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569节

  既是军议,自然无需寒暄,李贤上来便切入正题:“探马来报,鲜卑大王扶罗韩合兵十余万,进犯冀州,诸公何以教我?”

  先是乌桓人,又是鲜卑人,没有一个消停的!

  好战的张飞咧嘴一笑,道:“还待怎的,杀他个屁滚尿流便是了。”

  对待外族,张飞很是踊跃。

  徐盛一贯少言寡语,当下并不表态。

  张辽虽然有所想法,不过眼下徐庶还没开口,他自然也不愿做出头鸟。

  自古以来,出谋划策的事情交由文士做就可以了,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若是徐庶等人想不出法子,张辽再出言予以点拨就是了,反正只要不误了大事即可。

  至于糜氏兄弟,自打执掌财政大权之后,他们便极少发表意见,与徐庶相比,他们知道自家实在不长于谋略,倒不如安安稳稳的做好财物差事。

  陈登等了片刻,见无人应答,当下知晓了众人的心思,嘴里道:“鲜卑人、乌桓人明争暗斗,背地里却窥视我中原物产,眼下,蹋顿虽未,可是,鲜卑却依旧存在,我估计,扶罗韩想要吞并乌桓人,否则的话绝不至于此”。

  几人听了都微微颌首。

  青州已经用一场场酣快淋漓的大胜证明了自己,而兀杨部落的存在也说明李贤的八旗制度行之有效。

  眼下,若没有鲜卑人的捣乱,说不定辽东的乌桓将尽数归降。

  一个强大的汉人实力不符合鲜卑人的利益需求,因而,扶罗韩一意孤行,硬是要趁着青州军立足未稳,劫掠一番!

  这一次,鲜卑人可以说是倾巢来犯。

  七八万骑军,足足是蹋顿骑军的数倍。

  虽说太史慈麾下兵卒强悍,可耐不住鲜卑人多势众呀。

  为了防止意外,太史慈只得向李贤求援。

  原本扶罗韩是想夺涿郡城的,可是,赵云的到来却改变了他们的想法。

  于是,先使两百精骑乱其部署,调虎离山,后使主力齐至,兵临城下,这便是扶罗韩的打算。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有张扬的兵马打前站,鲜卑人轻车熟路。

  这时候,李贤尚且不知道张扬已经成了带路党,他站起身来,走到议事厅中央的沙盘旁,嘴里道:“鲜卑人打的好算盘,若是他们取了并州城,再围了白狼塞,鲜卑骑军便可肆意妄为,那时候,我们就被动了。”

  有了沙盘这种立体性的地图,几人都觉得眼前开阔,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徐盛依旧不发一言,高顺目光在沙盘上巡弋了好一会儿,方才闭目苦思。

  徐庶早有定计,当下朗声道:“鲜卑部众虽多,可其精锐却少,余者多为裹挟、充数之辈,只要败其精锐,破其根本,余者不足为惧。”

  “嗯,言之有理,你且仔细道来”

  “我听说扶罗韩是步度根的兄长,而步度根并不赞成攻汉,只要我们击败扶罗韩,鲜卑必退”

  “善,如何破之?”

  “扶罗韩狂妄自大,只要寻到所部骑军的影踪,使人用骄兵之计相诱,扶罗韩必中计,到时,伏兵四出,定可杀之!”

  听上去很是简单,可是具体实施起来却要好生思量。

  首先,引诱敌军的将领须得把握住时机,一旦时机错过,扶罗韩说不定便会瞧出破绽。

  其次,埋伏的地点也需要好生选择,总要寻一个易守难攻易藏伏兵的所在才是。

  当然,徐庶已经把这一切想好了。

  地点选择妥当,唯有人选须得借李贤之口方能服众。

  “鲜卑势大,可是,冀州却也不得不防,便让田楷、陈武坐镇涿郡,以防乌桓、袁氏卷土重来”

  “喏!”

  “徐盛、张飞”

  “末将在”

  “你二人各领本部兵马即刻北上”

  “喏!”

  张飞有些讶异,他没想到,闲置这么久,李贤竟然将他派上了战场。

  不过,此时,张飞只有满腔的战意,绝无半点退缩之意。

  经过数月的搜刮,兀杨部落的人丁壮大了两倍,每一名正兵身后都跟有三到两名辅兵。

  辅兵的身家性命俱在正兵之手,属于家奴一样的存在,这是效仿后世里女真的八旗制度。

  每逢大战,正兵奋勇在前,辅兵亦不敢缀后,只因为他们一家老小的性命都由不得他们半点懈怠。

  这法子虽然残忍,不过却是短时间能积攒战力的最佳方式。

  若是八旗制度无效,女真也不会在短短几十年便席卷天下,推翻了汉人的最后一个王朝。

  眼下,时间虽短,可事实却证明此法确实有效。

  只是两个月的时间,兀杨部落的能战之兵就增加到了两千两百人!

  骑军过千,便已然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扶罗韩也好,张扬也罢,他们已经将李贤麾下的军力摸的透彻,唯独忽略了兀杨部落的存在。

  在众人想来,兀杨部落只不是一群马匪一般的货色,压根上不得台面。

  事实上呢?

  真正见识过兀杨部落厉害之处的家伙,都已经成了刀下鬼。

  建安二年四月,鲜卑扶罗韩部统领十万大军南下,消息传出,朝野为之震动,并州官吏更是唬的心惊肉跳。

  若不是青州军力强盛,赵云及时赶来救援,说不定并州城已经破了。

  并州是北地重镇,城高池深,扶罗韩攻了五日,除了损兵折将之外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张扬举兵来投。

  扶罗韩大喜,两军合作一处之后,有众十一万!

