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540节

  一行人逃了几百步,追兵似乎没有减少,袁绍看到高干,当即恍然大悟,只听他叫道:“你我分路逃离吧,莫要聚在一处”。

  高干不明所以,却还是应诺离去。

  打发走了高干,袁绍继续往前。

  这时候,追兵果然少了些,袁绍大喜,有效果!

  可是,好景不长,没多久,又有人高声喊叫:“头戴玉圭的是袁绍!”

  战场之上,军将多戴头盔,唯有袁绍戴着象征刺史身份的玉圭,没曾想,往日里摆威风的道具这时候竟然成了要命的东西。

  袁绍大为惊恐,他胡乱解下玉圭,随手弃了。

  又这么平安行了会儿,身后又有军卒大吼:“身披红袍的是袁绍,莫走了袁绍!”

  袁绍只得解下红袍,此时,依旧跟在他身边的军卒只剩下数十骑。

  连番逃命,一行人疲惫不堪,他们对袁绍也没了往日的敬畏之情。

  逃命的时候,地位越高,越是危险,而且,最令人不齿的是,袁绍为了逃命,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连脸都不要。

  试想,自始至终全盘见证的军卒哪能有好感?

  袁绍是真的豁出去了,他只想逃出去,逃回冀州。

  至于报仇雪恨,那都是之后的事情,当务之急就是逃命!

  可是,天不遂人愿。

  袁绍逃出了三里远,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追兵又到了。

  “长须的是袁绍!”

  该死的,袁绍狠了狠心,他割掉胡须,戴上军卒的衣盔,穿上寻常军士的甲胄,这一次,身后许久未有动静。

  与此同时,李贤见到田丰。

  袁绍帐下,李贤最为敬重的人便是田丰。

  历史上,是田丰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意,只可惜,郭图等人鼠目寸光,劝阻了袁绍。

  官渡之战,若不是袁绍听信谗言,将田丰囚禁,曹操绝不会艰难取胜。

  后来,官渡大败之后,袁绍竟然将一腔怒火撒到了田丰身上,将其杀死。

  田丰死的憋屈,李贤也为之不值,眼下,有了改变历史的机会,李贤自然不肯放过。

  这等大才理应收为己用!

  袁绍弃之不用是他自己的损失!

  赵云遇到田丰之后,第一时间派人通知了李贤。

  于是,当田丰抵达之后,李贤亲自开城门迎接,将姿态摆的足足的。

  第一印象很是重要,与袁绍的冷遇相比,李贤的热情让田丰顿生好感,不过,若说这就倒头便拜,显然有些不可能。

  像田丰这等智计无双的谋士,就算改投明主,也得经过一番观察,考核。

  若不然,只会留下“首鼠两端”的恶名。

  吕布对三姓家奴的名头何其憎恶,却无法改变既定事实。

  武将如此,文士亦然。

  田丰可不想留下千古骂名,就算李贤值得投靠,也得过一阵子再说。

  此时正值特殊时期,若是田丰即可投效,落在有心人眼中还以为田丰与李贤早有勾结,而袁绍的落败全因田丰是内奸的缘故。

  倘若真是如此,对田丰,对李贤都是不公平的。

  如此道理,田丰明白,李贤也懂,因而,甫一见面,两人并不多言,李贤将田丰迎入城中之后便忙于他事了。

  田丰不以为恶,反而窃喜,李贤如此知情知趣,倒也是个妙人!

  

第585章 只是一箭便取了性命

  

  高唐城北二十里,一伙乱军混杂在一处,他们策马狂奔,生怕一不小心会落到青州军手中。()

  青州军虽然没有虐待战俘的传言,可是,如果能够拥有自由,谁愿意去做阶下囚?

  为了加快逃命的速度,乱军丢盔卸甲,他们没有旗帜,没有防御武器,只有一柄防身的刀,以及薄薄的甲衣,若不是脱起来麻烦,说不定乱军会连甲衣都扒的干干净净。

  “快,往北十里就是渡口,只要咱们过了黄河,青州军便奈何不得我们!”

  噪杂的人群中,一名老卒大声指点着方向。

  大军已然败了,心思不一的军将们做着不同的选择。

  有的部众依旧坚持全员撤退,他们拥有较为完整的阵列,因而,也受到了最为严厉的打击,蜂拥而至的青州军宛若狼群一般,一拥而上,将他们围而歼之;有的军卒四散逃逸,他们不相信同伴,只相信自己,战场上,这些独行侠并不是少数,不过,在青州军的捕杀下,有不少人落网了;也有少数乱军聚集在一处,用以维持最低限度的反击力量,只要不是那么倒霉,他们的实力足够面对山匪强盗,成功回返冀州。

  这群乱卒之中,一个身材高大,面目俱是黑灰的人物从不发表意见,只是随波逐流。

  不过,每到乱卒停马休整之际,他便频频回首,好像生怕会有什么人追出来一样。

  一开始,乱卒们心有同感,不以为意,可是,当队伍行出三十里开外的时候,高大男子依旧回首反顾,这时,一名军卒心中不爽,冷晒道:“怎么,你还真以为自己是什么大人物不成?都跑到了这里,谁还会在乎咱们这些小鱼小虾的死活?”

