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472节

  有了黄巾军死灰复燃的消息,聚集在校场上的文武官员很快散去。

  天子刘协郁郁而返,李贤带着圣旨将麾下官员召到一处,商议出兵事宜。

  数万黄巾,青州军将压根没放在眼中。

  厮杀多年,寻常贼寇对于青州军而言便是明码标价的战功。

  战功有限,出兵的数量也有限。

  徐盛摩拳擦掌,道:“使君,我愿领兵出征,区区黄巾,我视之如土鸡瓦狗尔!”

  胡庸也跃跃欲试,他腆着脸,嘴里道:“文向,你不要与我抢,背矛军已经许久未曾一战了,此次机会难得,便让与俺可好?”

  徐盛置若罔闻,仿佛压根没听见。

  让神策军退出,成全背矛军?

  凭什么?

  徐盛板着脸,道:“神策军请战!”

  耍赖无用,胡庸只得叫道:“背矛军请战!”

  周仓出身黄巾,此番倒没有请战,可是,李贤却将目光投到了他身上,嘴里道:“背嵬军可否一战?”

  周仓心头一跳,道:“背嵬军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李贤微微颌首:“好,此役便由背嵬军出征,赵云的骑军随行,神策军、背矛军压严阵以待,随时待命”。

  周仓抱拳作揖:“周仓得令!”

  大好机会从手中溜走,胡庸很是不爽,徐盛虽未多言,可脸上也带着几分失落。

  李贤笑道:“文向、胡庸,你二人不必着急,黄巾易战,曹操却却非等闲!”

  徐盛一点就透,胡庸却瞪大了眼睛,嘴里道:“我们清剿黄巾,与曹操何干?”

  李贤苦心婆心地解释道:“曹操自领兖州牧,如何能够放过汝南、颍川?之所以隐而未发,不过是等候时机罢了,若是我出军汝南,定会与曹军冲突,那时,背矛军、神策军可否替我挡住曹操?”

  徐盛、胡庸相视一笑,只要不是闲着,那便好商量,“使君宽心,一切包在我们身上!”

  李贤却没有这么乐观。

  将天子刘协接到下邳,李贤便成了众矢之的。

  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是没有代价的,李贤从一个低调发展,少有人注意的实力军阀一举成为无数人瞩目的重要人物。

  北上的袁绍虎视眈眈,南方的刘表态度不明,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贤麾下兵马虽多,但却不敢轻举妄动。

  地盘增加,需要驻守的城池也相应的有所增加。

  除了必要的防御兵力,李贤估摸着,此番出征汝南,他可以抽调出三万兵马。

  大军出征,可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

  三万大军,随行的辅兵就得有两万人,民夫也得在数万开外。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贤手中粮秣虽多,但是,将其转化为随军食物却还需要一定的处理。

  天子诏令一出,李贤平定黄巾便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谁也无法指责。

  真正的历史上,曹操就是靠着击败黄巾,才得以发展壮大的。

  汝南郡、颍川郡何义、刘辟、黄邵、何曼之乱,曹操先破何义,后攻许县,将势力发展到豫州一带,后来朝廷封曹操为建德将军!

  这说明啥,说明打仗才是升官发财的捷径。

  与此同时,兖州的曹操也听说了黄巾死灰复燃的消息。

  郭嘉、荀竭力相劝,让曹操挥军南下。

  “使君,机会难得,黄巾逆贼不堪一击,只要小心行事,定可大获全胜”

  荀的家就在颍川,正是黄巾滋扰的地方。

  此时,听到郭嘉所言,荀深表赞同:“祭酒所言极是,贼子为祸一方,俱是乌合之众,使君击而破之,可以收取民心!”

  曹操微微颌首:“黄巾不足为虑,我担心是却是李贤”。

  提起李贤,无论荀还是郭嘉都不敢大意。

  “使君的担心不无道理,李贤是不会放过这等机会的”

  “若与李贤厮杀,仅靠兖州军怕是力有不怠,使君还需多寻援助”

  曹操很是烦闷,他没想到,短短几年的功夫,李贤竟然成长到这般境界,单靠兖州甚至无法取胜。

  谁能想到,李贤数年前还只是个盐丁呢?

  “袁绍、刘表如何?”

  “使君可以遣使一试!”

  “听闻袁绍正与公孙瓒厮杀,怕是难以抽身,江东孙策与李贤友善,有他牵制,荆州刘表也难以为援”

  “关中郭汜、李如何?”

