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15节

“混账东西!”

李太后听到这里怒不可遏。

“什么以观后效?”

“潞王是皇帝的亲弟弟!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如何立为皇储?”

“他年皇帝有了子嗣,皇储之位再易。”

“那我的潞王当如何自处?

一个废掉的皇储谁能容得下他?”

李太后气冲冲的拍着案桌。

“娘娘息怒,娘娘息怒,您要保重凤体啊!”

冯保慌忙跪下说道。

一旁的翠玉见此,急忙给李太后递了一杯参茶,“娘娘,您快喝点茶消消气。”

李太后接过参茶,轻轻喝了一口,“这些官员拿着朝廷给他们的俸禄,只想着他们自己的利益!”

“冯保,你把他们所上的奏章念念。”

李太后顺了口气,重新坐了下来。

“是,娘娘。”

冯保心里暗暗佩服着朱翊的谋算。

“臣内阁三辅申时行谨言:自隆庆六年至今,天子临朝已八年有余,夙夜不寐,励精图治,万万不可废!”

“当今圣上在位,乃是我大明亿兆苍生之福,神器不可轻易易手,否则社稷动荡,百姓难安。”

……

听到冯保念着反对另立新帝的奏章,李太后面色稍缓。

但随即,冯保又继续读道。

“九五之尊位,不可轻授与人。

为帝者,需品行高洁,方能垂拱治理天下。”

“臣内阁次辅张四维谨言:潞王殿下年少聪颖,久与慈圣太后教导,如登大位,必将为一代明君圣主!”

……

又是几本支持另立新帝的奏章。

读着张四维的奏章,冯保心里不禁暗暗被其文笔折服。

洋洋洒洒近千字,没有一字提到万历皇帝的缺处,反而一直在赞美潞王聪颖过人,李太后长于教导。

果不其然,这一份奏章念完,令李太后舒心不已。

李太后是寻常人家出身,是大明妇道人家的典范了。

她对自己的嫡长子严厉无比,因为嫡长子就是继承家业的大宗。

她对自己的小儿子疼爱无比,因为小儿子一贯都能讨自己的欢心。

但是现在的长子朱翊钧令她失望不已,她自己又不能割舍掉这份亲情。

李太后不是吕雉,更不是武则天。

她更像是一个希望孩子守好家业的严母,而不是一个充满着野心的女政治家。

李太后从没想过权倾天下,她只是想好好培养自己的孩儿,仅此而已。

所以她总会在亲情与礼法之间摇摆不定。

冯保后面念的几份奏章,李太后都是心不在焉,没有听进去一个字。

“娘娘,这几日重要的奏章都已经读完了。”

冯保恭恭敬敬的说道。

这时候,李太后才回过神来。

“冯保,你说皇帝和潞王,哪个一个更贤明?”

李太后突然开口问道。

“万岁爷和潞王殿下……奴才不敢妄言。”

冯保低着头说道。

“冯保,你也是宫里的老人了,先帝在时就对你信任有加。

难道先帝所下的遗旨让你顾命之事都忘记了吗?”

李太后厉声说道。

“那奴才就斗胆说两句了。”

“万岁爷自然是英明神武,有帝王气象。”

李太后正要开口,冯保又继续说道:“但潞王殿下,连一小小宫女都能挺身而出救其性命,更何况是对天下百姓?”

“此为仁德之象。”

冯保说道。

“仁德,仁德……”李太后听到冯保所言,陷入了沉思。

是啊,儿连一个地位低微的宫女都能爱惜其性命,如此仁德的他若是治理天下,岂不是尧舜之君?

李太后心里想着。

想到这里,李太后不禁紧紧的握住了袖中的那道禅位的圣旨。

将李太后神情尽收眼底的冯保,心底又对新帝登基多了几分把握。

李太后的想法已经明显摇摆起来了。

“关于是否另立新帝的奏章,都留中吧。”

“其他的奏章都按内阁的票拟来做吧。”

李太后说道。

“是,娘娘。”

冯保说道。

“若无其他的事情,你就回司礼监把这些奏章处理了吧。”

李太后明显有些疲惫。

“奴才告退。”

冯保依言离开了。

等到冯保走远了,李太后对慈宁宫的管事太监说道:“给我把张首辅唤过来。”

但又觉得有几分不妥,“还是莫要唤了,关于今日之事,让张学士递一道奏章上来吧。”

第11章 文华殿经筵?孤不去!

孤不去!

在文华殿之南,盖有黄色琉璃瓦的一片宫闱便是文渊阁。

但就是这短短的百步距离,从明宣宗宣德皇帝之后,百年来就再也没有皇帝再踏入内阁一步。

很快,慈宁宫的懿旨就被送到了张居正的值房中。

张居正自然明白李太后是在询问自己的意思。

既然是李太后出言询问,自然是已经不如先前一般震怒,坚定的要另立新帝了。

但是凌张居正有些不满的是,之前自己给皇上所上的密奏,竟然石沉大海。

天子并没有给予自己回应,更没有下罪己诏。

“终究是皇家之事。”

张居正轻叹一声。

这一次,张居正没有再动恻隐之心,执笔挥毫写下了:天家之事,太后决断。

不论结果,臣当尽心竭力。

那意思就是无论李太后立谁为帝,他张居正都会尽心竭力的辅佐。

写完这张字条,张居正吩咐下去送到慈宁宫。

“把子维和汝默唤到公厅,本辅有事相商。”

张居正对游七吩咐道。

“是,相爷。”

游七恭敬的答道。

……

文渊阁公厅之内,正前方摆放着一尊铜质鎏金孔子像,东西设座。

关于孔子之像,还颇有渊源。

英宗朝名臣李贤入阁之后,欲在公厅的正前设座,但被大学士彭时所阻,二人争论不休。

明英宗得知此事之后,便派人送了一尊孔子之像立在正前方。

意味着正前方的位置只有圣人可居,文渊阁的大学士不过是预参机务,你们还是好好辅佐吧。

但他们也没有想到,百年之后的文渊阁,有个叫张居正的人,将首辅的权力推向了大明朝的巅峰。

既然没有正座,那么东上首的位置自然就是最尊贵的内阁首辅之座。

张居正的值房离公厅近,就迈步走进了公厅。

公厅的小吏得了消息就赶忙把茶水泡好了。

坐在上首的张居正见张四维和申时行还未来,就端起了茶杯。

就在张居正喝茶之时,张四维和申时行一前一后的迈步走进了公厅。

“我等见过元辅。”

张四维和申时行微微躬身,以示尊重。

张居正放下茶杯微微颔首,“子维和汝默来了?”

“快坐吧,今日内阁的茶可是不错。”

张四维和申时行纷纷落座。

首节上一节15/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