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16节

“元辅让我等前来,有何事商议?”

张四维心中一动,难道是张居正要清算支持潞王的事情?

“之前天子旨意,协理一职,归本部侍郎带管。

南京兵部尚书杨兆上疏请求辞去协理一职,诸位如何看?”

张居正说道。

张四维听到张居正所议论的为朝中之事,顿时松了口气。

张居正开口说道:“本辅之前对其暂供此职,听候裁决。”

张四维说道:“现今元辅之意为何?”

“裁革协理一职,令吏部核察两京大小九卿及其所属各衙门,凡有冗滥者尽数裁革。”

“同时核实各省的赋税徭役和诸司冒滥冗费等事宜。”

“子维和汝默有何意见?”

张居正问道。

张四维和申时行自然没有意见。

张四维只在心里苦笑一声,只是名为议事罢了。

自己这个内阁次辅不过就是提线木偶罢了。

“庐州,凤阳,淮安,扬州等府遭受水灾,本辅以为可按旧例免其田租。”

“常熟,吴江,长洲,昆山等地连月灾荒,本辅以为责令户部调拨赈灾粮食。”

“闽浙广三省之地,多次有倭奴在海上出没。

虽然历次围剿,斩杀倭奴者数众,但南麂岛和抱虎岛诸处仍有停泊引为据点的倭奴。

本辅以为,应严饬两广总督和巡抚,加强海上戒备,召集军队将其彻底围剿。”

……

张居正将要处理的政务一桩桩一件件的讲了出来,而坐在两侧的张四维和申时行只能是安安静静的听着。

这些政事都被张居正处理完了。

他们两个只是被知会一声,然后由他们二人将这些事情落实到六部。

张江陵只要在内阁一天,他们就会做一天的提线木偶。

乾清宫。

朱翊钧躺在龙榻上,享受着难得的宁静。

不用上朝,不用日讲,不用批阅奏章的日子竟然让朱翊钧有些恍惚。

自从自己登基以来,每一日都是过的疲惫无比。

这大概就是忙里偷闲吧,朱翊钧在心里自嘲道。

如果不做这大明的皇帝了,是不是日子就好起来了?

是不是就没有母后和张先生严厉的管教和训诫了?

朱翊钧的思绪越飘越远……

而在自己房间里的朱翊却并没有闲着。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朱翊没有再管什么皇位争夺,自己已经尽自己所能进行谋划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来验证了。

此时的朱翊钧正歪歪扭扭的画着改进火器的图纸。

明代的战争中,火器已经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

三大营里面的神机营,就配备了大量的火器。

但此时迅雷铳,三眼铳,密鲁铳等火铳还是非常的落后,它们在前枪管进行装填火药,在装填火药的时候需要将火药压进枪膛。

而且火铳的重量很大,安装起来极为的困难,连射之后的炮管温度极高,有炸膛的危险。

由于以上的种种缺陷,火铳在大明的军队中虽然一直被装备,但并没有大规模普及。

而朱翊也粗通一些火器理论,虽然机枪狙击枪等枪械限制于时代无法被制造,但是将火铳往前推进一个阶段还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火铳的下一个阶段就是燧发枪时代。

令朱翊印象深刻的便是那本《军器图说》了。

毕懋康设计了一种撞击式的燧发枪。

先扣动扳机,再下压龙头,由于配备的弹簧具有储蓄势能的作用,所以能量转化令燧石与火门相摩擦,摩擦出火星就可引燃火药。

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射击的精度和效率,以前的连续射击需要三人,先由最前面的士卒进行射击,射击完毕之后退至最后装填火药,再由第二名士卒进行射击,射击完毕再由第三名士卒射击,三个人轮番射击装弹。

这种三段击最初由沐英发明,倭国的织田信长也曾靠此战术数次击败强敌,德意志的腓列特大帝更是以此夺取了意大利。

但与新式燧发枪相比,理论上使用火铳的三段击多耗费了三倍的兵力。

再加上制造火器的成本,训练士卒的成本,二者相比较,高下立判。

朱翊想着,就算是自己输了,被自己的皇兄朱翊钧赐死,也要留下些什么。

若是能将这种新式燧发枪制造出来,并且在军中普及,之后的大明定然不会再像历史上一样内外交困。

“殿下。”

高兴安敲了敲门,走了进来。

“何事?”

朱翊头也不抬,自顾自的画着新式燧发枪的装配图。

“娘娘让奴婢给您传个话,明日要殿下参加经筵。”

高兴安低着头说道。

“经筵?”

朱翊抬起头来,“皇兄可去?”

“娘娘说皇上身体欠安,但是经筵之例不可轻废,要让殿下替皇上前去文华殿。”

高兴安说道。

朱翊的眉头紧锁,自己的母亲不来告诉自己这件事,反而是让高兴安传话让自己前去文华殿参见经筵。

哪有亲王代替皇帝参加经筵的先例?

朱翊心中一动,这难道就是李太后意欲将皇位归于自己的一个信号?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说着,高兴安就从怀里拿出来一份奏章,“娘娘说这是明日经筵的官员名单。”

这份名单理应由万历皇帝朱翊钧来批示,但李太后直接将人选定了下来。

朱翊接过来,浏览着这份名单:知经筵事,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张居正。

同知经筵事,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张四维;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三辅申时行……

这时朱翊猛然合上这份名单,“告诉母后,孤身体抱恙不能参加经筵。”

“经筵大事,乃君主所为,孤一亲王,当恪守礼法,怎么能越俎代庖?”

高兴安闻言一愣,他不明白刚刚微微有笑意的朱翊为何脸色转变的如此之快。

这就是陷阱!

要么就是李太后对自己的考验,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口是心非,觊觎皇位。

要么就是文官们对自己的考验。

笑话,朱翊作为一个现代人,什么四书五经,简直是什么都不会。

若是什么作诗吟赋,朱翊倒是不介意“拿来”几首后世的诗词歌赋,来惊掉这些人的下巴。

至于什么大学中庸礼记尚书,自己只能是一窍不通。

明日一干朝廷重臣的问询,自己一个都回答不上来,那就能够提前判定自己在皇位争夺之中,稳稳出局了。

想骗我?

门都没有!

“你快去跟母后复命吧,孤还有事要忙,无事莫要打搅孤。”

朱翊把愣住的高兴安赶了出去。

“什么?

儿不去?”

李太后吃惊不已。

“殿下说自己身体抱恙,不能参加经筵。

且经筵大事,乃君主所为,殿下一亲王,当恪守礼法,怎么能越俎代庖?”

高兴安低着头说道。

“既是如此,那明日经筵便开在乾清宫好了。”

第12章 乾清宫开经筵,申时行表态首辅

“去告诉皇帝,让他明日备好冠冕,准备出席经筵。”

随着李太后敲定了经筵的事宜,这场另立新帝的事件似乎是落下了帷幕。

乾清宫。

躺在龙榻的朱翊钧已经未行房多日了。

对于一个食髓知味的年轻人来说,这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

“给朕传敬事房太监。”

翻来覆去的朱翊钧对小内侍吩咐道。

原先的孙海和客用,早就被李太后贬斥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去了。

明代专门负责安排后妃侍寝的地方叫做敬事房,其中的管事太监就被称之为敬事房太监。

敬事房太监专门负责安排和记录天子临幸后妃的情况。

等到天子晚膳的时候,敬事房太监需提前把后宫妃嫔的名牌放在大银盘内,与晚膳一同呈到天子之前。

待天子用过晚膳,敬事房太监就跪听天子旨意。

若是天子当日清心寡欲,便会说“退下”即可。

首节上一节16/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