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621节

  蒯氏兄弟相视一笑,道:“使君言重了,有何吩咐直说便是”。

  “益州刘璋、青州李贤、江东孙策联袂而来,荆州军力不足,我打算招募军卒,却苦无钱粮,不知二位可有法子助我?”

  蒯良与蒯越对视一眼过后,嘴里道:“蒯氏愿意敬献粮秣五千石以作军粮”。

  “多谢二位”,刘备微微颌首,这个数目不多不少,不算意外却也不是惊喜。

  许是觉得自家的手笔小了些,蒯越为刘备出谋划策:“使君,襄阳蔡氏对李贤、孙策恨之入骨,他们也是使君的助力呀”。

  刘备不置可否,昔日,蔡瑁尚在的时候,蔡氏一族在荆州横行霸道,猖狂的很,等到蔡瑁战死之后,蔡氏一族在荆州的地位一落千丈,如今虽然堪堪保持着豪族的地位,可是比起之前,已经大有不如了。

  如果刘备相求,蔡氏应该不会拒绝,只是,肯出多少钱粮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还好,刘备没有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蒯良吸了口气,道:“使君,南郡战火将起,我们兄弟二人决定近日北返……”

  刘备很是遗憾,离开蒯氏兄弟,他在荆州的日子更难了。

  不过,家族有难,蒯氏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否则的话,枉为人子。

  理解归理解,刘备心中还是有疙瘩。

  这时候,蒯越说道:“我们愿向使君保举一人,此人身有大才,虽不属七大世家子弟,却与庞、黄关系密切”。

  刘备来了兴致:“喔?是谁?”

  “此人复姓诸葛,单名一个字,昔日,诸葛曾担任过泰山郡丞一职,后来因为家庭变故,不得不挂印归返,使君若要找寻帮手,他便是最佳人选”

  “诸葛现在何处?”

  “正在荆州”

  “可否代为引见?”

  “固所愿也,不敢请也!”

  于是,在蒯氏兄弟的引见下,刘备很快见到了诸葛。

  如果李贤在此,一定会大为感概。

  历史上,诸葛家族名声大噪。

  诸葛的长子诸葛瑾成为东吴重臣,次子诸葛亮成为蜀汉丞相。

  眼下,诸葛亮尚在隆中,诸葛瑾也没有出仕的迹象,偌大的诸葛家只有诸葛瑾在支持。

  刘备召见诸葛瑾之后,双方很快便达成一致。

  诸葛瑾答应刘备为其征集粮秣,为此,刘备放弃了一座冶炼场。

  有失必有得,这句话自古皆准。

  接下来,诸葛瑾搅动三寸不烂之舌,硬是为刘备筹到了三万石的粮秣,如此数量,足够支撑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刘备很是满意,他在心中呐喊着,张绣、徐盛,你们等着,荆州军必是你们的葬身之地!

  青州,煤石已经成为冶炼矿材不可或缺的原料。

  煤、铁、木,充足的原料供给下,匠工营全力开工,箭矢、刀具、长枪,各式的冷兵器源源不断地从作坊生产出来。

  战争可以促进生产力!

  大片大片的土地开垦出来之后,一座座水车沿河而建,灌溉出了大片大片的良田。

  南阳境内有多条河流,土地也很是肥沃,之前之所以人口稀少,只是因为黄巾凶恶,烧杀劫掠,所以百姓才逃了个干净。

  现如今,李贤凭借击溃黄巾,使得乡民们信心大增,他们开垦荒地、畜牧养殖。

  以军堡为中心,李贤治下,许多地方开垦出了连片的田地,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省工省力的曲辕犁完全派上了用场。

  李贤采取的是类似于军屯的方式,他将乡民十户编为一甲,五十甲编为一里,五十里编为一乡,每一级设一头领。

  开垦出来的田地按照人头发放,完全免去了繁重的人头税。

  南阳多流民,只要给他们一口吃食,让他们做什么都愿意。

  此时,下邳城中,围绕甘宁赏赐的问题,朝廷之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忠于刘协的老臣一心打压风头正盛的方云,他们不想给甘宁太多的好处。

  甘宁可是李贤麾下水军第一将,奖赏甘宁,就等于奖赏李贤!

  不过,刘协表态之后,朝臣们终于退让一步,赏赐甘宁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唯一值得争论的是到底该如何赏赐。

  按照董承的意思,只要赏赐些钱财布帛,让军卒得些好处就罢了,至于加官进爵之类的事情,还需要进一步思量。

  毕竟,甘宁已经有了都尉的职位,要是再行犒赏,只怕很快会赏无可赏。

  李贤一系人马勃然大怒。

  明明是破国掳王的不世奇功,可到头来却遭到明升暗降的打压,这让众人情何以堪?

  若不是为了天子的颜面,李贤早已经提刀砍了董承。

  这家伙明里暗里不知道给李贤添了多少堵!

  真是可恶至极!

  “陛下,自古以来,有功必有赏,唯有赏罚分明方能将士一心,广陵都尉甘宁勇武果敢,孤军深入,直捣黄龙,将新罗朝臣玩弄于鼓掌之中,进一步粉碎了管亥等人的狼子野心,此等功臣,如果不能给予相应的赏赐,长此以往,天下将士谁人敢战,谁人肯战?”

