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第363节

  有了电力,很多的工业生产才能够进行下去,一些电器也才能够卖得出去。

  现在这个社会上主要的电器还是电灯和风扇,很多人对电力能够有一些什么样的应用,了解得并不够。

  不过在一些工厂,已经用电力还替代人力或者是畜力,效率非常的高。

  专利值得很多专利技术,没有电力就没有办法利用起来。

  现在已经建成的大大小小的火力发电站有了二十多家,在建设中的有五十多家,不过都还是区域性的电力网络。

  高压输电对于现在的工艺水平来讲,还是有着很大的难度,不过现在在使用的的火力发电站发电能力普遍都比较低,太高了也没有办法将那些电力利用起来。

  不过在设计中的那些发电站发电能力就要提高了很多,随着工业技术的提高,输变电能力也在提高。

  还有水力发电站也已经开始在建设,只不过目前只在一些水能不是很强大的地方建站,那些可以建设超大水电站的地方,都只是在进行调研,并没有现在就开工的想法。

  至少十年之内还没有那样的能力,也没有那么大的需求。

  不过调查研究还是要开始进行。

  十年之内没有那样的能力,不表示十年之后还没有那样的能力。

  以后用电只会越来越高。

  方浩来自那一个世界,可是知道自己所在的那个国家一年的发电量有多么的巨大。

  现在大汉帝国经营了几年的时间,加上关外的话,都有十来年的时间了,一年的发电量,还不到他以前那个世界所在国家的千分之一。

  现在虽然还没有到那个地步,但是准备绝对要做好。

第一三二章 超前的计划

  关于下一个五年计划的会议进行了两个多月,动用到了很多的数据。

  很多数据都通过大汉日报评论的出来,也进行了舆论上的引导。

  现在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以后又有着什么样的发展方向。

  现在会议着重讨论的是一些什么样的议题。

  这些东西都有着很详实的报道。

  大汉日报建立主要是为了向老百姓宣传朝廷的政策,语言非常的直白,一开始让那些读书人非常的看不起。

  那些读书人并不怎么喜欢看大汉日报。

  可是,随着很多朝廷的重要信息都通过大汉日报发布,想要不与世隔绝,就需要了解这份日报。

  这一份日报除了在京城那一片地方发行得比较快,在别的地方有着很大的延迟。

  一般来讲就是排除版面来,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到各个印刷点进行印刷。

  但是大汉帝国的版图那么大,又没有形成南北东西贯通的主干道,他们最快的速度也快不到哪里去。

  有些地方收到报纸的时间,已经在十几天之后了。

  不过这个速度和以前相比,已经快得不可思议了。

  报纸上披露的关于接下来五年之内的一些规划,让很多人像看天书一样,都不怎么敢相信这些事情能够发生在现实之中。

  有的有脉络可循,比如说再接下来五年之内做到所有的省城都通电,比如说接下来五年之内彻底的完成三纵三横的主干道通车。

  但有的民众简直就不知所云——比如说飞机以及其所代表的航空产业。

  在下一个五年计划里面,方浩就明确的提出来,要大规模的建设机场,提升航天运输能力。

  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飞机这种东西出现在这个世界。

  大汉日报上面的新闻报道也只是提到了那是一种能够在天上飞的东西,可以一次运载很多人或者是货物,那样就用不着受制于山川之险了。

  可是这样的解释,让老百姓感觉到不可思议,那些读书人也觉得太过夸张,简直就是怪力乱神。

  人制造的能够在天上飞的东西,他们能够想出来的,也就只有风筝。

  但是风筝不可能运载人。

  还有一个同样感觉到不能够理解的,就是广播电台的建设。

  在下一个五年计划里,方浩明确的提出要让广播覆盖所有的省城。

  什么是广播,大汉日报上面的解释也有一些语言不详,大概就是一个人说话,能够通过很多的喇叭传到很远的地方,让很多人都听到。

  反正就是特别厉害的东西。

  在下一个五年计划里面,至少要有七成的省城能够通上电话。

  电话这种东西大家更不懂了。

  大汉日报上面的解释,就是通过一根电话线,让两个相隔千里甚至几千里的人实行对话。

  听起来就像神仙术法一样。

  汽车产业也在加速之中。

  现在大汉帝国有能力建造更多的汽车,只不过收到了石油资源的限制,不管是石油的运输能力还是炼化能力,都严重的限制了汽车的生产制造。

  没有那么多汽油和柴油,造出那么多车来,也没有用。

  不过炼油能力在进一步的加大,未来关于机动车产业的规划,是现在规模的十倍。

  十倍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吓人,但实际上提高了十倍,还是满足不了这个世界的运输以及出行需求。

