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568节

  正所谓千金买马骨,只要兀杨部落过的越来越好,那么,一定会有更多部落成为李贤手中的刀!

  见识到兀杨部落的转变之后,夫蒙青冉陷入了沉思当中。

  显然,汉人是将兀杨部落当作刀枪来驱使的,他们眼下的风光,都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拼搏出来的。

  夫蒙部难道也得这么做?

  这一切值得吗?

  不过,夫蒙部还有选择吗?

  蹋顿虽然死了,可是,乌桓各部还有着不弱的实力,再者,鲜卑步杜根等人绝不会坐视夫蒙部恢复壮大,他们一定会出手!

  夫蒙青冉明白,有了兀杨部落的榜样在先,很快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甘为汉人驱使的部落,那时候,倘若夫蒙部依旧固步自封,不肯就范,岂不是将自己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这一次,夫蒙青冉在将货物交割完毕之后便匆匆地离开了。

  毕竟是干系到部落生存的大事,夫蒙青冉必须与族人商议一番再做决定。

  这一次交易,太史慈用粮粟、盔甲、盐粒换来了八百匹良马。

  夫蒙部本身没有这么多马匹,他们也是拿着盐粒以物易物,才换取了足数的良马出来。

  不谈夫蒙部自身交易的收获,单是这种转手倒腾的生意就为他们赚取了大量的利益。

  原本夫蒙部的权贵们还在盘算着,类似的交易若是多做上几笔,部落很快就可以强盛起来。

  谁知道,匆匆而返的夫蒙青冉带来了一个令人惊恐的消息:“这是汉人与我们的最后一次交易了。”

  夫蒙部的族长,夫蒙青冉的哥哥夫蒙怀远大惊失色:“这是怎么回事?八百匹良马,我们已经是倾其所有了呀,当时汉人不是只要求七百匹就可以的吗?我们多交付了一百匹,难道他们还不曾满意?可恶的汉人,实在是太过贪婪!”

  夫蒙青冉摇头低语:“不是货物的原因,兄长,不知道你是否听说了兀杨部落的事情?”

  夫蒙怀远皱起眉头:“就是妻儿为汉人胁迫,完全丧失了尊严的乌桓人?怎么了?”

  夫蒙青冉叹了口气,自家的兄长明明从汉人手中牟取了天大的好处,可心底却依旧不曾认可汉人,由此可见,举族投奔汉人的决定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成行的。

  不过,为了阖族上下近万丁口,夫蒙青冉还是说出了心中所想:“兄长没有去过涿郡,不知道这汉人的都尉是个厉害人物,他麾下的兵马实在以一当十的精兵强将,一个小小的都尉况且如此,他身后的州牧李贤又是怎样的豪杰?”

  夫蒙怀远嗤之以鼻:“汉人若是厉害,何必要乌桓人自相残杀?他们自己解决便是!”

  夫蒙青冉一阵无言,这种驱使他人厮杀的手段阴狠毒辣,比简单粗暴的拼杀高明了无数倍。

  有心继续劝阻,可是,夫蒙青冉明白,自家兄长依旧沉寂在恢复草原王者的梦境之中,让他向汉人屈膝纳降,实在是太过艰难了。

  夏末秋初,草原上正是羊肥马壮的季节,每年的这个时候,乌桓、鲜卑、契丹等游牧部落都会南下劫掠。

  然而,今年却有些不同了。

  乌桓人的王者蹋顿在冀州败的灰头土脸,连性命都丢了。

  一个蹋顿并不足以震慑部落的贪婪之心,可是,谁曾想,汉人竟然拉拢收买了一群乌桓人,这伙乌桓人劫掠,杀人,可谓穷凶极恶。

  两个月的时间,草原上便掀起了腥风血雨。

  原本磨刀霍霍向汉人的游牧民族反过来竟然成了他人劫掠的对象,这让人情何以堪。

  鲜卑、乌桓这些游牧民族不同与汉人,他们部落与部落间的联系很是薄弱。

  这种分散的局面给兀杨部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没了妇孺老幼的牵绊,兀杨部落的五百骑军来去如风,他们不惧怕报复,草原之大,却没有一个部落是他们的敌手。