  一番话在朝堂之上来回震荡,便是刘协都觉得振聋发聩。

  语气虽然重了些,可是,刘协却难得的没有生气,他知道对方之所以火气十足,只不是为了表明态度罢了,真要让对方作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他是不会去做的,这就是聪明人。

  对于甘宁,对于李贤,刘协矛盾无比,如果他是汉武帝那般的枭雄,一定可以人尽其才,可偏偏他只不过是个大权旁落的傀儡。

  别看朝廷吵的热闹,只要李贤一句话,还不是一锤定音?

  想到这里,刘协为自己感到悲哀。

  幸好,这时有人揣摩上意,上奏道:“国朝打了胜仗,自然要赏赐有功之臣,依我之见,便让甘宁甘都尉即刻回国受赏,掌管水军一事”。

  甘宁原本就是水军大将,这番运作,岂不是什么都没赏赐?

  李贤知道自己必须开口,否则的话,一旦盖棺定论,甘宁那里不好交待。

  “陛下,甘宁立下泼天大功,其官职可否擢升一些?”

  刘协别无选择,只得应承下来:“这样吧,就依爱卿所言,着甘宁为水军右将,掌青州水军,麾下军士各赐布绸五匹,银钱三百钱,步骛有功于社稷,官至骑都尉,留守新罗!”

  如此还好,李贤微微颌首,替甘宁、步骛谢过天子赏赐。

  兖州,训练有素的曹军死死抵住了黑山军的冲击。

  大阵之前,夏侯枪枪见血,手下无一合之众,早已胆寒的黑山军下意识地避开了他所在的位置。

  张燕破口大骂,他径自上前,与夏侯捉对厮杀起来。

  按照计划,黑山军不应该与曹军硬碰硬,谁曾想,计划没有变化快,夏侯这伙兵马竟然兜出来堵住了黑山军的去路。

  若想归返,必须击溃这伙人马。

  张燕别无选择,只得硬着头皮厮杀。

  “铿”,锈迹斑斑的大刀砍在了黑山军卒的铁甲上,火花迸溅,那军卒却毫发无损。

  黑山军卒大喜过望,他没想到青州的铁甲竟然如此精良。

  死!

  不等惊恐交加的曹军挥舞出第二刀,从军阵中的第二排便陡然刺出一枪,这铁枪出现的又准又狠,曹军连躲闪的机会都没有。

  等了这么久,黑山军终于出现了配合。

  “噗哧”,枪入血肉两尺有余,曹军嘴里喷出血花,再也说不出话来。

  曹军训练有素,可是,黑山军却装备精良。

  没了夏侯做箭头,曹军很快没了锐气。

  黑山军身着铁甲,刀砍不透,枪刺不中,端的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原本曹军打定主意,要借此消耗黑山军的锐气,谁曾想,此番竟有落败的迹象!

  张燕当机立断,他一声令下“刀盾手,从左翼包抄,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喏!”

  冲阵的黑山军逐渐适用了厮杀的强度,他们在于毒等人的统领下大杀特杀。

  夏侯用独眼怒视张燕,“褚燕,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呸,手底下见真章吧!”张燕不屑一顾。

  越到这时候,张燕越是冷静,曹军很快就要顶不住了,只要己方人马加把劲,笑到最后的一定是黑山军!

  也多亏了青州的甲胄,否则的话,此番难矣!

  张燕庆幸不已,幸好投靠了李贤,否则的话哪有这般好处?

  

第661章 死战

  

  近年来,黑山军一直盘踞在太行山脉,势力庞大,流民蜂拥而至。

  袁绍也好,曹操也罢,都曾出兵讨伐过黑山军。

  只可惜,黑山军越剿越强,曹操、袁绍虽有斩获,却总难斩草除根。

  张扬归顺李贤之后,李贤的疆域直接与张燕接壤。

  一个过江强龙,一个地头蛇,谁强谁弱?

  曹操按兵不动,本想坐山观虎斗,谁曾想,张燕投鼠忌器,非但收敛踪迹,不曾扰民,甚至多有亲近李贤的迹象。

  为了防患于未然,曹操在黑山军卒安插人手,收买内应。

  事实证明,流水一般花去的银钱并没有白费,曹操赢得了回报。

  黑山军投靠青州军的第一时间,曹操便得到了消息。

  李贤也好,黑山军也罢,两者都是一股强大的势力,如今强强联手,曹操怎敢小觑?

  南方的战事如火如荼,刘备需要兖州的帮助。

  若是拖得太久,说不定刘备已经支持不住,彻底丢了荆州。

  唇亡齿寒的道理众人皆知。

  曹操的军队为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能攻善守,成为那一时期天下有数的强军。

  眼下,为了激励军卒,青州军方才越战越勇。

  张燕统领的黑山营,装备了青州军中最精锐的铁盾,六尺高的巨盾往往在百十斤上下,需要膀大臂圆、气力足够的军卒才能够轮使的动。

  铁盾兵数量不过六百,攻城拔寨不是他们的强项,然而,一旦他们组成战阵,那便成了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

  此时,夏侯率领的数千曹军遇到了黑山军营中的铁盾兵。

首节上一节621/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