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826节

  “魏王,如今大周天子亲征,却陷于函谷关前,实是魏王一雪前耻之良机,不可再错过。”

  苏秦一开口,就先把魏王扣住。

  只是魏王也不至于如此就上当。

  在魏国原来的南阳郡内,可是还驻扎着大周朝的骠骑军。

  骠骑将军霍去病,早就声震天下,威名赫赫,先前在魏国境内,更是只凭着骠骑军不到两万的兵马,对抗秦魏联军不说,还能够屡战屡胜,更是在最后一战中,直接将乐羊的大军全歼,一个不剩。

  当时这消息传回,魏王差点没有背过气。

  乐羊军,可是魏国的绝对精锐,却被大周军一口吃掉,怎么教他不心痛?

  当然,比起来,魏王更痛心于失去南阳郡和天河郡这两个大郡。

  这是魏国两成半的土地,更是魏国的一大粮仓,足足提供了魏国一半还多的米粮。还有相应的人口。

  没有足够的人口和米粮,魏国的实力瞬间又了一半。

  如今虽然还有这么大的国土,却再没有大片的良田以及足够的人口。

  不得已,魏王选择了吴起。

  为何选择吴起,就是练精兵。

  魏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力再打大仗,那就只能建立一起精干而少量的魏卒大军。

  但现在,魏国的国力还远远没有恢复。

  去年的几场大灾,魏国的国内流离失所,不知死了多少人。

  侥幸能够存活下来的魏国百姓,也都是面黄肌瘦,别说拿刀拿枪去砍人,就是连盾牌都不一定能够举得起来。

  魏王虽然昏庸,却并非完全不知魏国的实力。

  所以现在虽然心动,却也不能够马上答应。

  “众卿如何看法?”

  魏王转移了视线。

  只要有一个马屁精站出来赞同,接下来就会有一大串的朝臣如此表示。

  毕竟魏王如今最恨的人,无疑就是姬延。

  如若不是大周天子,魏国何至于此?

  大王都发了话,臣子们自然得要有所表示的。

  “大王,臣以为,苏秦先生所言甚是。如今大周军深陷在秦国境内,正是我魏国的机会。那骠骑军霍去病虽然勇猛,我军未必没有机会。”

  “不错,我军突然急袭,分兵多路攻打,必能一举得手。”

  “若不能一雪前耻,天下诸侯如何看待我侯?”

  不得不说,魏国的这些臣子,害人不浅。

  也不得不说,都是魏王自己的过错。

  魏国已经被大周朝打烂,还要和大周朝打?

  这不是头铁么?

  就算真让魏国打赢了,最后的胜利者也不会是魏国。因为还在一个秦国在虎视眈眈,另一边还有一个更强大的赵国。

  实际上,秦国在接连受创之下,国力和军力都已经不如赵国。

  只是现在,魏王已经被冲晕了头脑。

  虽然被冲晕了头脑,魏王也没有完全失去理解,只是叹道:“孤虽有意伐周,无奈不知诸侯的意向如何?”

  苏秦笑道:“恭喜魏王!苏秦此来见过魏王,已经是最后一家。齐、鲁、赵、秦四家,已经被苏秦说服,共同伐周。周朝既无上朝天子之仁德,我等诸侯自不会坐以待毙。”

  魏王表示这话很好听。

  苏秦能够说服其他几家诸侯,也是在魏王的意料之中。

  为什么呢?

  还是去年在洛邑大学的那一场辩论会。

  诸侯还有没有必要存在?你说魏王听了怎么想?赵王听了怎么想?

  这不是逼着他们反对洛邑吗?

  虽然大周朝现在实力最强,诸侯还是不得不联手抱团,以免被大周朝一一吞并。

  当时,姬延并没有作出自己的表态,但这个话题在洛邑大学里传出来,本身就意义非同小可。

  “既是周家天子不仁,我等诸侯自要匡扶一二的!”

  魏王终于下定了决心。

  只是他没有注意到,朝堂之上还有一个人脸色难看,几次欲言又止。

  此人正是逃到魏国来的吴起。

  大周军有多强,吴起自有体会。

  虽然吴起并没有与骠骑军交过手,但骠骑军与霸王军可是齐名于天下的。

第967章 魏王的野望

  既是魏王决意用兵,吴起为何又不站出来阻止?

  还是因为他的身份特殊。

  他本是鲁国人,且是败军之将,又为鲁王所通缉,现在好不容易被魏王所重用,哪里还敢有勇气反对?

