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496节

  金矿石与黄金的提炼比例在三百比一左右,微山湖畔的矿石含金量较高,可也不像狗头金那般分量十足。

  不过饶是如此,也足够让人大喜了。

  每日采矿百斤,这就是一百钱,而军卒们每月的俸银也不过二百钱而已!

  刘才喜上眉梢,他们齐齐叩首:“若是如此,匠工们一定很是感激,下官替他们拜谢使君。”

  汉朝,金银并不能直接在市面上流通,要到当铺中兑换银钱才有价值。

  像李贤这等有地位的州牧也就罢了,如果等闲百姓持有金子,不但发不了财,反而有很大的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之前李家庄李佑不就是因为矿石才才引起了李贤的杀意吗?

  如果没有李贤横插一杠子,说不定李佑这时候早已经发了大财。

  小算盘人人都有。

  李贤并不在意刘才的小心思,他已经给出了丰厚的奖赏,要是这样的情况下,刘才还是想玩花样,那就不能再怪李贤痛下狠手了。

  刘才怀着复杂的心思离开了。

  今日,李贤心情极佳,他先去孔黎的房中,陪着她逗弄了孩子,后来,在孔黎的劝说下又去了绣娘房中。

  绣娘生出的女娃已经可以下地小跑了,李贤甫一出现,她便高兴地喊爹爹。

  李贤将女儿高高举起,道:“诗诗,我的好闺女”。

  “爹爹,你有些时日没来了”

  李贤很是尴尬:“爹爹很忙,这不,刚忙完就过来了”。

  李诗诗小大人一般点头,道:“娘亲说得对,爹爹是做大事的人”。

  李贤大笑:“哈哈,我家诗诗懂的很多啊!”

  李诗诗毕竟是小孩子,耍弄一会儿,她便嚷着要去睡觉。

  唤来婢女,将李诗诗抱走之后,李贤瞅着绣娘,笑了起来。

  “相公笑什么?”

  “我家绣娘真是漂亮”

  绣娘很羞涩:“相公说笑了,绣娘人老珠黄,已经不如当年了”。

  李贤抓起绣娘的手臂,嘴里道:“胡扯,在我心中,绣娘一直都是当年的模样,不曾变过”。

  “相公”,天气较热,绣娘身上只穿了极少的衣服,往前探身的时候,她胸前的那一对伟岸的双球不可避免地颤动起来。

  李贤正是火气大的时候,当下哪里还肯忍耐,几大步冲到前去,一把就将绣娘抱到了床上。

  “嗤嗤”,粗糙的大手撕开锦袍,露出红扑扑的肚兜,以及白花花的胸脯。

  李贤喘着粗气,野蛮地掀开了肚兜,一口就咬在了红彤彤的樱桃上。

  绣娘只觉得今日的李贤格外粗鲁,可胸前的那股酥酥麻麻的感觉还是让她忍不住娇喘了起来。

  刺绣早不知道丢到了哪里,绣娘像八爪鱼一般,紧紧地贴在了方云的身上。

  李贤的舌头或舔、或捻、或旋、或顶,使出了十八般武器,愣是把绣娘弄的媚出水来。

  两人的衣物在极短的时间褪的干干净净,在这个时候,没有李贤的命令,谁也不敢闯进来。

  李贤后院中已经有了不少女人,算起来,真正到绣娘这里的日子屈指可数。

  干柴遇上烈火,今日,天雷动地火,双方战的酣快淋漓。

  不知过了多久,李贤方才收了兵器,与绣娘相拥睡去。

  今夜,李贤在绣娘房中留宿,消息传到糜缳耳中,她并没有露出多少不满。绣娘出身最低,是李贤的妻妾中最没有存在的人。

  与他人相比,绣娘的性子最是柔弱,从不会仗势欺人,她恪守本分,在后院中人缘颇佳。

  李贤不忘旧情,对于糜缳来说,这倒是一件好事。

  最起码说明以后李贤不会喜新厌旧。

  糜缳是个闲不住的,大乔恰恰相反,喜静不喜动,按理说,两人的性子应该不合。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糜缳却与大乔的关系最好。

  女人,对于未知总是好奇的。

  最近几日,府中因为孔黎产子一事忙的不可开交。

  糜缳没有生产过,她很是好奇:“大乔妹妹,你且说说看,生孩子是个什么感觉?”