  袁绍不愿节外生枝,嘴里道:“小心些总归没错”。

  “哈,小心?青州骑军的勇猛你肯定没见识过,别说我们这几个残兵败将,便是人数再多上十倍都不是他们的对手,青州人、乌桓人、辽东人他们随便来上几个人,我们都要玩完”

  袁绍沉默不语。

  队伍中的老卒不愿己方队伍再出内哄,他止住了同伴的冷嘲热讽,向袁绍微微颌首,道:“兄弟面生的很,不过,到了这步田地,天大地大,逃命最大,只要我们不出疏漏,青州军追不上来的,他们还有大鱼收拾,哪里会顾得上我们这些杂兵?”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袁绍不愿得罪这名老卒,当即应道:“兄台所言极是,天大地大,逃命最大,咱们莫要耽搁了,快些上路吧”。

  老卒总觉得这名高大的男子有些与众不同,可是,究竟哪里不同他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此时,听得对方所言,他环顾四周,嘴里道:“都听见了没?想活命的,都给老子快些上马,说不定会有索命的阎罗在后面赶路,咱们可耽搁不起”。

  一行杂兵骂骂咧咧的,有人咒骂李贤,也有人诋毁袁绍,总之,耳畔尽是污言秽语。

  没有人意识到,他们咒骂的主角之一就潜伏在他们身边。

  袁绍忍住了反驳的想法,大军落得这步田地,他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这几个家伙却是饶不得,回到冀州之后,一定要将他们的舌头割了,杀一儆百!

  翻身上马,袁绍行在队伍中央,他胯下的这马虽然不是什么千里马,却也不是等闲货色。

  一路奔驰了这么久,别的战马已经浑身出汗了,它却混不在意。

  有眼尖的乱卒已经盯上了袁绍,盯上了这马!

  只是,一时之间摸不出袁绍的深浅,这才没有动手。

  一旦袁绍暴露了底细,这帮乱卒一定会夺马杀人!

  队伍中没有高级将官,所以袁绍一直未曾暴露,他也主意到了,有几个人盯着他的坐骑不怀好意。

  心中惴惴的同时,袁绍更多的却是愤怒。

  堂堂的冀州刺史,虎落平阳被犬欺,若是青州军也就罢了,偏偏还是冀州军,这让袁绍情何以堪?

  暗自握紧了武器,袁绍咬牙切齿,心道:来吧,混蛋,如果你敢跟我动手,我一定让你知道“西园八校尉”的名头不是白来的!

  战场之上,袁绍肯定不是赵云的对手,但是,如果让他对付几名乱卒,胜算还是颇大的。

  一行人又行了数百步,忽而,前方锦旗招展,出现一彪人马。

  袁绍脸色大变,他看得清楚,旗是青州旗,上书一个斗大的“陈”字,正是李贤麾下陈姓大将。

  该死,这帮家伙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顾不得多谢,袁绍掉头就跑。

  无论袁绍如何伪装,他异于常人的内衣、战靴都会将他的身份暴露。

  一路行来,袁绍本想从头换到尾,可是,时间仓促,很多时候他根本没有置换的时间,只能在外头匆匆罩了层皮甲,用以遮挡。

  这等伪装,远处打量兴许发现不了什么,可是,如果走到近处,仔细搜身,一定会露馅。

  因而,袁绍绝不能束手就擒。

  趁着青州军尚未追上,逃,逃的越远越好。

  “哒哒哒”,纷乱的马蹄声接连响起,急切间,袁绍分不清有多少乱卒随他一同逃窜,他只是亡命狂奔,不敢有丝毫分神。

  不知道过了多久,兴许是一刹那,也许是很久,一支箭矢破空而至,“噗哧”锋利的箭头命中了目标,硕大的力道使得箭羽依旧在颤动不已。

  轰隆,袁绍的身体跌落下马,在地上滚了几圈才停止不动。

  血流了一地,袁绍脑中一黑,再也没有任何印象了。

  陈到打马上前,他用长枪挑起袁绍的甲衣,忽而,他脸色一变,翻身下马。

  接着便是搜身!

  华丽的内衣,昂贵的战靴,保养得当的皮肤,一切的一切都说明这个人不应该与一群乱卒混在一处,最起码,他应该是个谋士之流。

  是谁?

  审配?郭图?还是许攸、田丰?

  陈到并不知道田丰已经进入高唐城,他只知道,自己误打误捉了一条大鱼。

  只可惜,出手太重,大鱼死了,否则的话,李贤一定会不吝赏赐。

  要知道,李贤最喜英才。

  

第586章 验明正身

  

  半个时辰之前,陈到在孔顺的带领下突袭袁军营地,将堆积成山的粮秣焚烧一空。()

  事必,陈到没有急着返回高唐城,而是让麾下军卒布起了一条防线。

  军卒们携大胜之势,本想回去大显身手,谁曾想,却要在这荒郊野外吹冷风。

  刚开始,军卒们并不买账,他们都觉得陈到刚愎自用,做了错误的决定,只是军法如山,军卒们又打不过陈到,这才不敢放肆。

  谁曾想,防线刚刚布置妥当,便有三三两两的乱军疾冲而至。

  以逸待劳,青州军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便将乱军俘虏或者击杀。

  这时候,所有人都对陈到敬若神明。

  虽未回转,却能对战事把握精准,进而做到最准确的判断,这样的将军,谁都敬服!

  陈到明白,袁绍的失败在他优柔寡断的那一刻起注定了。

  如果赵云、田楷出现的时候,袁绍不去计较袁尚的死活,而是聚集兵力强攻一处,战局绝不至于如此!

  只可惜,袁绍注定是袁绍,他失败了。

  乱军出现的那一刻,陈到并不意外,他只是好奇,自己能够捉到几条大鱼。

首节上一节540/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