  但魏国现在的情况,真打不过大周军啊!

  若再给吴起至少半年的功夫,他还是有些把握的,而且还得要有一个前提,找到破解大周军那些火器的办法。

  而现在,他手下的那些武卒连一般士卒的体力都不如,怎么去打大周朝?

  只是可惜,眼下信陵君恰好不在朝中,须等到两日之后才能回来。

  而信陵君又恰好是吴起的举荐人,又足够分量。

  吴起此时只想着魏王应该是一时冲动,只要再缓上两日,等到信陵君回来,自有他私下去劝说魏王。

  然而却是怕什么来什么。

  魏王既然是已经决定出兵,目光马上转向吴起,“好在孤现在也有绝世良将,此番伐周,必能一举成功。”

  大王都这么说了,底下众臣也是一堆高帽子送上来。

  无非是说魏王识人之明,用人之度,如此等等。

  吴起却是心头大呼不好。

  很明显,魏王这么突然一句,必有后话。

  果然,魏王又道:“不知爱卿打算如何伐周?”

  此时此刻,若是吴起反对,可想而知魏王会如何看自己。

  吴起心里暗叹,却也不得不答道:“大王,以臣之见,不若只留一些小队人马监视南阳郡的骠骑军,我军大队分作三队。”

  又沉吟着道:“其中两队人马,渡过黄河,一队抄袭姬延军的后路,一队抄袭姬延军的粮道。再会知秦军方面前后夹击,必能一举破之。”

  “另起一队人马,绕过南阳郡,与赵军一起去攻打洛邑。”

  “无论哪一队人马得手,则大周军群龙无首,必为我军所败。”

  好!

  魏王大喜,“如此,请爱卿负责筹划此事。”

  吴起道:“只须信陵君回来,那时吴起负责去抄袭大周军的后路,信陵君与赵军联手去打洛邑!”

  魏王却没有听出吴起的言外之意,只是赞同。

  不得已,吴起提出来,“不知苏秦先生,赵军如何出动,何人领军,又有兵马几何?又不知是否可以配合我军的行动?”

  不等苏秦表示,吴起又道:“此外,吴起建议齐、鲁两国,不必理会曲沃郡的霸王军项羽,大军直接朝着洛邑一路猛攻,则大周军必为之大乱!”

  总的来说,多路出击,两大目标。

  要么一举生擒姬延,要么一举拿下洛邑。

  甚至有可能的话,两头都可以落实。

  但也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些诸侯真是被苏秦调动起来。

  若真是如此,说不定这一回诸侯反周,倒是真的可以成事。

  吴起这么一说,所有人都看着苏秦。

  魏王这时也是一样。

  他突然想起来,如果他这里拼死拼活和大周朝干上一场,身后的赵国突然发难该要怎么办?

  而且只以秦、魏两国的兵力,对付大周朝实是有些不足。

  苏秦这时淡然一笑,手掌里多出几块物件。

  这是……

  有大臣惊呼:“此是赵国的相印!”

  “还有齐、鲁两国的相印!”

  苏秦得意道:“齐、鲁、赵三国答应出军,并且原来打算是将虎符也一并交与苏秦,只是苏秦照顾到若是三国的虎符系于苏秦一身,反倒是让三国的大将军们行事不便。”

  “不过现在,有三国的相印在此,吴起大将军可还信得过?”

  吴起自是无话可说。

  别说吴起,就连魏王都是满脸发出红光。

  “此次伐周,只许成功!”魏王发出了时代最强声音。

  既是事已至此,吴起也只能去调动兵力,不但要准备好深入秦国攻击姬延的两队兵马,还有信陵君的那一支兵马。

  而且想到苏秦身携三国的相印,说不定真是能够打败大周军。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虽然得到了赵、齐、鲁三国的相印,但苏秦自己也被骗了。

  至少齐王和鲁王,现在都没有出兵的打算。

  鲁王,那是被霸王军打掉了精气神。鲁国上下,只要提到项羽这两个字,莫不是胆颤心惊。

  之所以将鲁王的相印交与苏秦,也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肯定,你们好好干,我们鲁王是绝对要支持你们的。

  至于齐王那里,虽然也惧怕项羽,却是另有原因。

  实际上,只有赵王是乐意出兵的。

  而且五万赵军已经在廉颇的带领下朝着赵魏边境缓缓接近。

  之所以没有急着赶来,也是等着苏秦的消息。

  而这些动向,有一部分已经变成奏折,送到姬延的案前。

首节上一节826/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