来,朝堂为张居正所把控,江南富庶之地的军政也为其制约,这大明的天下岂不是要改姓张?”

张四维按了按手:“慎言,不可如此妄议张太岳。”

“让张太岳的党羽最多一人入阁,另外一人必不能为其所控!”

“兄长所言极是,但另外一阁臣,该是谁呢?”

张四端问道。

“本部阁有二人为上选。”

张四维说道。

“请恩师示下。”

李植心中一动。

“吏部侍郎许颍阳。”

“詹事府詹事兼侍读学士王太仓。”

这二人都与张居正有间隙。

许颍阳即是许国,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曾经在万历五年张居正夺情之中,盛赞被贬斥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一度令张首辅难堪。

而太仓王锡爵更是传奇人物。

祖上为著名士族,太原王氏。

王锡爵于嘉靖四十一年的会试中会元,殿试中榜眼。

万历五年的夺情之议中,弹劾张居正的官员被万历皇帝盛怒之下要廷杖,于是詹事府詹事兼侍读学士王锡爵来到了张居正的府邸上。

在王锡爵的一番劝说之下,张居正只好把万历皇帝搬出来当挡箭牌,“天子之怒,无人能阻。”

但王锡爵说道:“天子之怒亦是为元辅。”

“元辅虽无私意,但清议攻抵您啊。”

张居正一听,恼火不已,当即就出一把刀来,然后就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对着王锡爵高呼道:“汝杀我!汝杀我!”

王锡爵见状,也只得夺门而去。

这两人在士林之中名声甚好,且以不从张居正称著。

张四端和李植等人皆是点头赞同。

“廷推名单既有三人,则此二人必入其中。”

“若名单有二人,则以王太仓为先。”

张四维一锤定音。

首节上一节83/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