  大乔同样没有生过,她涨红了脸,道:“十月怀胎苦,听说生产的时候很痛,很多人都在这时候挺不住”。

  “有多痛?”糜缳煞白着脸,很是恐惧。

  “我也不知道”,大乔没有经历过,没有发言权。

  糜缳连连摇头:“既然这样,那我还是不要生孩子了”。

  大乔哑然失笑:“傻姐姐,女人怎么可以不要孩子,糜氏可是大族,他们还指望着姐姐能够生出儿子呢”。

  糜缳翻了个白眼,道:“就算我生出儿子,那也是我跟相公的孩子,与别人有什么干系”。

  大乔并不说破,有些事情,知道归知道,并不能说出来。

  糜缳聪慧无比,只是缺乏人生经历。

  大乔知道的事情,糜缳说不定也知道。

  生儿育女,是女人所独有的特权。

  正所谓母凭子贵,只要糜缳有子,日后糜氏的富贵便有了保证。

  眼下,李贤未到而立之年便已经执掌两郡,他的上限究竟是哪里,谁也不知道。

  高祖刘邦出身草莽,焉知李贤不能更上一步?

  糜缳说归说,她究竟怎么做,却只有她自己明白。

  

第537章 我不后悔

  

  汝南的战事告一段落,四万黄巾军在刘辟、何曼等人的统领下归顺孙策。()

  一时之间,江东实力大增。

  不过,孙策却有些担心。

  李贤会有什么反应?

  徐州、江东会不会反目成仇?

  四万黄巾军,值得江东军冒险吗?

  孙策作出接纳黄巾的决策后,麾下文武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应该竭力做出补救措施,修复江东与徐州之间的裂痕;另外一派认为李贤不足为惧,应该积极备战。

  周瑜见识过李贤的强大实力,一直不愿与李贤为敌,他是和平派。

  黄盖是铁打的主战派,无论敌人是谁,他都主张厮杀到底,不向任何人低头。

  群臣各执一词,个个理直气壮。

  思来想去,孙策横下心,嘴里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收降的黄巾军正在休整,下一步,孙策打算借刀杀人,让他们去围剿严白虎。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是战是和,努力提升己方实力才是要紧事。

  孙策毕竟是久经风雨的枭雄,既然做了决定,他便不会后悔。

  庐江郡内,江东军整军备战,严防徐州大军南下。

  等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汝南的徐州大军非但没有越境进攻,反而退军了。

  消息传到庐江,孙策忍不住有些犹疑:“李贤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汝南的兵马说撤就撤了,公瑾,你觉得其中有什么缘由?”

  周瑜笑道:“主公,李贤这是给你面子,不再计较汝南黄巾一事了”。

  孙策眉毛一跳,仔细想来,确实有这个可能,“如果真是如此,我可是欠了李贤一个天大的人情”。

  一直以来,李贤与孙策都是守望相助。

  在击败荆州军的战事中,李贤麾下兵马立下了莫大功劳,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李贤的徐州军,孙策的江东军能够支撑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

  汝南之战,江东军非但没有出手相帮,反而抢夺了本属于徐州军的战利品。

  从某种意义上讲,孙策已经很不厚道了。

  毕竟,对于李贤的徐州军而言,黄巾军已经是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江东军接纳黄巾,等于站到了李贤的对立面。

  倘若李贤恼羞成怒,与孙策反目成仇,不存在任何道义问题。

  换句话说,理亏的是孙策。

  眼下,李贤非但不计较,反而有默认既成事实的迹象。

  对于孙策而言,确实是一个天大的人情。

  消息来的太突然,太及时了,有效避免了可能造成的误会。

  孙策在厅内来回踱步,道:“公瑾,李贤如此仁义,我不能没有任何表示,你说我该如何行事?”

  周瑜深吸一口气,道:“主公,昔日李贤曾经应诺,稳定大局之后便与尚香完婚,现在,岂不是最佳时机?”

  孙策思虑片刻,道:“我江东嫁女,理应李贤来求才对,若是反客为主,只怕会让李贤小瞧了我家妹妹”。

  周瑜笑道:“主公无需出面,此事,尚香一人足矣”。

  “喔?”

  “只要尚香修书一封,谅他李贤不敢不从”

  “也罢,此事我且再问问尚香,如果她不愿意,我是不会强求的”

  “理应如此”

  “对了,此事切莫与第三人知晓”

  “主公宽心便是,公瑾绝不会多言”

  “嗯,那便好”

  周瑜告辞之后,黄盖风风火火而来:“主公,李贤有诈呀”。

  孙策皱起双眉,道:“公覆何出此言?”

  “李贤陈兵数万于汝南,不战而走,岂不是徒耗钱粮,我觉得李贤另有所谋”

  孙策觉得黄盖有些神经过敏了,“李贤不是已经夺了汝南之地吗?”

  “可是,四万黄巾还在我江东之手”

  “公覆,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首节上一节496/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