  基础还是太差了。

  两个多月的会议,制定的是下一个五年的生产发展计划。

  有一部分是那些官员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而制定出来的发展计划。

  有一部分,则是方浩提出来的。

  有些东西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看到过,但是他知道。

  所以他有必要根据现在的工业水平,来提出进一步提升的可能。

  下一个五年计划里面,电子产品必须要弄出来。

  要有广播电台,要有电话。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联通这个世界。

  哪怕现在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以后注定要淘汰的,但是这条路必须要走下去。

  现在这几样产品的研究,在他的指导之下,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只不过目前还没有批量生产而已。

  同样的还有飞机。

  现在研制出来的飞机已经进行了几百次的试飞,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型号都出来了十几个。

  一直没有进行批量化的生产,因为这些飞机都只不过是拿来练手,拿来提升工艺水平的。

  一个型号的生产都不会超过三架,一般就是一到两架。

  这其中也摔掉了十几架,牺牲了几个飞行员。

  不过现在的飞机都还比较落后,飞行速度不快,运载能力也不强,大概就相当于方浩以前那个世界二战初期的水平。

  质量更好的飞机,可以媲美方浩以前那个世界的先进飞机,目前没有那个办法研制出来。

  那需要的条件太苛刻了,哪怕是方浩有了系统提供的全盘技术,想要达到那样的条件,至少还需要三十年的时间。

  ——有了所有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技术,还是需要那么长的时间。

  要将相关的产业链都建设完成,达到那么一个高度,就必须要那么长的时间。

  而且还是在各个产业链都开了挂的情况下的三十年时间。

  搞工业,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关外的一片军事管制区,就是飞机的试飞场所,那里建了一座大机场。

  方浩在这边都已经看过了几十次的飞机试飞。

  进行了一次次的调整和改进,已经决定生产一种型号的飞机。

  大概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生产出来。

  在这期间,十几座机场的建设也都开始了。

  现在这飞机的飞行距离并不是很大,一次最多能够飞出三四千公里,进行远程的飞行,还需要中转站。

  现在大汉帝国的版图可大了,要去到南亚十省,要不就经过海路,万里迢迢的过去,要不就只能走便道,翻山越岭的过去。

  有飞机就不一样了,过去的速度会大大的提升,这样更便于管理。

  那边当然也一样的会建设飞机场,而且不止一个。

  那边再往西,是一片方浩眼馋了十多年的沃土——那里有着这个世界上质量最好储量最多的油田。

第一三三章 开疆扩土

  永初五年关于下一个五年计划的会议,在两个多月之后,终于在年底完成。

  大汉日报全面的报道了这一次的会议,也肯定了前面五年的发展成就。

  同时,很多重要部门的领导班子也都换了。

  以前拿过来撑场面的那些官员,这一次基本上都被淘汰下去了。

  当然也有一些工作表现得不错的,继续在位置上。

  那些被换下去的部长们,有的就辞官回家了,有的则留在元老院继续为这个国家的发展发光发热。

  基本上留在朝廷的,都是已经融入了这个新的政权的人,最低也是忠心属从。

  那些忠诚度不够的人,已经被排挤得没有办法在京城立足,只能够选择回老家。

  年底的时候,新一届的内阁首相还是由裘伯贤担任,他年纪不算老,完全还可以继续当一届的首相。

  在他的提名下,新一届的部长都完成了任命。

  这一届部长已经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基本上都是方浩从关外带过来的人。

  之前他们就占据了各部重要的岗位,这一次换届,都得到了转正。

  在下一个五年计划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议题,那就是开阔新的领土。

  现在大汉帝国的领土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可以说是非常的广袤。

  但是在方浩的心目中,这地方还是太小了,养活不了太多的人口。

  永初五年年底得到的数据,现在大汉帝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三亿多。

首节上一节363/3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