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473节

  天下人会怎么想?

  李贤觉得事关重大,如果不能找出凶手,只怕他要落得一个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罪名。

  “传我军令,兵围陶府,严禁任何人出入,同时,关闭四门,许进不许出!”

  “喏!”

  一个北海相孔融便险些让李贤身败名裂,最后,还是刘备勇背黑锅,这才让李贤缓过气来。

  现在,陶谦又死了,若是有心人散布谣言,李贤的声望势必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李贤觉得又气又恼,他知道,这定然是有人在栽赃陷害。

  试想,若是陶商得知李贤便是杀死陶谦的凶手,他会如何抉择?

  憋屈,真他娘的憋屈。

  数年来,只有李贤栽赃他人,何曾有过被人栽赃的时候?

  兵围陶府,控制城门不过是做做样子,李贤知道,真正的凶手也许已经逃离了下邳,可是,如果李贤按兵不动,只会加重自己身上的疑点。

  “来人呐,让陈宫进来见我”

  “喏!”

  陈宫的锦衣营一直负责城内城外的情报事宜,如今,出现陶谦暴毙这么一个重大变数,锦衣营难辞其咎。

  没多久,陈宫匆匆而来。

  甫一见面,陈宫便低下头,道:“陶恭祖中毒暴毙,锦衣营疏于职守,请使君责罚”。

  李贤“哼”了一声,道:“我之前说过,陶谦的府邸一定要严加防备,不可让宵小妄为,现在倒好,陶商刚走,陶谦就死了,你让我如何向天下人交待?”

  陈宫吸了口气,嘴里道:“使君不必向任何人交待,因为,锦衣营已经有了找到真凶的线索”。

  

第513章 谁是凶手

  

  锦衣营自创立之初已有三年,每一年,李贤都会下拨大量资金,以供锦衣营运作。

  一开始,锦衣营只负责查探敌情,引导舆论,并不能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后来,随着李贤实力增强,锦衣营渗透的范围大幅增加,而他们的能量也急剧膨胀。

  虽说不能一举颠覆一郡政权,可是,绘制敌方郡县守备图,关键时刻打开城门充当内应的能力还是有的。

  甘宁潜出荆州,刘协移驻下邳,可以说是锦衣营的代表作。

  这一次,陶谦遇刺,陈宫第一时间控制了府内的仆役、侍卫。

  经过一番审问,得知府中少了一男一女两名奴仆。

  男仆侍候陶谦生活起居,而女仆负责陶谦的饮食。

  陶谦中毒,这对男女嫌疑最大。

  刺史府内,陈宫缓缓道来。

  李贤的眉头却越皱越紧:“这么说来,男仆、女仆确实有嫌疑,可是,他们现在何处?”

  “陈福二人已经在昨日离开下邳了,暗卫正在追捕”

  “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凶手,嗯,速速派人通知陶商,让他回来奔丧吧,唉,出了这事情,我实在无颜见他呀”

  陈宫微微颌首,道:“陶商不是鲁莽之人,应该不会错怪使君”。

  李贤叹了口气,道:“事到如今,唯有找出凶手才是要紧事,公台,你觉得谁嫌疑最大?”

  “曹操、郭汜、袁绍都有可能,不过,下邳城戒备森严,外人很难渗透而来,依我之见,只怕董承的嫌疑最大”

  李贤深以为然:“不错,董承一直觉得是我夺了他的权柄,害死陶谦,正好可以栽赃与我,只是不知天子是否知情”。

  “这不重要,使君身居高位,不进则退”

  这句话可谓诛心至极,然而,李贤却明白,陈宫所言非虚。

  自古以来,从未有功高盖主的权臣可以全身而退的先例,要么更进一步,要么死无葬身之地。

  王莽是这样,曹操也是这样。

  李贤觉得自己有时候身不由己,有些事情他不得不去做,否则的话,便会连累无数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倘若李贤失势,谁跟他亲近,谁便会遭到清洗,这一点,毫无疑问。

  陶谦府邸,相梁率领五百军卒将其围的水泄不通。

  事发突然,陶府内外一片慌乱。

  府门外,间或有闻讯而来的官员试图入门悼念,毫无例外,都被卫卒驱赶了出去。

  别有用心之辈已经开始指责郡兵无礼,侯在外头的官员并未附和,可是,局面也越发混乱了。

  陶谦待人宽厚,少有严刑厉罚之举,因而,城中有不少人对其报有善意。

  等到李贤来到陶谦府外的时候,已经有数十人侯在外头。

  “李使君来了”

  “快快让开,李使君来了,总要给个说法”

  “对,陶恭祖怎会突然暴毙,其中必有蹊跷!”