  甫一开始,乌桓的几个部落还没有将兀杨的骑军放到眼里,他们认为,不过是几百骑军,算不得什么。

  草原上,部众在五千开外的部落还有几十个呢,其中,鲜卑、乌桓能挽强弓的部众更是早过了一百之数。

  距离涿郡稍远一些的部落更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念头。

  以往的岁月,为了争夺肥美的草场,部落与部落间的厮杀多不胜数,要是天天紧张过度,那部落的头人早已经憔悴致死了。

  在所有人看来,兀杨部落顶多会猖狂一阵子,等他们折损完毕,也就消停了。

  然而,谁也没想到,武艺部落竟然像疯了一样,除却运送战利品的时间,他们几乎马不停息地寻衅、杀戮。

  兀杨部落自身虽有折损,可是,在太史慈的许可下,他们开始征召奴兵上阵。

  于是,兀杨部落的实力不减反增。

  要知道,所谓的奴兵便是败于兀杨部落之手蛮人,为了活命,他们不惜出卖自己!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涿郡以北三百里的草原上竟然再也没有一个部落存在。

  那些反应迟钝,自持有步杜根部作后台的家伙根本没把兀杨部落放在眼里。

  结果,无非是为兀杨部落增加不少战利品罢了。

  乌桓人、鲜卑人,只要不肯归顺,兀杨人都会予以惩戒。

  谁都担心自己成为兀杨部落的下一个目标,一时之间,人人自危,他们急忙串连起来,希望团结互助,联合围剿背叛了祖宗的兀杨部落。

  在各部落头人的蹿啜下,一支规模超过五千人的部落联合军出现了。

  如果兀杨骑军不明情况,说不定会一头撞入陷阱当中,那时候,即便太史慈想抽手救援也只能是鞭长莫及了。

  这时候,好在夫蒙部及时将情报透漏出来。

  正是借着夫蒙部与暗卫的情报,兀杨人才避过了围剿。

  反正乌桓人没有胆子杀往涿郡,这样的话,兀杨人在暗,联军在明。

  自古以来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联军不可能长久地在一起,他们总会有分开的时候。

  一旦分开,兀杨部落就有各个击破的机会。

  借着部落联合的机会,鲜卑人在草原上的风头大涨,甚至有彻底盖过乌桓人的迹象。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部落联合军真的大获全胜了,那鲜卑人在草原上的地位将更加巩固。

  夫蒙部虽是鲜卑人,却一直被步杜根等实力部落排挤在外。

  此番部落联合,夫蒙部依旧属于打酱油的角色。

  只有搅乱部落联合军的好事,这样的话,夫蒙部才能牟取最大的好处。

  部落与部落间勾心斗角的事情多不胜数,时间短的话,在汉人以及兀杨部落的压力下,众人还能勉强压制住,可若是时间一长,那些早有世仇的部落早晚会闹出事来。

  厮杀了两个月,兀杨部众终于空闲下来。

  长时间的辛苦,回报也是可观的。

  除却上缴到太史慈手中的那份,每一名兀杨部众都有了八到二十名奴隶,家中的牛羊更是增加了十倍。

  事先,谁能够想到兀杨部落会有今日?

  作为部落头领,余里耶一直顶着骂名,直到今日,他才显得志得意满。试想,昔日若不是余里耶作出了明智的选择,只怕兀杨部早已经灭绝了!

  放眼天下,除了兀杨部,谁能这般起死回生?

  不过,要不是青州都尉体贴入微,用银钱、布帛、盐粮换取了多余了牛羊,要不然,不能到草原上放牧的兀杨人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些战利品。

  涿郡,太史慈正在与一名目光深邃的中年人交谈。

  中年人头缠着发髻,指关节粗大,一看上去就知道是善射的勇士。

  这是被太史慈俘虏的乌桓人。

  之前的几番大战,统共有四千多名乌桓人成了俘虏。

  在太史慈驱使兀杨人征伐作战的时候,五百名乌桓人也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有资格拿着武器,跨上良马,他们不再是奴隶,而是享有俸禄的兵马!