  自从李贤劫走天子之后,郭汜已经多次表达过借道讨伐的意图,只是曹操一直未曾应允罢了。

  如今,曹操别无选择,只得将打算放到郭汜身上。

  荀厌恶郭汜,却也明白,对方是曹操最佳的选择,“使君要谨防请神容易送神难,郭汜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曹操深以为然:“我会多加小心”。

  董卓在的时候,西凉军强悍无匹,勇不可挡。

  董卓被吕布杀死之后,西凉军内乱不休,可是,实力犹存。

  定鼎天下肯定是不够的,然而,滋扰李贤却是绰绰有余。

  当然了,李贤兵马分散在各处,不可能全力以对,否则的话,青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第512章 陶谦暴毙

  

  豫州与徐州、扬州、兖州交界,其中,汝南郡与李贤治下的沛国郡、九江郡相邻。

  李贤定下出征汝南的方略之后,徐州上下便开始紧张地忙碌起来。

  军将渴望战争,因为只有战争才可以为他们带来战功,文官们厌恶战事,因为每一次战时,最忙的一定是他们。

  作为战兵,周仓的背嵬军随时可以出击,然而,万余兵马所需的粮秣、军械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即使以徐州郡府的统筹能力,起码也需要三日的时间来运筹妥当。

  三日,足够李贤商议出稳妥的行军路线了。

  大军由何处行军,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影响到战争的走势。

  毕竟,贼寇不是泥人,他们也懂得趋避厉害,如果青州军露出破绽,贼寇同样不会放过。

  至今为止,李贤的青州军未尝一败,李贤可不想让一帮黄巾贼坏了自己的不败金身。

  建安元年二月,徐州刺史府。

  李贤位居上首,麾下文武官员各分左右落座。

  春日的阳光暖暖的,它们透过窗纸,照射在身上,让人忍不住生出一股困意。

  李贤端坐的笔直,他没有赘言,上来便直入主题:“诸位,我已决定征讨汝南,由背嵬军为先锋,背矛军为中军,神策军为后军,大军由沛国直入汝南,诸位以为如何?”

  武将们都已经达成一致,他们对此没有异议。

  文官们考虑的多一些,其中,家族兴衰与李贤牢牢缚在一处的陈登忍不住出言说道:“使君,大军精锐尽出,下邳城由何人留守?”

  这是在提醒李贤,天子正在城中,如果没有得力人手钳制,万一刘协被人劫走,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陈登的忧虑不无道理,可是,李贤怎么会舍本逐末?

  下邳城是李贤的根基所在,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李贤不会放任精兵出征。

  “元龙不必担心,城中有陈叔至,可保万事无虞”

  真的是这样吗?

  陈登并不这样认为,“使君,丹阳精兵长期驻守下邳,我觉得有些大材小用了,此番出征,为何不将他们带上?”

  城中有万余郡兵,其中,有两千兵马是陶谦所属的丹阳精兵,一旦他们暴起发难,确实是一个难题。

  李贤琢磨一会儿,心中已经有些意动,可是,他毕竟欠着陶家的人情,如果连丹阳兵都赶出去,未免有些不近人情。

  正在李贤瞻前顾后之际,陶商主动请缨:“使君,元龙说的没错,丹阳兵闲置太久,确实需要活动活动筋骨,此番出征,我愿领军同行”。

  李贤大为感动,他知道,陶商对于战事并不感兴趣,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才委曲求全,有心拒绝,可是看到陶商言辞诚恳的模样,他只得遂了对方的心愿,嘴里道:“也罢,丹阳军与神策军同行,以做后军!”

  “喏!”

  下邳城,由于刘协的存在,李贤不能擅离。

  毕竟,大汉天子地位尊崇,万一有人居心叵测,谁能压制的住?

  陈登一族在下邳势力极大,刘协、董承一行的一举一动他都有所耳闻。

  勾结大族,封官许诺,为的是什么?还不是重掌大权。

  陈登奉迎李贤入主徐州,赌的就是李贤飞黄腾达,他可不想被人秋后算账。

  因而,李贤大军出征之际,陈登力图清除所有的不稳定因素。

  陶商能够主动请缨,在陈登看来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陶谦退位让贤以来,一直在家中养病,可是,陈登早已经听说了,近来有人多次滋扰陶谦,图谋兵权。

  若不先下手,等到丹阳兵乱起来,那可就晚了。

  三日之后,大军誓师出征。

  李贤坐镇下邳,麾下有高顺的陷阵营、张辽的并州军、相梁的亲卫营以及陈到的新卒奋武营。

  貂蝉母女二人在徐州过的有滋有味,因而,张辽、高顺便稳下心来,投在李贤门下。

  西征汝南,固然有机会与曹操拼个你死我活,可是,留在下邳却也意义重大。

  最起码,这说明李贤信任张辽、信任高顺,否则,岂会将守城重任交到他们手中?

  这一日,李贤正在书房读书,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报,使君,陶恭祖死了”

  李贤一惊而起:“谁?谁死了?”

  “陶谦陶恭祖”

  “啊,前几日,他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么会突然死去?”

  “据说是中毒而亡”

  眼下,陶商刚刚领军出征,陶谦就出了这意外。

首节上一节472/757下一节尾节目录