  一群人纷纷攘攘,大有揪住李贤一问究竟的迹象。

  不过,李贤只是环顾一周,这些人便连屁都不敢放了。

  “诸位都是闻讯而来吧?我只说两点,其一,谋害陶恭祖的贼人已经潜逃,我正派人缉捕,想来很快便有结果;其二,陶商陶公子处,我已经快马告知,明日当可回返”

  李贤一表态,门口诸人无人敢言,便是有心挑唆之人都找不到由头。

  毕竟,李贤说的滴水不漏,让人找不到话柄。

  死者已逝,李贤可是徐州说一不二的掌权者,得罪了他,岂不是自找死路?

  再者,陶谦的长子陶商马上就要回来了,就算出头,也得是陶商出头才是。

  抱着这样的念头,门口诸人很快散去。

  陶府,依旧是几年前的那副模样。

  陶谦退位之后,一心韬光养晦,没有购置一草一木。

  李贤踱入其中,感慨极深。

  陶谦在位时,谁能够想到他有今日?

  掌权之人难以善始善终,这句话看来真的在理。

  试想,连陶谦这等宽厚之人都逃脱不了阴谋暗杀,世上还有谁能例外?

  李贤见到陶谦的时候,他正躺在床上,双眼紧闭,形态安详,似乎并未遭遇多少痛苦。

  “是我连累了你呀,不过,你且放心,无论凶手是谁,我一定会杀了他为你报仇”

  当天夜里,李贤住在陶府并未离开。

  翌日一早,陶商便只身归返。

  得知陶谦死讯,陶商悲痛欲绝。

  李贤有心劝阻,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许久之后,嚎啕大哭的陶商向李贤行了一礼,道:“有劳使君费心了”。

  李贤叹了口气,道:“我能有今日,离不开陶使君的大力援助,他死于非命,我也很是难过”。

  陶商从怀中摸出一卷布帛,道:“使君,实不相瞒,家父其实早已经猜到了今日之果,这是他写给你的信,他曾说,如果他出了意外,便让我将这布帛交给你”。

  陶谦竟然早有预料!

  既然如此,陶谦为何不曾外出避祸?

  颤颤巍巍地接过布绢,李贤看罢,长叹一口气,道:“陶使君用心良苦,我欠他良多呀”。

  陶商并未问询布帛的内容,而是直截了当地说道:“使君觉得,我那不成器的二弟有胆子前来拜祭吗?”

  “他若敢来,我便保他一世平安!”

  “如此,多谢使君!”

  “不必谢我,陶应外出避难,与我也有很大干系,若不是我,你们兄弟二人又何必手足分离?”

  陶商连连摇头,道:“父亲曾经说过,陶应有今日,俱是咎由自取,昔日,若非使君手下留情,陶应早已经死了无数次”。

  陶氏父子越是如此,李贤越觉得欠他们很多。

  一个谦和、宽厚的君子,处处为人着想,到头来,明明已经预料到了危急,可他却坦然以对,不曾逃避。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最起码,李贤觉得,如果是他,他做不到这一点。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与陶商的谈话很快结束了,陶谦一死,陶商身为长子,要张罗很多事情。

  最让李贤欣慰的是,陶谦父子二人都没有责怪他的意思,这让李贤少了很多心理负担。

  

第514章 议事

  

  陶商回府之后,李贤再留下来已经没有意义,反而会授人以柄。【】

  想想看,堂堂州郡刺史却为陶谦守灵,听上去颇为忠义,可是,仔细想来,却毫无必要。

  以李贤如今的地位,压根不需要过多表现。

  陶谦虽对李贤有恩,可是,二人并未有实质性的关系。

  若是李贤留下,反而会使人浮想联翩。

  有道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虽说陶商不会误会李贤,可难保他人不会腹诽。

  离开陶府,沿途间,李贤思绪万千。

  身染重疾的陶谦能将生死完全看开,这一点李贤自叹不如。

  穿越至今,已经有七个年头了,李贤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长到今天,可谓经历极多。

  妻妾,爱女,权势,地位,这些都让李贤欲罢不能。

  李贤甚至渐渐有些理解秦始皇了,这位一统六国的君王,在建立至高无上的王朝之后,一心想要万寿无疆,最终派遣徐福寻访长寿不老之术。

  徐福一去不复返,上下五千年间的第一位皇帝也染疾而终。

  始皇帝一死,诺大的秦帝国数年间土崩瓦解,这才有了高祖刘邦沛县斩白蛇起义,建立大汉王朝的历史。

  如果秦始皇能够多活几年,历史究竟如何?这是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换做李贤,他也想再活个几百年。

首节上一节473/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