  与之相应的,酒肉、银钱之类的待遇更是大幅提升了。

  这五百人虽说不可能完全相信,但太史慈认为,只要假以时日,让这些乌桓人尝到甜头之后,只怕他们会乐不思蜀。

  

第611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过去的日子里,归顺李贤的乌桓人所获颇丰,那大群大群的牛羊,三五成群的奴隶,貌美如花的女仆,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其余人跃跃欲试,他们认为,自家人的身手不逊于兀杨人,只要给机会,他们甚至可以做到更好。

  于是,这名中年人就被人推举出来,成了太史慈的座上宾。乌桓人希望他能够劝说太史慈松口,给他们一个机会。

  太史慈心中暗叹,李贤的主意绝妙无比,以夷制夷才是王道。

  眼下,乌桓人送上门来,哪有拒之门外的道理?

  不过,太史慈早已经炼就了一副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听闻乌桓人表达出愿意卖命的意愿之后,他只是笑了下,嘴里道:“你们毕竟不同于兀杨人,他们有家小在我手中,除非能够狠下心来抛弃妻女,不然的话,他们永远不敢反叛,你们就不然了,阿奇蛮,你自己说说,我拿什么来相信你们?相信你们离开军堡之后不会拍马离开,再不回转?”

  阿奇蛮略一迟疑,太史慈确实说到了点子上,他们这些被俘虏的乌桓人没有把柄让人掌控。

  总不能让部落将他们草原上的家人送到军堡来吧?

  那不是天方夜谭吗?

  可就这么灰头灰脸的回去,岂不是让族人们笑话、失望吗?

  凭什么兀杨人能做的事情,其他人不能做?

  阿奇蛮不肯认栽,他依旧辩解道:“中原上不是有句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吗?我们虽然败在都尉手中,但是却蒙都尉提拔再造,早有报效之心,只要都尉肯信任我们,我们乌桓的勇士绝不会不会让都尉失望”

  太史慈故作思索,嘴里道:“话虽如此,可是城内城外的情报你们都已经尽数知晓,若是泄漏出去,冀州怕是有大麻烦麻烦。”

  听罢,阿奇蛮急忙表忠心,“都尉宽心,我等并非狼心狗肺之辈,我可在此立誓,若有人敢泄漏军机,我一定亲手斩杀他的头颅!”

  太史慈语气一转,道:“罢了,我且给你们一次机会吧。”

  有戏!

  阿奇蛮大喜!

  同样是俘虏,兀杨部落的待遇一直羡煞旁人。

  兀杨人出征时,装备、待遇俱是绝佳的配置,而其余乌桓人就不然了,由于没有家属为质,太史慈能够纵容他们成军外出都已经是天大的胆量了,其余的装备自然不会多给。

  好在阿奇蛮等人知道机会难得,不敢妄生怨念,当下拿了军牌,便领着五百名骑卒打马北上了。

  对于这伙乌桓人的目的地,太史慈连派人问询的意思都没有,反正北方俱是游牧民族的地盘,只要阿奇蛮他们能够劫掠些财货过来,哪里还用管谁是受害者?

  阿奇蛮领军外出的时候,太史慈依旧待在涿郡,每日里除了打磨身体,便是四处巡视地方。

  袁氏兄弟一败再败,二人已经联手遁入草原。

  袁本初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得得来的三处州郡,如今有七成落入李贤之手。

  令人惊讶的是,辽东公孙度占据五座城池之后停止了扩张,并没有与青州军发生冲突,这让不少人很是惊讶。

  这一日,忽有小校快马来报,说有大股鲜卑骑军由并州入境,郡兵不敌,请都尉速速发兵救援。

  鲜卑人数目较大,已非等闲流寇,各地虽有郡兵,然而绝不是其对手。

  印象中,鲜卑人不是再过十多年才会发难吗?

  难道说,在鲜卑人眼中,李贤是块软柿子?

  去他娘的!李贤心中暗骂,历史已经改动的面目全非,当下他打起了精神,将徐庶等人唤到身旁,此时,几人都已经得知了鲜卑来犯的消息。

  李贤居中而坐,徐庶、徐盛等人各分左右列座。

  盘膝坐在软软的蒲团上,每人身前都有一方木案,岸上有茶水。

首节上一节568/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