  然而又攻了三五日,还是没有任何效果,眼见郡城高大,轻易不可破,扶罗韩与张扬商议一番之后便挥军南上。

  四月、扶罗韩军中粮秣短缺,存粮仅够十日之用。

  鲜卑部众越多,粮食缺口便越大,可是,大家都是出来混口饭吃,扶罗韩着急上火。

  于是乎,寻找更多的粮秣成了当务之急。

  强攻涿郡?摆明是块硬骨头,城内虽有粮秣,可就怕会崩坏满口牙齿,北上?不管是匈奴人还是乌桓人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呀。

  思来想去,扶罗韩只有往南而行。

  蝗虫一般的鲜卑骑军在什么时候都惹人厌烦。

  进入并州后,太史慈早已率军严阵以待,鲜卑骑军除了破了几座村堡之外一无所获。

  这时候,带路党张扬出现了。

  袁氏兄弟败亡之初,张扬曾经加入其中,只是因为见机的快,所以才侥幸脱身。

  现在,乌桓人败了,袁氏兄弟自顾不暇,而曹操另有所谋,走投无路的张扬只好投奔了扶罗韩。

  一心复仇的张扬本想先解决了突下毒手的太史慈,可与之相比,渐渐富庶起来的青州显然更有吸引力。

  太史慈虽可恨,可又怎记得过青州的花花世界?

  眼下,太史慈就在并州,不趁着他分身乏术的时候杀入其腹地,难道还要等着他做好准备的时候再杀过去吗?

  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分析妥当之后,张扬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扶罗韩。

  鲜卑骑军继续往南而行!

  正是在张扬的指引下,数万鲜卑骑军行进的格外顺利。

  无论在哪朝哪代,保境安民都是衡量官员政绩的主要尺度。

  眼下,李贤刚刚高升,麾下辖境扩成为四州,若是在这个时候传来郡城为流民所破的消息,岂不是凭白让人看了笑话?

  徐盛、张飞得令之后急忙北上,徐盛的神策军不必多说,俱是老卒,就连张飞麾下都很是不凡。

  脱离刘备,独自漂泊数年之后,张飞性子沉稳了很多,在李贤的蹿啜下,他自领一军,名曰磐石,磐石营有三千人。

  这磐石营的三千人马是李贤从降卒之间千挑万选出来的,虽说只是草草训练了两个多月,可战斗力不容小觑,毕竟,这些老卒都是见过血的。

  算上徐盛的神策军,满打满算也不过一万出头,当然了,扶罗韩虽然诈称十万众,可实际数字远远没有这么多,总共不过八万之数。

  太史慈在冀州有三万兵马,即便算上援军,也不过四万人,四万对八万,这又是一场数量悬殊的战役。

  青州军刚刚开拨了一百余里,一个噩耗便传来。

  浑源城破了,相对于并州,浑源并不算是大城,可是,这也是鲜卑南下以来攻下的第一座城池,可谓意义重大。

  

第612章 战浑源

  

  鲜卑南下的时候,浑源城中的百姓便逃窜不少,等到城破之后,百姓更是四处逃窜,真正落入鲜卑手中的俘虏少之又少。

  鲜卑人本想劫掠一番,恢复元气,谁曾想,城破之前,守军焚毁了最后一点粮秣。

  扶罗韩很是恼怒,只得让部众挖地三尺,誓要榨干城中的所有好处。

  原本听闻青州军北上的消息,扶罗韩便想大军出击,主动将其击杀在半途之中,可后来,经过张扬劝说之后,扶罗韩还是放过了这冒险的举措,转而闭门不出,大有死守浑源城的迹象。

  与此同时,分兵在外的张扬不断地攻城拔寨,两日间连破两座军堡。

  堡内军民虽是死战,可还是敌不过贼人人多势众。

  当青州军先锋抵达浑源城外十里处的时候,鲜卑人全部缩入城内,只是,精于哨探的青州军发现,扶罗韩及其麾下的骑军不见了。

  太史慈不敢大意,扶罗韩麾下可是有精骑两千,真要是被寻上空档,杀了个狠的,那就损失惨重了。

  大军长途奔袭了许久,听闻鲜卑人全在城中之后,徐盛倒稳下了心思,寻了个傍水的空地安营扎寨。

  各色的攻城器械尽数交由随军的工匠营打造,用不了多久便会准备妥当。

  不过,究竟该怎么剿灭鲜卑,这倒需要好生思量一番。

  “将军,方圆十里之内未发现虏骑踪影!”

  太史慈皱起眉头,嘴里道:“再探,范围增加到二十里,鲜卑骑军一定就在附近,别被他们糊弄过去。”

  小校轰然应诺,打马离去。

  扶罗韩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要是流寇四处游走,那太史慈倒要苦恼一番,可现在据城而守,摆明了是给了太史慈尽数剿灭的机会。

  正所谓天所赐,不敢辞,太史慈可不想放过这机会。

  不过,在这之前,须得搞清楚扶罗韩骑军所在的位置。

  浑源城池险要,两面环山,一处傍水,只有西门可供出入。

  浑源城的沙盘就在大帐的木盒之中,太史慈紧紧地盯着,好半晌之后,他才叹了口气,使人把几员将领尽数唤来,徐盛、张飞也在邀请之列。

首节上一节569/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